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关于晋中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网络编辑 晋中 2023-03-30 10:13:04 0 晋中 亿元 项目

晋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冯耀黎

各位代表:

现将晋中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汇报如下。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按照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明确要求,积极应对严峻复杂国内外形势,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坚决兜住兜牢民生底线,持续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市五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基本完成。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112.3亿元,同比增长5.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固定资产投资850.3亿元,同比增长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5亿元,同比下降4.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7.1亿元,同比增长9.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188元,同比增长5.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08元,同比增长5.9%;居民消费价格涨幅1.5%。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1万人。约束性指标预计可完成国省要求。

(一)聚焦三次产业发展,全力稳住经济大盘

现代农业高质发展。持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年完成高标准农田23.2万亩,粮食总产超30亿斤,蔬菜、水果、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33万吨、67.3万吨、73.2万吨。新培育农民合作社市级示范社16个、家庭农场47个,省级、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分别新增24个、26个。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3%、92.4%,超额完成市定目标。榆次获批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工业经济蹄疾步稳。持续开展煤炭提优行动,核增煤炭优质产能240万吨,推动煤炭智能绿色安全开采、清洁高效利用,建成145个智能化工作面。左权鑫顺、五里堠煤业2座煤矿已投产,全年全市煤炭产量达到1.16亿吨。焦化产业改造升级,3个大机焦项目建成,实现运行产能恢复。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7%。强化产业链条集群培育,新能源醇电混动轿车、甲醇重卡成功下线,首批500台甲醇重卡集中交付企业。尚太锂电三期、海玉园杂粮功能食品产业园已投产,山西福马炭材料焦油加工项目已试产,广生胶囊12条生产线、晋能光伏182尺寸PERC电池技改、新泰钢铁1860立方米高炉、绿色建材中小H型钢等项目扎实推进。太谷玛钢、祁县玻璃器皿、平遥牛肉和推光漆器入选全省首批十大重点专业镇,数量全省最多,玻璃器皿产业集群入选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百强名单、全省唯一。

服务业提质增效。山西交通物流园寿阳新能源物流平台成为国内首个“物流货运+仓储冷链+光储充换”的新能源物流平台。农村寄递物流服务实现全覆盖,全市乡镇综合服务站、行政村便民服务点以及标识设置达到100%。有序开展各类促消费扩内需活动,全年核销各类消费券2.1亿元。推动在奥特莱斯、万达广场、雅园商业街、晋华1919、印象城打造“货郎经济”集聚区先行示范区,带动就业6000余人,日均人流量4万人左右。出台房地产和建筑业“双25条”政策举措,推动房地产业平稳发展,3亿元购房补贴促进楼市健康发展,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244.5万平方米,增加税收1.4亿元。文旅产业持续升温,39家A级景区恢复营业。晋中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平遥、介休荣获“2022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榆次乌金山镇入围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平遥古城、《又见平遥》文化园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二)聚焦智创谷建设,创新动力不断增强

山西智创谷初现雏形。抢抓山西智创谷上升为省级战略机遇,编制完成山西智创谷空间布局概念性规划。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312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达到28家,省级成果转化示范基地2家,示范企业1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19家,均排名全省第二,全省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正在形成。

创新平台作用凸显。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在全省率先实行2个“揭榜挂帅”项目,给予引导资金380万元,带动项目总投资达2100万元。加快校企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建成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2家;获批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企业2家,市级中试基地挂牌2家。

人才招引卓有成效。成功举办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晋中首届甲醇经济分论坛、山西碳谷高峰论坛。引进7名院士、1名长江学者、50名博士、11名特聘专家进入农谷专家智库。优化创业环境,建成晋中大学生创业园、晋中开发区科技孵化器等创业园区和示范基地5个,吸纳大学城毕业生就业2370人,山西智创城NO.4科创空间入选国家备案众创空间。不断加大人才奖补力度,对高层次人才每人给予30万-50万元奖励,为167名急需紧缺高校毕业生和定向选调生发放人才补贴335.3万元。

(三)聚焦培育新动能,着力壮大实体经济

招商引资成效显现。瞄准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重要领域,组织召开晋中(珠三角)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产业招商对接会,围绕引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深度对接新能源汽车配套项目,与俱进汽摩、利民实业达成合作协议。目前,汉云谷、中移铁通职业学院、中关村数字中心、京东电商基地、辰隆电商产业园、中数数字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已进入实质性合作落地阶段;山西铭基、山西诚杰总部迁移项目已落地实施;中南高科开发区产业园、鸿锐医疗健康防护材料、鑫源牧业产业园已陆续开工建设。全年招商引资签约额达1474.3亿元,项目开工率达到65%,新开工项目投资额达到932.8亿元。

