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黑土地保护应多管齐下

网络编辑 财经 2023-02-28 18:45:50 0 吉林省 黑土地 黑土

2月27日14时37分,吉林省气象台发布沙尘蓝色预警信号:“受大风影响,吉林省中西部部分地方已出现沙尘天气,预计未来24小时,白城大部、松原、长春、四平、辽原、吉林西部风力仍然较大,将出现沙尘天气。”

同日,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牡丹江市、佳木斯市等也发布了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每年的大风沙尘,都意味着东北黑土地的流失。”日前,曾有农业专家告诉证券时报记者。

世界上共有三大片寒地黑土,分别位于乌克兰大平原、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和我国的东北地区。黑土是肥力最高、最适宜农耕的土地,三大寒地黑土带已先后被开发成重要的粮食基地。然而,在经历高强度开发利用后,东北地区的寒地黑土资源也面临着自然肥力下降、有机质不断减少,加之受到风蚀、水蚀的影响,正在不断变薄、变瘦,部分地区的黑土资源还出现了沙化、盐化和板结的现象。如同大熊猫般稀有且珍贵的黑土地,正面临着退化的危机。

我国的黑土区是重要粮食生产基地,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的1/4,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则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为了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相关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基层农户已经在积极采取措施,在保证粮食增产的同时,竭力保护黑土资源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

保护性耕作被日益接受

今年55岁的潘丙国是长春市九台区兴隆镇德强种植业家庭农场的负责人。最近,潘丙国正在忙着备春耕:联系种子、化肥,修整农机设备,与合作农户签订合同……“我们今年的保护性耕作服务面积将由300公顷左右增加到1000公顷,预计明后年有望增加到2000公顷。”2月23日,潘丙国告诉证券时报记者,除了备春耕外,自己日常的另一项工作就是宣传黑土地保护。

从2020年2月初开始,潘丙国每天一次向农民宣传讲解国家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政策信息,普及保护性耕作技术,讲述黑土地保护知识,分享实施保护性耕作的收获和体会,说服更多的农民加入到保护黑土地的行列中来。

“从2017年开始,我们开始采用‘梨树模式’进行保护性耕作,实施全比例秸秆覆盖还田的模式。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是保护黑土地的有效措施。”潘丙国说,农民参与保护性耕作,不但国家会有相应补贴,粮食产量也有所提高,化肥、农药使用比例也降低了,农民增收效果显著。

潘丙国举例说,采取保护性耕作的农地与传统耕作的农地相比,每公顷可以多产出粮食3000斤左右。由于实施秸秆覆盖还田,土壤中的有机质开始增加,采用科学合理的施肥方式,每公顷化肥的使用量可以减少200公斤。加之统购的化肥价格较为便宜,所以在不考虑补贴的情况下,每公顷将为农民增收5000元左右,因此正在日益被农民接受。

“采用秸秆覆盖还田模式的保护性耕作十分重要,往小了说,是让种粮的农民赚到了钱,尝到了甜头,往大了说,保证了国家的粮食安全。”潘丙国表示。

邵亮亮今年39岁,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在大学时学的是农学专业,如今的身份是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聚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我在大学学习的就是种地,现在也算是学以致用。”邵亮亮说,“目前合作社耕作的各类土地面积在200公顷左右,均是采取了保护性耕作的方式。”

2月24日,证券时报记者见到邵亮亮时,他正在组织人员对耕地中的秸秆进行打包。“我们实施的是30%比例秸秆覆盖还田的模式,剩余的秸秆将进行打包出售用于牲畜的饲料,这也算是增加了一项收入。”邵亮亮说。

邵亮亮表示,与传统的耕地模式相比,采用秸秆覆盖还田模式的保护性耕作的节本增效较为显著。秸秆还田会产生一定肥力,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对于环境保护也大为有益。

黑土“变薄、变瘦、变硬”

证券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秸秆覆盖还田是“梨树模式”的核心要素。“梨树模式”指的是在东北地区秸秆全量覆盖,免耕播种,达到保持土壤水分、防治土壤风蚀水蚀、培肥土壤肥力、减少土壤耕作、节约成本等多种功效为一体的、环境友好的农业种植技术模式。

“黑土地是公认的最适宜农耕的土地,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和大量使用化肥,加之受到风蚀水蚀的侵害,昔日肥沃的黑土地正在变瘦、变薄、变硬。”2月25日,“梨树模式”的创建者之一、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告诉证券时报记者。

据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东北黑土地白皮书(2020)》,黑土地变瘦是指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下降,肥力变低;黑土地变薄是指土壤遭到风力、水力侵蚀,土层变薄;黑土地变硬是指土壤的物理结构和生物结构被改变,土质硬化。

“人们一度对黑土地不断索取,忽视了对黑土地的养护。1990年代,黑土地退化问题就已经引发了一些农业人的高度重视并进行针对性研究。”王贵满说,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2007 年以来,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中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以及相关农机生产企业创建了“梨树模式”。目前,“梨树模式”已经升级,尝试集成金融、保险、仓储和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等生产要素,建立“现代化农业生产单元”,每个生产单元的保护性耕作面积为300公倾,力求真正做到把黑土地保护和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对接。

据了解,“梨树模式”让农民生产成本大大节约,劳动强度也明显降低,每公顷可节约成本1000-1400元;在“梨树模式”研发基地十年多的定位试验中,一般平均产量比对照高出5%至10%左右。

