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产业赋能乡村兴

网络编辑 太原 2021-08-06 10:22:08 0 农业 黄花 产业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立足资源禀赋,实施农业“特”“优”战略,奋力走出一条农业高质量转型发展新路,让特色优势牌越来越响,农民增收路越来越宽。

  放眼三晋大地,一串乡村振兴的新诗行正在书写,一幅以“特”“优”为色彩的现代农业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骄阳似火,亲吻着大地。在晋中市太谷区闫村的蔬菜大棚区,农民韩胜亮把大棚里的水肥阀门打开后,与记者聊起来。

  “水肥一体化、椰糠种植、熊蜂授粉,这都是高科技玩意儿,省工省钱,效果还好。”韩胜亮夸起了先进的大棚种植。去年,他的5亩大棚毛收入近30万元。

  闫村的温室大棚和拱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000多亩,形成了从拱棚建设、育苗、种植、销售一条龙的服务链,村民年人均收入超过1.8万元。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省各地因地制宜、科学施策,探索现代农业发展,一个个特色产品、一项项高新技术、一条条产业链条赋能乡村振兴。

  盛夏时节,行走三晋乡间,田园锦绣、草木丰茂,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以“特”“优”构建产业体系

  7月,大同黄花进入采摘季。

  在大同市云州区的田间地头,朵朵黄花生机勃勃,微风掠过,掀起阵阵金浪。对60岁的大同市云州区唐家堡村村民唐万来说,这一个多月是他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

  “黄花不等人,要想有钱赚,必须勤快些。”唐万说,采摘需赶在黄花绽放前,特别是黄花被阳光照射后会加速盛开,质量会大打折扣。

  黄花,又叫“忘忧草”。大同黄花种植有600多年历史,近年来,以“特”“优”战略为引领,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化种植,种植面积达到26.1万亩,占全国黄花种植面积的1/4左右,全产业链产值已达18.4亿元,开发菜品、饮品、食品、功能产品等四大系列100余种产品。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山多地少,农业多样性资源丰富是省情。在产业发展中,我省高起点推进“山西农谷、雁门关农牧交错带、运城水果出口平台”三大省级战略、建设“南果中粮北肉东药材西干果”五大平台,“特”“优”农业气质愈发鲜明。

  产业兴,农民乐。

  中阳县把“小木耳”做成了“大产业”。全县共有菌棒栽植数量4749.9万棒,实现产值2.25亿元,将直接带动1.5万农民年均增收8000元。

  盛夏时节,暖泉镇弓阳新村木耳种植基地,一朵朵木耳竞相绽放。

  清晨第一缕阳光洒下,王建军已在木耳大棚里忙碌起来。看着一只只肉嘟嘟、黑绒绒的小木耳,他心里乐开了花。

  因视力不好,王建军打工吃了不少苦,但致富梦一直遥不可及。2019年,听说村里人种植木耳致富。2020年,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回村承包了7亩地,开始种植木耳。手脚勤快、虚心好学,加之政策扶持,他一年挣了近12万元。

  采摘木耳的王建军满头是汗,他笑着说:“我们这黑木耳纯天然,滑嫩爽口、营养丰富,已经远销浙江、福建等地。今年扩大种植规模,种了29万棒菌棒,可带动周边百余村民增收。”

  在我省“特”“优”战略中,打造有机旱作农业品牌,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都是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围绕“土、肥、水、种、技、机、绿”重点发力,融合推进耕地质量提升等八大工程,在4市15县整建制推进封闭示范,创建120个示范片,实现了县县有示范、区域有标准、片区有品牌。

  ——瞄准道地药材资源,大力发展中药材精深加工产业,为农业转型发展探索新路径。目前,全省培育药茶加工企业和合作社200多家,注册药茶品牌90多个。

  以改革驱动产业提质

  54岁的马金生是永和县芝河镇后桑壁村人,家有土地60亩,以往一到春种秋收就发愁。

  农业生产托管解了他的心头愁。马金生说,自己沾了托管服务的“光”,让种地省工省时、增产增收。种了快一辈子地了,没想到自己也能当“甩手掌柜”!生产托管就是好,有效改变了农村“家家地里忙,户户各干各”的分散经营状况。

