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百度百科)

                                                                                         

    杨玉环(公元719年-公元756年):号太真。

     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其籍贯存在争议,主要有五种说法:虢州阌乡(今河南灵宝) 、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说、蜀州(今四川成都)、容州(今广西容县)说。她出生于宦门世家,父亲杨玄琰曾担任过蜀州司户。

    她先为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后,又被公爹唐玄宗册封为贵妃。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杨玉环于六月十四日,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香消玉殒。

    杜甫有《哀江头》诗:“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花江草岂终极!”、白居易形容她“温泉水滑洗凝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李白的《清平调》则说她"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人物生平

 

贵妃得宠

 

    杨玉环于开元七年(719年)农历六月初一生于 杨玉环宦门世家,高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曾担任过蜀州司户;叔父杨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蜀州度过的。    

    开元十七年,10岁左右的杨玉环因父亲去世,被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珪家。

    杨玉环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描述其为: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开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咸宜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婚后,两人甜美异常。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武惠妃逝世,李瑁的母亲武惠妃是玄宗最为宠爱的妃子,在宫中的礼遇等同于皇后。玄宗因此郁郁寡欢,当时后宫数千, 玉环与李瑁无可意者,有人进言杨玉环“姿质天挺,宜充掖廷”,于是唐玄宗将杨氏召入后宫之中。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十月,以为玄宗母亲窦太后祈福的名义,敕书杨氏出家为女道士 ,道号“太真”。

    天宝四年(745年),唐玄宗把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后,遂册立杨玉环为贵妃,玄宗自废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后,因此杨贵妃就相当于皇后。玄宗亲谱《霓裳羽衣曲》,召见杨贵妃时,令乐工奏此新乐,赐杨氏以金钗钿合,并亲自插在杨氏鬓发上。玄宗对后宫人说:“朕得杨贵妃,如得至宝也”(《古今宫闱秘记》卷三)复制新曲《得宝子》,足见宠幸之隆。时宫中未立新皇后 玉环与鹦鹉,宫人皆呼杨氏为“娘子”,实居后位。郑处诲讲了一个故事,说在杨玉环晋为贵妃之后,岭南贡上一只白鹦鹉,能模仿人语,玄宗和杨贵妃十分喜欢,称它为“雪花女”,宫中左右则称它为“雪花娘”。

    唐玄宗令词臣教以诗篇,数遍之后,这只白鹦鹉就能吟颂出来,逗人喜爱。玄宗每与杨贵妃下棋,如果局面对玄宗不利,侍从的宦官怕玄宗输了棋,就叫声“雪花娘”,这只鹦鹉便飞入棋盘,张翼拍翅。

    后来这只可爱的“雪花娘”被老鹰啄死,玄宗与杨贵妃十分伤心,将它葬于御苑中,称为“鹦鹉冢”。玄宗对宠物白鹦鹉尚且如此珍惜,其对杨贵妃的厚宠更不待言了。

 

杨家得势

 

    周洁:云鬓花颜金步摇杨贵妃其大姐封为韩国夫人,三姐封为虢国夫人,八姐封为秦国夫人。

    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虢国夫人排行第三,以天生丽质自美,不假脂粉。杜甫《虢国夫人》诗云:“虢国夫人承主思,平明上马入金门。却嫌脂粉宛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杜诗详注》卷二)乃为事实之写照。 由于杨贵妃得到重宠,她的兄弟均赠高官,甚至远房兄弟杨钊,原为市井无赖,因善计筹,玄宗与杨氏诸姐妹赌博,令杨钊计算赌账,赐名国忠,身兼支部郎中等十余职,操纵朝政。

    玄宗游幸华清池,以杨氏五家为扈从,每家一队,穿一色衣,五家合队,五彩缤纷。沿途掉落首饰遍地,闪闪生光,其奢侈无以复加。

    杨家一族,娶了两位公主,两位郡主,玄宗还亲为杨氏御撰和彻书家庙碑。

 

 

首次出宫

 

