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从节令上看,二月正值惊蛰前后,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万物萌动。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尤其在北方,春雨更是难能可贵的。不仅可以净化空气,更有利播种。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又为百虫之神。人们祭祀龙王,一则希望天龙布雨,二则消除虫害。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民间认为,这天理发会鸿运当头,俗称“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这一天,人们为取吉利,还将美食以"龙"命名:吃猪头肉称"挑龙头"、吃面条是"扶龙须"、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是吃"龙子"、春饼又称"龙鳞饼"。

  

  在山西,二月二,不仅叫龙抬头,也叫龙头节、青龙节,是民间重要的一个节日。《山西省志·民俗志》中有许多山西独特风俗民情的记载。山西的这些传统习俗,大多数都与农业生产和农耕文化有关,也表达出了祈祷一年风调雨顺的愿望。

  晋西北:“司钱龙”

  

  明沈榜《宛署杂记》云:“都人呼二月二日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蛇蜒布入宅厨,施绕水缸,呼为:‘引龙回’。”引龙回在山西就演变为“引钱龙”或“司钱龙”。晋西北就盛行“司钱龙”,早上太阳未出山时,家家户户都提壶到河边或井边汲水,当年几龙治水,壶中放几枚铜钱,提上水后边走边洒,到家后将剩下的倒入水缸,这样钱龙就引回来了。引钱龙时不准说话,以免吓走了钱龙。有的地方选一大树或大石,用灰围一圈并用红线拴一铜钱,置其中,用线牵住,拉回家,置容器内。这一风俗,到了晋东南,就演变成了用灶灰在门外洒一圈然后弯弯曲曲接连不断洒向厨房,围水缸洒一圈。

  晋东南:“崩蝎豆”

  

  龙头节与祈雨相连,晋南地区的习俗是吃炒玉米豆。夏县、闻喜等地在二月二前夕用碾压碎粘土,用细筛筛过,放在铁锅里加热,倒入豆子、玉米和白面团,搅拌,炒至黄色即可食用,其味香酥可口,老少皆宜。

  晋南芮城匾河:“亮宝会”

  

  这一习俗相传始于汉光武年间,是为纪念东岳大帝黄飞虎治水有功而三社联典庆贺,故称“三社典”。是日山民们把自己家中的珍宝都展示出来,民间又称“亮宝会”。据说,珍宝能驱邪消灾,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届时,妇女们身着彩装,演唱民间小戏;男子们则扮演粗犷强悍的天神、地祗、武将及文臣、八仙、俗神等。或骑马坐轿、乘牛抬杆,或赤身裸体、腰系野藤,或土布裤衩,身背铡刀、冰凌、粗檩、石磨,大展阳刚之气。人称“匾河二杆子”,也称“背冰亮膘”。表演时伴以原始锣鼓,俗称“撤锣鼓”。传统节日还有高跷、跑旱船、背人、耍狮子等,整个表演从村外出发,一直表演到泰山庙旧地结束。浩浩荡荡,煞是气派。

  中阳县:“吃枣山”

  

  枣山是当地人在春节前用面做人形,有头(三角形)脖子(两个馒头)胳臂上放个大元宝,在春节供神,正月十五摆完火炉后,第三天火炉残了,家家户户拿上枣山去火炉上烤,当地人相信,正月十五的火炉烤的枣山治百病。小孩把“身子”、“胳膊”吃了,“头”不让小孩吃,留到二月二早上起来让男人吃,当地人说二月二吃了枣山,犁地时碰不上石头,耕地也有力气。

  驱毒

  

  此外,山西“龙抬头”的又一习俗主要是驱毒。

  《阳城县志》载:“百蛰初惊,悬天师符以辟虫毒。”阳城人是日早上起床时,忌说“起”字,怕毒虫应声而起。晋南喜欢此日煮蔓菁汤,遍洒屋内墙缝、墙角、炕席底下,谓之“禁百虫”。也有全村集合,抬神像,到各家门前,向院内洒米汤,家家门前围以石灰,禳瘟祛病。还有吃麻花习俗,俗谓“咬蝎子尾巴”。晋东南习惯画一药葫芦,内画蛇、蝎、蜈蚣、蚰蜒、蜘蛛等五毒虫,贴于墙壁,谓之“辟百虫”。晋中和晋南的新绛、稷山等地则家家拍簸箕,童谣有“二月二,拍簸箕,跳蚤、壁虱不敢上坑哩。”还用石灰在厕所外围一条线,以除瘟。吕梁地区这天要扫除房舍,雁北讲究“糊狼嘴”,用麻糖或黍米面团粘贴在二郎神吠天狗的嘴边,以禁其狂吠。

  剃龙头

  

  山西大部分地区,二月二这天,最为常见的习俗就是“二月二,剃龙头”了。成年人或大一些的孩子二月二当天都会到理发店排队理发,而对于婴儿,很多爸爸妈妈会选择在家找专人为孩子“剃龙头”了。

  您今天剃头了吗?

  

  整编:竹 溪

  责编:彦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