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浓墨重彩 书写文物事业新篇章

网络编辑 太原 2022-05-24 10:13:53 0 云冈石窟 文物 博物馆

平遥古城,世界文化遗产,现存完整的中国汉民族古代城市,是中国古代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

山西博物院主馆智慧博物馆电子魔屏开通,吸引了家长带着孩子在智慧博物馆的魔屏前,一起看文物,读历史。本报记者孟苗摄

云冈研究院文保团队依托科技手段对石窟的结构、色彩等信息进行采集,建起云冈石窟“数字档案”。本报记者孟苗摄

  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云冈石窟时的重要讲话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调研平遥古城时的重要讲话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历史文化遗存十分丰厚。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文物事业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文物局牢记嘱托,紧跟时代步伐,全面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一个以一体推进云冈石窟保护和“云冈学”研究的云冈研究院组建完成,一处处红色文物承载革命历史在三晋大地上构筑磅礴厚重的红色力量,一座座设施先进的博物馆如雨后春笋启航新征程,在奋进新征程中,浓墨重彩书写山西文物事业新篇章。

  殷殷嘱托 云冈研究院挂牌成立

  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稀……从公元460年起至今,59000余尊形态各异的佛像伫立在大同云冈,承载着岁月沧桑变迁。

  2021年2月19日,一个以一体推进云冈石窟保护和“云冈学”研究为时代使命和历史责任的研究院正式挂牌,命名为云冈研究院。作为山西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云冈研究院下设文化遗产保护与监测中心、文化遗产艺术研究中心、历史与民族融合研究中心、考古研究所、数字化保护中心、文献资料中心、文旅融合发展中心等10个内设机构。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冈石窟的保护工作飞速发展,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冈石窟,给云冈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云冈石窟的保护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云冈石窟的文物保护工作也在由实体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数字化保护转变。10年间,云冈研究院培养了一支近30人的数字化专业队伍,依托这支队伍完成云冈石窟外立面、顶部戍堡、第1至4、9至13、18、20窟的数字化保护工作,初步建立了云冈石窟文物数字信息保全档案,实现了云冈石窟数字形态的永续保存,也为云冈石窟的管理、保护、研究、利用提供科学严谨的数据支撑。其中,云冈石窟第13窟数字化重建与三维信息系统构建项目,首次实现了大型高浮雕石窟寺的整窟高精度三维建模的技术攻关,在全国文物数字化保护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依托云冈研究院建设成立的石窟寺保护与传承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为云冈石窟数字化保护及应用研究搭建起重要的平台,进一步推动了云冈研究院与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建筑大学等国内科研院校在数字化保护方面合作研究项目的开展。为了解决云冈石窟三维数字资源的安全存储、高效计算和广泛应用问题,建设完成“数字云冈”先进计算中心,作为全国文博系统首家基于文博数字资源的先进计算与数据中心,占地500平方米,保存数据总量可达2.3PB,每秒运算能力可达234万亿次。

  这些数字化成果对于丰富云冈石窟展示提供了重要支撑,进一步加强了云冈石窟内涵价值的挖掘与阐释,云冈石窟第12窟复原展先后在浙江大学艺术博物馆和上海宝龙美术馆展出,实现了云冈石窟的可移动展示,标志着云冈石窟将插上科技的翅膀,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云冈石窟“活起来、走出去”。

  立心铸魂 革命文物绽放时代光彩

  革命文物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力量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文物局持续统筹推进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革命文化弘扬与传承工作。

  伟大的航程,离不开思想的灯塔指引方向,离不开精神的力量鼓舞风帆。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不断加强革命文物工作顶层设计,省委省政府联合印发《山西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对全省革命文物工作作出了总体部署;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山西省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条例》,为我省新时代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省纪委组织开展了全省历史文物保护专项巡视工作,有力促进了市县党委和政府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2021年8月,全省革命文物工作会议召开,对下一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部署。2022年,协调建立了山西省红色资源保护管理运用联席会议机制,统筹、指导、协调、推进全省红色资源保护管理运用工作。

  2020年12月,省文物局公布了山西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其中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87处,珍贵文物4478件(套)。全省101个县分别列入中宣部、国家文物局等4部委公布的晋冀豫、晋绥、晋察冀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武乡、左权两个县被纳入省级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