    天宝五载七月,由于杨贵妃恃宠骄纵,得罪了玄宗,被玄宗谴归娘家。 贵妃出宫后,玄宗饮食不进,高力士只得又把她召回来。

    正史记载:《旧唐书卷五十一》记载“五载七月,贵妃以微谴送归杨銛宅”、“天宝九载,贵妃复忤旨,送归外第”。《新唐书》卷七十六记载:它日,妃以谴还铦第,比中仄,帝尚不御食,笞怒左右。高力士欲验帝意,乃白以殿中供帐、司农酒饩百馀车送妃所,帝即以御膳分赐。力士知帝旨,是夕,请召妃还,下钥安兴坊门驰入。妃见帝,伏地谢,帝释然,抚尉良渥。

    《资治通鉴》记载:妃以妒悍不逊,上怒,命送归。”这几部正史都没有正面地详细说明这件事的发生过程,并异口同声地说是杨贵妃因犯错误得罪了玄宗而被送归娘家。《资治通鉴》记载的理由是“妒悍不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还是没说。野史《开元传信记》记载:太真妃常因妒媚,有语侵上,上怒甚”、“太真妃常因妒媚,有语侵上,上怒甚,召高力士以辎送还其家。不难看出,杨贵妃此次被撵的罪名是“妒悍不逊”。杨贵妃所嫉妒的人很多人猜测是唐玄宗的另一名妃子——梅妃。

    根据宋人《梅妃传》记载:“梅妃叫江采萍,比杨贵妃早19年入宫。当年,唐玄宗最宠爱的武惠妃去世,玄宗心中失落,宦官高力士便建议在全国选美。高力士来到福建,见到了江采萍,惊为天人。于是,把她带回宫,献给了唐玄宗。”江采萍不仅容貌美丽,而且温柔典雅,很快便掳获了玄宗的心。江采萍自小喜爱淡雅,也喜欢同样淡雅的梅花。唐玄宗便将她封为梅妃,特地在后宫为她栽种了一片梅林。当梅花盛开之时,玄宗便携梅妃来到这里,赏花吟诗,恩爱无比。后来,唐玄宗又见到了杨玉环,便为她的风韵所倾倒,因为二人同擅长音乐,很快成为了知音。唐玄宗在千方百计将玉环弄到手之后,便日日与杨妃在一起,很快就把梅妃忘却了。

    梅妃擅长诗赋,一日,她写了一首《一斛珠》,托人带给玄宗。玄宗见诗,便想起了昔日与梅妃在一起的情景。于是,便召她入翠华西阁叙旧。不料,此事被杨贵妃探知,醋意大发,把玄宗和梅妃一番羞辱。李隆基毕竟是皇帝,怎能让贵妃如此教训,一怒之下,命人将杨贵妃送回娘家。这件事在历史上被传得沸沸扬扬。但历史上不论是《旧唐书》、 林芳兵的太真造型《新唐书》,还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都没有记载有梅妃这个人,其次,我们所看到的有关梅妃的书籍,其内容是从《梅妃传》衍化而来的。而《梅妃传》一文无作者(有人认为是唐曹邺所著,并无实据。)抄录者也不知作者是何人,只知他是北宋、南宋之交的人。而《梅妃传》是最早记载梅妃其人其事的作品。其它所有关于梅妃的记载都是晚于该文,而且大多是该文的转抄,或者增加了传说部分。其三,在《梅妃传》里有这样几句话,值得注意:“今世图画美人者,号梅妃,泛言唐明皇时人,而莫详所自也。”其意思说,当今(宋代)仕女画中的梅妃,人们只泛泛地说她是唐明皇时的人,而对她的身世却不大了解。

    因此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到:“《梅妃传》一卷亦无撰人,盖见当时有把梅美人号梅妃者,泛言唐明皇时人。因造此传……”。治学严谨的文学家郑振铎也否认梅妃的存在。最后,查考唐代史籍,并未发现有高力士到闽粤选美的记载;《梅妃传》所记梅妃被贬所居之上阳东宫在东都洛阳.它与长安相距数百里,而洛阳上阳东宫又无翠华殿西阁,何以会出现唐玄宗夜召梅妃,当被杨贵妃发觉后,又怎会有梅妃“步归东宫”之事。 唐玄宗时期专门设了一个职业,叫作“花鸟使”,专管到民间搜罗美女  殷桃版杨玉环(2张)  以充实后宫。唐玄宗是个风流天子,整日和杨贵妃在一起已经玩腻了,便背着杨贵妃召幸这些女人。杨贵妃吃醋,与玄宗大吵大闹;玄宗也生气了,妃子竟然管起了皇帝的私生活,实在是不像话。于是,一气之下,下令“撵回去”。

