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阔步走在乡村振兴大道上

网络编辑 太原 2022-05-20 10:14:40 0 黄花 乡村 大棚
岢岚县宋家沟移民新村。 赵文君摄 在大同市云州区唐家堡村黄花种植基地,村民们耕种“致富花”。 本报记者刘通摄 坊城新村黄花产业园内,村民变工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曹雪春摄 在汾西县段村便民服务中心,党员志愿者为村民讲解相关政策信息。 赵俊堂 闫锐鹏摄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考察山西,辗转奔波来到吕梁山深处的赵家洼村,连看三家特困户,发出啃下深度贫困硬骨头的号令。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山西,深入田间,察看黄花长势,对村民们说,乡亲们脱贫后,我最关心的是如何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确保乡亲们持续增收致富。   2022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考察山西,进山村、访农户,为乡亲们送去党中央的关心和慰问,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美好的新春祝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山西考察,念兹在兹,关怀备至。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密结合省情特点,齐心协力推进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阔步行进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坚持精准方略 打赢脱贫攻坚战   初夏的吕梁山,绿色浸染。大宁县太德乡茹古村农民张润生高兴地说:“以前在外打工,现在回村干活,地也种了,家也管了,钱还赚得多。”张润生在村里的股份经济合作社工作,既有劳务收入,也有股份红利。   在脱贫攻坚战中,省委、省政府把脱贫攻坚摆在全省工作的突出位置,强化交总账意识、军令状意识,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   扛起最硬的担当——五级书记抓扶贫。省委书记、省长带头,各级党政领导“双签”脱贫攻坚主体责任书和帮扶责任书,联系贫困县帮扶贫困村,五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市委、县委书记每年向省委述职脱贫攻坚。省委开展专项巡视和“回头看”全覆盖,始终保持了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强劲势头。   执行最好的政策——生态扶贫。从深度贫困和生态脆弱相互交织的省情特点出发,联动实施退耕还林奖补、造林绿化务工、森林管护就业、经济林提质增效和特色林产业综合增收“五大项目”,带动52.3万贫困人口增收。   建设最亮的工程——易地扶贫搬迁。以“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山庄窝铺为重点,采取“六环联动”办法推进整村搬迁,统筹解决“人钱地房树村稳”七个问题。“十三五”期间,全省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6.2万人,同步搬迁11万人,共搬迁47.2万人。   落实最优的项目——产业就业扶贫。特色农业扶贫实施“特”“优”战略,培育发展产业带贫主体,所有贫困村都建立起村有脱贫产业、有带动企业、有合作社,贫困户有增收项目、有技能的“五有”机制,带动127.7万贫困人口增收。   坚守最牢的保障——社会保障政策兜底。教育扶贫健全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机制,实现各阶段教育、公办民办学校和贫困学生资助“三个全覆盖”,对各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做到应助尽助。健康扶贫实施“三保险三救助”“双签约”“一站式结算”,住院综合保障比例接近90%。农村低保标准连年提标,全省平均达到5319元,符合条件的应保尽保、应助尽助。   守牢防返贫底线 夯实群众小康路   5月的太行山,树木成荫,花香四溢。来到青山环抱的陵川县古郊乡松庙村,石砖铺设的静谧小路,错落有致的木屋民宿,品茗闲话的悠哉惬意……仿佛置身于乡愁悠悠的度假小镇。   松庙村曾是一个贫困村。近年来,依托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发展起了康养旅游业。经营农家乐的杨华英说:“现在村里的旅游配套设施越来越全,环境也更好了,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人可多了,我觉得好日子还在后头。”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我省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用脱贫攻坚的体制机制推进防返贫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小康之路更加宽广。   严防死守防返贫底线。出台《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紧盯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对象”,实施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排查、部门筛查预警、舆情信访预警“四方监测”,强化市县主体、领导帮扶、部门监管、干部结对、属地救助“五项责任”,筑牢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兜底帮扶、政策帮扶、搬迁后扶和社会帮扶“六道防线”,对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及时纳入监测对象,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早消除。   紧抓不放增收支撑。围绕“特”“优”战略,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培育发展带动帮扶主体,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抓好产业、光伏、生态等扶贫项目资产后续运营维护,深化拓展“五进九销”消费扶贫,今年要实现农产品价格险、灾害险在重点帮扶县全覆盖,通过产业发展把脱贫群众带起来。通过建档立卡、精准培训、考核评价、发放证书和安置就业“一条龙”推进,提高群众的持证率、就业率、增收率。   巩固拓展“三保障”成果。出台《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实施方案》,建立长效机制。强化控辍保学,落实好教育资助政策,持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细致做好医保政策宣传解读和参保缴费动员,确保脱贫人口应保尽保,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建立农房定期“体检”制度,多措并举保障脱贫人口基本住房安全;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后续运维管护,强化水源地保护和水质检测,因地制宜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农村区域供水规模化建设。   拓展攻坚成果 奏响全面振兴曲   5月16日,壶关县集店镇岭东村人头攒动、机声隆隆,工人们加紧对停车场、护坡、窑洞民宿小院、景观照明、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卫明说:“目前,岭东村乡村旅游振兴示范创建项目正在建设中,工程将于9月底全部完工,10月投入营运,力争带动更多农户增收。”   