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全年实施省、市重点工程项目120个,完成投资392.1亿元,投资完成率111.5%。聚焦转型发展,“十四五”期间项目储备库规模突破2万亿。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昔榆高速、国道307线阳泉坡头至榆次段、国道339线昔阳县城过境段改线等国省干线顺利推进。争取国省资金和地方政府债券资金154.8亿元。率先在全国启动实施黄河流域全水系水环境的系统性、整体性治理,争取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4.9亿元,灵石中部引黄县域小水网供水工程PPP项目成功争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支持。

高水平开放持续推进。全年进出口额完成40.8亿元。加强外贸主体培育,为海锐五金等21户企业申报扶持资金200.7万元,为晋能光伏等36户外贸骨干企业申请补助资金1933.9万元。组织龙头企业积极参加广交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深圳礼品展等各类重要展会。

市场主体培育进展高效。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1.3万户,总量达到42.1万户,同比增长26.9%。涉税市场主体16.8万户,同比增长26.6%。新培育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3户,培育认定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6户。

(四)聚焦两区作用引领,主阵地功能持续加强

农高区牵引作用不断增强。有机旱作农业、功能农业、黄土高原特色作物三大省部共建实验室基本建成,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1000余项,辐射带动全市建成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基地30万亩、全省各类基地70余个。番茄小镇建成亚洲单体面积最大的智能温室,中信旱垣温室产业园成为北方最具特色的有机旱作农业典范。开展种业联合攻关,建成全国最大藜麦种子基因库、最全谷子基因库、最大草莓三级育苗体系。成功举办中国乡村振兴(太谷)论坛、全国农业高峰论坛、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等会展活动,晋中农高区(太谷国家科创中心)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

开发区龙头作用不断显现。晋中开发区获评全省国家级开发区唯一优秀开发区,左权文旅区名列全省文旅类开发区之首。全年滚动开展三次“三个一批”活动,铺排项目216个,总投资506.8亿元,促成总投资72.1亿元的22个项目集中签约,推进总投资34.7亿元的23个项目集中开工,实现总投资33.3亿元的25个项目集中投产,开工率、投产率、达效率均居全省前列。吉利汽车产值达到233亿元,有效带动入驻新能源综合配套产业园企业的健康发展。开展全方位专业化招商引资,促成投资40亿元的宁波模具产业城线上对接,在上海第五届进博会上组织中美商会晋中专场招商推介会,晋中开发区、晋中国家农高区、祁县经开区、左权文旅示范区进行专场推介。

(五)聚焦重点领域改革,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营商环境全面优化。在全国率先制定“四个同步”地方政务服务流程标准,首创“审检联动”服务。在全省首试个体户“智能审批”、首开歇业服务、首推“乡镇赋权”改革,市场主体倍增、“证照分离”改革工作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在全省率先启动“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向有条件的县(区、市)全域延伸试点,出让“标准地”4072亩,全省第二。共享晋中10360政务服务平台运行稳定,全年完成办件共计102.4万余条。持续开展“综合窗口”服务模式,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集中办理。全面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政务外网终端数量达9000余台。晋中市政务云与省级政务云实现互联互通。“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全市11个开发区全部实施领办代办制度。扎实推进项目审批改革,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加快前期手续办理。

能源革命纵深推进。持续做好“煤”“电”“气”“新能源”四篇文章,新元智能化矿井通过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矿井验收。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稳步推进,华能太谷10万千瓦光伏、中能建昔阳10万千瓦光伏等一批项目顺利并网发电,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规模突破400万千瓦。推动分布式光伏建设,寿阳交通产业园、介休安泰屋顶光伏等一批分布式光伏项目相继建成,全市能源电力供给结构进一步优化。推动煤成气增储上产,年产量达6.9亿立方米。圆满完成全市煤电行业“三改联动”全年任务。

其他各项改革统筹推进。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成功入选第三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经验交流单位,独创“粮食作物目标收入保险”被确定为全国农业农村典型案例。有力推进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财政管理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50项重点改革任务已基本完成,6户厂办大集体企业已完成注销。积极推进高风险农商行、村镇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化险改革,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灵石汇民村镇银行已完成化险,4家高风险农商行化险工作稳步推进。