    杨贵妃就这样被撵回了娘家。贵妃一走,唐玄宗突然觉得心中空落落的,很快就后悔了。当天晚上,趁着夜色,唐玄宗就派禁军将贵妃从杨家接了回来。经过一番折腾,二人的感情迅速升温。不仅如此,玄宗还将杨贵妃的三个姐姐接到长安,封她们为一品夫人,准许她们随意出入宫门。

 

再次出宫

 

     天宝九年,杨贵妃又一次被遣送回了娘家。至于杨贵妃这次被撵的原因,《旧唐书》卷五十一天宝九载,贵妃复忤旨 杨玉环,送归外第。时吉温与中贵人善,温入奏曰:“妇人智识不远,有忤圣情,然贵妃久承恩顾,何惜宫中一席之地,使其就戮,安忍取辱于外哉!”上即令中使张韬光赐御馔,妃附韬光泣奏曰:“妾忤圣颜,罪当万死。衣服之外,皆圣恩所赐,无可遗留,然发肤是父母所有。”乃引刀翦发一缭附献。玄宗见之惊惋,即使力士召还。《资治通鉴》中只有六个字“杨贵妃复忤旨。”杨贵妃忤的是什么旨呢?《杨太真外传》记载:750年,天宝九载二月的一天,杨贵妃偷偷地吹唐玄宗大哥宁王李宪的紫玉笛,被唐玄宗看见了,以忤旨又被送出宫外。贵妃出宫后,剪下一绺青丝,托中使张韬光带给玄宗,玄宗大骇,又令高力士把她召回。

    这两种说法都不可信,因为宁王死于开元二十九年二十九年十一月((742年1月15日))薨,天宝九年(750年),已经死了八年。杨贵妃不可能与死人有染。对于杨贵妃吃姐姐的醋的说法,也仅在《集灵台.其二》 作者张祜: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峨眉朝至尊出现,不足为据。而且,在天宝年间,杨贵妃和她的姐妹们关系一直不错,说明唐玄宗和虢国夫人之间是清白的。这次杨贵妃被撵可能是玄宗给杨家的一个下马威。因为杨贵妃的得 向海岚版杨玉环宠,杨家也跟着显赫起来。随着地位的升高,杨家便无法无天了。杨家接受招待的规格已经超出了规定的界限;大肆收受贿赂;不仅如此,他们甚至还骑到了皇室的头上。

    《新唐书》中记载:“出入宫掖,恩宠声焰震天下。每命妇入班,持盈公主等皆让不敢就位,建平、信成二公主以与妃家忤,至追内封物,驸马都尉独孤明失官。”皇上的亲妹妹在三位夫人面前只能让座而不敢就坐;唐玄宗的女儿信成公主因为和杨家人有矛盾,竟沦落到追回内府封赠东西,如再不处理,恐怕整个江山都成了杨家的了。玄宗生气了,杨家就是仗着有个贵妃撑腰,于是,杨贵妃再一次被撵回了家。杨贵妃这次被送回家,是玄宗使用杀鸡给猴看的策略,就是要灭灭杨氏家族的威风。这一招果真很灵,杨家人慌了神,可又不好出面求情,杨贵妃更是终日以泪洗面。因为,这一次唐玄宗并没有急着把贵妃接回去,而且送走之后就再没有了消息。玄宗虽然没有派人去接杨贵妃,但心中还是很想念的。 一个叫吉温的人来游说唐玄宗,正中玄宗下怀。唐玄宗立刻派人看望贵妃,还将自己的御膳分了一半给她。杨贵妃见皇帝派人来看她了,感动地泪流满面,马上伏地认错,还剪下了自己的一缕头发,献给玄宗。唐玄宗一看到贵妃的青丝,派高力士将杨贵妃接回了宫。杨贵妃知道玄宗没有她,便寝食不安,于是更为骄纵,杨家“出入禁门不问,京师长吏为之侧目”。

     陈鸿《长恨歌传》记载:居易歌曰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下落成谜

 

