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消费电子产业链蓄势蝶变 多公司智能汽车业务加速变现

网络编辑 财经 2022-07-14 13:18:01 0 汽车 精密 智能

在手机行业换机周期延长,消费电子行业发展放缓背景下,消费电子产业链企业集体筹谋通过发力智能汽车、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物联网(IOT)、新能源、半导体等新业务突围,部分公司还同步剥离了前景不佳的消费电子资产。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多方采访获悉,在汽车“新四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驱动下,长盈精密、蓝思科技、闻泰科技、领益智造等多家公司智能电动汽车(下称“智能汽车”)业务正加速变现,将在2022年实现高速增长,未来有望引领企业自身及产业实现蝶变。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十几年间,中国消费电子产业链经历了从生产低附加值零件、为国外终端品牌代工到切入高附加值生产环节、国内终端品牌跻身世界前列的崛起型转变,目前中国智能手机产量占全球比重七八成,中国企业在全球消费电子产业链中后段、组装等领域占据主导,因此在“汽车就像一部大手机”的产业共识以及消费电子产业链企业纷纷布局智能汽车领域的背景下,未来国内消费电子产业链前景值得期待。

消费电子产业链企业

纷纷布局智能汽车

奋达科技以扬声器起步,已深耕消费电子领域近三十年,主营电声产品、健康电器、智能穿戴产品等,近日,其经营范围新增了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务,引发外界广泛关注。

“首先是我们有一些客户有这类产品的采购需求,另外公司也在看有没有机会往新能源汽车领域延伸。”奋达科技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周桂清就新增汽车零部件相关业务做了回应。

周桂清说,在传统汽车产业想找到切入点比较难,一方面是产业本身偏传统,很多大厂长期有着极高的市占率;另一方面燃油车乃存量市场,机会不多,而新能源汽车产业更开放,在零部件的选择上会更关注产品的性价比,“公司汽车相关业务的拓展还在初期,产品尚在研发阶段。”

奋达科技代表的是消费电子产业链,但它并非先行者。

“未来十年汽车是一个新增长点,汽车就像一个‘大号手机’,有很多相通的需求,我们也在思考将现有技术升级应用到汽车电子领域,抓住更多机会。”今年4月底,消费电子产业链芯片设计企业汇顶科技高管在一次投资者交流会上曾对记者说。

上述高管称,公司在智能汽车领域可以开发的产品越来越多,比如蓝牙芯片、NFC都有计划加速推出车规级产品,车载音频功放也在开发中,当这些产品陆续出来,公司会成为汽车电子领域比较有影响力的玩家。除了持续开发车规级产品,也会加强和Tier 1(车厂一级供应商)整机厂商的合作关系。

进军智能汽车领域,已成消费电子产业链普遍趋势,截至目前,除上述企业外,立讯精密、蓝思科技、领益智造、欧菲光、长盈精密、闻泰科技、工业富联、长信科技、共达电声、得润电子、安洁科技、兆易创新等产业链代表性企业以及华为、OPPO、小米、vivo等产业链终端企业均已进军智能汽车领域。

这背后除市场需求驱动、两者有相通性、前景明朗等原因外,还有一不容忽视的背景是,近几年消费电子行业发展放缓,消费者换机周期延长,导致行业整体盈利空间减少。

2007年~2017年,全球智能手机行业出货量从1.24亿部增长10余倍至15.6亿部,此后行业增长放缓,今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1%至3.11亿部,目前手机行业换机周期已延长至三年。

三方式切入智能汽车

从这些企业切入智能汽车领域的方式来看,主要分三种:一是通过自身战略转型、产业升级的形式切入,如工业富联、蓝思科技、汇顶科技、奋达科技、安洁科技、长信科技;二是通过收购在智能汽车领域有一定基础的相关企业切入,如欧菲光、长盈精密、闻泰科技、领益智造;三是通过与车企深度合作及战略入股等形式快速切入,如立讯精密、华为。

蓝思科技2015年起深度布局智能汽车市场,通过在已有的消费电子用防护玻璃相关专利积累和技术基础上创新,如今在汽车领域批量生产了包括车载电子玻璃及组件、车载中控屏、B柱组件、充电桩、大尺寸新型汽车玻璃(如天幕、侧窗、挡风等)等产品,并积极探索玻璃、金属、蓝宝石、陶瓷等新材料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