(六)聚焦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步伐加快

太原晋中一体化快速发展。龙城大街和魏榆路快速化改造主线提前通车,“半小时”交通圈成为城市核的显著标志。武宿机场三期改扩建配套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2.7亿元,青银二广高速太原联络线稳步推进。打造一体化消费圈,《舌尖上的中国》美食嘉年华晋中站活动圆满完成。联合太原共同推出“红色印迹、夜间消费、非遗研学、乡村休闲、历史文化、民宿体验”6大主题12条精品旅游线路。两市公交线路不断优化,开通城际公交线路10条。异地就医购药更加便捷,开通省内异地就医定点医药机构1377家。

城市品质持续提升。构建科学防水排涝系统,全市完成管网清掏100.4公里、雨水口清淤4万余个、易涝点整治50个、泵站检修32座。全市雨污分流改造131.9公里,完成既定任务。我市入选山西省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深入实施“六化一提升”工程,打造7条示范街道,种植各类乔灌木、月季20万余株,“多彩晋中”风貌初显。建设改造“口袋公园”“小微绿地”157个,新增绿化面积17.2万平方米。持续开展城市道路、建筑立面、围挡围墙等立体化整治工作。新建公厕13座,开放各类企事业单位内部厕所251个。改造小街巷11条、人行道7条、道路照明12条,设置临时便民经营点16处摊位1500个。建成政府免费停车场104个,免费停车位达到5万余个,人民获得感有效提升。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强化项目资金保障,全年落实到县各级衔接补助资金11.7亿元,实施项目1331个。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分层分类落实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全市2022年度脱贫人口实现人均纯收入12157元,增速16.8%,排全省第二。持续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失学辍学儿童实现动态清零,农村建档立卡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参保率达100%,164户农村危房改造年度任务全部完成,实施农村饮水安全维修养护工程309处。持续抓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全市搬迁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11505人。集中安置点基本实现基层党组织、教育、医疗保障全覆盖,积极开展易地搬迁“五好”社区创建。持续加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四好农村路”完工里程319公里,总里程达1.4万公里;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完工里程221.4公里。全市户厕改造1.9万座。

(七)聚焦绿色低碳发展,生态文明成效显著

低碳转型稳步推进。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调控,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实现弹性管理,能耗强度实现有效下降。加快实施“风光倍增工程”,左权、榆社、和顺等地抽水蓄能项目稳步推进。

生态修复治理成效明显。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完成林草综合治理56.3万亩,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59.3万亩,完成造林46.8万亩。左权成为国家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实现我市零的突破。寿阳石太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廊道、云竹湖生态保护与修复稳步推进。祁县、榆次地下水超采治理工程按期推进。

铁腕治污持续开展。加快推进焦化、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圆满完成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空气质量保障任务。持续开展空气质量改善大会战、空气质量改善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夏季臭氧污染攻坚行动。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66.3%,同比下降7.7%。持续推进全市清洁取暖改造,完成改造7.8万户,近910万平方米,改造户数、面积均超年度目标。市城区黑臭水体已全面消除,完成48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85.7%。针对高关注度地块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情况评估工作,全市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为100%。

(八)聚焦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幸福和谐

健康晋中建设不断加快。坚决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有力有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成功应对多轮次疫情冲击。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成效显著,创建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1个、县域一体化改革省级示范县5个、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省级示范单位3个,居全省第一。打造市域全民健康服务信息化平台,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卫健系统内部医疗数据互通共享。全市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77%,全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59%。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年举办各类招聘活动219场次,带动全市新增大学生就业7811人。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失业和困难人员再就业1.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万人。进一步深化“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工作,打响榆社古建、寿阳美容等劳务品牌。全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万余人次,高素质农民培训人员4740人,完成年度任务。

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得到提升,新、改(扩)建9所公办幼儿园,认定普惠性民办园20所,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85%。介休入选全国首批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建成山西师范大学附属榆次学校和新华中学校2所公办寄宿制学校,新增公办学位6020个。持续做好新高考改革工作,与11所省内外高校建立优质生源基地校15个,优质生源基地达到91个。左权、平遥完成中职学校撤并任务,形成全市“每县重点办好一所公办职业学校”新格局。经纬中学普通高中学校多样化试点改革取得成效,教育育人质量水平持续提升。我市推进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综合治理做法被教育部列为全国“双减”改革典型案例。