 

  • 死于马嵬坡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清君侧,反 杨玉环杨国忠为名起兵叛乱,兵锋直指长安。次年,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与杨国忠逃往蜀中(今四川成都),途经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时,陈玄礼为首的随驾禁军军士,一致要求处死杨国忠跟杨贵妃,随即哗变,乱刀杀死了杨国忠。唐玄宗言国忠乱朝当诛,然贵妃无罪,本欲赦免,无奈禁军士兵皆认为贵妃乃祸国红颜,安史之乱乃因贵妃而起,不诛难慰军心、难振士气,继续包围皇帝。唐玄宗接受高力士的劝言,为求自保,不得已之下,赐死了杨贵妃。最终杨贵妃被赐白绫一条,缢死在佛堂的梨树下,时年三十八岁,这就是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之典故。玄宗在安史之乱平定后回宫,曾派人去寻找杨贵妃的遗体,但未寻得。《新唐书》中的记载与《旧唐书》大致相同,由此可见,杨贵妃确实死于马嵬坡。后人传说贵妃没死,可能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 死于佛堂

    有人说,杨玉环可能死于佛堂。《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禁军将 林芳兵,香消玉殒前的贵妃向菩萨祈祷领陈玄礼等 杀了杨国忠父子之后,认为“贼本尚在”,请求再杀杨贵妃以免 后患。唐玄宗无奈,与贵妃诀别,“遂缢死于佛室”。《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唐玄 宗是命太监高力士把杨贵妃带到佛堂缢死的。《唐国史补》记载:高 力士把杨贵妃缢死于佛堂的梨树下。陈鸿的《长恨歌传》记载:唐 玄宗知道杨贵妃难免一死,但不忍见其死,便使人牵之而去,“仓皇辗转,竟死于尺组之下”。乐史的《杨太真外传》 记载:唐玄宗与杨贵妃诀别时,她“乞容礼佛”。高力士遂缢死贵妃于佛堂前的梨树之下。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笺证稿》中 指出:“所可注意者,乐 史谓妃缢死于梨树之下, 恐是受香山 (白居易)‘梨花一枝春带雨’句之影响。 果尔,则殊可笑矣。”乐史的说 法来自《唐国史补》,而李肇的说法恐怕是受《长恨歌》的影响。杨贵妃自缢死于佛堂中。陈玄礼及禁卫军的将官看着这个过程,确认杨贵妃已死后,再出来跟禁卫军士兵解释,过了很久聚集的士兵才散去归队。

 

  • 死于乱军

    杨贵妃也可能死于乱军之中。此说主要见于一些唐诗中的描述。杜 周洁版贵妃临死前甫于至德 二年(公元757年)在安禄山占据的长安,作《哀江头》一首,其中有“明眸皓齿今 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之句,暗示杨贵妃不是被缢死于马嵬驿,因为缢死是不 会见血的。李益所作七绝《过马嵬》和七律《过马嵬二首》中 有“托君休洗莲花血”和“太真血染马蹄尽”等诗句,也反映了杨贵妃为乱军所杀,死于兵刃之下的情景。杜牧《华清宫三十韵》的“喧呼马嵬血,零落羽林枪”;张佑《华清宫和社舍人》的“血埋妃子艳”;温庭筠《马嵬驿》的“返魂无验表烟灭,埋血空生碧草愁”等诗句,也都认为杨贵妃血溅马嵬驿,并非被缢而死。

 

  • 吞金而死

    杨贵妃之死也有其它的可能,比如有人说她系吞金而死。这种说法仅见于刘禹锡所用的《马嵬行》一诗。刘氏之诗曾写道:“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行,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 中儿,皆言幸蜀时,军家诛佞幸,天子舍妖姬。群吏伏门屏,贵人牵帝衣,低回转美目,风日为天晖。贵人饮金屑,攸忽?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从这首诗来看,杨贵妃是吞金而死的。陈寅恪先生曾对这种说法颇感稀奇,并在《元白诗笺证稿》中作了考证。陈氏怀疑刘诗“贵人饮金屑”之语,是得自“里儿中”,故而才与众说有异。然而,陈氏并不排除杨贵妃在被缢死之前,也有可能吞过金,所以“里儿中”才传得此说。上皇自蜀还,令中使祭奠,诏令改葬。礼部侍郎李揆曰:"龙武将士诛国忠,以其负国兆乱。今改葬故妃,恐将士疑惧,葬礼未可行。"乃止。上皇密令中使改葬于他所。初瘗时以紫 褥裹之,肌肤已坏,而香囊仍 在。内官以献,上皇视之凄惋,乃令图其形于别殿,朝夕视之。(《旧唐书·卷五十一杨贵妃传》)

