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脊立太行跃新阶 ——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长治篇

网络编辑 长治 2022-09-02 18:04:37 0 长治 高质量 太行


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是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抗战历史的大型革命纪念馆。


美丽长治入画来。

■ 编者按

当前,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已经深入人心、方兴未艾,全市各项事业正在不断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不断实现新的历史性变革。《脊立太行显担当——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长治篇》入选《山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面对面》通俗理论读物系列丛书之《地市竞秀 百舸争流》,是我市一件可喜可贺的大事。

系列丛书理论阐释“透”,内容例证“新”,形式语言“活”,是领会把握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脉络要义的重要载体。《脊立太行显担当》一稿思想深刻透彻,语言准确生动,文风朴实通俗,形式活泼新颖,展示了我市在彰显优势、优化布局、提升能级的创新改革和生动实践,展现了长治儿女向着加快建设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和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目标的奋进姿态和精神风貌。

现将全文刊发,以飨读者。

上党从来天下脊。长治,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居于太行之巅,古称“上党”,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里拥有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等史前神话传说,被誉为“中国神话故乡”。这里是一片红色的沃土,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太行儿女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英雄之歌,孕育形成了太行精神。

2009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瞻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时,对弘扬太行精神提出明确要求;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强调,要弘扬太行精神,继承和弘扬老区优良传统,拿出当年八路军的那种精神、那种气概,坚持用革命精神滋养激励广大党员、干部。

山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了长治“建设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打造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的发展定位,长治坚决落实省委部署,大力弘扬太行精神,继承当年老八路革命加拼命的劲头,扑下身子干,挺起脊梁扛,团结奋斗、持续奋斗、艰苦奋斗,努力开创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潮平风正两岸阔,点燃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引擎

行进中的长治,正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踏上新的赶考之路。建设什么样的长治、怎么建设长治、靠什么建设长治?这是必须回答好的必答题。

牢记领袖嘱托,弘扬太行精神

2009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瞻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时强调:“结合新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大力弘扬太行精神,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忠诚;坚持执政为民的政治立场,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锤炼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品格,始终保持知难而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守党的政治本色,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牢记领袖嘱托,续写时代新篇。长治人民感悟领袖风范,铭记深恩厚爱,锚定转型不松劲,一张蓝图绘到底,扑下身子干、挺起脊梁扛,坚定不移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把忠诚注入血液里、融入事业中、写在大地上。

迈进新时代,阔步新征程。长治,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弘扬太行精神,勇担历史使命,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关爱,化作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实际行动,不断开辟各项工作新境界。

落实省委要求,明确推进路径

全方位推动长治高质量发展,使命更加光荣,任务更加艰巨。达成使命,目标必须清晰;完成任务,方向必须明确。

山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期间,省委主要领导参加长治代表团讨论,指出长治发展势头很好,在全省高质量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对长治工作给予肯定,对长治未来发展寄予期望,要求长治发挥区位优势,在内外联动上先行;强化项目带动,在产业转型上先行;推动生态修复,在绿色发展上先行;建强县城载体,在城乡融合上先行;赓续红色血脉,在真抓实干上先行。

2022年,山西“两会”上,省委主要领导参加长治代表团审议时,对长治工作提出三点希望:要勇挑重任,高质量建设晋东南城镇圈;要争做标杆,高标准建设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要创优特色,高水平建设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

从山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五个先行”到2022年山西“两会”的“三大任务”,省委对长治的发展定位愈发清晰,擘画愈发深远。

热潮涌,宏图起。长治在内外联动上先行,集聚高质量发展动能;在产业转型上先行,筑强高质量发展优势;在绿色发展上先行,绘就高质量发展底色;在城乡融合上先行,引燃高质量发展引擎;在真抓实干上先行,夯实高质量发展保障。

高质量建设晋东南城镇圈先行区。抢抓国家战略,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内外联动,持续深化改革,着力构建起保障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谋划实施一批重大战略项目,统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破瓶颈、补短板、强动能,努力打造晋东南城镇圈先行区。

高标准建设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积极申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在产业转型方面走在全省前列。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迈过“生存线”,达到“发展线”,实现规模适度、引领创新、绿色低碳、安全可靠、效益显著。推动新兴产业加快“两化”、融合“两链”,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占GDP比重显著提高。创新成为转型发展第一动力,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区建设经验。

高水平建设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加快“一城四区”一体化发展,统筹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推进主城区东山西水共同打造,提质增效双轮齐动,不断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深入实施大县城战略,健全城乡要素合理配置机制,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扎实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有效破解结构性污染问题,系统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推动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保持全省前列。让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成为长治最靓丽的名片。

二、又踏层峰望眼开,推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实践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实干,是宏伟蓝图最美的“打开方式”。长治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五个先行”“三大任务”要求,紧盯重点任务,完善工作矩阵,自逼加压、大胆实践,推动工作件件落实、条条见效。

