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沂蒙山深处 留守老人吃上了食堂

网络编辑 政务 2023-06-01 06:17:53 0 村里 食堂 老人

山东省沂水县已有28处农村“幸福食堂”,免费为乡村70岁以上老人提供餐饮

沂蒙山深处 留守老人吃上了食堂

5月19日上午11点半,暖心食堂的午餐准时开始,有新鲜的蔬菜,有粥,有咸菜,还有刚出锅的馒头。

暖心食堂中,每一位常来的老人都有自己专属的餐具柜。

中午12点10分,志愿者明香香给104岁的谢文清送来午餐。

从朱家坪村暖心食堂门前望去,是村里开的农家乐餐厅,这里的收入主要用于支持暖心食堂的运营。

5月19日上午10点多,山东省沂水县夏蔚镇朱家坪村,老人们陆陆续续来到暖心食堂。A10-A11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5月19日上午10点左右,在山东省沂水县夏蔚镇朱家坪村,今年84岁的袁梅丰慢慢地踱出家门,沿着山村的石板路,穿过一段缓坡,在一处台阶前停下,坐在台阶旁的阴凉里,那儿已经坐着四五个老人,最年轻的超过七十岁,年纪最大的两位,都已经九十岁了。

台阶上方,一排旧厂房改造成的食堂里,锅碗瓢盆的碰撞声连绵不绝,饭香味悠悠荡荡地传来,袁梅丰有点儿想唱歌,只是之前的一场大病,让她的声音变得很小,只有在很近的地方才能听清楚她的歌声。

老去的村庄,老去的人

从上午到中午,朱家坪村党支部书记张都金的电话没有停过,他穿着整洁的西服,在村里的石板路上来来回回地走,碰到赶往食堂的老人跟他打招呼,他会一边打电话,一边点头、笑一笑。偶尔电话停歇的空隙,他还要招呼外面来的客人。这些客人大多来自周边的城市,驱车数十公里,翻山越岭,来到这个沂蒙山深处、名叫朱家坪的小山村,参观一下村民为老人们免费打造的暖心食堂,也顺便尝尝村民们自制的农家宴。

朱家坪隶属于山东省沂水县夏蔚镇,距离县城有近一个小时的车程,是一个深山中的小村庄。从山脚下的公路到村里,要爬一段陡峭却宽敞的公路。路的尽头,山顶变得平坦,朱家坪就建在这里,村口一座砖石和钢筋建成的简约大门,门内迎面一座石头照壁,矗立在一棵黑沉沉的大槐树下。

张都金出生于朱家坪村,少年时就外出闯荡,养过猪,做过馒头,学过木匠,做过广告,2008年,他放弃了外面的生意,回乡创业,带着村里留守的人们做豆腐、做馒头,把农产品卖到城市中。2013年,他被选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主持村里的工作,2018年当选为村支书。

十年前的朱家坪村,没有产业,村民大部分外出务工,留守的以老人居多。对这些老人来说,仅仅生活自理,就是一个艰难的问题。张都金告诉记者,他们在走访中发现,很多留守的老人,几天才做一次饭,做一次吃几天。更多的老人,为洗衣服、理发等最普通不过的生活需求所困扰。“一些生活自理能力不高的老人,很长时间都不能洗衣服。”

对当时的张都金来说,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他可以组织村里的志愿者,为老人们做一顿热饭,洗一次衣服,但这种偶尔的行动,不可能真正解决老人生活的问题。

“村里要有钱。”张都金觉得,这是解决村庄问题的根本途径。从2013年开始,他走访村庄,动员村民,成立合作社,在荒原上种了一千多亩桃树。

沂蒙山区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土壤、水质等都天然适合水果种植,在整个沂蒙山区,蜜桃、樱桃等水果产业种植的规模早已形成,仅朱家坪村所在的夏蔚镇,就有3.5万亩樱桃,而整个沂水县,蜜桃已经形成种植、加工、品牌等全产业链。

从志愿服务开始,帮老人做些事情

2017年,朱家坪的千亩桃树开始挂果,村里有了集体收入,张都金觉得,可以为村里做一些事情了。

不久之后,一支志愿者队伍建立起来,志愿者有回乡陪孩子读书的年轻母亲,也有返乡创业的年轻人,还有回家照顾父母的打工者。

这些回村的年轻人既是志愿者,也是创业者,张都金在村里成立了多个小作坊,有蒸馒头的、做豆腐的、烙煎饼的,还有做粉皮、榨花生油的,志愿者们每小时可以拿到10-15元的工资,他们负责各个小作坊的生产,同时也定时为老人服务,为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洗衣服、理发、买药等。

