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垣曲:“实快敢公韧”的移民实践

网络编辑 运城 2021-08-10 18:10:06 0 移民 垣曲县 垣曲

文/本报记者 韩维元 通讯员 张 辉 张甜甜 图/通讯员 高海鹏

垣曲县委书记杨彦康参观移民文化活动中心展馆

6月3日,全国北方片区15省百余名水库移民领导干部、专家学者齐聚垣曲,现场观摩该县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水利部移民司对垣曲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而此前不久的4月19日至21日,在南京召开的全国水库移民安置与后期扶持培训会议上,垣曲县作为参加会议的唯一的县,代表全国基层移民工作部门作了产业发展经验介绍。

令人振奋的“垣曲现象”,缘于这样一组事实:

4.3万名移民告别故土,涉及11个乡镇、47个行政村,淹没土地面积10万亩,淹没房窑面积181万平方米、工矿企业138处,垣曲人民舍小家为国家,为小浪底水库、后河水库和板涧河水库工程按期蓄水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

先后投资7000多万元,创建了移民就业平台、移民产业一体化等六大移民产业发展模式,提供各类工作岗位1200多个,务工移民群众人均年收入达到3万元左右,蹚出了一条推动移民群众增收致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迎难而上真境界,摧城拔寨大作为。讲担当、敢担当、重担当,垣曲县移民产业扶持工作的实践,生动地诠释了垣曲县委五字作风建设总要求——

“实快敢公韧”!

“实”

是一串数字,更是一种作风


垣曲移民就业园

今年29岁、家住长直乡的弟宝宝是原解峪乡移民,而今的他有着一份让很多人羡慕的工作,那就是每天都可以在自己家门口上班,每个月有6000多元的收入,既照顾了家里,也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用他的话说叫“工作顾家两不误”。

弟宝宝每天上班的地方便是垣曲移民就业园。从2015年起,垣曲县紧紧围绕产业布局,积极争取计划专项资金,先后创建了“三园”,为移民群众搭建了坚实的就业增收平台。“所谓‘三园’,一是着眼移民就业,投资2700万元创建的移民就业园;二是着眼新型工业,投资2697万元创建的移民产业园;三是着眼现代农业,投资900万元创建的移民农业园。”垣曲县水工程移民事务中心主任赵宏介绍说。

垣曲移民农业园

依托“三园”,垣曲县还创新推出了移民就业平台、移民产业一体化、集中资金办大事等六大模式,解决了周边移民的就业问题,每年增加移民收入3600万元。同时,利用“三园”租金,为困难移民群众重大疾病、困难家庭子女上大学、意外事故等提供了适当的救助,真正体现了“移民企业为移民”的服务宗旨。

皋落村紧靠垣曲县城,得益于区位和交通优势,一直是垣曲县的“菜篮子”。2020年,垣曲县投资900万元,建设了120亩的高标准、大跨度日光温室大棚44座,其中,智能玻璃温室1座,建筑总面积达到6万平方米。同时,该村通过合作社承包经营的方式,辐射了周边6个移民村、3500多名移民群众,每年可为移民增收600余万元。

垣曲移民农业园草莓种植基地

家住柴火庄村的赵王力夫妇已经在皋落村蔬菜大棚打了3年工,靠着既懂技术又勤劳,夫妻俩一年下来可以在这里赚到9万多元。“去年年底听朋友说外面打工更挣钱,就跟着朋友去了天津,半年下来一算,还不如在自己家里赚得多,而且老人孩子照顾不了,自家的田地也撂荒了,再也不出去打工了!”一去一回,赵王力用事实证明能在家门口就业是一种“两全其美”的幸福。

针对移民分散、缺乏专业技能的实际,2018年,垣曲县借助与温氏集团的合作,签订了每年生产20万头生猪协议,以“公司+农户”的农业产业管理模式,投资828万元为13个移民村养殖户提供猪种、饲料、技术、防疫、销售等全程服务及部分贷款和设施,并确保每头生猪的收益不低于200元,进一步拓宽了移民群众的增收渠道。

五龙泉集中供水管理站

在移民工作中,垣曲县水工程移民事务中心还充分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的顽强拼搏精神,扑下身子,沉下心来,脚踏实地干事业,埋头苦干促发展,千方百计为全县的移民争取了大量的项目和资金,为移民增收、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践是最好的证明,实干是最质朴的方法论。垣曲的实践证明,只有实干,一切难题才能迎刃而解,一切办法才能落地见效,一切发展才能顺利推进,一切机遇才能紧握手中。垣曲的移民实践更昭示人们,只有踏踏实实、扎扎实实、老老实实,察实情、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才是取得成功的“制胜法宝”。

“快”