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将公务员和参公身份事业人员全部纳入工伤保险参保范围,促进快递业等新业态从业人员参保。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实现省级统筹。落实退休待遇调整机制,全面完成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退休金增长工作。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人员扩面提标,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持续完善。常态化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化文化惠民系列活动,举办“十台大戏闹新春”、送戏下乡、全民文化活动季系列等活动赛事200余场次,参与群众达30余万人次。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组织各级各类线上线下赛事活动210余次。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晋中国际柔力球大赛。紧抓“后冬奥时代”发展契机,以现有冰雪运动场所为基础,创新推进“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安全基础不断夯实。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深化安全生产领域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集中行动,累计检查企业6.3万家次,治理隐患8.7万条,行政处罚5000余万元,挂牌督办重大隐患99次。强化信访维稳和治安管控,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依法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晋中。

一年来,我们积极应对世纪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积极化解“三重压力”叠加带来的压力挑战,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加快回稳。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还不够坚实,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步伐还不够快,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有力支撑;支撑转型的牵引性成长性大项目好项目不多,民间投资动力不足;生态环保任务依然艰巨,安全生产基础还不稳固等等。对此,我们高度重视,将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主要指标

(一)总体目标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也是晋中加快建设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关键之年。做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紧扣全省“两个基本实现”奋斗目标以及省委“12个重大问题”和对晋中提出的“五个发挥更大作用”重要要求,锚定加快建设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战略目标,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努力在山西中部城市群中争先崛起,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作出晋中贡献,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晋中篇章。

(二)主要指标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以上。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8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约束性指标不折不扣按照国家和省要求全面完成。

三、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为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达到预期目标,2023年要着力抓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紧抓“两个转型”发展机遇,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链式发展促进产业提质。继续以重点产业链为抓手,加快推动全产业链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以吉利汽车为龙头,实施链主企业领航计划,建设国家级甲醇经济示范区,构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努力提高汽车全产业链本地配套化率。着力推进甲醇汽车推广应用,全面打开山西应用场景,力争对接省属企业推广甲醇重卡5000台,建成70个甲醇加注站。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群)以经纬纺机、太重液压为链主企业,推进国际一流智能纺机和国内一流液压元器件示范创新集群建设。经纬纺机重点发展全流程智能纺纱系统,打造大数据智能服务中心。特钢材料产业链(群)继续推动安泰集团实施1860立方米高炉、绿色建材中小H型钢等项目。光伏电池及组件产业链提升晋能光伏电池组件产业规模,支持和顺玉晶光伏玻璃等配套产业发展。现代医药产业链(群)通过中药集群上档升级,提升品牌效应和市场占有率。碳基循环产业链推进尚太锂电四期建设进度,加快形成全国重要的负极材料生产基地。现代食品产业链(群)以北方和海玉园两个功能食品园为带动,按照“传承老字号、引进大品牌、打造新标杆”的路径,推动传统老字号产业化发展,做强功能食品。绿色节能建材产业链(群)发挥山西建投装配式建筑优势资源,加快实施山西建筑产业现代化园区。

坚持数字赋能驱动产业现代化。抢抓省委同步推进产业转型和数字转型的重大机遇,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特别要围绕大力实施装备制造业强市战略,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大力培育电子信息制造、信创、大数据、软件等数字产业。加快推进各行业领域数字化改造。精心培育数字经济主体,支持晋中开发区探索建设省级数字经济园区。以科技支撑推动数字转型,继续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围绕转型产业和数字产业不断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培育壮大云时代、云智慧等一批数字产业市场主体,支持北方自动化研究所军民融合。

支持传统优势产业扩产升级。强化煤炭生产稳供,进一步增强稳盘托底作用。坚持“一矿一策”,推动具备条件的停缓建煤矿尽早开工复工。持续优化煤炭资源配置,以和顺吕鑫、灵石鑫源、昔阳北坪3座露天煤矿为依托,对周边资源等进行重组整合,新增产量500万吨。推动和顺隆华、左权鑫顺等4座煤矿转产复产,新增产量300万吨。全年全市煤炭总产量达到1.2亿吨以上,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增强传统特色产业质效。积极推进改造全市焦化、钢铁、有色、化工、水泥熟料五大耗能传统产业,到2025年全部达到国家先进水平。加快焦化行业绿色升级,全部关闭4.3米及不达超低排放标准的焦炉,完成水泥、独立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重点推进灵石、介休等8个在建大机焦项目建设,力争运行产能达到1800万吨。在做优做强太谷玛钢、祁县玻璃器皿、平遥牛肉和推光漆等省级重点专业镇基础上,围绕纺机、液压、医药等特色优势产业,再培养市级专业镇10个以上、县级20个以上。