41岁的明香香,一直留在村里,丈夫早年外出打工,几年前回到村里养猪,一家人都生活在村里。2019年,明香香成为村里的志愿者,平时在小作坊上班,按时走访村里的老人,帮老人干点儿活儿。“有些老人年纪大了,打理自己和家里变得很难,我们定期给他们洗洗衣服、打扫一下卫生,对我们来说很容易,但对老人们来说,没人帮助,就很难。”她说。

留守在村里的老人,到底有多难?84岁的袁梅丰几年前得了一场大病,在床上躺了一年半,这个喜欢唱歌也喜欢创作的乡村老人,恢复后声音变得很小,而艰难的日常生活,也让她一度失去了歌唱的力气。81岁的张东太,拄着双拐才能行动,对他来说,双拐就是身体的一部分,没有双拐,一步都走不出去,而即便有了双拐,也几乎没有任何能力打理家里的生活。

随着年纪的增大,越来越多的老人困于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打扫卫生、整理家务、做饭、洗衣服,这些在生活中原本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对七八十岁乃至90岁的老人来说,变得越来越难。

“有些自理能力比较差的老人,吃一顿热饭都不容易。”张都金说。

2018年,随着村里的收入稳定,张都金觉得可以尝试解决老人吃饭的问题了,“我想着,可以由村里为那些70岁以上的老人做一顿饭。”

但这个想法并不容易实现,给老人们做饭,做一顿容易,但很难持久,“老人们需要的是长久的服务,而不是偶尔才有一两次的志愿服务。”张都金说。

张都金的计划中,至少每天要为老人们做一顿热饭,但村里有100多个老人,志愿者们入户为每一家老人做饭,显然不可能,因此,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场地问题,要建一个固定的食堂。

去哪里找一处可以利用的房子呢?张都金告诉记者,村委会的干部们,在村里找了20多天,找遍了村里所有闲置房的主人,但都没能成功。最后,一位曾经在村里开厂的村民听说了建食堂的事情,把一处废弃的厂房捐给了村里,让村里盖老年食堂。

捐地建食堂,村里的老人村里照顾

有了房子,食堂很快开始建设,“村里人其实都特别好,当初房子难找,只是因为许多人担心产权的问题,所以花了很多时间。”张都金介绍。房子确定后,村里很多人都捐了地,尤其是厂房周边的一些小地块,村里人干脆捐出来,作为食堂的菜地。

这些地并不少,除了作为菜地之外,张都金还有一些新的打算,在改造旧厂房的时候,他同时在厂房门前的空地上建了几间茅草屋,在这些茅草屋中开农家乐。张都金觉得,为村里的老人做饭不能收钱,所有支出全部由村里承担,但这需要长期的投入,仅靠村里微薄的收入,很难坚持下去。所以他开始寻找能够支撑这间食堂的经济来源,农家乐就是其中之一,“反正都要做饭,为什么不做多一点儿,用农家乐的收入来支撑食堂呢?”

一位在外做厨师的村民被张都金找回了村里,担任食堂的厨师,而志愿者们自动成为食堂的助手、服务员等。2020年12月,这家名为“暖心食堂”的村级老年服务机构正式开业,每天中午,为村里所有70岁以上的老人做一顿饭,同时开放经营,吸引外来的游客在村里吃饭、住宿。

张都金为食堂定了一个标准,每顿饭至少一个菜一个汤,每个月至少一顿饺子,节日还有特别的菜式。食堂所有的食材,几乎都是自产,馒头是自己蒸的,豆腐是自己做的,花生油是自己榨的,承担这些任务的,则是村里之前建立的小作坊。

自产自销的模式,极大地降低了暖心食堂的成本,张都金算了一笔账,每人每顿饭的成本是5元左右,一个月就是150元,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中,常年在食堂吃饭的有三十多位,还有7位老人行动不便,需要有人送饭。“一年下来,食材成本是8万元左右,而厨师、志愿者的工资,则通过农家乐的收入解决。”

这是一个可持续的模式。但一开始,村民们并不看好,没有人觉得这家食堂可以坚持下去,“长不了”,是许多村民曾经的判断。只是他们没有想到,食堂一开就是两年多,从2020年12月至今,没有一次间断,只有在过年的时候停过,那时候村里的年轻人都回家了,老人们也不需要在食堂吃饭了。除此之外,即便是元旦,食堂也有丰富的节日餐。

帮厨、送饭,志愿者都是多面手

每天中午11点半,暖心食堂开饭,而从9点半左右开始,就有老人陆陆续续地到达。暖心食堂是一个大院子,不仅有食堂,还有老年活动室,可以下棋、打牌、聊天,还有专门的休息室,放着床铺,如果想睡一觉,也可以在这里休息。