是一种能力,更是一份担当


垣曲移民装饰材料产业园生产车间

古城、王茅两镇是垣曲县移民村最多的镇,因为靠近库区和地质等原因,很多村打不出深井水,也吃不上库区水,村民的饮用水只能靠地下浅表水,遇到天气最干旱的时候,很多村甚至还要到十几里外拉水吃。

群众的所需所盼就是移民工作的着力点和方向标。为了切实解决好这一事关3万多名群众的吃水问题,垣曲县水工程移民事务中心随即成立了专门工作组,通过反复实地调研勘探,最终确定利用十几里以外水质优良、水源充足的五龙泉实施引水工程。

“工程从2018年3月开始谋划,6月开始动工,当时正值酷夏,别说是干活,就是在太阳底下待几分钟,都会全身流汗。但责任就是使命,为了确保工程按时按质完成,我们全体人员戴上草帽,顶着高温,全部奔走在一线。”说起当年的工作情况,垣曲县水工程移民事务中心安置部部长吕建军感慨而自豪。

“每天不仅要协调征地、电网、路桥等方方面面十几项工作,还要指导工程作业,经常加班到半夜,有时深夜一两点还会接到赵宏主任的电话,交流项目情况。每天都处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中,经常是晚上睡觉做梦都是工程上的事,哪里管道该是直的,哪里该加个排气阀,哪里应该深挖,哪里应该排水……”吕建军回忆说。

“工程南北两条主管道全长30多公里,沿线沟壑纵横,最深的地方有50多米,而且荆棘丛生,没有任何路,单是从这边爬到另一边就得近一个小时。”然而,就是这样的“路”,吕建军跟同事们记不清跑了多少次、摔过多少回、受了多少伤,他们从三伏酷暑干到数九寒天,在荆棘中勘探、在悬崖边挖管槽、在淤泥中作业……

五龙泉小游园

为了保障项目顺利开展,垣曲县委书记杨彦康多次到省、市水利水务和移民部门汇报情况,争取资金;赵宏与垣曲县水工程移民事务中心副主任张艾红、王朝辉经常是一线办公,现场解决问题;基建工程部吕龙龙在心脏做了搭桥手术需要静养、父亲也患病的情况下,依然坚守岗位,忘我奉献;为保证资金及时支付,财务部王亚妮面对十几个工程项目,加班加点不言苦,甚至晕倒在工作岗位上;古城移民办赵晓峰积劳成疾,在住院治疗期间,仍然坚守在施工现场协调关系……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工程于2019年春节前实现全线贯通,沿线25个村3.46万人的吃水问题得到解决。同时,多余自流水还通过溢流管,增加了沿线的水浇地面积。值得一提的是,该项工程从开工到贯通,仅仅用了6个多月的时间,创下令人叹为观止的“垣曲速度”,也开创了全省集中使用移民大额资金实施惠民工程的先河。

为了确保集中供水工程的长期健康运营,垣曲县水工程移民事务中心还成立了宏源供水有限责任公司,对供水工作进行市场化运营,保障沿线3万多名移民群众24小时都可以吃到放心水。

垣曲县古城集镇移民安置区形成蔚为壮观的“十里长街”

在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中,垣曲县水工程移民事务中心还推行了“提前设计‘争’时间,高效工作‘缩’时间,加班加点‘抢’时间,微信群里‘催’时间,严格考核‘压’时间,同频共振‘超’时间”的“快跑步”工作法。

对基层移民干部群众反映的急需解决的事情,推行了以“澄清事实马上办,给理想的结果;深入调研就近办,给具体的意见;简化程序一次办,给便捷的服务;不用见面电话办,给满意的答复;严格政策限期办,给郑重的承诺;不分昼夜加班办,给最高的效率”为内容的“六办六给”工作机制,使全体移民工作者始终保持雷厉风行、立说立办的工作风格,高标准、快节奏地干好每项工作。

“敢”

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态度


“美丽乡村”古城镇南堡头村

7月的黄河滩涂热浪扑面,远远望去,垣曲县古城镇古城村的滩涂里,1600多亩的杞柳基地郁郁葱葱。虽然已是上午10点,很多周边移民群众依旧穿梭在两米多高的杞柳林间做着修剪工作。

古城村是垣曲县最大的移民村,移民人口4000余人,地少人多,紧靠小浪底库区。2015年,在移民办的协调下,古城村在库边种植了一些杞柳,效益比较可观,还带动了一部分移民就业,很多群众希望可以扩大种植规模。

“一方面,杞柳适宜库边种植,不受水涨水落影响,还能增加移民收入;另一方面,发展杞柳有利于保护黄河流域和小浪底库区的自然生态。”谈起杞柳的发展,古城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姚红权侃侃而谈,“2018年,县移民办投资100多万元扶持我们村将杞柳种植基地扩大到1600余亩,但是本地没有加工企业,所有的杞柳条只能以最低的价格卖到山东,经济效益得不到最大限度发挥,于是我们便萌生了自己搞编织厂的想法。”