 

轶事典故

 

姓名由来

 

     杨玉环名字《旧唐书》与《新唐书》里没有写,《资治通鉴》里也没有明确 杨玉环记载,《长恨歌传》只说她是“杨玄琰女”。唐大中九年(855年),也就是杨贵妃死后大约100年,郑处诲编撰的《明皇杂录》里才第一次提及:“杨贵妃小字玉环”。后人沿用至今。杨贵妃的“玉奴 ”、“玉娘”、“玉环”这三个名字是真实存在的,其中的奴、娘、环三个字的用语都是不同时期对杨贵妃名字的一种衬托。玉奴,是她儿时的爱称;玉娘,是她册封前的尊称;玉环则是她册封贵妃、身体发福后人们对她的戏称。杨贵妃的真实姓名应该叫做“杨玉”。

 

玉环羞花

 

    有一种小巧玲珑的花卉,它的复叶酷似芙蓉枝,点点对称,宛如鸟羽。 玉环羞花植株上缀以数朵淡红色的小花,状若杨梅。人们用手一指,它那羽状小叶便很快闭合,叶柄也慢慢垂下,就象初涉人世的少女,因为纯洁和朴实,才那样忸怩、娇羞,所以人们都叫它“含羞草”。 传说杨玉环初入宫时,因见不到君王而终日愁眉不展。有一次,她和宫女们一起到宫苑赏花,无意中碰着了含羞草,草的叶子立即卷了起来。宫女们都说这是杨玉环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惭形秽,羞得抬不起头来。唐玄宗听说宫中有个“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见,封为贵妃。从此以后,“羞花”也就成了杨贵妃的雅称了。含羞草“羞”于见人,是由于植物电的缘故。 含羞草的叶栖基部,有一个薄壁细胞组织叫做“叶褥”,平时里面充满了足够的水分。当叶片受到刺激时,薄壁细胞里的水分,在植物电的指令下,立即向上部与两侧流去。由于叶片的重量增加,就产生了叶片闭合,叶柄耷垂的现象。含羞草植株纤细娇弱,为了生存,它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形成了这种适应环境的特殊本领。

 

妃子一笑

 

     唐玄宗的宠妃杨贵妃,有着倾城倾国之美,天生丽质,又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以致唐玄宗对她宠爱有加。 一骑红尘妃子笑那位万人之上的大唐皇帝为了博得杨贵妃的欢心,每逢荔枝季节总要委派专人通过每五里、十里的驿站从四川(有的说从广东、福建)驰运带有露水的新鲜荔枝。宫中的享受又是极其奢侈,越是难得的山珍海味、希世奇宝越要进贡,除荔枝外,另有一美酒更是让唐玄宗封为宫廷御酒,其酿酒用的水是高山上的清晨甘露,此酒具得天独厚的四川兴农酿酒之地利优势,酿出来的美酒醇香芬芳,清而不淡,浓而不艳!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当时杨贵妃在华清宫里品尝荔枝时是怎样的一番动人情景,唐玄宗每每以此美酒与其对饮,杨贵妃在唐玄宗的心目中当然更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了。从此便有这历史上这著名的一笑。“华清笙歌霓裳醉,贵妃把酒露浓笑”!那作为贡品进入宫廷的美酒,也取名为:露浓笑。

 

 

贵妃醉酒

 