经过十余年的探索、总结,“梨树模式”也在不断完善、升级。吉林省通过大力推广“梨树模式”,黑土地保护水平显著提升。吉林省典型黑土区720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64%,贡献了全省粮食产量的80%。吉林省通过拓展提升“梨树模式”,探索形成秸秆覆盖还田、深翻还田、碎混还田等十大黑土地保护模式,实现适宜区域全覆盖。黑土区耕地质量比2012年提升了1个等级。

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黄迎新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东北三省不同的黑土区所面临的情况也不尽相同,不同的地区也需要应用不同的技术和方法,各地学习“梨树模式”也不能生搬硬套,需要因地制宜地进行灵活调整。这其中更要有科研人员来做技术支撑,毕竟在黑土地保护过程中,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由科技人员来完成,有大量的技术需要由科技人员来积累、引进。

据了解,在实施黑土地保护的过程中,中国农业大学、吉林省农科院、中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21年3月,中科院启动“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集结了中科院内部的34家研究所和院外的89家单位,共同组成了一支汇聚各专业1400余人的科研力量,有针对性地探究黑土地“变薄、变瘦、变硬”问题。同年,“黑土会战”大安示范区成立,并探索出“良田+良种+良法”的“大安模式”。

“水资源问题和盐碱问题是吉林省西部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两个主要障碍,如果这两个障碍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吉林省西部地区农业增产潜力还是非常大的。”黄迎新表示,根据我们之前的评估,如果把吉林省西部地区的土壤改良措施实施到位,然后再配合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措施,吉林省西部地区大约有100多亿斤的粮食增产潜能。

黑土资源保护刻不容缓

吉林省地处东北黑土地的“黄金玉米带”和“黄金水稻带”,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省份,是北粮南调的主力军,承担着全国“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计划20%的增产任务。

2022年,吉林省粮食总产量达到816.16亿斤,增产8.32亿斤,创历史新高。粮食单产940.53斤/亩,排名全国第三位,居前十名产粮大省第一位。

据黄迎新介绍,黑龙江省粮食产量连续“十九连丰”,吉林省粮食产量连续两年站上800亿斤,与这两个省份所拥有的黑土地资源有着重要关系,这也是东北地区被称为是“黑土粮仓”的一个重要原因。

吉林省以占全国2%的国土面积贡献了5.92%的全国粮食产量。吉林省2022年粮食产量稳居全国第五位,近年来,吉林省粮食调出量超过500亿斤,在全国5个粮食调出省份中排在第三位。2022年,吉林省启动“千亿斤粮食”工程,力争用8年时间,将粮食产能提高200亿斤。

据媒体报道,有农业专家测算,这200亿斤可全部作为商品粮供给全国,按全国每天口粮需求70万吨计算,够全国人民吃半个月,在复杂国际形势下,无疑对粮食安全起到压舱石作用。

吉林省65%以上的耕地是黑土地,80%以上的粮食产自于黑土地,黑土地也被视为是吉林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吉林省“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的底气和命脉。

“新中国成立之后,东北三省迎来了开发的高峰,黑土地的可利用面积不断增加。1980年代开始,化肥得到大量、广泛的使用,的确使得粮食产量得到提高。但是土壤中的很多元素并不是简单使用化肥就够的,特别是在农民收获粮食的同时,很多氮磷钾等元素也被离田带走了。长此以往,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就会不断降低,地力逐年下降。”黄迎新说。

在黄迎新看来,粮食生产离不开土壤,离开了好的土壤,粮食的产量和品质都会下降,所以不能抛开土壤谈粮食,毕竟农业生产的根源在于土壤。现阶段黑土资源所面临的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如果不加以重视,不采取保护措施,那么黑土地的土壤潜力在若干年以后可能就被挖掘没了。基于为子孙后代考虑,黑土地的保护和利用必须是长期的、可持续的。

最近几年,黑土地保护获得了相关政府部门的空前重视。以吉林省为例,为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吉林省出台了《吉林省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总体规划(2021-2025年)》《关于全面加强黑土地保护的实施意见》......《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也将自2023年4月1日起施行。

日前,吉林省发布的《关于建设农业强省提升粮食产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当中明确提出,要夯实黑土地保护措施。全力抓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和黑土地保护工程,发挥万亩核心示范基地和千亩级辐射示范基地作用,推动“梨树模式”提质扩面,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3500万亩。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也提到,加强黑土地保护和坡耕地综合治理。严厉打击盗挖黑土、电捕蚯蚓等破坏土壤行为。

“保护黑土地离不开政策支持,我赶上了黑土地保护的好时候。”王贵满说。 【编辑:邵婉云】

【寻味中华】一碗胡辣汤,五味烟火尽逍遥

国际热评:中国经济是全球经济复苏稳定之锚

历史第一!梅西七度当选世界足球先生!

公务员招考热度不减,年轻人“考公”更看重什么?

三问扬科维奇的新国足:首秀在即,会否考“砸”?

萨拉乌苏遗址在东西文化交流中有何意义?

年轻人偏爱“定制打印门”:让门变成一道风景

专访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为全球粮食安全做了什么?

香港输入人才计划入境许可须申报有无刑事定罪记录

海百合如何见证史前生物从巅峰到灭绝?

水洞沟为何被称为国际史前研究的“璀璨明珠”?

将创新刻进基因里!看深圳如何修炼高质量发展“内功”

世预赛两连胜收官 这支中国男篮变化有多大?

“刘三姐”黄婉秋病重 影迷上千件藏品忆往事

特朗普访俄亥俄,被自家侄女抨击:他给居民送“毒水”

两会前瞻:应对挑战,两岸关系为何强调“融”?

人民币对美元月内贬值1450个基点 未来走势会如何?

浙江古稀老人的非遗技艺:蛋壳上画出“大千世界”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caijing/6165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