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全省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新闻发布会

网络编辑 太原 2022-03-30 21:32:55 0 市场主体 政策 企业
  2月28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省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的政策措施和抓落实工作并回答各位记者的提问。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张羽: 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为推动全省市场主体倍增工程起好步、开好局,今天上午,省政府刚刚召开了全省推进市场主体倍增工程暨开展市场主体建设年活动动员部署会议,蓝佛安省长出席会议作重要讲话,并就推进实施全省市场主体倍增工程作出重要安排部署。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我省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的政策措施和抓落实情况,今天下午,我们邀请到:省审批服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东洪;省自然资源厅新闻发言人、党组成员,省绿化委员会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主任(正厅长级)张云龙;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肇伟;省财政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蔡江泽;省审批服务管理局副局长李和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潘跃飞;省能源局副局长闫文泉;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蔡颖鑫;省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李文斌,请他们全面介绍相关政策和具体举措,并回答各位记者的提问。   首先,请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肇伟介绍全省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政策体系主要内容。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李肇伟: 各位记者朋友:   下午好!首先,我代表省发展改革委,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发展改革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就山西省市场主体倍增“1+1+8+1”政策体系出台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向大家作个简要介绍。   山西开展市场主体倍增工程,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培育和激发市场活力决策部署的战略之举,是我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对此作出明确部署,省委经济工作会将2022年确定为全省市场主体建设年,今天上午省政府召开动员部署会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面实施市场主体倍增一揽子政策,力争2025年底全省市场主体达到600万户左右”。   为落实好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省发改委、省政府研究室会同48个部门,组成市场主体倍增政策创设综合协调小组,在广泛调研、反复研讨的基础上,初步构建起市场主体倍增“1+1+8+1”政策体系。第一个“1”,即《关于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的意见》,2021年底以省委、省政府文件印发,主要包括推动全省市场主体加快发展的48条指导性意见,核心要义就是从制度层面破解各类市场主体平等进入有关市场领域的制约障碍,通过真金白银的政策扶持和真心实意的服务保障,引导激励市场主体蓬勃发展。第二个“1”,即《关于强化市场主体倍增要素服务保障的若干措施》,2022年1月以省政府办公厅文件印发,主要包括金融、财税、用地、环境能耗容量、科技创新、政务服务等6大方面支持市场主体发展的78条政策措施,向全省市场主体提供一揽子力度空前的“政策大礼包”。中间这个“8”,即农业、制造业、文旅、商贸物流、个体工商户、创业创新、城市烟火气集聚区、乡村e镇等8个行业领域内市场主体倍增的专项实施方案,目前已全部形成送审稿,将以省直厅局名义陆续印发实施。最后一个“1”,即《成立省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工作专班方案》及近期重点工作计划,2022年2月底以省政府办公厅文件印发,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抓市场主体倍增政策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   “1+1+8+1”政策坚持从市场主体需求关切出发,力求通过全周期、全流程、全要素政策创新,为全省市场主体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一是解放思想。通过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大力消除招投标和政府采购隐性壁垒等举措,把市场能干的放手交给市场。通过改革融资担保、银行信贷、园区平台载体等考核导向,引导相关政策回归本源、服务实体。二是对标一流。全面梳理兄弟省份各类先进做法,结合省内实际嫁接转化,为我省市场主体发展提供“集成式”服务,企业开办0.5天同步免费办结、涉企经营许可承诺办理、“十一税合一”“房证同交”等政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三是力度空前。省财政在信贷担保、税费奖补、创业就业、产业集聚、科技研发、普惠金融等方面给予真金白银扶持,初步测算年度省级财政预算有关专项资金安排达43亿元。四是务求实效。每条意见和措施都进行反复研究推敲,力求清晰具体、量化简化,便于广大市场主体掌握。