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长城雄关之雁门关

网络编辑 忻州 2021-10-03 22:01:51 0 雁门关 本地文件 武城

“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黄河新闻网忻州讯 雁门关是万里长城上最古老、最重要的关隘,被著名长城专家罗哲文先生誉为“中华第一关”。雁门关坐落在代县北部的勾注山脊,北拒塞外草原,南屏忻定盆地,傍山就险,屹为巨防。

雁门关又有古雁门关(西陉关)和明雁门关(东陉关)两座关隘。古雁门关(西陉关),在县城西北22.5公里处,春秋前称北陵西隃,战国称勾注塞,俗称“铁裹门”。《唐书》载,“西陉,关名也,在雁门山上,东西山崖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之西陉关,亦曰雁门关。”武则天执政时期,为防御突厥犯内,始设关。关址位于勾注塞故道制高点铁裹门南100多米处,海拔1625米,石质地貌。关口呈“V”形,顶宽40米,底宽20米,谷深30米。关西南侧2公里处是蝙蝠尖,海拔2008米;东北侧2.5公里处是陡沟粱,海拔1780米。雁门关道,呈东南——西北方向,东南起太和岭口,西北至白草口,全长15公里。从唐朝建关到元代,历时600余年。元在此处虽未设关,仍置千户所。铁裹门南山岭上200米处,今发现有战国绳纹瓦等遗物。

古雁门关——铁裹门

明雁门关(东陉关),即今雁门关,在县城北20公里,关城为明洪武七年(1374)吉安侯陆仲亨所建。嘉靖中增修,万历三十五年(1607)复筑,清同治六年(1867),雁平道贵肇重修。雁门关关城周长二里有余,墙高二丈,石座砖身,雉堞为齿,洞门三座,即东门、西门、小北门。东门上筑楼台,曰雁楼,毁于日寇侵华时期,20世纪80年代重建,门额嵌石匾一方,横书:“天险”。西门上筑有杨六郎庙,门额嵌石匾一方,横书“地利”。小北门未设顶楼,也为砖石结构,门额石匾横刻“雁门关” 三字,门洞两侧镶嵌一副砖镌楷书对联“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据说为明末清初大书法家傅山先生所书。

今日雁门关

东门外北侧建有“靖边寺”,亦称李牧祠,祀战国军事家赵国名将李牧,依峰而建。2010年将残破的祠堂改建为靖边寺,供奉从周幸偃到宋杨业,包括李牧等历朝守关名将。山门前有石狮、石旗杆,均为明代遗物。祠内明镌李牧碑及碑楼完好无损,寺后青松数株,高大挺拔,郁郁葱葱。西门外瓮城内的关帝庙香火旺盛。关城内正北有守关衙署,东南设有练兵校场,还有雁靖坊、明月楼、道碑亭。关西制高点上有雁月楼,亦名威远楼,整个关城位置险要,建筑雄伟。

雁门关外的旧广武城和新广武城是雁门关整个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雁门关古长城

旧广武城建于辽代,位于古雁门关 (即西陉关)北出山口,南距白草口约3公里,为西陉关外围主要防守据点。古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489米,南北宽338米,城墙底宽6米,顶宽3.5米,主墙高8.3米,女儿墙高1.7米,总高10米,黄土夯筑,外面城砖包砌。东、西、南墙各有马面四座,北墙有马面五座,17座马面紧贴墙体,稳健雄伟。女儿墙上均有垛口,上有望孔和射孔。全城有东、南、西城门三座,南城门较小,东、西城门宽约4米,深13米,木制门扇,厚约15厘米,至今仍能自如开关。三座城门均建有门楼,现均毁损。东门到西门的东西大街和南门到北城墙下真武庙的南北大街呈“十”字交叉,大街两边各有与大街平行的小巷相互交叉,形成横三纵三,四大街八小巷的棋盘式格局。城内曾设有守备衙门、校场、仓库及文庙、火神庙、玄天庙、关帝庙等1l座庙宇,并有乐楼一座,大街上还有商号、票号等。这些旧时建筑遗迹仍存。城北端有一烽火台,在城中建烽火台国内十分罕见。城西南角耸立着两株挺拔茂盛的古柏树,据考证,古柏距今有1000余年历史,是宋真宗年间宋、辽议和后所植。