    她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而“三千宠爱在一身”,可她也曾 贵妃醉酒图一时失宠而借酒浇愁,醉后忘其所以,放浪形骸。 唐玄宗先一日与杨贵妃约,命其设宴百花亭,同往赏花饮酒。至次日,杨贵妃遂先赴百花亭,备齐御筵候驾,孰意迟待移时,唐玄宗车驾竟不至。迟之久,迟之又久。乃忽报皇帝已幸江妃宫,杨贵妃闻讯,懊恼欲死。杨贵妃性本褊狭善妒,尤媚浪,且妇女于怨望之余,本最易生反应力。遂使万种情怀,一时竟难排遣,加以酒入愁肠,三杯亦醉,春情顿炽,忍俊不禁。于是竟忘其所以,放浪形骸,频频与高力士、裴力士二太监,作种种醉态,及求欢猥亵状,乃始倦极回宫。

 

美容秘术

 

    秘术之一:摒弃浓妆艳抹,讲究淡妆轻扫,显示人体自然美。唐代美容物,以铅、汞为主要原料,长期使用,会慢性中毒,脸部留下褐斑,皮肤老化。杨玉环为女道士五六年间,远离浓妆艳抹,不受铅、汞危害,以后也摒弃浓妆,追求蛾眉轻扫的淡妆。秘术之二:温泉沐浴和拍打之功。唐朝承袭北朝习俗,设温泉宫 贵妃浴,华清池是最为有名的一处。相传温泉有祛除邪气,免除疫病的功效,常浴温泉,泉水中的硫磺等矿物质可以治疗皮肤病,已被今天医学界所公认。《长恨歌》写道:“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杨贵妃沐浴温泉时,常把牡丹丹皮、桑叶、荨麻等浸入水中,它们能镇静神经,促进肌肤再生,使之滑腻光洁。《红楼梦》中贾宝玉写诗说“出浴太真冰作影”。在沐浴时,杨贵妃施行拍打之功,用手轻拍全身,尤其是面部皮肤,使周身穴位受到刺激,促进血液循环,以达到强

    最经典版杨贵妃:林芳兵《唐明皇》化肌肤机能的美容效果。秘术之三:合牡丹丹皮、杏仁、滑石、轻粉制成杨太真红玉青。据说施之十日后,面色如红玉,是历代佳人美女川来美容的秘方之一,连后来的慈禧太后也天天使用。此方中杏仁有丰富的苦杏仁油,有滋润皮肤的特殊效果。轻粉抑菌,滑润利窍,它们“上能利毛腠之窍,下能利清溺之窍”。三药合用,具有去垢润肤,迫利毛窍的作川,彻底避免传统美容物中铅、汞的危害。秘术之四:吃荔枝,服人参,保健美容邀君宠。杨贵妃喜食荔枝,人人皆知。杜牧有诗说:“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玄宗为投杨贵妃之好,下令各地驿站,快速转运闽、广荔枝进贡长安,耗去多少人力财力,仅为杨贵妃一人欢娱快乐。荔枝,为南方热带水果之一,内含丰富营养,性甘平无毒,久吃荔枝,益心脾、养肝血,益人颜色。

 

皇后之谜

 

    有一个疑问始终困扰着后世学人,那就是既然当时唐玄宗这么迷恋杨玉 杨玉环环,杨玉环却为什么一直是个贵妃,而没有成为皇后呢?关于这个问题,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我们只能从有关记载中发现和挖掘线索,进行相关论证和推测。从史书记载中的蛛丝马迹来看,唐玄宗之所以没有册封杨玉环为皇后,很可能与他得到杨玉环的卑下手段有关。根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杨玉环原为唐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的王妃,唐玄宗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从儿子手中抢过来的。

    开元二十二年七月,李瑁与杨玉环一见钟情,在武惠妃(李瑁之母)的再三请求下,唐玄宗下诏册立杨玉环为寿王妃,婚后,两人甜美异常,而这时唐玄宗并没有见到杨玉环。五年之后,唐玄宗才看见了杨玉环,并且一见之下便被杨玉环的姿色深深迷住 杨玉环了,而这时她已经嫁给寿王李瑁差不多五年了。但唐玄宗却不管这么多,他设计了一番表面文章,先是打着孝顺的旗号,说是要为自己的母亲窦太后荐福,便下诏令杨玉环出家做道士,并赐道号“太真”,命令杨玉环搬出了寿王府,住进了太真宫。然后,他将大臣韦昭训的女儿许配给寿王李瑁,并立为妃,以此来安抚寿王。五年之后杨玉环守戒期满,唐玄宗便下诏让杨玉环还俗,并接入宫中,正式册封为贵妃,自己养了起来。这件事情自然给寿王李瑁以深重的伤害,但抢走爱妃的是自己的父皇,自己只能敢怒不敢言。对此,唐朝诗人李商隐曾在诗歌《骊山有感·咏杨妃》中写道:“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此诗说明了当时唐玄宗抢走儿媳妇后,寿王李瑁的郁闷和唐玄宗的尴尬,然而杨玉环实在是太漂亮了,唐玄宗为了得到她这一切都不顾了,由此也可见杨贵妃的迷人