专门制定抓落实工作方案,组建抓落实工作专班,为政策落地见效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应该说,“1+1+8+1”政策体系是我省“十四五”期间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的施工图。它的贯彻落实,将对我省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谢谢!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张羽:   感谢李肇伟副主任的介绍。   下面,请省审批服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东洪介绍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抓落实情况。 省审批服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东洪: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下面,我就市场主体倍增工程抓落实情况进行简要介绍。   今天上午,省政府刚刚召开了全省推进市场主体倍增工程暨开展市场主体建设年活动动员部署会议,蓝佛安省长作了重要讲话,对全省推进市场主体倍增工程作出安排部署,发出了“动员令”,吹响了“冲锋号”。刚才,省发改委李肇伟副主任介绍了我省市场主体倍增政策体系的出台背景和主要内容。从介绍中,我们可以知道,推进市场主体倍增这项工作非常重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专门研究出台一揽子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针对性强、含金量高,可以说是真正让市场主体眼前一亮、为之一振的好政策、好措施。但是,如果不抓落实,再好的政策也是空谈。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工作落实。为切实抓好市场主体倍增工作的落地落实,省政府专门成立省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工作专班,从各市、各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一支几十人的队伍,集中在省审批服务管理局办公,目的就是要形成抓落实的强大力量,集中精力、合力攻坚,确保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这充分体现了省政府推进市场主体倍增的坚定决心。   省审批服务管理局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特别是全省政府系统抓落实提高执行力推进会议精神和上午的动员部署会议精神,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工作落实。一、强化统筹协调。依托工作专班定向精准发力,进一步加大省级层面横向协同力度、市县层面纵向联动力度,督促指导各级各部门切实将市场主体倍增工作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形成高效抓落实的工作合力,全面推进市场主体倍增工程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二、开展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之后,我们将督促有关部门围绕金融、财税、用地、环境能耗、科技创新、政务服务举办6个政策解读专场。同时,充分运用电视、广播、报纸以及两微一端、短视频等新媒体,多维度立体式全覆盖宣传解读政策,大力宣传、广而告之,在全社会营造浓厚氛围,让更多市场主体和群众知晓政策、了解政策。三、加强政策培训。我们将督促各级各部门开展本系统、本地区、本行业的市场主体倍增相关政策集中培训,实现省市县三级人员全覆盖、业务全囊括、流程全贯通,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尽快熟悉政策、掌握政策、运用政策,推动政策落地见效、兑现到位。四、建强工作机制。对各市各部门,我们通过建立“六项”工作机制跟踪督导政策落实,实行矩阵管理、挂图作战,精准调度、全程跟踪,强化考评、严格奖惩,构建高效抓落实的工作闭环。一是清单管理机制,督促各市各单位对照市场主体倍增政策措施,逐项按照定目标、定任务、定措施、定进度、定责任、定标准“六定”要求,分别建立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措施清单、结果清单“四清单”,实行清单化管理,确保政策“条条落实、句句兑现”。二是定期调度机制,实行单月会商、双月研判、季度调度,每月召开一次部门协商推进会、每两月召开一次分析研判会、每季度召开一次调度会议,及时协调解决政策落实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三是排队通报机制,每月对各部门工作落实进度进行通报,对各市完成任务情况进行排队,确保“一月一汇总、月月有排名”,排名靠后的单位向省政府作专门汇报。四是督查督办机制,建立与省委优化营商环境和开发区重点工作督导组、省政府督查室的协同联动机制,分类建立督查督办台账,重大事项纳入省政府“13710”督办系统,每半年组织开展一次专项督查。五是责任追究机制,对推进落实不力、工作进度滞后的部门和单位进行约谈,对严重损害营商环境的问题线索,移交有关部门处理。六是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季评估、年考核”制度,对各级各部门开展市场主体倍增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考核,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总之,我们将较真碰硬、久久为功,持续打造“三无”“三可”营商环境,以钉钉子的精神狠抓市场主体倍增工程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地见效,全力推进全省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壮大,为我省加快转型蹚新路、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活力!谢谢!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张羽:   感谢李东洪局长的介绍。   接下来,开始回答记者提问。请各位记者在提问前先通报所在新闻单位的名称。 中新社记者:   请问此次《若干措施》中金融支持部分制定过程中主要考虑的因素是什么?主要解决市场主体融资哪些难点痛点问题? 