  作为全国开展农业生产托管试点省份,我省农业生产托管开展得有声有色。统计显示,我省现已培育农业生产托管主体3.2万个,辐射带动托管面积1980万亩,服务小农户102.3万户。

  改革创新为现代农业注入新动能。这几年,在盘活要素资源、强化科技支撑、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构建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我省不遗余力、力度不凡。

  统计显示,我省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率99.2%;2019年、2020年两年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440万亩;全省小麦机收率达到98.7%……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打药施肥用上了无人机,联合收割机装上了北斗导航,农产品销售傍上了互联网,温室大棚走向智能化……耕作数千年的沃野,如今崭露出智慧农业的光芒。

  科技感满满,让杨房村日光节能温室管起来省心又省力。

  去年,清徐县孟封镇杨房村流转土地100多亩,建成了28座高标准日光节能温室。

  记者在现场看到,28座温室全部实现了智能化,手机成为农户的新农具,种植户坐在家里用手机轻轻一点,就可以实现远程自动化控制,搞定温室所需要的作业。

  村干部李刚虎介绍,综合应用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技术、补光技术,实现了生产管理的智能化。现在温室以种植西红柿为主,主要有“普罗旺斯”和“欧宝二号”两个品种。测算下来,一个温室大棚的年收益在5万元左右。

  产业兴旺,离不开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

  41岁的魏美玲是平顺县榔树园村人。2015年,怀着发展现代农业的梦想,回乡创业,成为“新农人”。

  当地小米种植历史悠久,她创办合作社种植小米。几年时间,种植面积已超过2000亩,带动周边500多户村民就业增收,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谷子大王”。

  抓住网络直播带货的热潮,魏美玲尝试田间地头直播。借助网络的力量,合作社的小米销往全国各地,供不应求。

  “过去村民们辛苦种地,但小米卖不上价钱。通过直播,人们看到小米是怎么种的、怎么收的,买得放心,吃着安心。”魏美玲说,小米销路已打开,下一步还要加强管理、提升品质,带动更多乡亲致富。

  “三队”包联,服务“三农”,是我省创新社会服务的一大举措。今年3月,省农业农村厅组建专家团队、项目工队、营销战队“三队”,到县到企到村到户,办实事解难题,推动农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上半年宣讲政策2010场次、12.5万人次,遴选农业主推技术460余项、优良品种300余个。

  以品牌引领产业优化

  同样种苹果,有的论个卖,有的论斤卖,有的还卖到了国外!这里面的门道,离不开“品牌”两字。

  品牌赋能,运城果业勃兴,果品走向了世界。

  运城市有“北方百果园”之称。围绕“特”“优”战略,打造“南果”出口平台,以果品出口倒逼果业提质增效,推进“绿色化、标准化、特色化、优质化、融合化”之路,叫响了运城果业品牌。目前,全市水果种植面积330万亩,年产量600万吨。

  农业强不强,关键看品牌。我省立足特色优势,在打造拳头产品、树立山西品牌上下功夫,山西小米、山西陈醋、大同黄花、平遥牛肉、隰县玉露香梨……一批“晋字号”农业品牌声名远播。截至去年底,全省绿色、有机农产品等认证达到5289个;目前全省已经创建农产品省级区域公用品牌13个、市级区域公用品牌33个、县级区域公用品牌18个,形成了涵盖多领域多品种的省市县三级完备的区域公用品牌体系。

