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拦沙保水 增收富民

网络编辑 太原 2022-08-22 10:01:08 0 永和县 偏关县 综合治理
我省地处黄河中游,黄河流经全省4个市19个县(市),过境总长965公里。近年来,我省聚焦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最突出的问题,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加强人为水土流失监管,通过大力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及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全省水土流失强度大为减轻,黄河入河泥沙量大幅度减少,黄土高原蓄水保土能力显著增强,黄河沿岸老百姓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保持一方水土,致富一方群众   眼下,正是葡萄成熟上市的季节。在偏关县尧王坪沟的葡萄园里,一串串果粒饱满的葡萄挂满枝头,几位村民在园子里忙碌着。苏俊是这片果园的主人,4年前他在这条沟里种下了320亩葡萄,如今已是当地有名的葡萄种植大户。他欣喜地说:“沟里多年前修的几座淤地坝,现在成了旱涝保收的沟坝地,土地肥沃,水分充足,种出来的葡萄产量高、品质好。”目前,果园内种植的“夏黑”“阳光玫瑰”葡萄都开始成熟上市了,预计亩均产量能达到1500斤以上,每亩地可收入3000元~4000元。   偏关县是我省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域之一,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81%。“20世纪80年代后,水利部门开始组织修建大中型水坝,其中骨干坝79座、中型坝23座。这些大中型坝在控制水土流失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偏关县水保站站长胡二乐说,这些大中型坝的控制面积为535平方公里。   近年来,偏关县大力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高标准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重点工程。“十四五”期间,全县共规划建设大中小型淤地坝37座。这些淤地坝建成后,偏关县水土流失控制面积可达730平方公里。与此同时,他们对全县102座中型以上淤地坝进行除险加固,并采取乔灌为主、牧草为辅的立体修复模式,营造黄河沿岸水保林,加快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今年,偏关县以黄河旅游公路生态廊道建设为轴线,栽植既适合本地生长又能让农民增收致富的花果树,将水土流失治理与文化旅游、休闲康养、农民增收结合起来。   “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同步推进,起到了‘建一座坝,治一条沟,保持一方水土,致富一方群众’的良好效果。”胡二乐说。随着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逐步见效,成片成片的绿色在偏关县蔓延开来,沙尘暴消失了,扬沙现象不见了。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偏关全县林地面积达121.56万亩,占县域总面积的48.6%。   实施坡改梯,“贫地”变“富田”   八月,在永和县芝河源头,万亩梯田郁郁葱葱,绿油油的高粱生长在层层梯田上。“你们想象不到,多年前这里到处都是光秃秃的荒坡。”永和县水利局水保站站长刘海林说。   永和县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梁峁残垣沟壑区和雨养农业县,水土流失严重。全县有耕地35.17万亩,其中25度以上的坡耕地面积达30.77万亩。这些坡地“小、短、陡、弯、碎”,耕种全靠人工和畜力。从2010年起,永和县芝河源头的高山上开始了“坡改梯田”,通过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昔日贫瘠的山坡地变成了高产田、生态沟、风景区。   永和县先后投资1487万元,实施了白家崖、刘家庄两处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完成坡改梯建设1.25万亩。在单一的坡耕地治理基础上,永和县探索出坡耕地改造、坝滩联治、经济林栽植、荒山造林、设施改善“五位一体”的综合治理模式。   据统计,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以来,永和县改造机修梯田7.7万亩,修建生产道路146.99公里。全县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70.34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率71.7%。   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控制后,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永和县林木覆盖率由治理前的17%,提高到现在的46.5%;年流失泥沙量比治理前减少48.7%以上。同时,坡改梯改善了耕作条件,农民收入随之增加,治理后的坡耕地每亩可增加收入1000元~1300元。   “过去基本农田种植效率低,一家种百十亩地,靠着人力和畜力,也得种一个月。改成梯田后,就是一半天的事情。”永和县水利局工作人员徐胜才说。   永和县委、县政府在309平方公里的芝河源头,依山就势,机修梯田6.7万亩,坝滩联治5000亩,建成淤地坝57座,营林造林10.8万亩,实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有效解决了丘陵山区农机下田难、作业难等问题。   “通过多方调研了解、请教农业种植方面的专家,我们在2012年引进了‘晋糯三号’高粱种子,开始推广种植高粱。”永和县益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药海军介绍,“这个高粱品种不仅抗旱,作为南方酿酒企业的原材料,价格卖得还好,农民种植的积极性非常高,现在每年可销售5万吨至6万吨高粱。”   靠着好口碑,永和县的高粱种植面积已超10万亩。华北地区最大的永和梯田,如今被打造成万亩优质高粱园区,走上了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治理一条流域,改善一片生态   河曲县地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面积1080平方公里,占县域国土面积的81.3%,是黄河流域上中游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河曲县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高质量推进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成效显著。   2018年,忻州市提出“整沟治理,一沟一品”的沟域治理新思路,作为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的丘陵沟壑区,河曲县也开始从破除深度贫困、防治水土流失、推进生态治理出发,在全县开始推进整沟治理探索。   榆岭窊村正是抓住了这个支撑点,开始实施整沟治理、生态修复。他们先后投资新修基本农田1850亩、梯田2000亩,填沟造地300亩,其中还新建400亩高山区滴灌工程,形成系统的节水抗旱水利工程,以此为基础,聘请山西农业大学专业技术人才,以“有机、高端”农业为方向,建立下洼式日光节能温室大棚69座,主要种植西瓜、西红柿、青椒等有机蔬菜,还有2000亩海红果林,一个集有机种植、观光采摘、冷链运输于一体的高标准示范农业园区初具规模。   榆岭窊村经过整沟治理和生态修复,曾经沟壑纵横、资源匮乏,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的小山村变成别墅阔气、日光节能温室大棚整齐的乡村振兴明星村。“整沟治理,既有生态价值,保持了水土,也有经济价值,让集体经济和村民增收,还有景观价值,山上绿了变得好看了,这就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具体实践。”村党支部书记张福田说。   从20世纪50年代治理至今,河曲县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805.83平方公里,治理度达74.61%,减少了入河泥沙,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治理一条流域,改善一片生态,富裕一方群众”的目标正在逐渐实现。(范珍)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gsyl/lzyl/947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