古城杞柳工艺品编织厂工人在分拣柳条

通过多次到外地考察,姚红权发现杞柳产品不仅需要很多劳动力,市场前景也很广阔,编织的产品大多出口到欧美国家,效益非常可观,非常符合古城村的发展实际。

在穷乡僻壤发展外向型经济,其经营风险可想而知。敢不敢上?垣曲人的答案是:“敢”就是开拓创新,就是先行先试,就是看准了、大胆干。因为,水深不深,蹚了才知道;坡陡不陡,爬了才知道!

古城杞柳工艺品编织厂

2020年4月,垣曲县水工程移民事务中心积极争取省、市移民部门资金780多万元,投资建设了古城村工艺品编织厂,依托安徽一家杞柳企业在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以“基地+工厂+农户”的移民产业一体化模式,对杞柳产业进行延伸扩链,极大地增加了产业效益,促进了移民群众的就业增收。

垣曲县委副书记、县长马巍调研古城杞柳工艺品编织厂生产运营情况

截至目前,古城村依托杞柳基地和编织厂形成的杞柳产业可为550名移民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00多名移民群众接受了杞柳编织厂专业技术岗位培训,所生产的杞柳编织产品已远销西班牙等国家,每人每年可实现打工收入2.5万元左右,企业年创外汇300万美元。

“飞地经济”是指打破区域限制,在平等协商、自愿合作的基础上,以生产要素的互补和高效利用为直接目的,在特定区域合作建设开发的各类产业园区,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和利益分配等合作协调机制,实现互利共赢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这一模式的提出,也为垣曲县缺少资金和发展条件的移民村到有资源、有经验、有产业的移民村发展移民产业、形成互补、共同受益提供了路径。

目前,全县7个移民村利用皋落村大棚蔬菜已经具备的规模、效益等优势,实施移民“飞地经济”模式,投资310万元,建设了56亩高标准日光大棚,另有6个移民村的其他类别“飞地经济”项目也已基本完工。至此,全县所有移民村,村村都有收益性产业项目,增加了集体收入,助力了乡村振兴。

依托移民计划外资金,垣曲县在全省率先探索打造移民就业平台、移民产业一体化、依托企业分散经营、特色乡村游、集中资金办大事、“飞地经济”六大移民产业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始终坚持创新思路谋划项目、用好政策落实项目、务实作风实施项目、科学规范管理项目,使全县移民产业发展做到了新融合、取得了新突破、实现了新跨越。

全国北方片区15省百余名水库移民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现场观摩垣曲县移民后期扶持各项工作

垣曲县的移民工作经验也受到水利部的高度肯定并被全国推广,天津、广西、河南等省市先后到垣曲学习考察,大家纷纷称赞:“垣曲县移民产业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确是富民增收、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和‘活教材’,我们直接搬过来就可以用!”

“公”

是一份初心,更是一份情怀


从2018年开始,垣曲县所有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程都在明显的位置设置了“项目责任牌”,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责任牌上面清晰地刻着每个项目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承建单位、监理单位、监管单位以及相应的法人代表和项目责任人。

“大家习惯称它为‘荣辱牌’,就是说工程干好了是大家的‘光荣牌’,工程干得不好就是每个人的‘耻辱牌’!”一方小小的石牌,使工程有了“身份证”,增强了每个责任人在各个施工环节的责任心,确保了工程质量。

“美丽乡村”王茅镇亳城村

为把每个产业项目都做成优质工程和精品工程,垣曲县水工程移民事务中心采取了“四个一”措施,除了上面提到的“设置一块责任牌子”,还有“发扬一种拼搏精神”“执行一套制度”“制定一套考评办法”3项内容。特别是在项目运行管理中,该中心建立健全了管理办法,明确了重点项目收益资金使用办法,使移民群众切实从产业发展中受益。

值得一提的是,在“执行一套制度”中,垣曲县水工程移民事务中心制定出台了垣曲县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规范管理相关规定,明确了“村申报要体现民意、公开透明,乡审查要分清缓急、综合平衡,规划设计要切实可行、精准到位”等10个环节的要求和责任,使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程序更加规范、管理更加严格、进展更加顺利。

“三晋第一花”岭回桃花引得游人争相观赏

《垣曲县水库移民重点项目收益资金管理办法》是为了让每个完工的项目能长远、高效地发挥效益而出台的另一项政策。在该办法中,明确规定了资金用途,一是用于移民后期扶持项目滚动发展,二是为全县水库移民困难群众提供适当的经济救助。“这个经济救助的标准为500元至2000元。为什么要用于救助移民困难群众?因为把这些钱平均分给每个移民群众,数量不大,大多数人也不依靠这个,但给了移民困难群众,那就是雪中送炭,体现了党的温暖。”赵宏解读道。