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旗帜鲜明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170户、“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25户,力争新增主板上市1家、“新三板”挂牌2家、“晋兴板”挂牌20家。全力支持安泰、吉利、永泰3户百亿级企业新增百亿产值,扶持尚太锂电、平遥煤化、灵石聚源等企业达到百亿产值。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工程,全面推行“审检联动”服务,继续推进市县乡村四级“网格化”全代办业务,实现市场主体登记注册线上线下帮办代办,最大限度让市场主体享受政策红利。做强做优资本市场“晋中板块”,继续推进优质企业进入省级后备资源库,全力扶持山西凝固力、山西多尔晋泽、海纳通讯、鑫煜制药等拟上市企业挂牌。

(二)持续扩大市场有效需求,快速实现服务业复苏

着力打造晋商文化旅游品牌。全市推出30条精品旅游线路,加大线上线下营销力度和优惠奖补措施,推动实现游客数量渐进增长,做优做强平遥古城世界文化遗产品牌。推动数字文旅转型创新发展,加快11个文旅数字化高质量转型项目建设,推进全域旅游智慧平台建设和元宇宙赋能数字文旅项目,重点打造平遥古城、乔家大院、昭馀古城、王家大院开发智慧化、参与性项目,形成更多虚拟场景、多维展陈等新型消费业态。支持王家大院创建5A,再升级创建一批3A、4A级景区。支持榆社打造云竹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左权建设生态文旅示范区。发展森林旅游康养产业,推进森林旅游度假、运动休闲、养老养生等多业态发展。

新业态培育拓展消费空间。推进现代物流发展。加速推进山西数字化交通产业园、山西农谷智慧冷链物流园等物流重大项目建设。持续释放国家示范物流园区、国家物流枢纽的集聚效应,有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出台促进夜间经济繁荣发展的若干措施,突出“一刻钟”便民,做大奥莱万达商业街、榆次老城特色街、大学城生活广场三大商圈,激活城市夜间消费“烟火气”。加快培育健康养老、专业培训、汽车修理、技术咨询等服务业态,拓展在线健身、文娱、电竞、直播带货等新型消费。

挖掘消费潜力创建新增长极。紧盯重点领域、龙头企业,加强对成品油、大型商业综合体的业务指导、政策宣传、跟踪服务,激发重点零售企业对消费市场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推动房地产和建筑业“双25条”同向发力。进一步释放家电、汽车消费。紧抓市场复苏有利时机,持续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促进7大行业29项指标恢复增长。在批零住餐业上靶向施策、精准发力,有序开展各类促消费扩内需活动。持续推进乡村e镇建设,从生产加工、物流配送、产品营销等方面打造农村电商示范样本。

(三)扭住改革开放关键环节,补齐短板破解制约

强化开发区示范引领。持续推进开发区建设,围绕主导产业开展项目谋划,以甲醇重卡推广应用带动甲醇经济示范区发展。积极与东方龙、联东u谷等知名招商中介合作,在市场化招商方面破题,加快推进与瑞谷拜特的合作,开展大数据招商。深入实施“5+3”重点产业链(群)工程,推行项目“谋划、招商、签约、开工、建设、投产、达效”全过程服务,形成链条式管理、闭环式推进机制,着力提升开发区“三个一批”活动“三率”水平。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以祁县列入全省5家创新开发区运营管理体制试点改革为突破口,深化“三化三制”改革。

打造更优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厚植“三无”“三可”理念,推动“五有套餐”二十条措施落实落细,建立常态化协调推动工作机制,精准培育各产业所需市场主体。推动行政许可事项由地区“标准化”向全省“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转变,推动实现同要素管理、同标准办理。做好全省农村产权交易试点工作。全面提升晋中政务服务网功能,深化“一件事一次办”,与全省政务服务网深度对接,推动高频事项实现一网通办、跨市通办,力争更多事项实现全程网办。优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集成改革,做好项目全流程服务和全要素保障,省级以上各工业类开发区出让工业用地100%,以“标准地”形式供应,再储备“标准地”2000亩。