欧菲光2015年通过收购华东汽电和南京天擎,顺利成为国内整车厂商的Tier1供应商,2018年欧菲光再收购富士天津镜头工厂,进一步加强在车载镜头布局,推动智能汽车业务发展。

领益智造在2020年年报中提出要横向跨入新能源汽车等其他产业领域。2021年,领益智造以3800万元收购浙江锦泰电子有限公司切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并通过投资建设电池结构件项目等方式发展新能源汽车业务。闻泰科技也属此类,2019年收购安世半导体切入汽车领域。

立讯精密则属合作切入型,今年2月其一纸公告宣告正式进军智能汽车领域:第一步立讯精密与奇瑞新能源组建合资公司,全面发力汽车代工业务,该合资公司还为立讯精密汽车核心零部件业务提供研发设计、量产平台等,助力立讯精密汽车零部件Tier1领导厂商中长期目标实现;第二步立讯精密控股股东立讯有限公司斥资超100亿元直接入股奇瑞控股及其关联子公司等。

谈及以与奇瑞合作方式切入智能汽车领域缘由,立讯精密表示,未来智能汽车赛道上,巨头一定有共同造车的需求,汽车产品安规要求仅次于航天,同时汽车产品从0到1,没有几代产品很难打开市场,窗口期大概10年,而奇瑞汽车有4000多名专业汽车研发人员,同时认同共同造车理念,所以立讯精密希望在支持奇瑞自有品牌成长的同时,借助奇瑞汽车在汽车领域的技术基础和市场优势等,快速切入智能汽车领域,助力公司把握住未来十年Tier 1黄金发展期这个机会。

华为自2021年4月与小康股份深度合作至今,已推出了赛力斯SF5、ATIO问界M5、ATIO问界M7三款智能汽车车型,部分车型预定火热,目前在智能汽车领域已基本站稳了脚跟。同时,华为还与北汽、广汽等众车企广泛合作,输出智能汽车零部件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与华为合作后,小康股份也走上了发展快车道,不仅新能源车销量大增,股价也已翻了2倍多。今年1至6月,小康股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同比增幅分别达255%和205%。7月11日晚,小康股份披露拟更名为“赛力斯”,其新能源汽车业务营收占比已近半。

顺势而为or弯道超车?

从商业模式来看,消费电子产业链企业布局智能汽车业务主要有两种模式,一为将现有产品体系“平移”或升级到智能汽车领域,如立讯精密、工业富联、蓝思科技、汇顶科技、立讯精密、欧菲光、长盈精密等,这几乎是每家企业必走之路,也是顺势而为之路,因为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之间存较多相通性。

“既然我们做高端智能手机机构件,想必也能很容易地把技术转化到新能源汽车的相关高端精密机构件,以及电机的集成技术发展。”工业富联首席执行官郑弘孟说,其灯塔工厂也可为智能汽车行业智能制造赋能。

“我们在手机领域主要提供手机精密零组件,包括连接器、精密结构件和模组等,这些在汽车领域同样需要,因此也主要提供汽车精密零组件,但是汽车与手机相比,精密性、安全性要求更高,因此产业升级也有一定难度和需要较大投入。”长盈精密相关人士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

再如立讯精密,其在消费电子链主要提供手机结构件、零部件及手机代工业务,目前在汽车领域定位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而其与奇瑞汽车合作的新能源汽车子公司则将全面发力汽车代工业务。

第二种模式为主攻Tier 1领域,如华为、立讯精密、安洁科技、工业富联、欧菲光、汇顶科技等。缘何企业纷纷瞄准Tier 1领域?立讯精密给出了答案。

“汽车产业供应链前15大公司里有4家跟连接器和线束相关,但目前这部分全球前几大没有一家是华人企业,所以Tier 1是华人企业的机会。”立讯精密方面表示,汽车不像消费电子,它是整个系统,需要很多技术沉淀,公司要培养的团队需从结构到电子、再到整车应用,方方面面均需要顾及,挑战还是比较大的。