我省统筹巩固脱贫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两大任务,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等16个重要政策文件,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调整优化政策举措。落实五年过渡期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加大责任落实、政策支持、帮扶力量、监管考核的力度。省直相关部门持续跟进中央和国家部委有关政策措施,第一时间拿出贯彻落实意见,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构建起平稳过渡、支撑有力的政策保障体系。   统筹谋划分类指导。全省117个县(市、区)划分为三大类,分别明确“十四五”重点任务,统筹政策支持、资金项目、成效考核。31个先行示范县重点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振兴样板;40个整体推进县重点是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乡村振兴;46个重点帮扶县重点是持续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有效衔接。   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今年以来,我省结合实际,以示范创建为抓手,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创建4个乡村振兴示范县、2个乡村振兴示范区(乡镇)、1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43个乡村旅游振兴示范村、15个数字乡村建设示范村、100个特色产业示范基地。   新时代,新使命。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三晋儿女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努力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李全宏)   践行嘱托 不懈奋斗   智慧大棚更绿色   “走,到我们村的智慧大棚看看。”一见面,身材高大的宋家沟新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游存明热情地招呼道。   初夏时节,山川之间田野里到处是耕作的忙碌身影。   远远地,山脚下矗立着几栋白花花的塑料大棚,大棚顶上是一排黑黝黝的光伏板,非常显眼。宋家沟农光互补智慧温室大棚占地30多亩,投资2000余万元。   “今年我们推出了‘三像’‘三报’‘三跟’措施,就是‘群众画像、党员亮相、树好形象’和‘网格上报、支部汇报、定期通报’及‘两委跟班、问题跟踪、产业跟进’。”游存明边大步流星走,边说,“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让党旗更红、党徽更亮、干劲更足。”   走进大棚,果然不一样。结构是全钢架,间隔几十米的温控、环境监测等智能设备一应俱全,大棚里还有一层棚,而且大棚被一道十几米的棉门帘分隔成了前后两个区域。   “一个大棚分出阴阳。阳棚种反季节瓜菜,阴棚种植喜弱光低温的食用菌。”智慧大棚项目负责人曹政介绍说,“阴阳棚不仅解决普通温室大棚的土地浪费问题,还可以让不同环境内生长蔬菜互相促进。”   “大棚怎么越冬?”看着正在开着黄色小花的西红柿苗,记者问。   “采用石墨烯纳米材料直接增温。”曹政说,用的电就是大棚顶上的光伏板发的电。“根据测算,能完全满足大棚自身生产所需,每年可节约标煤5000吨。”   智慧大棚落户宋家沟,不仅直接带动50人就业,还能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周边农作物长势、病虫害及冻害进行监测。游存明自豪地说:“最重要的是让我们对科技兴农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让宋家沟更有‘气质’。”(王利强)   娇艳黄花富村民   5月18日上午,大同市云州区唐家堡村有机黄花种植基地,一簇簇的黄花长势喜人。1995年出生的庞尔舜一边与农户交谈、一边用手机直播。   庞尔舜是大同市三利农产品公司黄花车间负责人,两年前大学毕业时,通过媒体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家乡考察后,便决定返乡从事黄花产业。两年来,庞尔舜通过电商直播为公司销售黄花,曾创造最高一分钟售出76万元的纪录。   作为云州区黄花产业深耕多年的龙头企业之一,大同市三利农产品公司与许多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签订了收购合同,增强了农民种植黄花的积极性。目前,该公司每年销售干黄花达150万公斤。三利农产品公司积极响应总书记号召,努力做大做强黄花深加工产业以及黄花产业链的延伸,于2020年6月开始建设,建成了初具规模的坊城新村黄花产业园。产业园位于坊城新村东,总投资1192.96万元,占地面积605.73亩,集收购、加工、研发、物流、电子仓储、观光等于一体。   记者在产业园的加工车间里见到,工人们只需在自动操控平台就可以完成清洗、脱水、烘干等流程;在包装车间,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取下从自动流水线传送下来的黄花酱和黄花腌菜,经检验后,有序装箱。   坊城新村黄花产业园负责人张卫平介绍,这些工人都是坊城新村或附近的村民,经过培训后上岗,不离家就可以就业。产业园为村民们提供了150多个固定就业岗位和大量季节性工作岗位,曾经外出打工的村民们都回到了村里,尤其是妇女们,不仅照顾了家,而且足不出村,每人每年就能收入两万多元。(赵志成)   幸福生活新图景   初夏时节,吕梁山万木葱茏。5月16日,记者再次到汾西县僧念镇段村采访,感受到乡村振兴的热浪迎面扑来。   段村属于原吕梁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2019年12月整村脱贫。今年1月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考察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基层党建等情况。   村便民服务中心墙上,挂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的大幅照片和临汾市颁发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单位”铜牌。村党支部书记李佳莉介绍,目前段村正在实施的下水道排污工程,在巷道铺设粗细管道5公里,通到各家各户。主管道6月底铺设完工,全部工程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原村小学闲置校舍正在改造为村日间照料中心、公共浴室、理发室等公共基础设施和党员教育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   在村双孢菇生产基地,记者看到,8座棚舍错落有致,工人们正在抹灰、安装下水管。李佳莉介绍,该基地总投资200万元,7月底投产,预计年产双孢菇10万公斤,每年给村集体分红10万元,并带动15至20人就业。村经济合作社养牛基地现在养牛60头,到年底发展到100头。   蔡文明家是习近平总书记看望的脱贫户。老蔡现在养羊115只,三个月增加了25只羊羔。他掰起手指谈变化:他家的羊绒、羊毛一次性卖了6000元;儿子蔡金在县城租的门店已装修完毕,领了营业执照,店名叫“段村蔡氏推拿”;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局绒山羊协会为他在隰县绒山羊养殖基地预订了两只种公羊。   幸福生活就在眼前。老蔡对记者说:“我们要听党话、跟党走,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把乡村建设得更美更富。”(李宏伟 李全宏)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gsyl/lzyl/729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