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特”“优”农产品“上大学”

网络编辑 运城 2021-09-14 18:08:19 0 永济 运城市 农产品

整合销售渠道,把运城“特”“优”农产品送进高校。联合各校科研团队,推动运城市“特”“优”农产品提质升级。为大学学子提供实习岗位、组织研学游活动,吸引人才来运发展,为“特”“优”农产品提供智力支撑……

把运城“特”“优”农产品与各大高校联系起来的,是运城市高校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加快高校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是市委、市政府推进市校合作的重大举措,也是运城市“特”“优”农产品走出去的牵引性措施。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市校合作的总体安排,市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12大基地”建设任务中的“高校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任务。为帮运城“特”“优”农产品“上大学”,全市农业农村系统主动入位、积极对接,采取系列举措,推动“三大合作”,实现了市校合作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携手并进。

涉农高校大学生在西张耿村农民夜校参观 屈博摄

畅通销售渠道

“特”“优”农产品供给多点开花

“我们的葡萄口感好,能进到武汉的大学校园,让大学生们尝尝我们永济的水果,这是好事。”永济葡萄种植户闫峰高兴地说,他家种有260亩葡萄,种植葡萄十几年了,主要品种是“夏黑”“阳光玫瑰”和“克伦生”等,销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到海外。这次自家的葡萄进入大学校园,拓宽了销售渠道,让他感到十分惊喜。

市校合作工作开展以来,永济市主动探索、积极谋划,整合流通渠道,想方设法将永济作为武汉6所高校的供应基地。该市整合流通渠道,使永济的特色农产品调味品系列、枣油桃、葡萄进入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湖北大学的超市和后勤管理中心。

说起具体做法,永济市农业农村局产业科负责人樊海成介绍道:“我们主要通过两种渠道,把永济的鲜活农产品销往武汉,并与武汉6所高校签订了长期供应合同。”

樊海成所说的两条渠道,一是通过与永济各水果种植合作社、枣业公司有业务往来的武汉客商,打开永济特色农产品进入武汉各大校园的通道。

“武汉华南市场的汪启川、阮建亚,光霞市场的余宋喜都是市场内较大的水果流通商户,每年都在永济东信枣业公司、琦瑞葡萄合作社大量收购枣油桃、葡萄、冬枣,年经营量在5000吨以上。永济水果品质深受这些客商的信赖,这次永济特色农产品进入武汉各大校园超市,他们功不可没。”樊海成说,第二个渠道是通过在武汉经营餐饮公司的永济老乡开展销售。

武汉市尚品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尚普军是永济韩阳人,他长年与武汉各高校后勤中心有业务往来,主要从事餐饮承包和供应高校后勤中心调味品。经永济市农业农村局、永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多次沟通协调,武汉市尚品餐饮有限公司作为永济特色农产品的营销代理,将永济老冯家系列调味品直接销往武汉高校后勤中心,使永济特色农产品在武汉高校中占有一席之地。

“早在这项活动开展之初,我们就组织各县(市、区)开展了三方面的情况摸底调查,分别是对全市有供应意向的区域公用品牌、对农业企业接纳高校学生的实习需求、对科研机构和各县(市、区)在农业农村领域的技术合作需求,与各高校积极沟通,共同探寻合作契机。”市农业农村局科技服务站站长段军介绍道,在全市开展“特”“优”农产品全盘摸底的基础上,他们还推动了各县(市、区)农产品供应基地遴选,目前已征集了70家企业的117个“特”“优”农产品,品种涵盖蔬菜、水果、畜禽、粮油、加工食品、饮品酿品和药茶7大类。

在全市农业农村人的不断努力下,运城市逐渐摸索出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初步形成了多点开花的合作局面。

如今,除了永济市的“特”“优”农产品走进了武汉各高校,其他县(市、区)的“特”“优”农产品也顺利进入全国各大高校。其中,临猗县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达成水果、面粉供给协议;闻喜县与北京大学达成面粉、小米、绿豆供给协议;河津市与中国传媒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校园商超对接工作取得初步进展;平陆县与中国地质大学达成供应红富士苹果、玉露香梨、猕猴桃等农产品合作意向;芮城县与天津科技大学达成供应香椿等农产品合作意向……

截至目前,在农产品供给合作方面,运城市已同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北京大学等12所高校达成供应合作意向。

被选为高校农产品供应基地之一的王万保果品种植销售专业合作社现代化选果流水线 (资料图片)

加强科研合作

促进“特”“优”农产品产业升级

前不久,在夏县南大里乡“夏鲜”蔬菜智慧产业园博士工作站,农业专家专门为蔬菜种植户进行了一场蔬菜种植技术培训会。

借助“夏鲜”蔬菜智慧产业园博士工作站这个平台,夏县农业农村局积极与高校对接,聘请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教授范燕山、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孙秀琴为菜农进行授课,提升当地蔬菜种植户的生产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促进蔬菜产业健康发展、农民增产增收。