转型发展,谋篇布局

找准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结合点,2021年,长治布局重大项目,打通产业链条,健全体制机制,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传统产业“长优”。对标“两线”,推进“双控”,一组数据印证变化:长治市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78%;焦化企业“上大关小”迈出坚实步伐。潞宝建成锦纶短纤维项目,实现“炭中抽丝”技术,全球首创;潞安化工通过建设高端开放的创新体系,延伸“煤制油”产业链,开发出5大类、54个品种、270个型号的煤基合成化学品……长治市产业转型升级典型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传统优势产业转型迈出新步伐。

新兴产业“长强”。2022年2月,全省唯一一家生产多晶硅原材料企业落地长治。吸引该项目选择长治的原因,是这里拥有从多晶硅到硅片,再到光伏电池、光伏组件的完整光伏产业链。近年来,长治立足新能源产业现有基础,着力打造上游原材料制造、中游光伏产品生产、下游光伏发电应用的全产业链。目前,长治有光伏企业12家,年产值70亿元,占全省总量的一半以上。半导体光电产业形成集衬底、外延、芯片、封装、照明、显示于一体的产业链条,产值占全省95%;医药健康产业形成“医、养、健、食、管”大健康全产业链,产值占全省50%;加快构建贯通制备、储运、应用的氢能产业链;打造从计算机芯片、硬盘、主板生产到系统集成、整机制造的信创产业链……做大做强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长治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90%,排名全省第一。

服务产业“长高”。组建商贸服务、交通运输等八个工作专班,开展消费提质扩容、金融提振赶超等十大领域专项行动。大力发展平台经济,成立29家煤炭销售公司,覆盖全部煤矿企业;成立 6 家网络货运平台,入网车辆 10.7万辆;山西(长治)中药材商贸平台已入驻首批商户。平台经济对服务业增长贡献率达到 25%。服务业提质增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2%。

现代农业“长大”。2021年,新培育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48万亩,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值完成247亿元、增长110%,综合排名全省第一。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全省农业生产托管现场会在长治市召开。发展特优高效农业,有机旱作农业加快发展,大力扶持小杂粮、设施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打造了沁州黄小米、黎城核桃、壶关旱地西红柿、上党高粱,以及上党党参、连翘等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名特优新”品牌。

改革创新,集聚动能

2021年,长治注重改革实效,在精准对标中央及省委决策部署上找准结合点,在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矛盾问题上选好切入点,在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上抓住着力点,探索推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

开发区改革更加深化。全面推行“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实施承诺制项目350个,出让“标准地”21宗2366亩,配备265名领办代办人员为项目提供全程代办事项380件,一般工业项目基本实现“拿地即开工”,初步实现“办事不出园区”。

“放管服”改革更加优化。审批事项、审批环节、证明材料、审批时限分别压缩31%、58%、78%、83%,市县两级行政审批事项网办率达98.3%,100个事项实现“跨省通办”。

市场主体培育更加强化。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市场主体达到25.6万户,新增“四上企业”677户、大个体企业72户。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新增减税降费15.6亿元,新培育“小升规”企业142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户。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出口增长93.1%,全省第一。建成山西智创城5号,新培育2家省级小微企业“双创”基地。建成国家煤基合成油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21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家,省级以上创新研发平台达到54家。

从一流“生态”,到一城“才俊”。深化省校合作,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00多所高校达成合作成果500余项。建立市级领导联系服务专家制度、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成功获批国家创新型城市,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更加强劲。

生态环保,赢得未来

围绕建设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目标定位,长治市立足生态本底,保持恒心韧劲,全面拉大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让幸福感在群众“家门口”落地生根。

湖光生光,山色增色。历五载,克难艰,迁漳泽湖湖区周边居民2417户,搬散乱污企业130余家,开通环湖马拉松赛道43公里,建园林式文旅服务中心11.8万平方米,修多功能城市阳台6.2万平方米,铺滨湖景观大道7公里,架520米独塔双面斜拉索桥新地标,筑24座景观桥串联73座岛链。划界126平方公里滨湖生态示范区,160多种禽鸟诗意栖息,500余种植物繁衍生长,乃生物多样性之“宝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四治”同进,实现“双赢”。治山、治水、治气、治城,长治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科学整治,持续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专项整治,一体推进“山水气城”综合治理,强化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加快绿色生态网络建设,切实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在绿水青山间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做增绿“加法”,描绘城市底色。以太行山绿化、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交通沿线荒山、重要水源地造林、植被恢复等工程为载体,打造完备生态防护体系。以城镇绿化为中心,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基本形成通道林网林荫化、水系林网风景化、农田林网方格化、村庄绿化园林化的人居环境体系。

做治污“减法”,妆成诗画美景。转型、治企、减煤、控车、降尘“五管齐下”,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2021年,长治市优良天数为289天,同比增加24天,空气质量改善幅度排名全省第一。

