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迎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专稿】希望的田野上奏响乡村振兴乐章

网络编辑 阳泉 2021-09-13 10:06:38 0 乡村 我市 盂县

鹊山移民新区全景。张哲远摄

王甫庄村洪镇肉牛养殖基地。 刘进伟摄

编者按

五年砥砺奋进,五年栉风沐雨。过去的五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努力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统筹发展各项事业,奏响了阳泉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华美乐章。五年来,全市上下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勠力同心、激流勇进,奋力转型发展蹚新路,圆满完成了“十三五”期间的各项目标任务。一件件关乎民生发展的大事要事圆满完成、一个个制约发展的难题得以攻克,全市干部群众的拼搏奋进汇聚成了来之不易、引以为傲的“阳泉答卷”。

在中国共产党阳泉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之际,本报推出迎接党代会专稿,全面展现这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总结经验、凝聚力量、展望未来,激励全市干部群众凝心聚力、扎实苦干,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身高质量发展实践中来,为实现阳泉“十四五”发展的宏伟目标持续奋斗。

第一篇迎接党代会专稿,我们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展示我市在脱贫攻坚中取得的优异成绩,讲好我市奋勇争先全方位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市、干群撸起袖子加油干用心用情建设美丽乡村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故事。通过我们的笔和镜头,展现我市推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奋进实践。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作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并系统指明了“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提出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紧抓机遇,顺势而动。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篇大文章,全力打造具有阳泉特色、在全省领先的乡村振兴先行市。

如今,我市乡村大地到处生机勃勃,产业兴、活力足、乡村美的“三农”高质量发展画卷正在绘就,农业正在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村变得更有看头、有转头,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摘“穷帽”创奇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秋季是丰收的季节。位于郊区杨家庄乡的大南庄田园综合体项目现场,成片的向日葵构成一幅金色的画卷,吸引了不少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赏。看着眼前的美景,谁能想到这里曾是交通不便、发展缓慢的建档立卡贫困村。2017年,郊区杨家庄乡原大南庄村与郊区平坦镇桃林沟村并村,大南庄村村民搬离了“穷窝窝”,在旧村建起了田园综合体。“从偏远村的旧房子搬进城郊桃林沟村的新楼房,从出行不便到家门口就有公交站,从种地维持生计到在景区打工挣钱……”说起大南庄的变化,桃林沟村的“新村民”肖保梅十分感慨。

大南庄人的幸福生活,是我市脱贫攻坚成果的真实写照。到2020年底,全市13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0。

摆脱贫困,不仅是贫困群众的热切期盼,更是实现全面小康必须补齐的短板。脱贫攻坚以来,我市紧盯“两个确保”目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六个精准”方略、“五个一批”路径,全市干部群众上下一心,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兑现了对贫困群众的庄严承诺。

我市坚持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把“五个一批”脱贫路径任务分解,一系列配套政策相继出台,精准扶贫各项措施迅速落到实处。

以“一村一品一主体”作为产业扶贫的主要抓手,我市因地制宜谋划和布局扶贫产业,围绕打造酿品饮品、杂粮新品、中药品、畜产品、果蔬制品、功能食品等“六品”精深加工产业,重点对建档立卡贫困村开展产业培育、品牌创建、链条延伸、市场对接等,促进脱贫产业与其他乡村产业同步提档升级。同时,我市不断完善建档立卡贫困村有脱贫产业、有带动主体、有合作经济组织和建档立卡贫困户有增收项目、有技能的“五有”机制,变一次“输血”为长期“造血”。长短结合、大小互补、种养相融的农业特色产业“矩阵”不断完善。

乐业才能安居,解决好就业问题,才能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防止返贫。平定县冠山镇鹊山移民新区内有10多栋居民楼。居民来自平定县东回镇、柏井镇、娘子关镇和岔口乡的100多个自然村。他们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从偏远的山沟沟搬进了县城附近的新楼房。2018年7月,平定县采取“筑巢引凤”新举措,在鹊山移民新区附近规划建设扶贫产业园,引进了山西天弘晋腾有限公司打造“扶贫车间”,为搬迁户提供就业岗位。在产业园工作了近3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王军明是从平定县岔口乡白甘泉村搬进鹊山移民新区的。2018年,全家搬进新居后,王军明参加产业园的技术培训,成了全屋定制生产区的一名技术工人,每个月3000多元工资。“住进了设施齐全的楼房,有了稳定的工作,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好。”王军明笑着说。