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潘跃飞:   感谢记者的提问。金融服务特别是普惠金融,是市场主体倍增工程要素保障的重要内容,服务好全省小微、“三农”、个体工商户等广大市场主体,是金融的职责所在。与全国及沿海省市、中部省份相比,我省普惠小微贷款规模小、占比低、增速慢、成本高,融资作用不充分,信用贷款还存在贷款难、续贷难、担保难等问题。   补齐市场主体倍增工程金融服务的短板,必须系统施策、根源治理、重点发力,突出“七个着力点”。一是着力目标导向压实责任。明确“两增”目标,推动国有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年增速达到30%以上,地方法人银行年增速高于国有大型银行。二是着力提高信用贷款占比。三是着力引导利率下降。四是着力强化转贷续贷。五是着力优化贷款担保。六是着力提升放贷积极性。七是着力解决地方法人银行支农支小主业不突出问题。   按照以上思路,从“三个发力面”制定共14条“硬核举措”,重点惠及广大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   一是在发挥金融机构作用方面。以提升信用贷款占比为重点,深化地方征信平台建设,加强增信支持;推动信用保证基金设立;建立“两张名单”,即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无贷户名单定期推送机制,提升首贷及转贷续贷比重。以提升小微企业获贷便利度为关键,推动银行建立“四张清单”,即授权清单、授信清单、受理回告和尽职免责清单;创设“三晋贷款码”,及时归集市场主体融资需求;开展首贷户拓展专项行动,鼓励各市设立首贷中心及首贷户服务站点。以创新担保方式为抓手,鼓励发展共有厂房按份抵押融资,探索“小微企业资产授托融资”模式,实施政府性担保机构市县一体化改革,统一纳入“国家融担基金—省级再担保机构—各类担保机构”三级担保体系,深化与银行2242风险比例分担,并完善补偿补贴政策。   二是在加强重点领域融资方面。着眼于金融支持现有优势产业链条小微企业,拓展产业供应链融资,推动行业供应链核心企业加强对上下游小微企业应付账款确权,发展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票据融资,做好“补链”“强链”的工作。继续提升应急周转保障资金使用效率。着眼于金融支持高质量企业群体培育发展,加强专精特新专属信贷产品创新;完善省级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倍增计划;健全股权投资体系,设立省级天使投资基金。支持更多优质小微企业加速成长,对转型发展形成新的支撑。   三是在强化机制保障方面。建立抓落实工作矩阵,将14条措施梳理细化为47项任务清单。目前,已形成部门联动,专班推进,责任到人的工作格局,全面推动有关政策落实。建立健全六项保障机制,分别是建立落实金融政策研究分析例会机制、建立普惠金融产品定期发布机制、加强政银企对接常态化机制、实施金融机构点对点服务机制、完善市场主体普惠金融评价机制、推进金融人才培训机制。协同各级各部门、各金融机构以扎实成效为市场主体服务,接受广大市场主体的检验。谢谢! 山西广播电视台《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透视》栏目记者: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培育和发展市场主体。今年,中央继续面向市场主体实施新一轮更大力度组合式减税降费,我省这次市场主体倍增工程要素保障措施中财税支持政策力度也很大,请介绍一下我省财税支持政策措施的主要内容和支持重点? 省财政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 蔡江泽:   感谢记者的提问。财税支持政策是我省市场主体倍增工程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重要内容,着重于保护经济运行“细胞”,积蓄转型发展动能,稳定宏观经济根基。在我省此次强化市场主体倍增要素服务保障的78条措施中,财税支持相关政策有36条,涵盖金融发展、产业集聚、科技创新、办税缴费、政府采购、会计服务等多个领域。政策设计上突出减税降费、完善机制、提升服务,政策作用上注重提升效能、精准持续、创优环境,政策实施上着眼扩面配套、拓展创新、优化操作。具体来说:   减税降费方面的政策,重点考虑“如何稳”的问题。在落实落细增值税留抵退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中央政策基础上,推出我省延续升级的减税措施,为市场主体渡过难关提供政策托举。一是将我省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标准两次下调政策和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高限扣减政策执行期限延长至2025年底;二是我省契税执行法定最低税率;三是顶格下调专业化规模化住房租赁企业的标准,依法扩大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向个人、专业化规模化住房租赁企业出租住房减按4%的税率征收房产税的适用范围。   投入机制方面的政策,着力解决“如何强”的问题。对我省产业支持政策进行梳理细化,在支持范围、保障重点、奖补方式上突破创新,并参考借鉴先进省份经验,在支持力度、范围、方式上对标先进、适度超前,更方便市场主体对支持政策直观了解、准确把握、充分享受。一是推动创新创业集聚发展,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国家级创新平台、省级创新平台、中小企业园区、高水平双创平台建设和发展,健全首次创业扶持政策;二是带动重点产业规模发展,在科技研发、创业创新、战略新兴、文旅康养、电商物流、建筑楼宇、商贸服务等领域,进一步拓展支持范围、创新支持方式、强化支持力度;三是加强财政金融统筹联动,设立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天使投资基金和推进企业上市倍增投资基金,发挥政府投资基金杠杆效应,积极支持普惠金融发展。   精准服务方面的政策,切实谋划“如何优”的问题。主动响应市场主体关切,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服务能力。一是从办税缴费、审批备案、政府采购等方面,加强信息公开、规范公平竞争、提高服务标准、简化办理流程,力求让普惠政策直达市场主体。二是鼓励扶持云会计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帮助市场主体提升财务信息质量、降低财务管理成本、增强融资能力。   以上“组合式”的财税支持政策力求在市场主体倍增工程中发挥积极作用,鼓励更多的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增强我省经济的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谢谢! 