  为推进革命文物的科学化保护,启动了晋冀豫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规划、“十四五”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开展武乡革命文物密集区保护利用试点,片区内下北漳村文化抗战旧址、中共中央北方局妇女工作委员会石圪垤村旧址和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下合旧址等革命文物本体得到了保护修缮和综合整治,为全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提供了借鉴。“十三五”以来,投入2.7亿余元资金用于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工作,武乡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兴县晋绥边区政府旧址、白求恩模范病室和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等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水平明显提升,全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状况不断改善。

  为创建“革命文物+”立体展示宣传模式,省文物局以太行山、太岳山、吕梁山、五台山4个片区为重点,组织实施了山西省革命文物网上集中展示(一期)项目,通过图文、VR等形式和手段实现了线上全方位的实景展出。目前,我省已将68处革命文物旧址、纪念馆纳入网络展示平台。

  文化中枢 博物馆成为城市地标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党的十八大以来,设施先进的一座座博物馆在三晋大地上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成为山西省、市、县各级城市的文化地标,城乡人民的打卡之地。

  2014年6月,曲沃县晋国博物馆建成开馆,展陈面积8000余平方米,是依托“曲村——天马遗址”兴建的一座遗址类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

  2014年10月,晋城博物馆建成开馆,展陈面积3000余平方米,基本陈列为《晋城古代建筑艺术》《晋城古代文明史》两大主题,国家二级博物馆。

  2014年11月,朔州市博物馆建成开馆,展陈面积3000余平方米,基本陈列“朔州古代文明”,国家三级博物馆。

  2014年12月,大同市博物馆新馆开馆,展陈面积1.3万平方米,基本陈列“北魏平城”“辽金西京”等,国家一级博物馆。

  2016年7月,运城博物馆建成开馆,展陈面积15000余平方米,基本陈列“大河之东”,国家二级博物馆。

  2017年5月,山西地质博物馆建成开馆,陈列面积11811平方米,基本陈列“穿越时空”“远古物种”“大地宝藏”,国家一级博物馆。

  2018年9月,临汾博物馆建成开馆,展陈面积约2000平方米,基本陈列“最早中国”“晋霸春秋”等,国家一级博物馆。

  2018年12月,晋中市博物馆建成开馆,展陈面积近8000平方米,基本陈列“岁月风采”,重点突出了晋中市6大亮点,国家三级博物馆。

  2019年2月,阳泉市博物馆建成开馆,展陈面积2500余平方米,基本陈列“关山烟云”“百年巨变”,国家二级博物馆。

  2019年7月,山西青铜博物馆筹建开馆,展陈面积1.1万平方米。基本陈列《吉金光华》共展出文物2200余件,展品主要来自山西省多年来考古发掘出土文物和近年打击文物犯罪专项斗争追缴的文物。

  2020年1月,山西博物院智慧博物馆建成开通,巨大的电子魔屏滚动展示着1万余件馆藏文物。

  2021年5月,太原市博物馆开馆,展陈面积4100余平方米,基本陈列“锦绣太原历史文化展”,国家二级博物馆。

  2021年12月,忻州市博物馆新馆建成开馆,展陈面积5000余平方米,基本陈列为“晋北锁钥”“铁血英魂”等4个单元。

  2022年4月,省委宣传部等11个部门印发《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实施方案》,旨在推进新时代全省博物馆改革工作,全方位推动我省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博物馆“文化中枢”阵地作用日益凸显。2012年至2022年4月底,山西全省的博物馆数量从63家发展到192家,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6家、二级博物馆17家、三级博物馆17家;共举办展览1300余个,举办社教活动14万余场,接待观众1.4亿人次。

  立足文物大省的丰厚资源,实现文化的创新创造。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将目光投向了互联网技术、5G技术。如今,VR、三维建模、360度全景导览等数字技术,已成了博物馆的标配。特别是近两年来,山西博物院、山西青铜博物馆、太原博物馆、大同市博物馆、运城博物馆等相继推出“云观展”“云游览”“云讲座”“线上展览”“线上课堂”等系列活动,通过全景导览等技术呈现展厅和文物,民众朋友们足不出户,即可“云游”博物馆,享受文化盛宴,在各种声光电营造的逼真大场面中穿越历史与前人对话。(孟苗)

  |基层故事|

  插5G翅膀让文物飞翔

  自4月22日起,山西博物院倾情推出“云观展”——《说“晋”文物事》山西博物院文物精讲系列活动,讲解员从专业的视角对文物进行解读,让网友们从多维度赏析与了解山西博物院的文物精华。

