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田畴逐梦“新赛道” 沃野绘就“新图景”

网络编辑 大同 2023-09-16 17:56:24 0 黄花 全市 农业

图为云冈区高山镇上碗沟村小杂粮种植基地。张占兵 摄

图为云冈区高山镇上碗沟村小杂粮种植基地。张占兵 摄

金秋九月,和风送爽,硕果累累,丰收的喜悦写在农民的脸上。在这五谷丰登的季节里,一块块绿色的田野上人头攒动、机车穿梭;一排排整齐的大棚里绿意浓浓、菜果飘香;一个个养殖基地内牛羊满圈,喂养精细;一座座现代化工厂里机声轰响,加紧生产……一幅粮仓满、菜果丰、百姓富的瑰丽画卷徐徐展现在眼前。

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我市农业农村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先机、赢得优势?市委十六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下一步发展目标:大力实施“特”“优”战略,聚焦种植业、设施农业、畜牧业、林下经济、渔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六大重点板块及黄花、黄芪两大特色产业,突出抓规划、抓园区、抓产业链、抓龙头企业带动,构建特色农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新格局,融入全国大市场供应体系,打造首都特优农产品供给地。

概括讲,就是要大力实施农业加工链合作行动,抢占京农市场,建设“好粮大同”。这也是未来一个时期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当前,全市“三农”战线广大干部群众精神振奋、热情高涨、干劲十足。大家纷纷表示,将深入学习和领会市委全会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紧紧抓住机遇,勇于改革创新,果敢应对挑战,善于攻坚克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开创大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全面夯实农业基础

守牢粮食安全根基

“过去这一片土地都是旱地,每年也打不了多少粮,今年政府出钱把这片地全部进行了改造,打上了机井、平整了土地、铺设了管道,变成了水浇地。今年的糯玉米可是大丰收啦!”正在地里忙着干活儿的天镇县马家皂乡龙池堡村村民王在激动地说。

旱地变良田,农民喜增收。这是我市近年来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夯实农业生产基础、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缩影。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和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近年来,我市围绕“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八个方面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建成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211万亩,不仅增强了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更巩固和提升了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牢牢把握粮食生产主动权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后5年,我市将加快建设云州、恒山、塞上三大灌溉基地,持续推进5处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实施云州、阳高、天镇3县区整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工作。到2027年,全市高标准农田面积力争达到300万亩以上,全面提升粮食综合产能。

发展规模标准养殖

打造产业示范引领

在左云县三屯乡白羊牧歌养殖园区,肉羊在里面像“宝宝”一样被养着,住着标准化的砖混圈棚,喝着干净的自来水,吃着富含营养的“青储”玉米秸秆饲料。园区管理员说:“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就是好,比过去农户散养效益翻了一番。”近年来,左云县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一县一业”养羊基地县和20个养羊重点县之一,截至去年底,全县已建成年出栏500只以上羊养殖场(小区)35个,全县羊存栏量达到11.83万只。

坚持“稳猪、强牛、促禽、兴羊、增草”的发展思路,我市积极对接京津冀等全国市场需求,重点新建一批“五化”(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养殖场,提升一批规模化牧场,完善一批生态养殖基地,每年动态化精选10个规模大、带动力强的畜牧标杆企业,改造提升100个牧场。目前,全市规模养殖场达821个,其中中型以上规模养殖场511个,规模化养殖水平达67%,规模养殖水平居全省前列。

据悉,全市将加快云冈四方高科、天镇神农奶牛、阳高正大、广灵海高、灵丘佳农、云州骏腾等项目建设,到2027年末,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5.5万吨、8.6万吨、57万吨。

做足区域特色文章

实现产业特优发展

今年以来,全市不断完善黄花生产基地基础设施配套、强化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服务,黄花再获大丰收,黄花品质越来越好,价格卖得越来越高,今年黄花种植面积稳定在26万亩左右,鲜食黄花销售实现从“0”到“1”的突破,花农赚得“盆满钵满”。“大同黄花”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成功举办以“中华母亲花致富忘忧草”为主题的2023黄花产业发展大会暨第六届大同黄花丰收活动月活动,荣膺“中国黄花之都”称号,规划新蓝图、发布新产品……全方位展现了我市黄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姿态、新动作,黄花产业真正成为带动农民群众持续增收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致富花”“振兴花”。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全市将加快大同黄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进黄花高产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制定大同黄花标准体系和技术规范,创建省级黄花专业镇,着力强化黄花功能功效产品开发,实现黄花高值化利用。