    唐玄宗与杨玉环蜡像之处。另外,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放的朝代,采取了兼容并包的文化政策,各种外来风俗在大唐落地开花,封建伦理等级制度得到弱化,因此唐玄宗这样做并没有引来太大的反对。但抢夺儿子王妃毕竟不是件光彩的事情,寿王李瑁虽然表面不敢说,暗地里肯定是耿耿于怀的,所以唐玄宗虽然极其宠爱杨贵妃,将所有的恩惠都施加到她身上,连她的亲戚朋友都提拔为重要官员,由朝廷俸禄包养起来,甚至于民间有了“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的风气,但却一直不肯加封她为皇后。一来是从儿子手中抢来的贵妃毕竟有违伦理,虽然其时风俗开化,但伦理长情的主体还是存在的,让这么得来的妇人做了皇后显然无法“母仪天下”。二来是如果封杨玉环为皇后,势必将寿王李瑁心中压抑的怒气激发出来,到时候发生政变也很有可能。其三是杨贵妃得宠后仙及鸡犬,她的兄妹亲戚都得到了朝廷的重用,已经发展成一股庞大的政治力量,如果再封她为皇后,必将引起大臣的反对和权力的倾斜,这对维护稳定是很不利的,所以唐玄宗一直不肯封杨贵妃为皇后。

    贵妃夜宴图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让唐玄宗不能封杨贵妃为皇后,这就是杨贵妃跟随唐玄宗后一直没有子嗣。至于杨贵妃为什么没有生育我们无从得知,但没有儿子肯定是封她为皇后的一大障碍,因为古代册立皇后是件非常重要的大事,要君臣参与,诏示天下,册立的皇后必须是懿德懿容,能起到垂范万众、母仪天下的作用,她所生的儿子也将被立为太子,日后继承大统。因此皇后与太子一般应当是母以子显或是子以母显的,但当时太子已立多年,而且成长正常,杨贵妃又迟迟没能生个儿子出来,所以就没有理由封她为皇后。如果霸王硬上弓,立杨贵妃为皇后,很可能引起太子、寿王李瑁甚至朝廷大臣的反对,发生宫廷政变,那样就得不偿失了,唐玄宗断然不会去冒这个险。杨贵妃虽然没有成为皇后,但她享受的待遇规格早就是皇后的标准了。

    她一入杨玉环宫便集“三千宠爱在一身”,民间还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传说,可见杨贵妃地位之高,承运之深,宫中的仪体规制都是为她而设了。杨贵妃虽无皇后之名,但得皇后之实,而且比一般的皇后更受尊宠。杨贵妃也比较聪明,没有反复请求唐玄宗立自己为皇后。既然已经达到了一个女人所达到的极致,得到了天子的万千宠爱,何必还去在乎皇后的名号呢?她只需要发挥自己的美艳多才,把唐玄宗伺候得舒舒服服,便永远都是实际意义上的皇后。

 

人物评价

 

     杨玉环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 杨玉环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虽然体态丰腴,但史书上也记载着她是一位舞蹈高手,还精通胡旋舞,身段飘摇,翻跃如风,令人眼花缭乱。杨玉环自入宫以后,遵循封建的宫廷体制,不过问朝廷政治,不插手权力之争,以自已的妩媚温顺及过人的音乐才华,受到玄宗的百般宠爱,虽曾因妒而触怒玄宗,以致两次被送出宫,但最终玄宗还是难以割舍。杨玉环若生在别的年代,或许成不了杨贵妃。唐朝人以丰腴为美,杨玉环则“凝脂胭华”,连“脂肪”都开始“凝集”,像“胭脂”一样散发着“华丽”的色彩,这都是是需要一定“功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