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书写山西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网络编辑 太原 2022-05-21 10:07:12 0 汾河 生态 太原
太原晋阳桥美轮美奂颜值爆表。晋阳桥是太原市跨汾河的第19座大桥,位于太原古城大街跨汾河节点,东接综改区,西临晋阳古城。 本报记者刘通摄 远眺下,右玉县城置身一片绿树环抱之中,生机盎然。 本报记者阮洋摄 广灵县壶流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兴建堤坝、净化污水、扩大生物种群等一系列措施,逐步建成了空气清新、鸟语花香的康养、生态自然保护区。 郝美丽摄 吕梁市离石区西华镇乡道两侧林木丰茂,这条路通往风光旖旎的西华镇高山草甸区,因山高坡陡、蜿蜒崎岖被称为高山“天路”。 刘亮亮摄   从连绵吕梁到蜿蜒汾水,从黄花基地到农家小院,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关切言犹在耳,3500万三晋儿女倍感温暖。   从巍巍太行到滔滔黄河,从雁漠古域到尧舜故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指引方向,3500万三晋儿女奋力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和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以“两山”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为引领,以“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为抓手,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全生态治理提升质量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要广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每人植几棵,每年植几片,年年岁岁,日积月累,祖国大地绿色就会不断多起来,山川面貌就会不断美起来,人民生活质量就会不断高起来。”   “一次不行就再种一次,一年不行就来年再种。”右玉县右卫镇头水泉村党支部书记王明花总是这样向后辈讲述右玉人的坚持。   因为这样的坚持,黄沙洼,小老杨、油松、樟子松随着山坡延伸;马头山,落叶松、柠条、杏树在荒沟里扎下根;苍头河湿地,黑鹳、鸳鸯、苍鹭在这里繁殖停栖……今天的右玉,成为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也成为我省唯一全县域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右玉,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从70多年前的“不毛之地”,到今天的“塞上绿洲”,一代又一代的右玉人硬是用双手为一座座荒山抹上了绿色,林木绿化率从0.3%提升到了57%,创造了生态奇迹。现在的右玉走上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020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特别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不要搞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多做一些功在当代、利在长远、惠及子孙的事情。”   近年来,我省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定位,统筹“全生态”治理,按下生态文明建设的快进键。   加快科学绿化步伐。启动实施“两山”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高质量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2017年以来,全省累计完成营造林2426.89万亩。在全国率先提出“系统抽样+遥感判读+现地核实”年度清查技术,2020年底森林覆盖率达23.57%。   增强蓄水保土能力。以小流域为单元,通过实施塬面保护、林草植被治理、淤地坝建设等一系列水保工程,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38万平方公里,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到5.89万平方公里,黄河入河泥沙量大幅度减少。   构建绿色生态屏障。大力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国家生态治理工程和环京津生态屏障区建设、通道及两侧荒山绿化等省级生态修复工程,风沙区防风固沙生态骨干体系基本形成,土地沙化得到有效控制。“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防沙治沙面积579.95万亩。   生态治水河湖秀美。“七河”的流域面积占到我省国土面积的72%。从汾河干流新二坝、沁河重点段河道治理到滹沱河繁峙段生态修复等工程,我省“七河”及重点支流治理项目持续推进,生态修复成效显著。   全方位保护筑牢根基   初夏时节,汾河碧波荡漾,两岸绿树成荫。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一定要高度重视汾河的生态环境保护,让这条山西的母亲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他要求山西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环境污染综合治理、自然生态保护修复、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等方面采取超常举措,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   时隔3年,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山西,在汾河太原城区晋阳桥段,沿汾河东岸步行察看。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汇报后强调:“要切实保护好、治理好汾河,再现古晋阳汾河晚渡的美景,让一泓清水入黄河。”   宁武县作为汾河的发源地,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69.1%。我省启动汾河全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以来,宁武县对汾河实施了全方位的保护和大规模的治理,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头马营村村民李晋鹏这样说:“水越来越好,岸越来越绿,汾河越来越美了。”   实践中,我省强化顶层设计,综合施策,统筹推进。   完善制度。制定《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首次上升到法律保护层面。出台《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汾河流域治理攻坚战的决定》《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决定》,全面打响保护母亲河的攻坚战。推行《山西省黄河流域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管理办法(试行)》,同时落实《山西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推动产业生态化。   构建体系。林长、河长、湖长,“三长”的五级组织体系“全面见效”,科学划定管护网格,形成资源有人管、事情有人做、责任有人担的保护格局。3.37万名林长、17675名河湖长覆盖全省所有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林长+”“河湖长+”的模式形成强大保护合力。   强化机制。出台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完善湿地分级管理体系和保护修复保障机制,启动省级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和退耕还湿试点。持续加强天然林保护。