山西广播电视台新闻融媒体中心记者:   省自然资源厅在推进市场主体倍增工程,优化涉企用地供给,落实土地要素服务保障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具体政策举措? 省自然资源厅新闻发言人、党组成员,省绿化委员会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主任(正厅长级) 张云龙:   感谢记者的提问。去年以来,省自然资源厅坚决贯彻我省“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的重大部署,明确提出了“促发展必须抓市场”的理念,率先出台了自然资源领域推进市场主体倍增工程实施方案,围绕空间布局、土地保障等8方面“促增量”,制定了优化市场服务等4个推进市场主体倍增专项政策,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取得了明显成效。2021年,我省批准建设用地19.97万亩、供地18万亩、出让标准地3.02万亩,分别同比增长33.4%、36.4%、172%;处置批而未供土地5.95万亩、闲置土地5.4万亩,分别是年度任务的119.7%、428%;省级矿业权出让收益92.21亿元,同比增长44.9%。   今年,厅党组把加强自然资源领域市场建设作为一项牵引性重大性改革举措,在全系统部署开展了“2022市场建设年”活动,以提高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为重点,完善自然资源领域“十大市场”,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自然资源市场配置体系和机制。其中,土地方面2个,即建设用地网上交易(含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土地二级市场网上交易市场;矿产方面5个,即煤炭、煤层气、煤下铝、地热和砂石矿资源交易市场;生态修复方面1个,即社会资本参与的生态修复市场;指标方面2个,即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和增减挂钩指标交易市场。   我们将以此为主线,全面推动实现我省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十高”目标,即资源保护高要求、空间规划高起点、用途管控高标准、土地利用高效率、矿产开发高水平、生态修复高品质、确权登记高速度、林草建设高颜值、勘探测绘高层次、为民服务高效能。   特别是围绕落实土地要素保障方面,按照全省强化市场主体倍增要素服务保障有关部署,我厅形成了土地要素保障“十大举措”,积极推动构建服务市场主体倍增“四大体系”,不断优化用地供给政策制度体系。一是构建国土空间支撑体系。加快四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解决部分省级开发区布局和重点项目落地难问题,满足市场主体用地需求。二是构建重点项目保障体系。主动协调对接,加强用地手续办理调度,指导市县自然资源部门和用地单位,解决重点工程用地报批难题。三是构建指标统筹调剂体系。强化用地计划指标执行预警和年底调剂使用,将省级预留新增建设用地规划指标比例提高至总指标的40%,其中60%用于保障省级以上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40%用于开发区、“六新”和民生、环保及乡村振兴等重点项目和重大战略实施。四是构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体系。严格落实“增存挂钩”、以存定增,强化节约集约利用专项考核,深化批而未用土地专项清理,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促进全省盘活存量土地资源,进一步拓宽土地供给路径。谢谢!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市场主体倍增的环境要素保障有哪些突出的亮点? 省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 李文斌: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的重要决策部署,省生态环境厅从统筹排污指标,深化环评改革、简化排污许可、优化环境执法等方面,提出了主动把生态环境保护全方位融入经济发展大局,强化市场主体环境能耗要素保障的十条保障措施,突出以下三方面特点:   坚持优先支持,重点倾斜。将环境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绿色传统产业倾斜,优先支持重大转型项目建设,明确所在区域污染物排放指标确有困难的,由省级储备指标统筹解决,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坚持深化改革,精简瘦身。豁免部分项目环评手续,拓展环评承诺制试点,深化区域环评改革,简化环评编制内容,试行“一本式”环评管理,实行标准化编制、标准化审批,减少环评的随意性,缩短环评编制和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加快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坚持简化管理,优化服务。简化排污许可管理,实施执法正面清单,对污染物排放量小、环境风险低、生产工艺先进的小微企业,纳入监管执法正面清单,减少执法检查次数或免予现场检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充分激发市场内生动力。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门将进一步强化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促进市场主体倍增环境要素各项政策措施有序推进、落地见效,努力营造有利于市场主体蓬勃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我省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谢谢! 山西日报记者: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那么,围绕支撑服务市场主体倍增,我省在科技创新方面是如何谋划布局的? 