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历史文本中的关羽”讲论会专家发言摘要

网络编辑 运城 2021-09-25 14:04:58 0 关羽 二十四 史料

▲梁满仓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梁满仓:

记载关羽最重要的历史文本是《三国志》。《二十四史》是史书中非常重要的一套,《三国志》以其独树一帜的面貌,跻身于《二十四史》前四史之中。

《三国志》独树一帜,第一点就在于它记录了一个非凡的时代。三国时代证明了以行政官僚为基础的中央集权下统一国家的生命力。秦汉以前,曾经也有过大一统的王朝——西周王朝,其特点是以中华血缘为纽带。血缘在战国时期被冲淡,随后秦和汉的统一建立在行政官僚基础上,实行郡县制。

郡县制是由中央政府任命官僚,而官僚与皇帝无任何血亲关系。三国时代以自己的历史发展进程证明了郡县制,证明了在官僚行政基础上的统一是有生命力的。所以三国以后,不管分裂还是统一,郡县制度始终存在,这是三国非常重要的时代特征。

三国时期还是各路英雄展示才华的时代。当时的三大政治集团,主观上都有追求统一的意识。这些大大小小的人物,都是为了这个目标施展自己的才华。他们这么突出,就是因为他们服务于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进程。

人们常说时势造英雄。正是时势,使得他们的实力非常突出,在历史上熠熠生辉。

三国时代还是多方面创新的时代,在政治、文化、思想上都有体现。

政治上,比如禅让制,与尧舜禹时期的禅让不同,那时的禅让带有民主色彩,而这一时期的禅让是一种政权更迭的形式,这一制度一直延续到隋,对后世有一定影响。再比如,九品中正制是选拔人才的制度,在历史上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有深远的影响。还有三省制,也起源于三国,成熟于隋唐,把整个中央集权制的权力,分为中书决策、门下审核、尚书执行。

思想上,最著名的玄学家产生于三国时代。玄学的出现,一方面冲击了传统的儒家思想,另一方面把中国人的思想提升到形而上的境界,证明中国古代也有哲学,是思想上很重要的建树。

文学方面,建安文学诞生,建安七子的影响,也流传后世。

《三国志》之所以出名,就因为记录了三国这个非凡的时代,给我们留下了完整、系统的历史记录。因此,今天研究历史、文人创作,都把《三国志》作为重要文献。

《三国志》独树一帜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有着高超的写作技巧。

一是《三国志》对重大历史事件记录的高超。西晋的建立,是司马氏从曹魏手中夺得了政权。这一事件,《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三国志·魏书·曹爽传》《三国志·魏书·明元郭皇后传》《三国志·魏书·后妃传论》等都有记载,看着都和司马氏没有关系,但通过其他人的行为和细节,反映出了这段历史。

不仅如此,写书时,一般皇帝用“纪”,诸侯用“传”,但是《三国志》“传”的写法都如“纪”的写法。

第二,陈寿是三国时期蜀汉人,对蜀汉有深厚的感情,他写魏书30卷、吴书20卷、蜀书15卷。尽管如此,还是能看出陈寿对蜀汉政权的歌颂和热爱。提起三国,讲忠的形象,想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讲忠义的形象,就想到关老爷;讲仁的形象,就是刘备;讲勇,关张有名……还有儒家传统美德的体现者,都在蜀汉政权里,他用简单的文字,记载了生动鲜活的、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历史人物形象,所以《三国志》的笔法很妙。

也正因此,《三国志》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所谓:虽云简略璧之瑕,纠谬补缺史更佳。若无承祚三国志,哪有松之锦上花。虽然大家都说《三国志》简略,白璧微瑕,但裴松之做了《三国志》纠谬补缺的工作,使得《三国志》更加完美,所以《三国志》催生了裴注的出现,而且裴松之作注是奉皇帝的御命,可见皇帝非常重视。

如果没有《三国志》,就没有今天的《三国演义》。在陈寿之前,也有记载三国历史的史料,但都不系统,也没有像他这样实录。

《三国志》经过裴注之后,历史记载更完整,也使得《三国演义》的创作,在还原的同时更精彩,为《三国演义》的成书,提供了准确的素材。即使是文学加工,也能从《三国志》和裴注里,找到它的影子。综上所述,我们能看到《三国志》对历史、文学上的深远影响。

▲赵凯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赵凯:

关羽是三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也是在中华文化塑造方面最有影响力的历史公众人物之一。可以说,关羽形象最早就是出现在《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中。其事迹主要存在于此,此外又散见于《三国志》诸多纪、传。

《三国志》全书共65卷,提到关羽的共32卷、53篇。如此高的“出镜率”,可见关羽的影响力,和他在《三国志》中的分量之重。

我们研究关羽,《三国志·关羽传》作为原典的核心材料,共2100字(含标点),除去裴松之的注,陈寿的原文大约1150字。那么,散落在书中其他纪、传中的记录可称得上“金泥玉屑”,是补充本传的重要史料。

《三国志》有些纪传史料可以填补《关羽传》的空阙。如读《李通传》可知关羽在赤壁之战后参与围攻江陵之役,《先主传》中写到关羽曾向刘备献玉玺,《张飞传》中刘备攻取益州后赏赐张飞、关羽金银等。有些史料提供细节信息,有补史之效。比如,关公镇守荆州的情形,《关羽传》中寥寥几笔,但在《鲁肃传》《甘宁传》中却可窥见很多细节。还有一些是外围材料。如孙权集团关于关羽末路的谋算,在《虞翻传》《吴范传》中就有一些其他细节记载。