加速外向型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做好2023年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事项申报,让广大小微外贸企业切实享受到政策支持,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将适合我市产业发展的展会纳入省级政策体系,积极设立市级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借助RCEP零关税产品扶持中小外贸企业深耕东盟、稳定日韩、开拓澳新,助推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全面深化能源革命。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推进大数据、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煤炭产业的融合作用,充分发挥新元5G智慧矿山先发优势,不断拓展智能场景应用,推动煤矿智能化建设再上新台阶。继续推动全市煤电机组开展节能降耗、供热和灵活性改造,实施“风光倍增工程”,推进已批复的风电、光伏项目和配套储能项目加快手续办理,加快推动分布式光伏开发,探索“光伏+”模式,推动新能源与多行业融合发展。全市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电力装机达到550万千瓦。推动榆社、左权、和顺抽水蓄能项目尽快纳入国家规划,推动东山五县煤成气开发提速,确保全市煤成气产量稳定在6.6亿立方米以上。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落实财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加快建立与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财政体制,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优化预算收支结构,提升预算管理绩效,创新财政管理方式。推动国企国资改革纵深持续,进一步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入开展分类授权放权,培育优势性国有企业。指导企业进一步厘清权责边界,形成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机制。

(四)强力抓好重大项目支撑,夯实经济增长基础

强化项目建设管理。突出“项目建设攻坚年”,以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为导向,紧盯国家政策导向和投资重点,积极争取国家级重大水利工程、区域性医疗中心、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项目落户晋中。实施好年度投资千亿千项重大项目建设,基础设施方面加快青银二广高速、8条国省干线公路、太原武宿(国际)机场空港配套工程、市城区路网畅通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产业方面重点推进200亿元大焦化续建、百亿风电光伏等重大项目;民生方面加快晋商体育公园、中西医结合医院晋中院区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实现年度投资目标。以项目建设“五张清单”为引领,做大做优年度盘子,努力争取年度千亿投资,力争产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占比分别达到50%以上。聚焦转型谋划储备“六新”产业项目和科技创新项目,强支撑补短板,扎实做好“十四五”期间项目储备,动态更新2万亿元项目投资储备库。充分发挥项目推进中心作用,推进“1+4+4”项目专管模式,对项目投资建设实行从源头到终点的闭环管理。

积极做好争资上项。创造条件、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一般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中长期贷款、政策性担保、贴息贷款、外资等资金支持,确保资金争取额度再提升,以资金保障助推项目建设。

大力推进招商引资。按照龙头引领、园区承载、集群发展的思路,依托现有的品牌、产业、技术以及市场的基础,大力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产业集群招商,提升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重点对接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先进地区产业转移,引进一批优势国企、领军民企和顶尖团队。建立投资要素台账,在要素集聚最明显、优势最突出的地方挖掘突破口,吸引一批要素契合度好的重大招商项目落地。

(五)统筹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保障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发挥晋中国家农高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建设20公里的农业科技示范廊带和40公里的农业产业示范廊带,推动有机旱作、设施农业、功能食品等产业园成势崛起。加快形成山西中部城市群特优农产品生产和供应基地。实施稳粮保供安全行动。严守耕地红线,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推动建立“田长制”,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进出平衡”。在玉米深松密植、旱作黑谷子、小杂粮、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领域,重点打造一批有机旱作封闭区,再建高标准农田8.76万亩,新增和提质水浇地5万亩以上,确保粮食种植面积378.9万亩、总产30.9亿斤。加大设施农业建设,确保蔬菜总产量稳定在230万吨以上、生猪出栏稳定在190万头以上,肉蛋奶总产量稳定在73万吨以上,水果产量稳定在55万吨以上。