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 蔡颖鑫: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按照我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工作矩阵,省科技厅把支撑服务市场主体倍增作为科技工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从数量倍增与质量提升2个维度,聚焦加强科技型市场主体孵化、滚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大力培育高科技领军企业以及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等4个层面,研究提出了11条科技创新支持的具体措施。   一、围绕市场主体数量倍增方面。在加大力度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同时,推动新型研发机构、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型市场主体“遍地开花”。一是支持壮大科技企业孵化载体。采取一次性奖补与日常绩效奖励相结合,持续支持壮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孵化载体。二是激励科研人员创新创业。选择部分省属高校作为试点单位,探索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工作,更大力度鼓励科研人员转化科技成果,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三是大力培育新型研发机构。打破传统研发机构体制机制羁绊,优化科研力量布局和创新要素配置,打造一批示范带动作用强的新型研发机构。四是着力创建技术创新中心。针对企业、社会服务机构等不同类型,推动独立法人实体化的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构建以产业前沿技术引领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为核心的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二、围绕市场主体质量提升方面。重点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倍增、高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和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提升市场主体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一是滚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着力推动创新基因“根深蒂固”。通过优化创新环境、建立培育库、完善培训机制等方式,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储备;改革高新技术企业奖补政策,将奖励与研发投入挂钩;强化科技创新券对企业购买创新服务、开展技术合作的资助。二是大力培育高科技领军企业,着力打造创新要素“虹吸效应”。建立高科技领军企业培育服务机制,推动人才、成果、资本等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支持高科技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搭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引育高层次人才团队,承担国家、省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并给予相应资助或奖励。三是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着力为科技型企业融资“雪中送炭”。在省科技计划中专门设立省创新生态服务支撑子专项——科技金融专项。针对科技型企业特点及融资需求,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对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及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获得的金融贷款给予贴息补助,对金融机构给予风险补偿,对提供科技型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服务的机构给予奖补。谢谢! 新华社记者:   近年来,我省在审批服务、政务信息化建设等政务服务领域,持续推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请问今年在这一领域主要推行哪些新的改革来支持企业发展、助推市场主体倍增? 省审批服务管理局副局长 李和林:   感谢记者的提问!这次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我省对标一流、自加压力,仅在政务服务领域就计划推行19条改革举措,具体来讲可以概括为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个方面是聚焦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着力为企业畅通进出市场之门。在市场准入方面,主要是推行企业开办“半日结、零成本”,免费制发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推进电子证照跨行业、跨领域互认互用,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推行“一业一证”、100项以上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优化发票领用和办税缴费等改革,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全力为企业松绑减负。在市场准入方面 ,还要持续深化“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从市场主体需求出发,按照不同应用场景、业务情形,将涉及面广、办理量大的事项进行整体性、系统性重构,整合优化为“一件事”,实行“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使企业群众整个办事更加高效便捷。在市场退出方面,大力推动市场主体简易注销登记改革,拓展简易注销登记适用范围,将注销公示时间由过去的45天压减为20天,让市场主体退出更顺畅,促进市场“新陈代谢”。