世人称陈寿“善叙事,有良史之才”,总体而言,他在《三国志》中保持了自己的一贯风格:秉笔公正、史实严谨、叙事简洁。

裴松之,祖籍河东郡闻喜县(今闻喜县),他自幼博览典籍,宋文帝时任中书侍郎,奉命为陈寿的《三国志》充实史实,也就是“注”。他收集各家史料,弥补《三国志》记载之不足,宋文帝惊叹为“不朽”之业。其子裴骃所作《史记集解》80卷,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史记》注释。

裴松之把他的注文概括为四类。一是补阙:《关羽传》对重要史实和重要人物没有提及,或虽提及但过于简略,裴注尽可能补充增益。二是备异:同一史事或同一人物,各家记载有出入,甚至完全相反,而又不能定其是非者,裴注原则上俱载,以备参考。三是惩妄:凡各书记载不同,或某书记载错误,经比较研究能定其是非者,裴注一一指出。四是论辨:按照当时情理对史书错误之处做出判断。

裴注补充增益大量史料,为研究关羽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从史料学角度讲,其名为注,其实为史。其中,对关羽之“义”尤加褒扬,这与陈寿《三国志》原典表里一致。裴松之注中的关羽,是有血有肉、食人间烟火的关老爷,从史学家的角度出发,引用很多史传,使关羽的形象更加饱满。

《今注本二十四史·三国志》有两大特点:史家注史、注上注。主要内容一是校勘:以中华书局点校本为底本,以众多文献为参校本,相互校勘,择善而从。二是注释,包括人物、职官、地名、典故、生僻字等。

关于《今注本二十四史·三国志·关羽传》,首先是版本的订正纠谬,如删字改词。其次是史实的疏通文义,例《后主传》“追谥羽曰壮缪侯”,后世误以为“缪”为恶谥,其实此处“缪”通“穆”,《谥法》“布德执义曰穆”。后来,清高宗弘历令改“壮缪”为“忠义”,故殿本作“忠义”。

再次,史料的补充增益。《今注本二十四史·三国志》在吸收前人校勘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错误更少、更接近于原本的权威版本,通过对人物、官职、地名、典故、生僻词汇等的注释,尽可能为读史者扫除障碍;通过补充新见史料、吸纳前人研究成果,为研究历史者提供了学案参考;通过对《关羽传》及其他纪传中相关人物的校注,为更加准确地解读历史人物关羽,提供了可能。

可以说,陈寿《三国志》留存了关羽的基本史料,如同素描。裴松之注补充了关羽的大量史料,如同着色,使画像更加饱满、细腻。包括《今注本二十四史·三国志》在内的后人研究成果,订正文本讹误,疏通史实文义,如同修补千年古画,剥落的地方予以充实,褪色的地方予以润色,然后以3D方式呈现,让今人能够读懂关羽。

无论是裴注还是今注,都是沟通古今的桥梁,志在实现对历史文本的现代化,让古老的关公文化走进现实,走向未来。

▲王石

●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

听了梁满仓和赵凯的演讲,我对《今注本二十四史》(以下简称《今注本》)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触。

中华文化促进会邀请了55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300余位历史学家,一起投入《今注本二十四史》编纂工作中。有一批史学家,在学问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果这个时候我们不去把《今注本》这件事做起来,可能就来不及了。我感觉很内疚,《今注本》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做出来,第一个原因是,《今注本》编纂工作量极大,就像赵凯说的,裴注关于关羽这个人物的有关知识,和《今注本》里关羽这个人物的注释、补充材料,以及史料的互证,是一个工作量极大的任务。此外,《二十四史》中共包含5700多个人物传记,这个工作量也非常大。第二个原因是,我们很多次不得不把工作停下来,导致《今注本》直到2020年才开始出版。

《今注本》的出版,为我们研读《二十四史》提供了一个最好的文本。鲁迅先生评价司马迁的《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我认为《今注本》也是“史家之绝唱”。不同的是,司马迁是“独唱”,而我们是“合唱”。同样是史家之绝唱,《今注本》使《二十四史》这部中国古代的正史第一次有了注释。《二十四史》前三次全面整理,包括清乾隆四年的武英殿本、商务印书馆的百衲本、中华书局的点校本。《今注本》是我们第四次全面整理,但这一次的整理我觉得至关重要,它是在前面三次的基础上完成的。如果你想要进入《二十四史》,《今注本》就是你的钥匙,就是你的路径。现在《二十四史》可读了,这是《今注本》对广大读者的一个贡献。

27年间,《今注本》总编纂、执行总编纂、各史主编及顾问已有20位先后辞世。《今注本》是一次集体的马拉松接力,我们最终完成了这项工程。我们也很怀念为这个事业不但贡献了学识才华,而且贡献了生命的历史学家们,希望能完成2024年《今注本》全部出版完毕的心愿。精校精注的24种正史共600册,总字数约1.4亿。

构成文化的不是单一的学术命题或历史命题。关公文化与历史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从《三国志》中的《关羽传》这一历史文本开始,后来有了历史小说、戏剧,一直到和关公相关的各种文创等,构成了一种多层面的文化现象。

文字整理 王捷 薛丽娟 南辽 吉梦琳 摄影 朱超逸丁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gsyl/yuncheng/166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