漆器髹饰技艺(绛州剔犀技艺)何俊明

省级批次:省级第三批

国家级批次:国家级第四批

(摘自山西文化云)

 

男,汉族,1964年8月生,山西省闻喜县人。2011年6月,漆器髹饰技艺(绛州剔犀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编号Ⅷ-127。2012年12月,何俊明入选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剔犀是一种漆器工艺。由于其在刀口的断面显露出不同颜色的漆层,与犀牛角横断面层层环绕的肌理效果极其相似,故得名“剔犀”。该工艺源于唐代,目前只有山西省新绛县尚存该技艺,保护单位为新绛县黄河云雕工艺厂。何俊明1979年进入山西省新绛县工艺美术厂工作,通过刻苦学习,掌握精通了“剔犀”的全套生产工艺流程,1993年又筹资开办黄河云雕工艺厂。何俊明坚持沿用古法来熬制大漆,固守使用非常难采集的天然大漆,保护了该项工艺的纯正技术。他将现代设计理念融入古老工艺设计,通过研究中国古代图腾、祥纹、壁画等艺术作品,创作出大批全新设计图稿,通过改进制作工具和雕刻手法,提高了作品的表现力。代表作品有“剔犀八方如意大鼓”、“天然大漆如意鱼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