作为全市的另一大特色产业,黄芪产业近年来也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全市黄芪面积达37万亩,分别占全省和全国的64%和18%,年采收面积2万亩,实现年产量5800吨,占全省的52%,全市共有黄芪企业、合作社333家。依托浑源世界黄芪原产地、中国重要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优势,我市将进一步完善黄芪系列标准体系,建设黄芪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到2027年,建成恒山黄芪育种基地2万亩,全市中药材产量达到2万吨,着力打造中国黄芪之乡、世界黄芪之都。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时提出的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的指示要求,2017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统筹田、水、肥、种、技、机、绿、品牌和主体等要素,一体化推进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区190万亩,普遍增产20%-30%。“下一步,全市要大力培育谷子、黍子、高粱、绿豆优质杂粮种植基地,聚力建设全国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特色区。到2027年,全市杂粮种植面积稳定在200万亩以上,优质率达到80%,加工转化率达到60%。”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马忠表示。

7月3日,天镇县与山东铭宸集团合作的规划投资25.8亿元的天镇县现代高科技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园正式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一带一路”进出口集聚地,对推进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将发挥重要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效应。借鉴“寿光模式”,我市近年来加快设施农业升级换代,因地制宜建设一批高标准设施生产基地,培育壮大特色设施蔬菜品牌。到2027年,全市设施蔬菜(含食用菌)面积力争达到25万亩,总产量达到100万吨,总产值突破40亿元。

“我们主要以流水养殖虹鳟、鲟鱼等为主,养殖面积约22亩,年产量20万公斤左右。”灵丘县绿波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蔺东升说。借助山水资源优势,灵丘县下北泉村大力发展冷水鱼养殖,成为晋北地区最大的虹鳟鱼养殖基地。我市近年来以云州区、天镇县、灵丘县为核心,布局“一冷一热一温”三类渔业养殖基地,逐步构建现代渔业发展新格局。到2027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力争突破1.5万吨。

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全市还将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扶持发展仁用杏、鲜食杏、沙棘、林下中药材、薰衣草等产业,进一步提升林下经济规模和效益。

推动全产业链发展

叫响“大同好粮”品牌

菲尼克司酒业公司计划投资1700万元上马杏、水果和蒸馏酒生产线,已完成投资1100万元,完善提升车间设施,购置处理发酵设备;华联农业发展公司计划投资3000万元,建设产业园冷链物流加工中心,已完成投资2000万元,建成2个8200平方米的加工车间及1万平方米的电商中心……今年上半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达96.5亿元,同比增长9.6%。目前,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202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67家。

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推动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是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今后5年,我市将加快推进中央厨房预制菜加工项目建设,做大做强北方预制菜产业园,到2027年,全市预制菜市场主体数量达80家左右,预制菜全产业链规模突破百亿产值;用好省级北肉平台的金字招牌,加快华远陆港北肉冷链加工产业园、百万头规模现代化生猪屠宰项目及肉制品加工产业园建设,推动奥康公司平型关畜产品深加工一体化项目投产达效,填补全市牛羊屠宰加工空白;按照“一县一业、因地制宜”的思路,加快培育壮大云州黄花、云冈乳业、浑源黄芪、阳高天镇设施蔬菜、广灵杂粮等一批精深加工园区;依托同药集团、广盛原等重点医药企业,与北京中医药企业、科研机构在中药材研发生产等领域开展合作,建设中药材精深加工园区,持续推出新型饮片、药茶、药食同源市场产品。

品牌化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竞争力和重要标志,品牌强则农业强。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我市着力打造全省首个市级全品类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大同好粮”,以品牌化营销,创新产业赋能,带动全市“特”“优”农产品“走出去”,引领全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7家农产品品牌入选“有机旱作·晋品”,认证绿色食品158个、有机农产品25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1个、圳品产品15个。

今后,我市将继续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以“大同好粮”“大同黄花”区域品牌为主体,规范区域公用品牌授权管理,探索建立“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经营机制,不断扩大本地品牌的影响力、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到2025年,全市“三品一标”产品认证稳定保持在170个左右。

到2023年、2025年、2027年,全市一产增加值总量分别要达到115亿元、160亿元、225亿元以上,特色农业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要分别达到200亿元、300亿元、450亿元。到2027年,一产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占GDP比重达到10%以上……目标锚定,任务明确,当前,全市“三农”战线广大干部群众再加压力、再鼓干劲,以昂扬的姿态,在新征程上奋勇前行。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锚定省委赋予大同‘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的重大使命和我市‘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总目标,全面聚焦‘6+2’农业发展赛道,积极构建多种特色农业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持续推动大同农业高质量发展。”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颖龙表示。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gsyl/lzgs/1205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