两年多中,袁梅丰又捡起了曾经放下的创作,她自己编了很多快板书的段子,在食堂前的树荫下,老人们聚集的时候,拿出来唱一段。这位84岁的“乡村艺术家”,尽管声音很小,但可以一口气唱完一段几分钟的快板书。

更多的老人聚集在食堂的长条桌前,下棋、打牌,等待开饭。对他们来说,午餐时间很长,从上午九点多,可以一直延续到下午三四点,在这个院子里,在这家食堂里,他们得到的,不仅是一顿现做的热饭,更在这里完成了社交活动,让漫长而寂寞的日子,变得有趣和生动。

老人们悠闲等待的时候,是志愿者们最忙的时候,除了厨师,厨房里常年有几个人帮忙,为老人做饭的同时,还要为来农家乐吃饭的游客服务,还有人中间必须抽出时间,为行动不便的7位老人送饭。

从2020年12月开始,明香香就是固定送饭的志愿者之一。趁着老人们吃饭的空隙,她装好食盒,放在一个纸箱子里,再把纸箱子放在电动车上,骑着车穿过弯弯曲曲的巷子,沿着山路一路下山,送到路途较远、行动不便的老人家里。有时候还要给老人洗一下碗筷,再把食盒里的午饭盛到碗里,然后再送下一家。“基本上每天都得送,多的时候一个人送四五份,如果人手紧张,可能要送两趟。”她说。

走出山村的老年食堂

两年多来,朱家坪村的暖心食堂,渐渐被更多人所知,暖心食堂的模式也走出山村,在更多的村庄出现。

沂水县民政部门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沂水县不断推进农村养老服务工作,在全县推广和倡议建设“幸福食堂”,实施“公建公营”制度,由镇政府统筹、村委会筹建经营,免费为乡村7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餐饮,同时鼓励食堂对外开放,吸引外来人员就餐,盈利则用于补贴食堂工人工资和日常维护费用,实现“输血”和“造血”并重的效果。

“事实上,就是让村里的食堂,拥有长期提供服务的能力。”该负责人介绍,而在服务方面,当地建设了多种制度,以保障服务的品质和持续性,比如食堂要配套建设小菜园、小花园,小菜园可以为食堂提供食材,小花园则主要为老年人提供休闲、社交的空间。食堂还必须实行烹饪区和就餐区分离,需有烹饪器具、桌椅、冰柜、消毒碗柜、专属餐具等,同时配备厨师等食堂工作人员。

据介绍,目前,沂水县全县范围内,已有28处农村“幸福食堂”,尚有20处正在筹划建设当中。

在朱家坪,张都金还有更多的计划。他告诉记者,这几年来,乡村旅游日渐兴盛,到朱家坪旅游的游客也越来越多,但村里只有一个民宿小院在经营,无法满足游客住宿的需求,如今,他正在村里建设四个民宿小院,估计今年就能投入运营,村里还在打造采摘园、儿童游乐场等。“我们村虽然在坪上,但水源很充足,有天然山泉,有很多水塘,一年四季水流不断,是一处坪上泉乡,旅游资源很丰富,而且暖心食堂也吸引了很多人专门来看,在可预见的未来,游客会越来越多,村里的收入也会慢慢上去,养老服务也就能一直延续下去了。”

担任村支书多年,张都金觉得,当前村里的核心任务其实就两个,发展集体经济,照顾好村里的老人。而这两件事,其实也是一件事,对于深山里的小村庄来说,想要照顾好老人,就要发展村里的经济,有收入才有更好的照顾,而集体经济发展了,村里人们的生活自然也就好了。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房家梁】

中西“宇宙观”何以碰撞互鉴?

进一步保护“地球之肾” 最高法发布湿地生态保护典型案例

“六一”将至,中消协提醒家长注意这五点

美炒作中方“拒绝”两国防长会晤提议 国防部回应

德国经济界人士:中国经济仍在不断续写成功的故事

【医学的温度】家长们注意!校门口这个行为可能让孩子致癌

C919是否会开通两岸航线?国台办回应

10项公安交管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便利措施6月1日起实施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启动2023年院士增选

中国驻美使馆:制裁将为中美禁毒合作制造进一步障碍

中外专家解题“AI革命与文明进化”

安徽合肥逐梦“空天”打造空天信息产业集聚地

美媒:债务协议“摇摇欲坠” 美国未来数十年仍面临挑战

这些“中国制造”助力C919一飞冲天

手机响起警笛声,韩国首尔误发避难信息 民众:荒唐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首都居民区首次遭袭,普京发声!

专家:青少年体育活动参与度低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肯德基、麦当劳儿童节玩具断货背后:“代吃”现象卷土重来?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zhengwu/67894.html

上一篇:未完成的攀登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