  插5G翅膀,让文物飞翔。如今,VR、三维建模、360度全景导览等数字技术,在文博领域的应用愈加广泛,催生中外文物“云”游热潮。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各大博物馆紧密依托5G网络全覆盖的优势,让多元化服务“云上开花”。2020年3月29日,山西青铜博物馆在腾讯新闻、腾讯看点直播平台,推出基本陈列《吉金光华》中的“技艺模范”展厅直播,观看量达62万人次。2020年6月9日,考古专家张庆捷直播为公众解读隋代虞弘墓石椁,观看量近130万人次。

  线下展览3个月后,山西博物院的《从地中海到中国——丝绸之路文物展》以线上展览方式重新回到民众视野。这场“云展览”中,观众同190余件文物穿越时空,从黄河中游向西,越过帕米尔高原,经中亚、西亚到达地中海,途经中国、哈萨克斯坦、阿富汗等国,感受东西方文明交融的魅力。据山西博物院工作人员介绍,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全景导览将展览的线下场景实拍后还原到线上,展览的每个场景观众都可以360度全景“云观展”。

  2021年7月,海外漂泊近百年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回归故土,天龙山石窟博物馆推出《美成天龙——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展》和《复兴路上·国宝归来——天龙山石窟回归佛首特展》两大线上展,360度全景导览让民众在手机方寸之间就能一睹佛首真容,近距离感受精美文物。(孟苗)

  用科技的力量延续石窟生命

  在云冈石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畏严寒酷暑,在洞窟里进行数字化信息采集,实现着高浮雕石窟寺从物质形态向数字形态的系统转化,这就是云冈研究院的数字化保护中心——一支由80、90后为中坚力量、拥有不同专业背景的文物数字化人才团队。

  为了解决文物数字化获取、存储等难题,这支年轻的队伍与国内一流科研院校合作,成立“数字云冈”联合实验室,并于2021年获批“石窟寺保护与传承山西省重点实验室”。2020年建设了全国文物系统首个以图形图像计算能力为主的高性能先进计算中心,综合算力目前排名山西省第四,实现了数据大规模使用,为建设国家级石窟寺区域保护研究中心奠定了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该团队始终把文物保护放在第一位,已完成云冈石窟总量超一半的高精度数字化采集建档工作,数据采集精度可达到8K、0.03毫米。而在完成云冈石窟数字化保护工作的同时,也积极投身于对外技术服务,完成包括6处世界遗产地在内的30多项文物数字化保护工程,涉及石窟寺、古建筑、墓葬、壁画、雕塑、碑刻等。

  经过不断地探索,成功地利用AR/VR、3D打印等技术,完成了云冈石窟多人VR展示系统及第3、12等洞窟的3D打印复制窟。其中第12窟等比例复制窟实现了大型不可移动文物模块化组装、展示之先河。自此,端坐于云冈洞窟中的佛像文物走出了武周山,走向大众,成为传播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一张重要名片。(张子煜)

  带着敬畏历史的心态修城墙

  一道道规整的凹槽从护脚墙一直排列到25﹟平遥城墙的城顶,这是内墙打夯时黄土与包土杆相互作用留下的压痕,也是平遥古城城墙内墙夯修完工后的标志——表层板花。

  城墙顶上,邵帅正在指导着工人进行海墁第二层城砖的铺设。从2021年10月底开始到今年4月底,邵帅已经带领古建工人在平遥古城城墙的几处严重险情段奋战了5个多月。平遥古城城墙是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也是古城体量最大的露天土质文物。多年来,受自然风蚀、雨蚀,特别是2021年10月初,受强降雨影响,城墙出现了61处险情,有5处女墙坍塌比较严重。风雨里,文物部门立刻展开守护行动。

  作为平遥县古建筑传统工匠专业技师,邵帅有着10多年修缮古建筑和城墙的经历。邵帅说,最难的地方在于对城墙这个文物本体最小干预的把控,文物修缮的原则是在修旧如旧的同时,要留给后人更多的历史信息。坍塌处去掉多少原来的墙土,需要根据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批复的方案结合修缮中遇到的新情况,综合研判决定。

  古宅院是平遥人的桃花源,古城墙是他们的守护神。2016年以来,各级财政投资3550余万元,共修缮了10余段平遥内墙。目前已对险情特别严重的5段内墙紧急展开抢险修缮工程。平遥古城城墙坍塌状况一般的10处和夯土大面积滑落的46处,已上报上级文物部门立项计划,正在审批中,预计5月底前全部启动,10月底前完工。(曹华芸)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gsyl/lzyl/742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