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体教融合,让学子扬威奥运赛场

网络编辑 太原 2021-08-10 14:03:44 0 奥运会 清华大学 清华

杨倩,来自宁波的“00后”选手,在东京奥运会先是获得女子10米气步枪比赛的冠军,摘得本届奥运会首金,随后又在混合团体比赛中,和另一位选手搭档再次夺得金牌,成为一名双金运动员。

人们对杨倩的首金和双金赞不绝口,对她的另一个身份也羡慕不已,这位21岁的姑娘还是清华大学的大三学生。既能保持世界级的运动水平,又能进入中国最知名的高校学习,杨倩的成绩离不开体教融合培养人才的模式。

摘金夺银离不开体教融合育人理念

翻看杨倩的履历可以发现: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杨倩就凭借自己出色的天赋被选入宁波体校射击队。后来她成绩不断提升,15岁时在第一届全国青少年运动会获得了第三名,当年即入选国家青奥队。2016年,杨倩被特招进入清华附中的射击特长班。

进入清华附中后,在高强度的训练之余,杨倩还要挤出时间学习文化课。因为想要成功进入清华大学,即便作为体育特长生,录取分数也不低。最终,杨倩在高考中取得了理想成绩,顺利进入清华大学经管学院。

大学前两年,杨倩成绩一直很好。虽然为了备战奥运会,学校允许她休学一年,但她的课程仍然没有落下。

能在奥运会赛场上获得金牌,既源于其自身过硬的实力、赛时稳定的发挥,也离不开清华大学多年来“体教融合、学训结合、以学促训”的育人理念。

据了解,复建于1999年的清华大学射击队,由清华大学和国家体育总局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共建,实现与国家队在体育、教育资源及信息上的共享共融。学校为国家队教练员、运动员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清华射击队队员也能得到国家队专业的指导和培训,张恒、王义夫、肖俊、单红、张秋萍、高静等一批教练先后执教清华班。此外,清华射击队还与清华附中形成了贯通式培养模式,通过在各地中学或比赛中选拔好苗子,使其更早进入清华附中学习并兼顾训练,保证竞技人才不断输出。

可以看出,清华射击队“与国家射击队相融共建、与省市队合力发展、与附中一条龙培养”的体教融合、共建双赢模式,已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以专业理论、文化知识提升运动员整体素质

在本届奥运会的中国军团名单中,杨倩的学生身份并不是个例,出自大学校园的选手已然成为一个群体,其中不仅有本科生,还有不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更有像苏炳添这样的大学副教授。当然,他们当中也有不少摘金夺银的选手。

在奥运会女子跳水3米板上连得双人赛和单人赛两枚金牌的施廷懋,就是西南大学体育运动专业的博士生。据她本人介绍,参加完奥运会,她还要继续撰写博士论文,论文的主题就是研究自己如何能获得3枚奥运会金牌、6个世锦赛冠军以及4个亚运会冠军。“当我的导师和我确定了研究方向后,一开始觉得有些好笑,等着手准备了,才发现真的很难。”她说,“因为这里涉及的学科太多了,不仅有技术训练,还有运动医学、人体医学、运动恢复、运动心理学等等,一点不比训练轻松。”

来自西南大学的奥运会奖牌得主不止施廷懋一人,男子举重67公斤级冠军谌利军正在攻读西南大学的硕士学位,女子举重55公斤级银牌得主廖秋云是他的研究生同学,上届奥运会跆拳道冠军、本届奥运会男子68公斤级铜牌得主赵帅去年拿到了硕士学位,目前正在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另外,该校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张亚雯,还获得了羽毛球女双的铜牌。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党委书记郭立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几位学生都是通过运动训练、单招考试考入了西南大学。他表示,在招生的时候,西南大学的教练和专业老师善于发现人才,在这些运动员还没有成为最顶尖或者最优秀运动员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些学生,然后动员他们报考西南大学。

据了解,施廷懋、赵帅等几位学子都是在西南大学学习一段时间以后,随着专项技术水平和文化修养提高,在大赛中显现出优秀竞技水平,才入选了国家队。“培养一位优秀的奥运选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过长期、多层次、多方位的努力。”郭立亚表示,西南大学主要在专业理论、文化知识方面对这些学生进行培养,使他们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而专业技能方面,更多是在他们自己的专业队教练培养下不断成长起来的。

郭立亚说,在培养方面,西南大学将运动训练专业作为特色,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去从事专业训练,另外还有一些相关政策措施,让他们能够既保证专业训练,又保证文化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学习,真正实现体教融合培养人才的模式。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高水平运动员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3到6年的弹性学制。

从清华大学和西南大学的成绩可以看出,这些高水平运动员进入高校,不是对他们的学习和训练简单做加法,而是以学促练、深度融合。

体教融合有望成为中国体坛重要的发展趋势

在本届奥运会上,以9秒83的惊人成绩闯入男子百米决赛的苏炳添,目前是暨南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他就是暨南大学自己培养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硕士。而苏炳添的公开课,是暨南大学选修课里最难抢的课程之一。

参加东京奥运会的中国军团当中,大批在校生成为中流砥柱,“学霸”们的身姿在赛场上闪耀。宁波大学的举重冠军石智勇、浙江大学的短跑名将谢震业、苏州大学的羽毛球选手何冰娇、湘潭大学的羽毛球选手贾一凡、北京师范大学的女篮队员邵婷,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的赛艇选手陈云霞与张灵,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当然,在奥运会上出镜率最高的高校是被称为“冠军摇篮”的北京体育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共有48名学生出征东京,参加22个项目比赛,其中就包括铅球冠军巩立姣、女子重剑冠军孙一文、里约奥运会金牌得主竞走运动员刘虹、乒乓球国手刘诗雯、跳水选手曹缘等名将。

这些“学生运动员”在东京奥运会的成功,是体教融合的典型范例。通过体教融合模式培养优秀体育人才,有望成为中国体坛重要的发展趋势。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gsyl/lzyl/98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