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完善全省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自然保护区管理能力,85%的陆生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   全系统发展成效倍增   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时多次谈及绿色发展的重要性,2020年5月在山西考察时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抓好“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扎实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引导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山西沿黄地区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   临县碛口镇位于湫水河与黄河交汇处,湫水河的黑水污泥一度让“九曲黄河第一镇”蒙羞。这些年临县着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碛口古镇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旅游产业日渐兴旺。   实践证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多管齐下打造宜居环境。紧紧抓住“转型、治企、减煤、控车、降尘”五个关键环节,建立“断面包保”强化工作机制,谋划实施省级水污染治理重点工程,交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山西答卷”。2021年,全省PM2.5浓度降至39微克/立方米,首次进入“30+”;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71.3%以上,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   专项行动提升水质水量。开展“清河行动”、河道采砂专项整治行动和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净化河道,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连续实施汾河、桑干河生态补水,通过万家寨南干线向汾河水库调引黄河水,再由汾河水库向下游河道下泄生态流量,有力保障了“一泓清水入黄河”,干流两岸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五大项目激发增收动能。创新扶贫造林合作社机制,联动实施林草生态扶贫“五大项目”,启动实施林草生态扶贫PPP项目,2017年以来,林业生态扶贫每年带动52万多贫困人口增收10亿多元。聚焦乡村振兴,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深挖林草增收潜力,林木种苗产业产值达70亿元。   一项项措施落地落实,一个个成果惊艳喜人。三晋儿女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不断丰富生态文明建设的机制和路径,书写山西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张丽媛)   践行嘱托 不懈奋斗   生态汾河 水清岸绿   初夏时节,置身于太原汾河景区四期古香古色的翰墨苑景点,一边欣赏名人名家的书法作品,一边感受着微风从清澈的湖面上吹来,市民于伟倍感惬意:“我打小在汾河岸边长大,看着汾河从污水横流、垃圾遍地到山清水秀、河畅岸绿,真是越闹越好了!”   汾河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流经太原市境内188公里,其中城区段43公里。一段时期里,由于河道无序开发、两岸垃圾随意倾倒,汾河太原城区段出现断流和水质污染的状况。   2017年6月、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时,对汾河治理先后提出“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要切实保护好、治理好汾河,再现古晋阳汾河晚渡的美景,让一泓清水入黄河”等重要指示,为太原市进一步加强汾河流域生态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   经过接续奋斗,2021年9月,汾河流域太原城区段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全面完工。如今的太原汾河景区北起上兰汾河漫水桥,南至迎宾桥南2公里,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蓄水总量达3000万立方米。“工程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恢复汾河太原城区段湿地生态系统,还可大幅提高该段的调蓄、防洪能力。”太原市汾河景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侯刚对记者说。   一水中分,九水环绕。为了提升汾河水质,太原市全面治理南沙河、虎峪河、九院沙河等9条边山支流,不仅建成区河道内基本消除了黑臭水体,汾河流域太原段国考断面也全部消除了劣Ⅴ类水体。清凌凌的汾河水宛若玉带穿城而过,给这座拥有2500余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增添了灵气和秀美。与此同时,汾河及其两岸大量植树、种草,保留沙洲、芦苇等,给各种水生生物、动物、鸟类提供了适宜生存的环境,165种鸟类在这里迁徙或栖息,舒展开一幅和谐美丽的生态画卷。   为了给游客提供安全、舒适的游园环境,太原汾河景区不断优化整体品质:铺设两岸的滨河自行车道、52套自行车助力系统、11处休憩平台,对老旧厕所进行星级改造……随着基础配套的进一步完善,市民、游客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眼下的太原汾河景区已成为集休闲、旅游、健身、观光于一体的大型生态文化景观长廊,游客在这里时刻都能感受到“山环水抱、岸绿水清、景致协调、点线辉映、文脉延续、人水相亲”的氛围,已然成为省城的又一张亮丽名片。(丁园)   秀美汾河 沧桑变迁   5月的太原汾河景区万木并秀、风光旖旎。放眼望去,两道醒目的“红色彩带”正沿着汾河廊道铺展开来。   “原先在马路上骑行,车多,尾气也多。在这里不仅能呼吸新鲜的空气,还能欣赏汾河的美景,心情真是舒畅了!”太原汾河景区康乐街口的观景平台上,三墙路自行车俱乐部的骑行爱好者们正在休憩,说起如今的景区大家纷纷点赞。   汾河太原城区段生态修复工程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服务性、人文性和自然性,始终围绕“人·城市·生态·文化”的主题,把河道治理、环境保护、城市绿化、人文景观、历史底蕴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与环境协调共进的美丽景区。   太原因水有了灵气,因桥有了诗意。24座造型各异、气势宏伟的桥梁横跨汾河、贯通东西。除了便捷了交通、带动了经济,每座桥都是城市里一道美丽的风景。早早吃过晚饭,家住学府街附近的周建国便照例来到跻汾桥上遛弯。“一到晚上,这桥流光溢彩,可漂亮了。再加上远处霓虹闪烁的长风商务区,真有种国际大都市的感觉。”他乐呵呵地说。   太原汾河景区在营造现代气息的同时,还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生动展现厚重的城市底蕴。根据元好问《雁丘词》所建的雁丘、体现山西青铜器文化的鸟尊等40余处文化景点遍布景区,悠久的历史与现代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   “山衔落日千林紫,渡口归来簇如蚁。中流轧轧橹声轻,沙际纷纷雁行起。”这是明代诗人张颐描绘古晋阳八景之一“汾河晚渡”的诗句。傍晚时分,“汾河晚渡”景点的观景平台上游人渐渐多了起来。市民贾秀丽远眺西山,欣赏着水波斜阳:“你看,晋阳桥、画舫、汾河、西山天际线整体融入一幅画面之中,太美了!”说着,她拿起手机记录下了这唯美的一刻。   晋阳桥下的汾河岸边,高剑正带着几位朋友在漫步赏景、拍照留念。“每次有外地朋友来,这里是必到的打卡地。”家住小店区的高剑是土生土长的太原人,对这些年汾河日新月异的变化感触颇深:“印象中,治理前的汾河太原城区段杂草丛生、污水横流,治理后不仅清水复流,还打造了很多的景点景观,真正契合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   如今的汾河景区,山青、水秀、河畅、岸绿、景怡的秀美风光跃然眼前,一个越来越美的太原正渐行渐近。(丁园)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gsyl/lzyl/733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