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东西问丨张红宇:全球粮食危机 人口大国如何应对?

网络编辑 财经 2022-04-12 21:41:19 0 中国 粮食 中新社

中新社北京4月12日电 题:全球粮食危机 人口大国如何应对?

——专访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会长、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

中新社记者 陈溯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全球粮食安全遭受重创,多种农产品价格创下十几年来新高。世界粮食计划署官员日前称,全球或面临二战以来最大的粮食危机。当前人口大国要如何应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中国粮食安全是否受影响?在保障粮食安全问题上,中国和其他国家有着怎样不同的理念和举措?中新社“东西问”就这一主题对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会长、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进行专访。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俄乌冲突如何加剧全球粮食危机、推高全球粮价,对全球粮食供给形势造成怎样的影响?

张红宇:俄罗斯和乌克兰是全球重要的谷物生产大国和供给大国,据有关数据统计,俄罗斯和乌克兰供应了世界上19%的大麦,14%的小麦,以及4%的玉米,占到全球谷物供给的25%。俄罗斯还是全球重要的化肥生产和出口大国,影响着全球生产资料价格。

中新社发 王双正 摄

新冠肺炎疫情本来已使全球粮食供给深受冲击,2020年6月以来,全球粮食价格持续波动攀升,到2022年2月达到历史最高点。俄乌冲突进一步冲击全球粮食市场,具有传导性、放大性和灾难性,对粮食供应链产生影响,产生传导效应,推动全球粮食价格上涨。冲突带来的粮食危机使一些贫困国家“雪上加霜”,加剧全球饥饿危机。粮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粮食供给出现问题,还会波及、传导更多层面,对全球经济和政治形势造成负面影响。

中新社记者: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报告称,由于俄乌冲突,国际粮食和饲料价格可能上涨高达22%,并导致低开发国家的营养不良人数激增。据您观察,哪些国家的粮食安全受此次俄乌冲突的威胁最大?应如何应对?

张红宇:全球目前有七八亿人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主要集中在非洲等南半球国家,这些国家天赋资源条件有限,经济发展水平低,农业科技十分落后,农业生产能力先天不足,供需严重失衡。

俄乌冲突加剧粮食价格攀升,加上能源成本上升带来的运力减弱,低收入国家、低收入群体的食物购买能力将急剧下降,加剧全球饥饿和贫困危机。面对变幻莫测的国际环境,各国储备粮食增加,也会加剧全球粮食供给不平衡。

面对这一情况,应着力解决全球粮食生产力不平衡和供给不平衡的问题,帮助一些欠发达国家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农业产出能力,携手应对挑战、畅通粮食贸易。

中新社记者:近期,中国国内小麦、大豆、玉米等价格也有所上涨,中国的粮食安全形势如何?

张红宇:中国的粮食生产稳定,供给充裕,能满足消费。可以说,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完全是靠自己解决的,“口粮绝对安全”有足够底气。2021年,中国粮食收获6.83亿吨,同比增长2%,而伴随人口增长的粮食绝对需求已大大减弱。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内,工作人员驾驶农机在田间收割小麦。(无人机照片)。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受疫情、俄乌冲突影响,近期国内小麦、大豆、玉米等价格有所波动调整,但从整体看,中国粮食价格在可控空间,不同品种、不同区域的粮食价格并非大起大落,而是此消彼长的状态。

也要关注到,当前中国整个资源型农产品(主要依靠耕地生产的农作物)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去年,中国粮食进口量达到历史高点的1.62亿吨,其中最大宗的是大豆,算上大豆,中国粮食的对外依存率已达到19%。肉类对外依存度也达到9%。

要强化底线思维。在新形势下,粮食安全观要由“口粮安全”变为“食物安全”,高度关注资源型农产品的自给率,确保全部食物自给率不下降。

中新社记者: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稳定在470公斤以上,远高于国际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在保障粮食安全上,中国有哪些粮食安全理念和举措?

张红宇:中国自古就是农耕大国,一直将粮食安全视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比如“百业农为本”“粮安天下”“节约粮食”等理念都体现出这一特性。

农民播种小麦。中新社记者 佟郁 摄

中国的粮食安全观有自己的个性,也与其他大国具有共性,即“在吃饭的问题上不能受制于人”。世界上真正强大的国家,都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比如,美国是世界第一粮食出口国、农业最强国,俄罗斯、加拿大和欧盟的大国,也是粮食强国。

当前,中国作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虽然人口增速放缓,但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升、食物需求结构升级、城镇化进程加快,对肉类、高品质食物的需求持续增加,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升。中国政府将粮食安全摆在了更加突出的地位,将粮食安全视为底线任务和重中之重。

中新社记者:面对近年来风云变幻的全球粮食价格和近期的俄乌冲突,中国如何端稳本国饭碗?

张红宇:俄乌冲突对全球粮食供给的影响巨大,也给中国敲响了警钟。面对严峻形势,去年中国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的供应”,将生存和安全摆在了更加凸显的位置。

当前疫情还在持续、全球经济动荡、外部环境趋于复杂,中国应坚持以“以我为主”的粮食安全观,中国资源解决中国问题,中国供给解决中国需求问题,从六方面做文章。

一是资源。聚焦耕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潜力。18亿亩耕地红线要实至名归,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东北黑土地保护,实施盐碱地改造。

二是制度。坚持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推进粮食生产规模化,土地“三权分置”要进一步付诸实践。

三是科技。要以玉米和大豆的单产为突破口,通过生物技术推动种业振兴,提高大豆自给率,保证玉米稳产高产。推动装备技术、农业机械发展,发展农业绿色技术。

在“中国绿色米都”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建三江分公司,无人驾驶插秧机在稻田里自动插秧。中新社记者 张兴龙 摄

四是政策。要让种粮农民有合理收益,给农民补贴,价格政策要弥补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给农民造成的损失,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推动农业保险创新。

五是经营方式。通过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推动粮食生产规模化、区域化、集约化。

六是贸易格局。无论国际如何风云变幻,中国要坚持对外开放,与时俱进改革贸易方式,培养全球领军的农业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完)

受访者简介:


张红宇,男,1958年生,四川省什邡市人。管理学博士,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会长,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理事,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原司长。多次参与中央1号文件及中央重要文件起草。多次主持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及国家社科基金等重大课题研究。出版多部个人专著。

【编辑:黄钰涵】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caijing/1554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