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残疾人事业纪实

网络编辑 忻州 2022-03-02 14:01:14 0 残疾人 总书记 习近平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 题:“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残疾人事业纪实

新华社记者朱基钗、高蕾

他们不幸于身体的残缺,心中却绽放着美丽的花朵;他们体验着生命的曲折,脚步却始终追逐着梦的方向。

再过几天,北京冬残奥会将如期举行。新的冬残奥会传奇将在中国上演,世界将为那顽强与拼搏的运动风采欢呼沸腾。与赛场上的美丽绽放相辉映的,是新时代中国残疾人的自强身影,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靓丽答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残疾人事业“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站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高度,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改善残疾人生活品质、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8500万残疾人成为社会大家庭平等成员,正同全国人民一道共享国家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关怀,始终如一

这是一个热烈又安静的课堂——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特殊教育学校讲台上,美容美发课教师王雅妮指着黑板上的知识点讲解,同学们不时举手提问。只是师生间的交流,都是通过手语进行的。

成为一名教师是王雅妮从小的梦想,点亮这一梦想的是8年前那次令她难忘终生的温暖会面。

那是2014年春节前夕,正在内蒙古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见到小雅妮,总书记笑容可掬地向她学手语,还鼓励她好好学习、学业有成。

温暖人心的鼓励,激励王雅妮在逐梦的道路上奋力奔跑。

这份关怀里,蕴含着数十年不变的深情。

“哎呀!你咋来了?”

1975年10月,离开陕西梁家河那天,习近平同志一眼就在送别的人群里看见了拄着双拐的残疾人石玉兵,马上抢上前去,拉住他的手,眼里蓄满泪水。

正因牵挂难割难舍,所以时时念念不忘。

从华灯璀璨的人民殿堂到暖意融融的儿童之家,从城市的福利院到偏远的农家小院,人们被这一幕幕场景温暖着、感动着——

“‘妈妈’好,和你握握手。”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总书记同“爱心妈妈”景凤英亲切交流,深情地说:“希望福利院的孩子和祖国其他孩子一样健康生活、幸福成长。这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谢谢你!”

在湖北武汉市青山区工人村街青和居社区,总书记同坚持为盲人讲解电影的肢残女孩杜诚诚亲切握手,夸奖她的工作“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小胡林,继续努力!”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总书记用双手扶住全国自强模范、无臂画家胡林的肩膀,赞美自强模范们“身上的精神就是自强不息精神,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

……

为生活困顿者带来温暖、为身残志坚者撑腰鼓劲,温暖的瞬间饱含着人民领袖对残疾人的无限深情。

在湖南省邵阳市城步县湖南七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残疾女青年杨淑亭(前排中)与工友合影(2020年10月13日)。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这份“格外”的爱,在总书记心中重若千钧。

以上率下、率先垂范,残健共融风气日渐浓厚;亲自谋划、亲自推动,顶层设计日益明晰。

“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残疾人事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工作成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残疾人事业更加充分地纳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面;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完善残疾人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加强残疾康复服务融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之中;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健全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完善帮扶残疾人等社会福利制度设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系列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方向性根本性问题。

关爱,无处不在

2020年9月17日,湖南长沙,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当面听取基层干部群众代表对“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

利落的短发、自信的谈吐,来自城步苗族自治县的“90后”苗族姑娘杨淑亭的一番发言令总书记印象深刻,“为你自强不息的精神而钦佩!”

2011年,一场车祸让杨淑亭高位截瘫,家里为她治病欠下20多万元,生活跌落低谷。向命运抗争的路上,杨淑亭没有屈服。在各方支持下,她开办起生产足球、箱包等的企业,还带动了家乡数百家贫困户脱贫。

杨淑亭的奋斗故事,正是新时代中国残疾人不断实现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生动缩影。

受身体障碍、劳动能力弱、教育程度低等因素影响,贫困残疾人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返贫率高。

“中国有几千万残疾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将残疾人如期脱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指标。

2016年4月,在安徽金寨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因病致贫、因残致贫问题时有发生,扶贫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兜底措施”。