脱贫攻坚战线上,我市的130支驻村帮扶工作队扎根山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构成了脱贫攻坚的骨干力量。他们冲在一线、干在基层,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建功立业,成为乡村振兴路上一支不走的“草帽军”。

眼下正是花椒采收季节。盂县梁家寨乡赵家岔村村民梁力山一大早便拿着剪刀和编织袋,和伙伴们一起到地里摘花椒。梁力山说:“辛书记打通了咱村花椒销售渠道,咱的花椒不愁卖。”梁力山口中的辛书记是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的赵家岔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辛学龙。从到赵家岔村的第一天起,他就把所有心思花在了帮助村民脱贫致富上。他带领全村百姓发展光伏发电、肉驴养殖、“借羊致富工程”等扶贫产业项目,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实施孝亲敬老奖励、“爱心超市”、订单式消费扶贫等多种扶贫助困措施……村民收入提高的同时,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大大增强。

郊区西南舁乡咀子上村东林尖的苹果种植产业日渐成熟,平定县柏井镇乱安村靠着特色苗木种植产业脱了贫,盂县梁家寨乡邢家庄村村民靠着种植蘑菇、发展光伏产业富了“口袋”……如今,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告别了曾经的苦日子,奔向新生活。

巩固脱贫成果,铺展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秋日,郊区旧街乡里五村阳坡的玉露香梨种植园里,林下套种的紫薯长势喜人,绿油油的紫薯蔓在阳光的照耀下生机勃勃。“种下玉露香梨树,得四五年才能挂果。林下的地空着,我们就试着套种了优质高产紫薯。等这些紫薯成熟后,俺们村的加工厂也就建好了。虽说现在还没有生产出紫薯粉条和紫薯淀粉成品,但俺们已经和市里的一些企业食堂、学校餐厅、火锅店等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里五村阳坡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许建龙高兴得合不拢嘴。

试种近30亩紫薯,在村里建设粉条、淀粉加工厂,提前对接商超、餐厅……从今年年初开始,里五村阳坡就“新动作”不断。他们把做好紫薯文章当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力抓手,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一村一品”项目建设,拓宽村民就业渠道。里五村党支部书记姚风连说:“脱了贫,不是万事大吉,咱必须继续奋斗,让山沟沟里的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

位于盂县孙家庄镇的山西佳珍粮业有限公司是带动附近十里八村村民致富的“领头羊”。从2016年起步至今,公司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在做好杂粮加工的同时,与山西农业大学作物科学研究所合作,促进科技与产业有效结合,共同打造省农科院新成果、新技术示范推广基地和农业生产托管基地。黄小米、石磨荞麦面、莜面鱼、薯条、锅巴……公司生产的杂粮产品成为许多展会的“明星”,登上了更大的舞台,获得了很多订单。“这几年,‘线下’销售已经从盂县到阳泉市区,逐步发展到太原等地。因此,我们必须做好小杂粮的精深加工,增加即食、预包装产品和功能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生产效益。”山西佳珍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建明说。

走好农业特、优、精的现代化新路,能带给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中,农村环境面貌的不断改善,也让村民的生活更美好、更幸福。

前不久,平定县娘子关镇磨河滩村整修一新的商贸街上,商铺门前原先摆放的杂物不见了,青石街道比以前整洁了。街道两侧的墙面上,火车主题的3D墙绘引人注目。目睹了村子“美颜”全过程,磨河滩村村民曹考珍喜笑颜开:“去年,俺村就拆除了违建临建、改造了旱厕。今年开春后,村里就开始整修、美化主要街道和停车场,改造自来水和污水管网。这两年,村里的工程就没断过,环境越来越美。”

漫步在我市的乡村,泥泞狭窄的土路变成了平整宽阔的硬化路,杂乱不堪的垃圾场变成了文化广场,风格各异的文化墙、彩绘墙成为村庄的新景观……一个个干净整洁、现代文明的美丽乡村正和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声,在广袤沃土上绽放出特有的魅力。

