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从忻州市宁武县管涔山麓,一路向南流去,至晋南重镇侯马前向西拐了个弯奔向黄河。拐弯处水流放缓,冲积出美丽富饶的汾河下游平原,这就是绛州,即今天的新绛县,是著名的绛州澄泥砚的发祥地。
  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历来是文人墨客的心头好。绛州澄泥砚,孕于汉,兴于唐,盛于宋,明代达到炉火纯青,与端砚、歙砚、洮河砚同属“中国四大名砚”。不同于其他砚品,绛州澄泥砚是用泥巴烧制出的砚台。
  泥巴是制作澄泥砚的基础。汾河澄泥绵软细腻,烧制后坚硬如铁,制成的砚发墨快,不伤毫,砚水久不干涸,为砚中珍品。唐柳公权在《论研》中云:“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绛州次之,后始重端、歙、洮”。
  绛州澄泥砚的工艺复杂,需经过采泥选料、澄细、淘沙除杂、练泥、制坯、阴干、雕刻、焙烧、抛光等几十道工序方能完成。明末清初,绛州澄泥砚的制作工艺失传,这一中断就是300余年。直到20世纪80年代,绛州人蔺永茂、蔺涛父子,多方收集资料,潜心研究,反复实验,终使绛州澄泥砚重放异彩。
  2008年,绛州“澄泥砚制作技艺”独家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2010年,上海世博局定制了150方绛州澄泥砚作为国宾礼品;2011年,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时定制的两百方“荷塘月色”澄泥砚,分别被北京和台北清华大学收藏……
  经过不懈努力,澄泥砚终于重现往日辉煌。对于澄泥砚的制作来说,最复杂的是程序,最难熬的是耐力,最困难的是坚守,最兴奋的是进步。在汾河水的孕育之下,绛州澄泥砚凝聚着三晋大地千年的历史积淀,印刻着汾河两岸的文化精华,领悟了其中的真谛,方是传世珍品。(巩彦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