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建筑景观与山水景观融为一体,城市有机更新加快,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城乡融合加快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一点一滴的改变,长治的美看得见、摸得着。

民生改善,枝叶关情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长治市切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抓实普惠性民生。优质教育惠及群众:2021年,长治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12个实验区之一,入选义务教育阶段“双减”工作全国试点,山西唯一。学前教育、农村教育条件持续改善。城建提档生活提质:加强城市“顽疾”治理,建成市级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建成8座立交桥,结束了市区没有现代化高架桥的历史。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满目新景精彩入画,厚植发展新优势,长治更具发展潜力和张力。文化惠民成果丰硕:创作推出话剧《纪兰故事》、上党梆子《半条棉被》等一批红色剧目,新增3个国家级“非遗”传承项目、88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保”“省保”单位总数跃居全省第一。实施全民健身设施完善工程,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平方米,群众体育大中型场馆县级覆盖率达91.6%,均为全省第一。

注重基础性民生。技能社会建设深入推进,坚持以产业拉动就业,支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城镇新增就业5.4万人,超额完成省定任务。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率达到98%。社会治理效能显著提升,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深入开展,实现“全科网格”全覆盖,平安长治建设扎实推进,民生实事持续办实办好。善始善终抓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完善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的常态化机制,着力解决群众就业、收入、医疗、教育、社保、住房等现实问题,努力补短板、锻长板。

强化兜底性民生。脱贫攻坚,成果丰硕。完善防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为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缴纳防返贫险,强化重点户的结对帮扶,坚决兜牢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应保尽保,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率达到98%,人民群众收获满满幸福感。

坚守疫情防控阵地。面对疫情考验,长治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决策部署,以最高政治站位、最严科学标准、最实防控举措,坚持精准管控、科学防控、动态防控、全面防控,疫情防控综合能力不断提升,稳经济保畅通促稳定各项举措落实到位。

三、天时人事日相催,绘就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蓝图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总结长治经济多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省委部署,长治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指向今后5年长治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到202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00亿元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300亿元,经济总量稳居全省第二,综合实力在中部87个地级市中力争进入前20强。

聚力产业转型升级,壮大高质量发展动能

长治是著名的“煤铁之乡”,曾是一个传统产业占到工业总量80%以上的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坐拥资源“金盆”,开辟一条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并以此为抓手,带动整个城市涅槃重生,长治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围绕建设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长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做优做强服务业,推动产业全面转型、提质增效,为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集聚动能。

聚力加快项目建设,积蓄高质量发展后劲

坚持项目是发展第一支撑的鲜明导向,加强项目谋划储备,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支持本土企业投资转型,优化项目推进机制。全过程、全环节加强项目建设管理,重点推进总投资3922亿元的1699个项目建设,年度完成投资1140亿元,切实以高质量项目建设引领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

聚力打造创新生态,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

环境好,人才聚、事业兴。长治坚持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用好国家创新型城市招牌,拓展提升创新平台,培育壮大创新主体,集聚重用创新人才,着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提升创新能力,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聚力深化改革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坚冰深处春水生,改革激荡下的长治坚持挥别旧我、焕发新机,向着高质量发展前行。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打造开发区升级版,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推动财税体制改革,更高层次扩大开放,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增势。

聚力市场主体倍增,创优高质量发展环境

长治以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牵引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大力开展市场主体建设年活动,大幅放宽市场准入,精准高效提供服务,搭建完善发展平台,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力争全市市场主体增长18%以上、达到31万户,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全社会创造力。

聚力城市扩容提质,提升高质量发展品质

城市扩容提质,长治的步伐从未停歇。坚持用现代化理念规划、建设、管理城市,完善城市发展规划,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强城市综合治理,增强城市辐射能力,推动市域协同发展,围绕加快推进“一城四区”一体化发展,重点实施71项城建工程,完成投资120亿元,加快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建设步伐。

聚力推动乡村振兴,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长治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突出抓好稳粮保供,推动农业“特”“优”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大乡村建设力度,抓好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按照乡村振兴“二十字”总方针,推动农业全面提升、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聚力生态环境保护,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保护环境,共建绿水青山,是刻在长治人骨子里的认知。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积极推动“双碳”目标实现,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坚决抓好污染防治工作,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让绿色成为长治发展的底色。

聚力民生保障改善,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长治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积极促进扩大就业,优质公平发展教育,推进健康长治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集中力量办好省政府12件民生实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聚力维护安全稳定,筑牢高质量发展底线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长治坚持强化底线思维、红线意识,把安全贯穿到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与安全,严抓严管安全生产,深化平安长治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决防范化解风险,守住安全发展底线。

春风浩荡满目新,征衣未解再跨鞍。长治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防疫情、稳经济、保安全部署要求,按照省委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工作矩阵,大力弘扬太行精神,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加快建设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gsyl/changzhi/342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