“老师给我们讲了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和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南大里乡长兴村蔬菜种植户胡须保说,眼下正值秋季大棚蔬菜的栽植期,这次培训及时有效、针对性强,为提高蔬菜产量、打造高品质“夏鲜”蔬菜奠定良好的基础。“两位老师理论讲得少,实操讲得多,我们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夏鲜”蔬菜智慧产业园博士工作站是山西丰泽禹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山西农业大学、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生物中心联合成立的。

该博士工作站只是夏县与各高校签订的技术合作协议内容之一。市校合作工作开展以来,夏县农业农村局立足当地优势产业,先后签订了4份技术合作协议,除了“夏鲜”蔬菜智慧产业园博士工作站外,还有山西格瑞特酒庄有限公司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签订的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协议、夏县荣辉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山西农业大学签订的优质水果种植技术开发合作协议,以及山西晋星集团与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签订的技术服务合作协议。

与高校联合开展技术研发这项工作,在全市其他县(市、区)也进行得如火如荼。

盐湖区与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就双季槐深加工产业达成合作意向,并以远程视频连线的形式签订《关于深化区校合作的战略框架合作协议》;闻喜县与山西农业大学达成合作意向,制订了《闻喜县2021年省级有机旱作农业小麦科研示范基地创建项目实施方案》,旺民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山西中医药大学合作开展黄芩品种选育项目;绛县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山西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专家,就草莓标准化栽培与新技术推广工作开展技术合作;垣曲县舜兴干果公司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青皮核桃贮藏保鲜技术开展了合作……

到目前为止,在科研技术合作方面,运城市已同天津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16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标准和有机旱作小麦、旱稻、水稻新品种示范种植等合作。

与各大高校联合进行技术合作,在提升运城市“特”“优”农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升级的同时,运城市还着力推进自身研发团队的建设。

从市农业农村局对全市农业农村领域技术合作的需求摸底中可以看到,全市有34项需要破解的技术难题,22项需要制定的技术标准,40余项生产、加工、销售方面的规划和培训需要引进高校资源,开展技术指导。

自去年12月起,市农业农村局牵头,联合山西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运城市蓝红杂交小麦研究中心,成立了运城市农业科学合作研究院。自成立以来,该院聚焦运城农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多单位、多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创新的优势,着力突破关键技术,取得了丰硕成果,已成为运城现代农业产业的创新高地。

注重人才建设

为“特”“优”农产品提供智力支撑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最宝贵、最可持续和最具潜在优势的战略资源。运城市在高校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工作中,就十分重视人才建设。

8月下旬,运城市举办了2021年市校合作涉农高校大学生暑期研学活动。来自山西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中北大学、吉林大学等多所大学的20余名返乡大学生参加此次研学活动。

研学团队先后前往盐湖区西张耿村、中农乐水果产业基地、万荣县贾村乡苹果主题公园、高村镇三益源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丰淋牧业有限公司、凡谷归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了解美丽乡村建设、智慧农业及现代果业种植技术、苹果种植情况和农耕文化、畜牧业产业发展情况等。

“我是土生土长的运城人,对运城农业的印象还停留在‘面朝黄土背朝天’上。这次研学活动让我大开眼界,农村、农业所展示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现代农业模式,让我全面了解了家乡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和未来前景规划,农业早已不是落后的代名词。”目前就读于长治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四年级的张旭飞激动地说。

在今年年初,张旭飞将考研方向选择为农业类,希望将自己所学专业与农业结合起来,顺应国家发展农业信息化的潮流。“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对家乡的发展充满信心。这次研学更加确定了将来我要回到家乡发展的本心,待我学成归来,我要当一名新时代的农民,把根扎在这片故乡的热土,把文章写在河东大地上。”张旭飞深情地说。

吸引更多优秀学子回乡发展,吸引更多外地人才来运创业。早在市校合作工作开展之初,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就已对农业企业接纳高校学生实习需求的情况进行了摸底统计。今年暑期共有22家农业企业,为大学生提供了150个实习岗位,专业涉及农学、园艺、果树、畜牧兽医、食品加工、销售、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会计文员等。

在人才引进合作方面,运城市已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吉林大学、新疆农业大学等9所院校达成实习基地合作意向。暑假期间,永济市7个省级龙头企业引进了32名实习生,稷山县引进了西北农大4名研究生到岗实习,夏县接纳了吉林大学的4名实习生,河津市与山西农大园艺学院达成实习基地合作意向,万荣县与山西农业大学签订了大学生现代农业实训基地建设协议,新绛县建风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山西师范大学签订了“实践教学基地”协议。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苏丽红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借助‘市校合作’东风,以加快补齐运城市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科技短板、人才短板为引领,遵循互利共赢原则,准确把握合作时机,推动合作项目落地见效,为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范娜)

[编辑:张萍]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gsyl/yuncheng/137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