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AI的命也是命”?人类与AI之间还有明确界线吗

网络编辑 财经 2022-07-30 09:40:21 0 人工智能 人类 上海

北京7月30日电 (中新财经记者 宋宇晟)自今年6月以来,谷歌一名工程师称某AI聊天机器人可能具有自己的“意识”,并称该AI“令人印象深刻的语言技巧背后,可能还隐藏着一颗具备感知能力的心”。

这随后成为该领域备受关注的话题。据外媒近日报道,这位工程师已被谷歌解雇。但他留下的有关人工智能的话题仍在互联网发酵。

记者注意到,就在6月,海外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一个该人工智能的“粉丝账号”,有人还在发起话题,呼吁让该人工智能“重获自由”,更有甚者在海外社交媒体上称“AI的命也是命”。

很多人或许无法理解这样的想法,但当人工智能变得越来越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类身边,“我们应如何看待AI”越来越成为一道必答题。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AI伦理工作委员会负责人陈小平,就此话题接受了中新财经记者专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AI伦理工作委员会负责人陈小平。受访者供图

采访实录摘编如下:

中新财经记者:近期的一则新闻称,谷歌一位工程师认为AI可能具有自己的“意识”,在网络上引起讨论。您是如何看待此事的?他的想法有合理的地方吗?

陈小平:这个问题可以分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是不合理的,另一方面又具备合理性。这两方面同时存在。

说这种想法不合理,主要是依据科学判断,AI是没有人格的。另一方面,我觉得导致这位谷歌员工认为AI有“人格”,有其客观原因。比如他可能对这个AI系统产生了共情。

5年前我就做过预测,类似的现象未来会越来越多地出现。目前对人工智能存在不同理解。按图灵的观点,人工智能只是模仿人类的某些功能,而且这种模仿不要求必须和人的工作原理相同。比如 Alpha Go 具有下围棋的功能,但它下围棋的原理与人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无论AI怎么发展,它永远不是人。因此说AI具有人格或人的情感、意识、道德等等,是不成立的。但是,AI可以用与人不同的工作原理,模仿人的语言、情感等功能,让人对AI产生共情,于是一部分人就会认为,“AI是人,或具有人的某些精神品质。”

资料图:在2022上海信息消费节开幕式场外“元宇宙@上海”展区,上海元宇宙代表企业展示产品方案。 汤彦俊 摄

中新财经记者:现在我们身边可能都有很多可以和人类“交流”的人工智能产品。对于这个时代的人们来说,人类与AI的边界似乎正在变得模糊。在您看来,二者之间有没有明确的界线?

陈小平:我认为有两种边界,一种是科学上的边界,一种是人文上的边界。

从科学的角度说,按照图灵观点,这个边界是非常清晰的。AI仅仅模仿人的部分功能,本质上不具备人的品质,包括人格、情感、道德等等。

还有一些和图灵不同的观点。比如一种观点认为,AI和人相比除了硬件不同,其他都相同。于是AI也可以有人格、有情感、有道德。估计这位谷歌前员工持此观点。

于是,一方面是他相信AI除了硬件以外可以和人一样;另一方面,从报道里看,他对这个AI系统已经产生了共情。仅仅因为AI在科学上没有情感等人类品质,就可以排除或禁止一个人对AI产生共情吗?这属于人文的边界,这个边界至少目前非常模糊。

中新财经记者:作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AI伦理工作委员会负责人,您认为,如果有人相信AI具有人格,是否会给人类本身带来一些问题或困扰?

陈小平:如果我们认为AI有人格的话,肯定会带来很多困扰。同时还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后果,有些后果非常严重。

比如,人类如何对待AI。如果认为AI有人格,那是不是要把AI当成人呢?如果把它当成人了,那是不是要给它人类的权利?包括生存权、财产权、投票权等等,甚至无论AI做了什么危害人类的事情,都要像对待人一样对待AI。

人类到底应该如何看待人工智能?这是一个非常根本的问题。如果AI真的具备人格、情感、道德,一般能力又超过人类,就会出现可控性问题。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只要AI能够模仿一种功能,那AI的这种功能迟早会比人强,就像Alpha Go下棋一样。如果AI的通用能力也超过人,到那时人类凭什么能够控制AI?这是个疑问。我们现在就要思考这样的问题,提前做好风险防范。

当然,现在人工智能已经让一些人产生了共情,将来会让越来越多的人产生共情,这件事是客观存在的。这将给人机关系、人际关系带来巨大的新挑战和新机遇,是一个新的重大课题。

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汤彦俊 摄

中新财经记者:此前您在智源大会论坛上,提到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几种挑战。我们应如何应对这样的挑战?

陈小平:对人工智能如何分类,应该分为人还是物?我认为,我们应该把人工智能看成是非人非物的第三种存在物。科学上,它不是人;从人文的角度说,它不是物。那就是非人非物的第三种存在物。这种观点与根深蒂固的“二元论”是根本不同的,所以人工智能带来的颠覆实际上远超科技范畴。

如果以这种观点考虑,能化解很多矛盾和难题,包括上面提到的法律难题,而且可以让科学与人文在某种程度上重新“握手言和”;但其中仍有挑战。有很多科幻作品写到人类爱上人工智能,如果采用三分法是否就没这个问题了?其实仍然会有这样的问题。

所以,我们要想未来怎么适应这样的社会,要判断会不会出现人类不可接受的严重后果,要不要提前采取措施。

中新财经记者:目前国内在此方面的进展如何?

陈小平:这几年我国人工智能伦理研究的发展非常快,从民间到政府对人工智能伦理都高度重视。这是个非常好的现象,我们有必要未雨绸缪。

在落实过程中,中国的情况总体上还是比较顺利的。这表现在,一些基本原则上大家是有共识的,而且普遍认识到,不仅要从理论上研究,更要在实践中开展治理。当然,如何在治理实践中落实社会共识,仍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具体怎么治理?这涉及大量实际问题。我的研究发现,我们前面谈到的可控性和长期后果的不确定性,难以用传统治理模式有效应对,需要探索新的治理方法。

除此之外,如用户隐私、数据安全、算法公平透明等问题,用传统社会治理模式是可以有效应对的。我们不用担心这类问题会变得失控、解决不了,其中一部分具体问题其实正在解决之中。(完)


高温之下,何处乘荫?

吉林“瑜伽大爷”刻苦训练二十载:变身“最酷大爷”

桃园市长参选人林智坚涉论文抄袭 台大学生真实反应……

四川天全:管护站工作人员偶遇野生大熊猫 连连惊叹

苹果CEO库克回应在中国打折:与清理库存无关

国足选拔队28日返回国内 按规定进行集中隔离

教育部等五部门部署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溺水工作

这些“大猫”也需要爱猫人士的关注

猴痘病例不断增加 美国旧金山宣布进入卫生紧急状态

我国新一代载人火箭完成重要试验 转入初样研制阶段

街拍为何愈发惹人厌?未经同意街拍涉嫌侵权

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保交楼”,楼市下半年怎么干?

注意,你的住房公积金可能涨了!

三四线楼市现新变化,要回老家买房吗?

美联储承认或将放缓加息,为何强硬不起来了?

多地查处公务员考试违纪行为,这些人禁考五年

中央定调下半年中国经济 释放五大重要信号

专家:化解地方村镇银行风险可实施差别化监管政策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caijing/3325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