旧广武古城

旧广武古城西城门

新广武城位于旧广武东5公里,东陉关北出口处。新、旧广武分守东、西陉关的北出山口,构成雁门双关坚固的外围防线。新广武跨河而建,城周长1500多米并与内长城连为一体,城墙高10米,底宽4米,石条作基,内土外砖,坚固雄伟。城砖长41厘米,宽19厘米,厚8厘米。城随山势,一半建于东南山坡上,另一半建在坡下平地,远远望去,坡上如“簸箕状”,坡下如“斗状”,俗称“金斗银簸箕”。城外建有东关、南关、小北关、大北关四座关城,周长各500米。大北关作为第一道防线尤为坚固,有北门瓮城、中城、南门瓮城三道防线,北门望楼南刻匾额“三晋雄关”。

新广武古城北城门

新广武城建于明代,主城与四座关城其地形均呈圆形,主城较大,象狗的脚掌,又如莲花的花托,关城布于主城之三面,象狗脚的四个趾爪,又如莲花的花瓣,故号称“狗爪莲花城”。主城一条南北向的主大街连接南北二门,主大街向东西方向分出若干小巷,构成全城的交通网络。由于地处交通要道,这里十分繁华。有驻军营房,有关帝庙、马王庙等24座庙宇,有数十座店铺,经营范围从钱行、当铺到粮店、饭铺、旅馆、百货、绸锻、成衣、日杂用品等无所不包。名声最为响亮的有大名鼎鼎的“来圣店”,虽是小小客店,由于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西逃时曾在此住宿,并对店主加封官职而名声大噪。此外,每年正月初一至初六,这里的赌场人声鼎沸,万头攒动;七月的马王庙会,香客如云,“二十四全庙”个个爆满。

新广武古长城

新广武城已毁于民国31年(1942)的一场特大山洪,仅大北关保存尚好。出主城北门遗址北行200米,即是大北关关城。关城南门前原有一石桥与主城相连。关城城墙夯土墙仍存,南门门洞深约11米,宽约3米,高约5米,门上有城楼,今已不存。北门洞长约13米,宽3—4.5米,高2.5—5.5米,南宽北窄。北门楼也叫望楼,主要为军事侦讯设施,东西长约22米,南北宽约12米,高约7米,楼南墙上有三门,高不足两米,宽约50厘米,中门门额为青石板,长150厘米,宽78厘米,阴刻横书“三晋雄关”四个楷体宇,笔锋雄浑苍劲。望楼东西墙各有两箭窗,楼内呈“回”字形,四周券道相通,中间为内室,专为贮藏军粮、武器及休息而建。楼内东部有券道通向楼顶,需攀越37级石阶方可登顶。楼顶上四周原有女墙、垛口、望孔。登楼远眺,东西北三个方向数公里的景色尽收眼底。

沧桑雁门关

雁门关是万里长城最古老的关隘,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早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偃公(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周成王之叔,姓姬,名幸,字偃)就曾长期戍守雁门,功盖华夏,朝野共仰。壬戌年(公元前1019年),“成王赐名为姓,褒扬其功”,成为中国幸氏的鼻祖。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赵襄子在这里设 “鸿门宴”杀死自己的姐夫代王,占领了雁门关,吞并了代国。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李牧更是常年征战在雁门关一带。据雁门关镇边祠中的李牧碑记载:“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他武艺高强,智谋出众,多次打败来犯之敌,使匈奴十多年不敢犯边。到了汉代,汉景帝为了加强雁门关一带的军事防御,在雁门关北面,构筑起屏护雁门天险的阴馆城。汉武帝为了北伐匈奴,更是发万人开凿雁门天险铁裹门,在铁裹门上建起古雁门关。汉代名将李广、卫青、霍去病等多次出雁门北伐匈奴,打得匈奴远逃漠北,不敢南窥汉境。