夯实乡村振兴发展基础。开展科技改革创新,加快晋中龙生玉米制种基地回归进程,提升玉米制种能力。推动农业生产托管由单一环节向多环节全程托管拓展,由平川连片耕地向低山丘陵耕地拓展。实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扶持一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重点项目。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体系构建,重点打造东辉年产10万吨牛肉全产业链、年产10万吨南方黑芝麻系列饮品、阿里山西农产品生鲜集散中心、田森番茄小镇、海玉功能食品和广誉远药业项目,全年培育10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带动全市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410亿元以上。加快与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洽谈对接,推动六大类60种特优农产品进京。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动态监测预警,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筑牢防返贫底线。发挥产业、就业、金融、以工代赈、帮扶车间等政策举措的综合效应,推动脱贫人口持续增收。积极选树特色种植业、规模养殖业、带动力强的服务业、与搬迁户密切关联的帮扶车间、有潜力的农村文旅观光业等典型,培育乡村经济支撑。加大易地搬迁群众产业和就业帮扶力度,持续开展易地搬迁“五好”社区创建。持续开展脱贫户和“三类户”签约,重点做好主要慢病的规范管理和健康服务。健全驻村帮扶体制机制,全面提升驻村帮扶成效。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继续以“一片一带一圈”示范廊带为主阵地,重点打造汾河乡村振兴示范廊带,提档升级110个示范村、115个重点治理村。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加快农村户厕改造、污水治理和垃圾处理。完成310公里“四好农村路”和210公里“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建设。

(六)加强城市核心重点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高质量建设山西智创谷。加快总规划面积200平方公里的山西智创谷建设,打造山西中部城市群重要标识。加快推进平台共建、产研贯通、机制创新,加强市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加快国家级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中移铁通培训基地、汉云谷产业园建设,培育产教融合新模式。打造一批“双创”综合体,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0个以上,攻关关键技术3项以上,力争产出科研成果100项以上,力争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突破400家,培育科技领军企业10家,着力打造服务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科创城”。组织有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做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和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工作,进一步加大对留学回国来晋人员的支持力度。

放大太原晋中一体化发展成果。围绕城市群城市核建设,提高榆次、太谷与太原协同发展水平,深入推进“六个一体化”。实施好年度投资211.5亿元的88项市城区重点工程。加快推进机场改扩建配套工程机场东路、龙盛街等路网工程,对接太原地铁1号、3号和4号线南延等重大项目落地。优化城际公交线网布局,协调开通太谷至太原、晋中至太原化章街、晋中至富士康公交线路,填补龙湖街东西贯穿城际公交线路空白。扩大就医购药范围,在现有征缴政策不做重大调整的情况下,继续推动扩大两市定点医疗机构就医购药范围。逐步推动两地医保转移接续人员门诊慢特病互认。

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加快昔榆高速建设,力争完成投资25亿元,实现闫庄互通到修文枢纽小循环通车。年内实现国道208线清徐至晋中段、国道241平遥至沁源段、国道340榆社过境段等道路建成通车。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既有住宅自愿加装电梯工程。深化“六化一提升”工程,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全面实施园林绿化提质、晋商体育公园项目等6项城建重点工程,打造一批“口袋公园”“小微绿地”,见缝插绿11万平方米。对20条小街巷进行改造,完善提升7条主干道、3个居住片区和8条小街巷的照明设施,确保照明设施完好率达98%,亮灯率95%以上。加速垃圾分类推广,加快实施市城区共享单车监督管理平台及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出台海绵城市建设、供热等管理条例,加速形成城市共建共治共享机制。

(七)聚焦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坚决当好生态卫士

高品质推动生态修复。大力度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面开展汾河流域大保护大修复大治理行动,逐步实施汾河晋中段“1+6”生态保护与治理项目。扎实推进“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全面完成云竹湖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持续实施石太高铁沿线(晋中段)生态廊道建设工程。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推动建立“田长制”,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进出平衡”。高质完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和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与修复实施方案。推动寿阳松塔、温家庄等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全面完成黄河流域及重点地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环境修复治理。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植树造林种草工程,新造林35万亩,探索建设生物防火隔离带,大力开展森林城市和森林乡村创建,带动全市森林覆盖水平持续提升。

加力攻坚环境保护。实施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夏季臭氧污染治理、中重型运输车辆污染治理、散煤清零四大专项攻坚行动,全市PM2.5明显下降,优良天数明显增加,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明显进步。开展锅炉综合整治“回头看”,巩固散煤治理成效。以钢铁、焦化、电力、煤炭为重点行业,加快机动车结构升级,推动运输结构优化。加快推进祁县、灵石、昔阳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扩容和全市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工程建设。完善城镇雨污分流排水管网,实施重点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对超标入河排污口开展有效整治。排查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更新目录清单。确保全市23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稳定达标,全市所有地表水考核断面全部退出劣V类。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依法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持续开展污染隐患排查。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评估,强化医疗废物处置监管,持续推进新污染物、重金属和尾矿库污染防治。