发展产业,让村民兜里有钱、心里不慌;美化环境,让村民出门有景、生活增色……今年,我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建立帮扶机制,严格执行责任、政策、帮扶、监管“四个不摘”要求,健全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和工作体系,不断提升脱贫乡村发展能力,补齐乡村各项发展短板,加快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郊区李家庄乡汉河沟村这个推进乡村振兴的“排头兵”“老先进”也不甘人后。日前,在位于汉河沟村的市裕盛源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经过制水、洗瓶、灌装、密封等工序后,一瓶瓶绞股蓝灵芝醋口服液“走”下生产线。“这标志着俺们投资5000万元的绞股蓝灵芝醋口服液项目,由建设阶段转入试生产阶段。目前,每小时可生产绞股蓝灵芝醋口服液6000瓶。”整日奔忙在项目一线的汉河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宋晓文一脸兴奋,“这个项目,为俺村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除了打造更高标准的特色产品、提升经济实力,汉河沟村村支“两委”正团结带领全村百姓在文化建设、乡村治理、民生保障、环境整治上做文章: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让小村“颜值”提升;围绕“法治、自治、德治”打造文化阵地,让小村“气质”非凡;挖掘树立群众身边的榜样,传承家风、端正民风、提振乡风;建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等群众自治组织,不断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子,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奋勇争先,全方位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市

8月,郊区西南舁乡迎来了乡村旅游的高峰。沿着建有红色步道的通村道路,游客可以在西南舁乡“北七村”畅游:到花海、果园、山楂林里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到农耕文化展览馆、拾光广场、农耕广场、红色文化展区看看舁上文化,听听红色历史故事;到农家乐吃吃农家饭,体会舌尖上的舁上美味……“北七村”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以来,各村的环境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发展方式也有了转变。游客赵晓华感叹:“以前,我们到乡村就是吃吃农家饭。现在到西南舁乡,游玩的项目多、内容也比较丰富。在这样的环境中,慢下脚步、静下心来,就能有一种沉浸式体验。”西南舁乡党委书记光华说,今年,西南舁乡集中力量推进“北七村”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项目,全面推进景点打造和舁上文化的挖掘,努力使“北七村”这张“名片”尽快释放经济效能。

“北七村”是我市全方位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市的缩影。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从中央到地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步履铿锵。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构建与转型出雏型相适应的“三农”发展新格局,打造具有阳泉特色、在全省领先的乡村振兴先行市。将脱贫攻坚工作中形成的组织推动、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协作帮扶、考核督导等工作机制运用到乡村振兴,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在体制机制上的有效衔接。

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我市聚焦“特”“优”战略,在确保粮食产量稳中有增的前提下,高起点培育“六品”精深加工产业,实施有机旱作农业,打造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并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以园区化带动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逐步实现“项目园区集中、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配套集成”的目标。

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的殷殷嘱托,指明了山西农业的发展方向。我市按照全省的安排部署,坚持把发展有机旱作农业作为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实现了区域有标准、片区有品牌。高标准建设盂县省级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和平定县巨城镇、郊区西南舁乡、盂县仙人乡3个市级有机旱作农业示范乡镇。

从在巨城镇南庄村种植200亩谷子,到辐射带动全市40多个村种植谷子5000亩;从试种推广高产、稳产、抗病性能好的“九州香9号”谷子,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免费为农民提供优种、肥料,与农民签订回购协议;从种谷子、卖小米到制作小米面压饼、小米锅巴,再到用小米做醋、酿酒……山西九州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一步一个脚印,逐步发展成为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让富硒产品“家族”逐渐壮大,打造出独具阳泉特色的“富硒品牌”。这离不开公司推行有机旱作。“有机旱作农业是山西农业的传统技术特色。公司严格按照有机旱作要求,在土、肥、水、技、机、绿等方面下功夫,种植绿色富硒农产品,生产本地的健康食品。有机旱作也从源头上保证了产品品质。”公司总经理史云章说。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我市聚焦乡村建设行动,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节假日,盂县孙家庄镇王炭咀村格外热闹。游客在美景中尽情地拍照留念,到瓜果飘香的大棚里品尝新鲜蔬果,领着孩子到儿童游乐区嬉戏玩乐……近年来,按照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的标准,王炭咀村大力实施旧村改造、基础设施建设、乡村环境治理等工程,实现了四季常绿、满眼皆景。依托优美的环境,王炭咀村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山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山西省休闲农业示范点”“山西省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等,成为我市乡村旅游新晋“网红打卡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像王炭咀村这样的“网红”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市的乡村大地。

今年上半年,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产值总量为4.8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80%,位列全省第三;产值增量为2.5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位列全省第一;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近4.3万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83.2%,位列全省第一;新改造农村户厕7438户,完成年度目标的50%,位列全省第二……一串令人欣喜的数据,构筑起了我市干部群众振兴乡村的自信基石。(任继萍 苏建平 郭鑫璐)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gsyl/yangquan/84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