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深化省校合作 共促高质量发展】晋城:深化校地合作 做强创新引擎

网络编辑 忻州 2021-08-10 14:02:22 0 晋城 晋城市 人才

深化省校合作工作开展以来,晋城市把吸引和集聚高校人才和创新资源作为培育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以“12大基地”建设为载体,与全国高校不断创新合作模式,细化合作项目,完善合作机制,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平台聚才 科研与产业同频共振

近年来,晋城市依托高校人才资源、科技成果富集等优势,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先后打造智创城、光机电产业园等创新平台,持续推动校地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方面开展深度战略合作。
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承载科技成果转化的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瞄准打造“世界光谷”,成立光机电产业研究院,为校企之间搭建起全链条合作对接平台。先后有清华大学范守善院士专家工作站、中科院先进半导体光电器件与系统集成实验室、安理工能源工程技术研究院等多个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共建,孵化出清华大学碳纳米材料应用项目、中科院第四代半导体激光器项目等10多个“六新”项目,成为晋城实现重点产业战略突破的“科研先锋”。
为强化产业创新驱动力,晋城市先后与中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合作研究“凿岩台车钻凿炮孔智能化技术开发”项目;与武汉大学开展建筑排水系统实验合作等;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合作开展“大坡度岩巷单轨吊液压钻车设计及快速施工技术研究”“悬臂式冲击掘进机破岩机理及施工技术研究”项目等。
保护好传统村落,不但能够传承文化、留住乡愁,对于促进乡村振兴也具有重要意义。晋城市致力于文化保护,与上海交通大学开展“乡筹计划——2021拯救传统村落工作营”,充分利用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科优势,以问题为导向,将实地考察、专业辅导、团队创造相结合,为正在消失的传统村落提供更多切实可行的拯救方案。
一个个理念从构想到实现,一个个项目从“孵化”到“结果”,在晋城,市校、校企合作不断促进了科研成果就地转化,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释放了晋城创新发展的新动能,有效推动科研与产业同频共振、高校与地方互利共赢。

生态留才 服务和保障双管齐下

“高校的科研成果在我们这里进行项目孵化,孵化成熟后,市政府以基金注资,实现高科技成果在晋城当地的产业化。”晋城市光机电产业研究院院长郭文忠告诉记者。
晋城市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鼓励人才创新创业。建立省级以上研发机构,申报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创新平台的,给予50—100万元不等资助;对引进的驻晋城工作院士、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技术带头人给予1000万元科研经费;对获得国家、省科研经费资助的产品研发项目给予1∶1的科研经费等。
唯才是举,思贤若渴。在对科研创新项目加大投入的同时,晋城市还拿出真金白银补贴,吸引各类人才加速集聚。对引进的高层次领军人才给予100万元安家费和每年10万元工作津贴;对来晋城创新创业或者开展技术项目合作、技术指导交流的高层次人才,资助往返国际国内交通费、生活补贴和60%的工薪等。
拴心留人,需要好的待遇,更需要真诚优质的服务。
晋城市为引进的博士研究生提供免费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其他引进人才给予一定的租购房补贴;对引进人才配偶可对口安置工作,随迁学龄子女可在全市范围内自主选择学校就读;以数字化政府建设为契机,建设“一站式无感”服务平台,为人才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高层次人才将享受医疗保障“绿色通道”、父母特护政府买单、休闲康养全域畅行和住房安居产权赠与等政策。

深度融合 地方和高校携手并进

“我在这里可以让所学理论知识得到检验和应用,还可以学习课本以外更多先进技术和知识。”正在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暑期实践锻炼的武汉理工大学学生邵琪动力十足。
深化省校合作工作开展以来,晋城市专门成立了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人才工作专班,加强部门联动机制,变“一对一”单向对接为“多对一”协同推进,“12大基地”建设推进有力、成效初显——
与中国农业大学开展富硒小米、红薯等杂粮的“硒”含量技术研究,并在高平市进行示范推广;与中南大学开展的精密工具用纳米硬质合金项目,致力于纳米硬质合金工具的国产化,可满足中国制造业向高速、高效、高精度和高智能化等方向发展的迫切需求;与武汉理工大学开展的高强度纳米晶陶瓷玻璃项目,则打造高强度纳米晶陶瓷玻璃材料产学研一体化平台,纳米晶陶瓷玻璃材料将在5G手机、智能穿戴、高清显示透明面板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引进一个人才,聚集一个团队,兴起一个企业,推动一个产业”,省校合作带来的连锁效应在晋城持续发酵,推动着市校合作结出累累硕果,这些成果如同“引擎”一般,为晋城经济社会蓬勃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目前,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在内的43所“双一流”高校已将晋城6所高中确定为“优质生源基地”;13处省级、45处市级红色教育和国情教育基地已全面建成;祥达后勤等地方龙头企业全方位、多角度参与技能服务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近者悦而尽才,远者望风而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晋城将以更加开放的人才理念,更加灵活的工作机制,更加优质的人才环境,诚邀天下英才相聚晋城、共筑未来。

本报记者郑璐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gsyl/xinzhou/50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