此外,还要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清理规范“以备案之名行审批之实”等各种名义变相设立的行政审批,规范统一全省涉企事项办理标准,实现服务事项、服务标准、办理材料等要素同源管理、同标准办理。   第二个方面是坚持服务跟着项目走的理念,促进项目审批提速增效。深化企业投资建设领域审批改革,推行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全过程审批“最多80天”,编制“一本制”综合报告,实现环评、能评、洪水等事项综合评估、一次评审,破解区域评估落地难、承诺制落地困难等问题;深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集成改革,全面建立项目前期研判策划服务机制,对重大项目实行“一项目一方案一清单”审批服务,帮助企业快速完成项目审批,促进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推进各类项目审批系统深度融合,在更大范围实行项目审批全流程网上办理;优化水电气热网“一站式”报装服务,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集成服务。   第三个方面是突出数字赋能,着力提升市场主体办事体验。打造“7×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超市,推动更多事项“就近办、自助办”;规划建设涉企政策“一站式”发布平台,推动部分惠企政策“免申即享”,让政策兑现实现真正的零门槛零距离,让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健全完善信用监管机制,依托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互联网+监管”系统,全面建立市场主体信用记录,推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对信用较好、风险较低的市场主体,扩大“告知承诺”和“容缺受理”范围,减少对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做到“无事不扰”。   第四个方面是立足本职精准服务,持续提升服务企业水平。开展“政策找企业、服务到企业”系列服务,建立政府与中小企业对话机制,精准解决企业合理诉求;健全完善信用监督机制,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保护市场主体权益;全面扶持商协会发展以及设立“晋商企业家节”、实施“晋商晋才”培育计划等改革提升服务企业水平,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总之,通过实施一系列政务服务改革,必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夯实市场主体生存发展的土壤,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全面促进市场主体倍增!谢谢! 央广网记者:   国家最新政策提出“严格控制能耗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适当增加管理弹性”。请问我省在能耗要素保障市场主体倍增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 省能源局副局长 闫文泉:   感谢记者的提问。“严格控制能耗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抓手;也是缓解能源约束,保障经济安全的必然选择;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我省在强化能耗要素支撑,促进市场主体倍增方面有以下四项措施:   一是坚持能效优先,保障合理用能。坚持节约优先、效率优先,严格能耗强度控制,合理分解各市“十四五”节能目标任务,倒逼转方式、调结构,引导各市更加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并适当增加管理弹性,积极争取省内更多项目列入国家能耗单列目录,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合理用能。   二是坚持优化存量,严格控制增量。积极推进存量项目优化,对能效水平严重落后且不具备改造提升条件的六大传统高耗能行业,按照“上大压小、产能置换、淘汰落后、先立后破”的原则,限期调整退出。严格控制增量项目,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两高”项目要落实能耗量替代,主要产品设计能效水平应对标行业能耗限额先进值或国际先进水平。   三是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和接续传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发展有利于完成全省及所在市能耗强度下降目标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做好传统产业接续工作,持续发挥山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稳定全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作用。   四是强化技术创新,加强技术评价。实施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加强节能技术推广,持续推进传统高耗能行业节能技术改造,深入挖掘节能潜力。严格节能审查中技术评估环节,将单位增加值能耗作为新上项目的重要标准,指导企业合理测算新上项目原料用能,在节能审查中合理扣减原料用能。   下一步,省能源局将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完善政策措施,狠抓贯彻落实,为市场主体倍增工程提供强有力的能耗要素保障。谢谢!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张羽:   非常感谢省审批服务管理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省能源局等9位负责同志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也非常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gsyl/lzyl/607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晋ICP备2022003293号-1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