同时,在资金分配中,收益资金按“人口因素法”,公平公开分配到每个移民村,在资金发放上,由移民困难群众本人申请、村委会通过“四议两公开”研究核实、乡政府审批,垣曲县水工程移民事务中心审核后再上报县财政局,县财政局直接将资金打到移民困难群众账户。

“美丽乡村”皋落乡岭回村一隅

在一次全国移民工作座谈会上,有人问赵宏:“你们的很多工作都具有开创性,你们是如何保障这些工作都是正确的?”赵宏回答道:“我们的工作虽然没有样板可学,但只要我们干的事、说的话,都是出于公心,一切都是为了群众的增收致富,从促进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不存私心私念,不打自己的‘小九九’,把公家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办,把移民的事当自家的活来干,我们就做到了问心无愧!”

在移民工作中,垣曲县水工程移民事务中心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先后创新开展了“爱岗敬业有作为”“党员带头作表率”“三心三高三要”等一系列党建活动,引领全体移民工作者树立了任何工作都从垣曲发展大局出发、从移民群众利益出发、从移民工作总体要求出发的“为公”思想。

垣曲县水工程移民事务中心还特别把“三心三高三要”作为移民工作的总要求,始终贯穿移民各项工作,号召全体移民工作者怀着感恩心、责任心、公心开展工作,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工作,以饱满的激情、完美的追求、务实的作风落实工作,推动垣曲移民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韧”

是一种劲头,更是一种格局

在王茅镇西王茅村边,一片面积不大的杨树林如今成了县城居民周末休闲游玩的好去处。当地一个村民承包了这片树林,提供户外烧烤服务,一天收益最多时达到5000元。边上不远处就是集水源地保护和休闲娱乐于一身的五龙泉小游园、亳清河长廊驿站,草坪、小桥、流水,宛若江南园林。

为了推动亳清河流域综合治理,做到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并重,垣曲县成立了亳清河管理委员会,统筹解决工作推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协调督促各项工作落实。相关文件规定,在亳清河沿线的所有建设都要经亳清河管理委员会同意后才能实施,按照既有的规划布局实施项目。

正是本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感,垣曲县在移民工作中及时克服了“急功近利”心态,树立了“久久为功”意识,不是总盯着容易出成绩的工作干,更不绕着问题走,而是甘愿为前任“还旧账”,为后来者“搭平台”,为他人“做嫁衣”,以水滴石穿的恒心和韧劲,为垣曲移民工作的后续发展积蓄了力量,创造了空间。

继建设五龙泉小游园和亳清河长廊驿站之后,亳清河管理委员会结合当地农业资源特色,在观光农业上发力,在亳清河沿线建立了黄梨、蜜桃采摘园,通过传统农业产业与旅游休闲产业的融合,为移民群众增收致富创造了良好条件。

立足乡村振兴,垣曲县坚持以优势产业开发为重点,以推动农业产业振兴为出发点,以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为落脚点,逐步促进移民村产业振兴和移民增收致富。目前,全县移民农业生产初步实现了产业规模化发展,形成了樱桃、石榴、药材、黑麦、杞柳种植基地13个,种植面积1.2万余亩。同时,形成了鱼、羊、猪等养殖基地12个,惠及全县8000多名移民群众。

垣曲移民装饰材料产业园

始终把移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把“质量第一、打造精品”作为根本要求,始终把“精准设计、科学规划”作为前提保障,始终把“明确流程、严格管理”作为“制胜法宝”,垣曲县水工程移民事务中心正是靠着这样一股“韧劲”,才使得全体移民工作者在平凡的岗位上,以最科学的设计、最优质的材料、最过硬的质量、最高效的速度、最严格的管理,创造了系列优质工程、精品工程、民生工程。

如今的垣曲移民村,不仅产业兴旺,而且生态宜居;如今的移民群众,不仅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而且增收的渠道更加多元高效,移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垣曲移民工作正成为一种标杆和现象,受到全国移民机构的重视,被全国学习和推广。

多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工作,多做有利于垣曲可持续发展的事业,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真正为垣曲的今天尽责,为垣曲的明天尽力,为垣曲的后天尽心,这应该就是“韧”字的精髓所在。

如今,在垣曲县移民就业园、移民产业园、移民农业园、移民安置新村,每个移民群众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如果说垣曲县的移民工作是“实快敢公韧”五字作风建设总要求的一场生动实践,那么移民群众脸上幸福的笑容,便是这场实践成色最生动的注脚和最鲜亮的折射。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gsyl/yuncheng/91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