雁门关关城

到了唐宋时期,雁门关的作用则显得更加突出。唐代名将郭子仪出雁门平定了安史之乱。薛仁贵则长期镇守雁门关,防御突厥南犯。北宋年间,雁门关竟成为宋辽两国交战的边界线。忠勇善战的杨家将长期镇守雁门关,抗辽兵,保大宋,谱写了一曲千秋忠义之歌。从西周姬幸长期镇守雁门关到抗日战争初期贺龙指挥雁门关伏击战,3000多年来,发生在雁门关一带的大小战争就达 1700多起,一部雁门关的历史就是半部腥风血雨的中国古代军事史。

远眺雁门关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雁门关在不同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战争时“黑云压城城欲催,甲光向日金鳞开”。和平时“商埠经济多门路,财源如水流代州。”雁门关在历史上除了是一条狼烟滚滚的铁血战道外,还是昭君出塞之路,文姬归汉之路,明清晋商汇通欧亚之路,蒙藏人民朝圣五台山之路。中华民族在破关南下与越关反攻,开关互市与闭关自守,出关和亲与入关朝圣的抑扬消长中,交融、团结、统一、壮大。雁门关上的边贸活动几乎伴随了整个雁门历史的发展进程。明清时期,商贸活动达到高峰,雁门古道成为中国北方一条重要的商业通道。雁门关关南、关北的阜戈寨和雁门关村,过去曾是雁门关下最繁华的村寨,关道两旁店铺林立,商行、客栈、饭店、酒肆应有尽有。无论是出关还是入关的客商,经过长途跋涉来到这里已是人困马乏,需要打尖、住宿、洽谈生意,因而这里经常是人来车往,熙熙攘攘,生意兴隆,热闹非凡。

雁门关前边贸街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特别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侵华日军的焚烧破坏,雁门关关楼被拆,关城被毁,祭祀历代名将的镇边祠成为一片废墟。整个雁门关只剩下三个破门洞和数十通历代古碑。以前来雁门关旅游的游客,无不为雁门关的悠久历史和赫赫名声所吸引,又深深地为雁门关残破荒凉的现状所惋惜。

2009年以来,代县县委、县政府实施文化强县战略,把开发雁门关作为文化强县的龙头工程,历年累计投资5亿多元,在雁门关完成景点维修复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项目配套、生态环境治理、特色文化挖掘、旅游市场开发等6大类100多项工程。将过去被洪水冲刷、被沙石掩埋、被荒草覆盖的雁门古道彻底清理出来,铺设了青石板,砌起了砖垛口。古道两侧,栽树种草,绿化美化,改善了生态环境。沿途还修复了观音阁、壮士亭、马公杀虎处和虎啸瀑、云际泉、雁池等景点、景观,游客从古道登关,可以尽享登山的乐趣,感受雁门古关的雄奇。

雁门关瓮城门

在雁门关上,照原样修复了天险门、地利门、瓮城门三道关门,复建了宁边楼和明月楼。筑起了关城长城和敌楼。关城内,建起了关署衙门和雁塔,筑起了点将台。整个关城城楼高耸,城墙雄伟,依山傍险,给人以固若金汤的气势。天险门前的镇边祠也在原基础上复建起来。祠内塑起33尊历代镇守雁门关的名将塑像,个个雄姿英发,气宇轩昂。位于关南、关北的阜戈寨和雁门关村,也在过去的遗址上复建了阜戈寨民俗文化村和雁门关边贸一条街,开设了仿古客栈、商号、店铺和手工作坊,建起了晋蒙会馆。游客在这里参观体验,可以充分感受昔日晋商的辉煌。如今的雁门关景区已成为集“吃、住、行、游、购、娱”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荣膺“山西十大旅游品牌”殊荣,被命名为山西作家影视拍摄基地、山西 “十佳”绿化景区和国家登山训练基地。(杨继兴)

雁门关地利门及宁边楼

雁门关威远楼

雁门关镇边祠

雁门关夜景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gsyl/xinzhou/109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