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新闻网

 

 

0

 

经济大家谈

网络编辑 国内 2020-08-17 21:18:54 0 我国 产业链 疫情

经济大家谈 | 在变局中找到中国的战略机遇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教授 王小广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吉林考察时强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们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深入研判、深入调查、科学决策。如何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我们既要着力减缓外部重大冲击所造成的损失,又要从长计议,善于从危困中发现重大机遇。

经历重大考验后,我国多重优势不断彰显,在未来全球经济与政治新格局的形成中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

疫情全球大流行及其防控在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的同时,也给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带来一些难得的机遇。一是疫情治理考验了我国的大国治理能力,这将是一笔难得的巨大财富,也是我国硬实力和软实力增强的一种体现,将显著增加我国的信心资本。二是重大疫情的到来也使我们更加重视非传统安全问题,这对我国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生命医药医疗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从重视生命和社会治理来看,大健康与大数据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新趋势。趋势与内在需求的结合,有望使我国在新的产业革命中再次形成经济发展新优势。三是疫情过后,中国产业链优势地位将更加突出。疫情在全球的大流行、大暴发,将使我国在防疫物资的生产上处于更中心地位。相关产业链的技术基础和服务保障将更加完善。更重要的是,我们负责任的大国态度和担当,以及在产业制造上的明显优势,将显著提高我国产品、产业的美誉度,对中国高质量品牌的形成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疫情过后,产业链可能更多地向中国倾斜,这也有利于稳外资。四是中国的最大优势是超大规模的市场,疫情过后,我国市场无疑将更加重视质量,更加重视消费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这将使我国在未来全球经济与政治新格局的形成中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也是扩大开放、化解中美贸易摩擦的最有力手段。

在变化的世界格局中找到中国的战略机遇,既要着力减缓外部冲击所造成的损失,又要从长计议,善于化危为机

一是以“六稳”“六保”为重点,稳定经济发展的基本盘,将疫情对我国经济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重大危机考验一国的宏观调控能力。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宏观经济管理,重视应用现代经济理论和手段,发挥“看得见的手”在防范重大经济风险和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此次疫情发生不久,中央在“六稳”的宏观政策基础上提出“六保”的新要求,强调要重视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粮食能源安全、保基层运转。“六保”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盘,或者讲是经济发展的“底盘”或“底线”,只有做好了“六保”,才能在未来更长时间、更大范围确保经济的持续稳定,即“以保促稳,稳中求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用改革开放办法,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拉动市场、稳定增长,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六稳”与“六保”最主要的都是就业,而“保就业”既要出台直接扩大就业、增强就业信心的有力措施,更要通过稳企业保市场主体、激发微观企业活力来实现。在宏观调控政策上要特别重视将短期性的非常举措与长期性的制度安排结合,让最有力的“保”和最大化的“改革开放增活力挖潜力”有机结合,使我国经济在面临巨大的外部风险冲击时韧性最强,面对未来则充满活力。疫情过后,最直接的国际竞赛,就是各国经济恢复快慢或强弱的竞赛,宏观调控能力是关键,从2020年3月份以来我国主要经济指标看,我国经济恢复较快,二季度GDP增长3.2%,超出市场预期,三季度有望继续回升,不少国际机构预测我国可能是今年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也就是说,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法,是保持我国疫后在全球格局变化中的主动权的重要手段。

二是全面扩大开放,以“更大开放的长招”应对疫情后全球“更强贸易保护的逆势”,使我国经济国际化发展更加多元化。不难想象,此次疫情暴发对过去以“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为主要取向的全球化趋势形成巨大压力,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以及一些新兴经济体国家都可能在未来较长时间内更加“内向”,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高科技产业的打压以及与我国经济的“脱钩”倾向将更加明显。对此,我们要积极应对,阻挡“逆势”,加强多边合作与区域合作,使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开放、包容态势,从而以短期的“被动”赢得长期的“主动”。发展并不都是顺势而为,在一些时候则不得不“逆势而动、坚定信心”。首先,我们不仅要全面开放制造业,取消对汽车、船舶工业等行业的准入管制,而且要加快服务业的开放,特别是着力开放金融等高端服务业,通过扩大开放来促进国内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市场竞争,让各种要素资源配置充分市场化,全面提高各种资源配置效率。其次,加强国际多边合作和区域合作,保障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参与“WTO”等多边体制改革,增加灵活性,确保多边合作机制不完全失灵;另一方面,要加强区域合作,既要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区域合作,又要不失时机地加强与全球各类经济体的广泛区域合作,形成更多的自由贸易区。特别是要从重建全球多边体制和更广泛的区域合作角度,坚定且有效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第三,继续加快自由贸易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深化港澳与内地的经贸、科技、服务体系的合作,提高我国重点区域的全球开放度。最后,重组我国的全球产业链是保障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紧迫任务。主要思路是改融入全球产业链的模式为依靠开放市场和自主创新建立“以我为主的全球产业链”新模式,保障国内经济循环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安全畅通。一方面,要优化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模式,畅通国内国际经济循环。继续降低加工贸易的份额,创造“优进优出”的新的贸易增长方式,并与把我国培育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的优势结合起来,实现内需与外需的高水平对接。另一方面,要积极促进我国产业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向高端跃升,努力在一些重要产业上形成“以我为主”的新的全球产业链。这条自主发展道路就是在重点行业,通过开放和自主创新,另建一条以我为主的全球产业链,我们建立的全球产业链与其他发达国家建立的全球产业链间开展长远的竞争,互相取长补短。

三是加强新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能力。加强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数据强国、智慧中国的关键,也是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抓手。全面加强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转变大数据基础设施投资以政府和国有企业直接投资为主的方式,全面向民间投资开放,带动管理模式和运营模式走向多元化,提高投资效率。持续推动建设政务数据融合共享平台。另外,要大幅提高我国公共卫生的科技水平和治理能力,着力把大健康产业和大健康消费培育为新的增长点,形成新的全球产业优势。一方面,要大力增加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的投资、投入,近期尤其要着力加大财政对医疗服务方面的投资、投入,为促进国民大健康创造更加开放、更为安全的消费环境。另一方面,加大医疗科研攻关的投入,全面提高医疗科技发展水平。

四是深化经济改革与科技体制改革,大幅提升我国创新发展能力,同时发挥超大市场规模优势。首先,要深化税收、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质地降低企业负担,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税改要全面提速,降企业税负,增加个人所得税和财产税的占比,加快建立以直接税为主的税收制度。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扩大债券融资规模,加快资本市场的基础制度建设,着力建立创新性金融体系和发展新金融科技。其次,加快促进创新发展的机制建设,全面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即尽快建成促进创新发展的风险降低机制、市场动力机制、制度激励机制、政府促进机制以及现代科技创新爆发性发展新机制等,以提高创新的回报率。加快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球创新中心。最后,发挥我国超大市场规模优势。加快培育和形成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促进我国由世界工厂向世界创新中心和世界市场的重大转变。 【编辑:朱延静】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14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