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2021年中国经济平稳收官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1-21 09:36:43 0 疫情 基建 两年

——需求进一步收缩”的下滑惯性之中

2021年10月31日,江苏南通市的一家企业内,工人赶制出口化纤产品订单。图/视觉中国2021年10月31日,江苏南通市的一家企业内,工人赶制出口化纤产品订单。图/视觉中国

文/钟正生 张璐

发于2022.1.24总第1030期《中国新闻周刊》

2022年1月17日,中国经济2021年的成绩单出炉。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1年中国GDP同比增长8.1%,分季度看,一季度至四季度GDP同比分别增长18.3%、7.9%、4.9%、4.0%。2021年消费、投资、净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5.3个、1.1个、1.7个百分点。

新冠疫情以来,2020年、2021年中国GDP的两年平均增速为5.1%,各季度的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5.0%、5.5%、4.9%和5.2%。总体上,两年来,中国经济减速主要还是受到最终消费支出的拖累,而外需发挥了正向拉动作用。

相比疫情前2019年中国经济6%的增长,在增长放缓的同时,疫情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特征突出:传统稳增长动能——房地产和基建增速落后于疫情前水平;与绿色转型相联系的高耗能产业成为拖累,而装备制造类和高技术类行业获得了比疫情前更强的增长动能;疫情催生的线上类消费与疫情限制的线下类消费呈两极分化。

面向2022年,尽管更好地平衡经济增长和绿色转型、大宗商品价格回调改善中下游利润,对2022年中国经济企稳提供支撑。但需求端除制造业投资外,对经济复苏的制约愈发明显,需要货币、财政、产业政策多措并举,避免经济进入“总需求收缩——居民消费能力下滑、企业投资意愿下降——需求进一步收缩”的下滑惯性之中。

四季度中国经济有所好转

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GDP季调环比增速从第三季度的0.7%升至1.6%,从两年平均增速看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从三季度的4.9%回升到5.2%,显示经济较三季度有所好转。这主要得益于“能耗双控”政策在执行上被纠偏。

10月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文件发布,并提出“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使得上游工业原材料生产约束得以放松,中下游工业则从过高原材料价格的回落中受益,四季度连续三个月的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增速回升。

与此同时,逆周期调节政策也在加快和加码。地方政府专项债加速发行,以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以及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央行旋即采取全面降准工具提振需求,就是逆周期政策加力的两个典型例子。

具体来看,四季度,净出口对GDP的拉动保持在1%,外需对中国经济的支撑较为稳定。尤其是,奥密克戎病毒株的横空问世打乱了部分海外经济体复工复产的步伐,使中国出口的较高景气仍在延续。

而四季度投资对GDP的拉动进一步下滑至-0.5%,为2015年以来次低(最低是2020年一季度)。这其中,除了制造业投资的表现相对较好外,在“缺资金”和“缺项目”双重约束下基建投资依然低迷,而房地产投资更是在多重冲击下陷入深度调整。

此外,四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拉动回落至3.4%,消费增长仍然没有回到疫情前的水平。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放缓、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以及家庭部门杠杆率的攀升,均令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倾向高涨,如何提振消费成为一项中长期挑战。

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

均不及疫情前水平

2021年各项经济指标普遍在2020年的低基础上进一步修复,只有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是两个例外。

两年平均增速超过疫情之前水平的分别是:工业增加值(尤其是高技术产业)、出口交货值、制造业投资。2021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两年平均增长6.1%,小幅高于2019年的5.7%。其中,2021年高技术产业增长18.2%,装备制造业增长12.9%,两年平均增速均已显著超过疫情之前。

2021年制造业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可谓“一枝独秀”。当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3.5%,相比2020年的-2.2%大幅加速;两年平均增速5.4%,也比2019年的3.1%显著回升。制造业投资得益于出口的持续高景气,以及货币政策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针对性支持。此外,新一轮产能周期的启动也对制造业投资提供了根本动能。

回顾2006年以来的几轮制造业上市企业资本开支周期,每轮周期中资本开支同比处于高位的时间均在两年左右,而在此期间制造业投资增速通常能够稳中有升。本轮资本开支周期于2021年一季度开始到达高位,参照前期经验,资本开支周期对制造业投资的驱动有望贯穿2022年。而大宗商品价格回调,亦有助于释放制造业企业的投资需求。

2021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4.4%,2020年为7%;两年平均增速5.7%,比2019年的9.9%大幅下滑。自2021年6月以来,该指标持续下滑,恒大事件是个导火索,而房地产融资“三条红线”、房地产贷款“两个上限”、土地供应“两集中”管理体系的政策叠加影响,是其根本原因。

2021年12月,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当月同比再度全线下挫,包括10月~11月曾连续恢复的个人按揭贷款和自筹资金;房地产销售当月同比的两年平均值已连续第五个月负增长,70大中城市新建商品房价格已连续四个月负增长;房屋新开工面积的两年平均增速再降至-14.4%,去年四季度以来负增长的规模较此前进一步拉大。

2021年,房地产投资在多重冲击下陷入深度调整。图/视觉中国2021年,房地产投资在多重冲击下陷入深度调整。图/视觉中国

可见,房地产市场“钝刀割肉”式的调整仍在进行中。无疑,这对于2022年房地产投资的平稳增长构成很大挑战。不过,也不宜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前景简单地线性外推,随着政策调整更加明确和细化,房地产投资的底部有望渐行渐近。