强化能耗双控管理。全面贯彻国省煤炭消费减量替代政策措施要求,对所有新建、改建、扩建耗煤项目严格落实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完善能耗双控管理。合理确定并分解年度节能目标任务,统筹推进全市节能降耗工作。持续推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节能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废钢、废旧家电和报废汽车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继续保持全市规上企业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

(八)持续改善民生增进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积极落实就业促进机制。发展提升地方劳务品牌,拓展劳务协作,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全面实施就业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健全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抓住企业复工复产的关键时期,有序组织市县两级人才市场专项招聘活动。举办“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提高大学生就业帮扶精准度。各县(区、市)至少建成1个零工市场,为灵活就业人员和用人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确保城镇新增就业2.8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8000人,困难人员再就业15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万人。大力加强技能技术人才的培育,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重点培训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比例达到33%。维护劳动者权益,保障农民工工资足额发放。

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完成山西师大附校建设、师专附校扩建、乌金山中学改扩建、职业中专实训楼建设等项目。新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寿阳率先接受“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验收。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年内建成100个不同类型的基础教育共同体。启动实施“新优质高中”建设工程,推动县级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推进国家级信息化实验区建设,开展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国家级试点。深化完善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实施中小学校长和后备人才培养工程。人口20万以上的县实现特殊教育全覆盖。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及时将非公经济组织人员、农民工、新业态从业人员等重点群体纳入参保范围。稳步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和工伤、失业保险省级统筹。持续强化基金监管,切实兜牢保发放底线。探索推行门诊慢特病审核认定一体化经办,并推进跨区域就医直接结算。不断强化机构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做好等级评定结果运用。推进城镇社区养老幸福工程,持续建设农村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提升城乡养老服务覆盖面。

提升医疗健康服务水平。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开展分类分层分级医疗卫生健康服务,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打造3所省级高质量发展示范医院,推动山医大二院南院尽快投运,加快推进市传染病医疗专业工程、市疾控中心综合能力提升以及市妇幼保健院迁建等项目建设。持续开展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力争达基本标准以上服务能力的机构占比60%以上,县域就诊率90%以上。扎实做好“一老一小”照护服务,按照每千人口3个托位的要求,积极推进托育机构建设,积极打造一批医养结合示范典型,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和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综合运用媒体宣传、社会宣传、公益广告等多种方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持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的质量和水平。加快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通过组织创作优秀文艺作品,推出红色主题线路,开展送戏下乡和全民文化季等活动,免费送戏下乡1100场。推出《太行奶娘》《战地黄花》《左权家书》抗战三部曲等文艺精品。全面深化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进“千处文物”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市县一体化”文物安防系统,支持平遥、昔阳分别创建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全力办好市第六届运动会,精心备战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有效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深化“体教融合”,坚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冬夏令营活动等各类青少年体育活动。打造“一县一品”“一县一优势项目”的体育发展格局。着力推动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冰雪运动、柔力球等重点项目以及体育旅游等重点领域实现突破式发展。

(九)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屏障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扎实推进地方金融改革化险提质增效,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引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现有信贷规模,使更多金融资源注入实体经济,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支持核心企业发展,扩大企业融资规模。实行“一行一策”,通过机构和股东自救、多渠道补充资本金、全力清收不良资产、出台优惠政策等方式,全力推动农信社改革化险。扩大非法集资举报奖励宣传,广泛发动群众,畅通举报渠道。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从市场供应、消费需求、创优环境、风险化解等方面,全力促进房地产业回稳提升。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积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坚持属地、行业、系统排查相结合,强化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做到矛盾纠纷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化解在小。

营造安全发展环境。紧盯矿山、尾矿库、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建筑施工、自建房、城镇燃气、消防、特种设备、危废处置、电力、森林防火、防汛等行业领域持续发力,全面排查整治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切实查风险、除隐患、防事故。牢牢守住不发生重大事故的红线底线,推动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好转。认真执行安全设施“三同时”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严格落实危险化学品“禁限控”措施。加强基层应急力量建设,每个村和居委会要确定安全网格员。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对安全生产关键技术进行攻关。推进“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落实,在高危行业领域开展“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

同时,要积极推进妇女儿童、新闻出版、外事侨务、民族宗教、红十字、援疆、老龄、助残、慈善、禁毒等社会事业,支持国防建设,加强双拥工作,做好退役军人事务工作。

各位代表,做好2023年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依法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下,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定信心、奋勇前行,坚决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奋力谱写晋中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gsyl/jinzhong/670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