2017年6月,沿着崎岖的山路,习近平总书记风尘仆仆来到位于山西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赵家洼村。

贫困户王三女孙子、孙女患有残疾,只靠她一人养活,生活十分困难。总书记给她带来了米、面、油,安慰她好好生活,还叮嘱当地干部安排好她孙子、孙女的特殊教育。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家中,徐经卓在定制低位灶台上炒菜(2021年8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脱贫奔小康的路上,习近平总书记总是记挂着残疾人群体。

总书记关心没有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的生活,提出“加快织密筑牢民生保障安全网”“强化保障性扶贫”;

总书记重视贫困地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情况,要求“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总书记懂得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特殊情况,指示“开展大规模专项扶贫行动”,组织实施有针对性的发展规划……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明确要求,为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伟大实践中破解因残致贫难题指明了方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等中央文件将贫困残疾人扶贫工作纳入整体布局;各地以更加精准的措施、超常规的力度帮助贫困残疾人脱贫;广大贫困残疾人本着“弱鸟先飞”的意识和“滴水穿石”的精神,自强自立、自主脱贫。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2021年2月25日,伴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宣告,70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告别绝对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残疾人这个特殊困难群体消除贫困的奇迹。

既要兜住民生底线,也要织密幸福保障网。

只需用胳膊肘一碰,就能打开柜门。2022年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冬奥村考察。在残疾人运动员住房样板间,一个便捷的无障碍设施,得到总书记的称赞。

“要把细节处理好,想运动员之所想,办运动员之所需。”总书记叮嘱。

对残疾人运动员的关怀无微不至,对广大残疾人的照顾帮扶更需精准周到。

“要实施精准帮扶,把钱花在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针对性帮扶上”,在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下,各项社会保障措施日益完善。

民政部、中国残联等相关部门指导在全国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十三五”期间分别惠及1200多万困难残疾人和1400多万重度残疾人;各地各部门共同支持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不断加大残疾人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参保支持力度……一项项社会保障措施如一条条丝线,为残疾人织就幸福生活保障网。

在湖南省长沙市湘府文化公园,刘毅坐电动轮椅车从无障碍洗手间出来(2021年8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要持久系统地保障残疾人权益,既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也需要在各方面建立管根本、顾长远的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明确要求:“各项建设事业都要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其中,不断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

截至2021年5月,我国直接涉及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法律有80多部、行政法规50多部,以法律之手为残疾人高擎“保护之盾”。

《“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为保障残疾人民生、促进残疾人发展作出系统安排;《“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加快健全特殊教育体系步伐,推进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两期国家残疾预防5年行动计划将有效减少和控制残疾发生、发展作为行动目标……全方位、立体化的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让幸福触手可及。

“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是一个浩繁的社会系统工程,不可能完全由政府包下来,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和各方面力量开展扶残助残活动。”30多年前,在福州市残联的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同志作出这样的论述。

汇集合力,凝聚大爱。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社会都要有仁爱之心、关爱之情,鼓励更多人加入到扶残助残行列中来。

各级党委和政府把推进残疾人事业当作分内的责任,各级残联组织充分发挥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努力做残疾人的“娘家人”“知心人”,广大助残人士伸出热情的双手,越来越多“播种者”和“耕种者”共聚“春天的事业”……

新时代的春风里,我国残疾人事业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广大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力量,循梦而行

“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希望你们不断用实际行动迸发生命光彩,去诠释、书写无悔人生”。

时隔6年,唐山市截瘫疗养院的杨玉芳和高志宏夫妇依然清晰记得习近平总书记激励人心的话语、同他们亲切互动的温暖瞬间。

这些年来,他们坚持为敬老院的老人们朗诵诗歌,传播正能量;做手工活拿去义卖,资助寒门学子,尽己所能为周围的人带去美好。

“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秉持对残疾人主体作用、能力的充分尊重和肯定,引导全社会正确认识和对待残疾人,勉励广大残疾人于逆境中追求进步、在残缺里创造幸福,在新时代广阔的舞台上,不断迸发生命的光彩。