  对于品牌的力量,同川农民感受深切。

  原平市同川镇,栽培梨果树的历史距今已有2000多年。每到阳春三月,雪白的梨花竞相绽放,吸引四方游人前来观赏。

  地处黄土高原,位于北纬38°的“黄金纬度”,同川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非常适宜梨果种植。特色品种同川酥梨皮薄肉厚、含糖量高,2013年被批准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为把同川酥梨产业做大做强,当地还将建设一批示范基地,提升基础设施,包括防雹网、滴灌设备以及水肥一体池,对接公司,完善标准、品牌包装、收购、销售等环节。目前,梨树种植面积达9万亩,年均产梨超过1亿斤。

  走品牌之路,曲沃县高显镇是从抓品质开始。依靠对传统葡萄品种进行改良,当地引进早熟品种“阳光玫瑰”葡萄,增加果农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翠绿剔透,香甜可口,散溢独特玫瑰香味,这是“阳光玫瑰”葡萄的“魅力”,也是王建华精心呵护的人生果实。

  2017年,王建华开始探索种植大棚葡萄,她从未因葡萄的销售而发愁,其底气来自品质。进入采摘季,只要有空,她就通过快手、抖音拍视频发朋友圈宣传,吸引了众多铁粉,采摘园也热闹起来。

  王建华高兴地说:“‘阳光玫瑰’葡萄是一款高端品种,比普通葡萄上市早,以其色、香、味俱佳备受人们青睐。今年预计能产8000余斤葡萄,每天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完全不用自己出去卖。”

  以融合激发产业活力

  走产业融合之路,发展乡村旅游就是一种选择。

  位于太行山脉中段西面的左权县,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绿色生态丰富鲜活,民间艺术歌甜舞美。抓住设立省级太行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的契机,把传统民歌艺术和太行生态文化旅游推上了新舞台,打开了产业发展新局面。

  泽城村地处大山深处,奇峰屹立,山清水秀,有太行山上的“小江南”之称。2020年,55岁的村民闫青办起了村里第一家民宿。小院子前院是餐厅,后院是客房,取名叫“青居”。

  “深山里开店有客源吗?”闫青笑道,刚开始还是有点担心,没想到生意这么好,一年能收入10万元左右,相信今后游客越来越多!农村不发展产业,就留不住人,只有产业振兴了,农村才能“活”起来!

  依托民歌文化、太行风光和红色资源打造“百里画廊”,左权县已扶持建设民宿客栈120多家,带动2500多人脱贫致富。

  在希望的田野上,2020年,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达到75.6亿元,让一个个乡村变得宜居宜业。

  农产品精深加工连接着农村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在这方面,我省建项目、建基地、建品牌,不断提升产品创新研发能力和产业集群综合效益。统计显示:十大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带动全省农户超200万户,带动农民户均增收超4000元。

  在乡宁县,戎子酒庄是一家从事红酒加工的龙头企业,规划发展占地万亩的优质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发展起了休闲农业与生态观光,打造乡村旅游综合示范园区,可带动当地6个村、3700多户农民致富。

  在万荣县,方源果酒有限公司以柿子、苹果、葡萄等水果为原料,采用低温发酵方法和生物技术,酿制高端果酒、果醋,年产各类果酒300多吨,年产值可达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大大提高了果品附加值。

  农业不再止于耕田养殖,光伏、电商、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让农业既有效益更有活力。

  就拿光伏产业来说,让农户实现“阳光”增收。从2015年试点至今,全省建设光伏扶贫村级电站5479座、集中电站53座。到2020年底,光伏扶贫项目累计结算收益36.1亿元。

  兴盛垴村距武乡县城10公里,曾是一个依靠传统种植的纯农业村,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

  近年来,村里充分发挥光伏收益资金作用,修建柏油路、水泥路总计9.4公里;完善村综合文化娱乐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铺设更换自来水管……村里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提升。

  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0余万元,其中联村光伏电站收益20万元。“光伏发电项目彻底解决了村集体无收入、办事没资金的难题。”村干部李红星介绍说。

  绚丽出彩,路在前方。让我们乘着新时代的春风,满怀建设美丽乡村的激情,在希望的田野上绘出一幅产业兴旺的壮美画卷。(赵建军)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gsyl/lzyl/73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