2021年基建投资同比增长0.2%,2020年为3.4%;两年平均增速1.8%,比2019年的3.3%回落。疫情以来,基建投资在电力热力、仓储、管道、航空、水上运输、水利管理业上加快增长,分别体现绿色转型、补短板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进展;而在公共设施管理、道路运输、生态环境保护、燃气和水的生产供应业方面,投资明显减速,显示传统基建的发展开始减速,并成为影响基建投资走向的主导力量。

这一新基建与老基建之间力度消长,或者说“青黄不接”的问题需要更多重视。新冠疫情以来,中国基建投资明显向新基建倾斜,带动电力热力、仓储、管道、航空、水上运输、水利管理等领域投资增速比疫情前加速,但老基建的核心领域——公共设施管理(占2017年基建投资的39.4%)和道路运输业(占比23.3%)的明显减速,才是近两年基建投资持续低迷的关键。

究其根本,还是在于地方政府专项债对于项目能够收益自求平衡的要求,已与老基建的匹配度较低。而对于专项债监管的要求,从2021年9月财政部与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的《关于申报2022年新增专项债券项目资金需求的通知》来看,并未发生变化。因此,预计2022年围绕新基建、重大项目、保障房的投资将会加速增长,一季度由于资金供给错位原因,基建投资增速有望抬升,但不宜高估其持续性和幅度。

2022年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预计2022年全年中国实际GDP同比增速为5.3%,四个季度的同比增速分别为5.2%、4.8%、5.7%和5.3%。中国经济将在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保持运行在合理区间。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海外经济整体仍处于从疫情走向复苏的阶段,其开放经济的节奏、经济复苏的节奏、政策正常化的节奏,均可能进一步提速。这将使海外经济和政策对中国的外溢效应产生一系列新变化,突出表现为“三个错位”:在疫情防控上出现“开放差”,在经济增长上出现“周期差”,在货币政策上呈现“松紧差”。

首先,新冠疫情的演化还存在高度不确定性,能不能从“动态清零”转向“流感化”处理,中国最优的策略还是等待发达国家“先行先试”。而病毒变异的方向是传播能力越来越强,这就会导致中国防疫的经济成本进一步提升,与海外经济体之间产生“开放差”,需要更好处理稳增长与控疫情之间的关系。

其次,2022年中美经济复苏周期出现错位。IMF最新预测2022年中国经济增速为5.6%,略低于2020年1月疫情前预测的5.8%;但同期美国经济增速达5.2%,显著高于疫情前2%左右的“正常”水平。原因可能在于:美国政府的货币和财政刺激不仅较快弥补了疫情对美国经济的冲击,也可能提升了美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

需要注意,2022年中国出口靓丽表现的延续或将面临挑战。2022年一季度,海外新冠疫情蔓延仍有利于中国出口高景气的保持。但全年来看,仍需密切关注中国出口景气衰退的风险。除了美国经济外溢效应的弱化,目前还观察到三个方面的不利迹象:新冠疫情下严重的供应链瓶颈问题,使得发达国家更加重视自身供应链的稳定问题,“逆全球化”的进程或有提速;2021年7~9月份,中国出口市场份额优势已显著收窄,全球已愈发适应了与疫情共存,生产能力已有显著修复的迹象;扣除价格因素,2021年7月以来,中国出口量增长已显著下滑,出口增速中约有一半是价格因素贡献的。即便不考虑价格因素将随着大宗商品价格见顶而减弱,出口对中国经济的拉动效果也已出现减弱迹象。

再次,本轮美联储紧缩周期带来了新的挑战与风险。2022年,中美复苏周期错位决定了货币政策错位:美国趋紧、中国趋松。但中国货币政策仍有空间“以我为主”地支持国内稳增长。一方面,目前的中美利差仍能提供足够的“护城河”;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可以更有弹性。未来若人民币在美元阶段性走强时“顺势”贬值,既可以释放国内流动性宽松的压力,也可以对冲中国出口景气下行的风险,还有益于释放“稳增长”的政策信号继而稳定市场预期,起到“一石三鸟”的效果。

“三个错位”之外,居民消费恢复将面临中长期挑战。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偿债负担继续压制居民消费能力;二是2022年可能同时出现稳就业压力上升和退休潮来临,拖累边际消费倾向;三是2021年12月至今国内多地出现本土局部疫情,2022年国内疫情仍有多点散发的可能。

此外,当前,民营企业短板突出,从增收不增利向需求下滑过渡,预期仍在恶化。随着大宗商品价格回落,2021年民营企业“增收不增利”问题将得到缓解,但2022年终端需求孱弱成为民企的主要压力来源,民营企业经营预期呈现恶化。从制造业PMI来看,2021年12月小型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下挫至47.9,降至荣枯线以下,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企业家信心指数也表现出类似的情形。

应对以上风险挑战,2022年中国经济行稳致远,需要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上有所作为,避免经济进入“总需求收缩——居民消费能力下滑、企业投资意愿下降——需求进一步收缩”的下滑惯性之中。前期出台的收缩性政策也需要适度调整,着眼于稳经济的发展大局,新老经济须实现平稳过渡,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也应当并重。

(钟正生为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所所长,张璐为平安证券研究所资深宏观分析师)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4147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