在北京圆通速递助残基地暨北京共享客服中心,一名残疾人员工在工作(2021年5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这是愈发宽广的人生之路——

福建闽清县残联工作人员黄道亮珍存着自己闽江职业大学的毕业证书,签发人清晰地印着三个字“习近平”。

1988年、1989年,残疾考生黄道亮两次参加高考,尽管分数达标,却因身体原因落榜。直到第三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兼任校长的闽江职业大学破格录取了他。黄道亮由此成为福建省第一名无双臂大学生。

“这对于我来说,不亚于一次重生。”

如今,上学就业不只属于黄道亮等“幸运儿”。一组组数据见证着中国残疾人愈发宽广的逐梦之路:

“十三五”时期,5.75万名残疾学生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近1万名残疾学生被高等特殊教育学院录取;

在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盲人图书室,盲人学生周文晴(左)在帮助盲人同学纠正普通话发音(2019年5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十三五”时期,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规模每年均超过800万人,2020年已达862万人;每年平均有40万名残疾人参加政府补贴职业培训……

从菁菁校园到各行各业,越来越多残疾人带着坚强意志和无限潜能,迈步奔向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这是中国梦照耀下的奋力追寻——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我们东川的一款特色七彩面条,它是由七种果蔬制作而成的,大家需要的可以马上下单。”坐在直播镜头前的云南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村民张顺东和李国秀正熟练地为特色农产品带货。

“我们虽然残疾了,但我们精神上不残,我们还有脑还有手,去想去做。”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到了张顺东的这句话,证明广大脱贫群众自立自强的信心勇气。

在浙江湖州市织里镇港西村残疾人之家,来自周边的残疾人正在打包配件(2022年2月22日摄)。完成工作后,他们可以获得相应报酬和补贴。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如今,脱贫攻坚战中的“战斗者”成了致富路上的“领头羊”。“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工作、更加乐观地生活,特别要在乡村振兴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张顺东说。

世界舞台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演员们以精彩的表演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街巷里弄中,残疾人专职委员以高昂的热情投身公益事业和社区治理,帮助他人排忧解难;创新创业的平台上,不少残疾大学毕业生在节能环保、高新科技等多个行业领域勇毅笃行,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演员在巴西圣保罗表演《千手观音》(2019年11月6日摄)。新华社发(拉赫尔·帕特拉索 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广大残疾人生活状况有了根本性改变,成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残疾人更加自信、自立、自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被充分激发出来,正信心百倍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

这是中国风采的亮眼展现——

冰天雪地,训练正酣。

2022年开年,在甘肃白银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参加北京冬残奥会的国家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集训队队员紧张备战。

从朝迎旭日到目送夕阳,在蜿蜒起伏的越野滑雪赛道上,一道道矫健的身影勾勒出新时代残疾人的奋进之姿。

在一方方竞技舞台上,中国残疾人运动员百折不挠、乐观进取的风采一次次惊艳世界。

在去年举行的东京残奥会上,中国残奥健儿取得优异成绩。习近平总书记在有关材料上批示:“中国军团‘神勇’,应好好宣传,不仅体现了体育精神与实力,更体现了中国式的人权与国家发展的成绩!”

为保障残疾人运动员活动便利,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延庆赛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为残疾人运动员提供专用车辆(2021年2月23日)。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赢得的不仅是竞技体育的金牌,更是精神上的“金牌”。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体育强则国家强,国家强则体育强。”残疾人体育事业的辉煌是新时代中国风采的生动体现。

北京冬残奥会即将开幕,从在残疾人工作方面具有突出代表性的学校、社区等多个点位采集的火种将齐聚北京,共同汇入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官方火种。仿佛一种号召,新时代更大的荣光离不开广大残疾人参与共同书写。

在甘肃白银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冬残奥国家集训队队员进行训练(2022年1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杜哲宇 摄

“中国梦,是民族梦、国家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也是每一个残疾人朋友的梦。”

向阳而生,循梦而行。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广大残疾人正以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姿态,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共建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gsyl/xinzhou/191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