另据了解,在传统汽车时代,我国自主零部件企业面临核心技术能力薄弱、产品附加值低等挑战,一直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随着智能汽车时代到来,零部件企业也面临转型升级的需求和机遇,因此企业冀望通过零部件领域的突围实现在全球汽车领域的弯道超车。

智能汽车业务加速变现

尽管多数消费电子产业链企业“造车”时间不长,但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获悉,目前已有多家公司智能汽车业务正加速变现。

根据2021年年报,蓝思科技“大尺寸防护玻璃”产品实现营收62.2亿元,同比增长10.48%,占总营收13.75%。另外,蓝思科技车载募投项目年内会建设完成,2021年启动的上海临港汽车项目也正在积极推进。

“智能汽车业务是公司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司业务重要的增长点之一,公司对新能源汽车业务板块增长有信心,力争2022年实现较高增长。”蓝思科技方面向记者透露,目前其已与包括特斯拉、宾利、保时捷、奔驰、宝马、现代、蔚来、理想等在内的超过20家汽车客户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且优质新客户持续增加中。

长盈精密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2020年长盈精密新能源收入5.03亿元,2021年收入11.29亿元,预计今年还会保持高速增长,宜宾、常州、宁德三地的产能今年将逐步释放,进入大规模量产。

“公司2021年新能源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10.22%,预计新能源收入占比未来还将继续提升。”上述负责人说。

另据了解,2021年领益智造新能源汽车板块收入同比增长140%至4.4亿元,公司方面向记者表示,汽车业务是公司未来发展的重点,目前主要产品包括动力电池结构件、盖板、转接片和软连接等,相关项目正在爬坡并进入量产期,收入规模增长明显,毛利水平稳步提升。

闻泰科技智能汽车业务发展势头也向好,其收入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旗下安世半导体在汽车领域的收入,2021年汽车领域的收入占安世半导体总营收比例44%,目前这方面需求大增,闻泰科技正扩大在全球半导体研发和晶圆制造、封装测试规模,满足全球客户的增长需求。

二是产品集成业务,闻泰科技表示,产品集成业务实现从消费电子向汽车电子切入的突破性进展,车载智能终端产品为头部智能汽车客户品牌配套的项目进展顺利,即将量产;三是光学方面,闻泰科技正在开发应用于车载等不同场景的产品,拟切入车载摄像头市场。

此外,欧菲光也向记者表示,智能汽车是欧菲光布局的重要赛道,公司智能汽车事业部聚焦智能驾驶、车身电子和智能中控三大类产品线,产品矩阵丰富,多项相关产品已量产。随着行业进入飞速发展期,智能汽车业务正逐步打开新的增长极,公司将把智能汽车业务作为重点开拓的业务领域,从研发、市场销售、生产等全方位加大资源配置,力争实现到2025年智能汽车业务收入规模行业领先。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不少企业智能汽车业务呈现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各企业这项业务均为新业务,基数不太大。另外,智能汽车业务需要非常大的投入,尽管不少公司已有收入且增长显著,但这项业务普遍仍处于亏损状态。

“华为在汽车业务上一年花掉十几亿美元,汽车业务是华为唯一亏损业务。”7月7日,华为公司消费者业务BG余承东在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透露。

“从汽车板块来讲,智能电动汽车是中国汽车人百年不遇的机会,对Tier1厂商的底蕴要求较高,相对而言是比较值得去耕耘的,虽然投入多但是未来的回报会较好。”立讯精密相关负责人表示,汽车产业业绩落地时间虽比消费电子时间要长,但也相对较稳,这不仅是单一产品如此,整个汽车产业生态都如此。现阶段公司在做的就是将已有的产品快速整合,没有的产品加速开发,所以期望与奇瑞的共同造车平台能给公司业绩带来较大帮助,应该还需要3~5年时间。

除集体发力智能汽车业务外,消费电子产业链企业还普遍在加大AR、VR、IOT等领域布局,同时各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还在拓展光伏、半导体、机器人等新业务,如蓝思科技发力光伏、工业富联发力半导体及机器人业务等,此外奋达科技、创世纪等公司剥离前景不佳的消费电子资产,通过一系列创新突围之举,消费电子产业链蓄势蝶变。 【编辑:邵婉云】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caijing/3051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