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探险史上的“泰坦尼克号”找到了,沉没百年仍完整精致

网络编辑 国际 2022-03-31 14:55:10 0 坚忍 南极 沉船

在福克兰群岛海洋遗产基金会提供的采访视频中,69岁的海洋考古学家门森·邦德这样调侃。2022年3月5日,在南极洲附近威德尔海域某处3008米深的海底,自动水下航行器捕捉到了他和伙伴们追踪多年的沉船“坚忍号”。视频中,这艘被“封印”在水下100多年的木制大船,船体依旧完整,外观仍然精致。

“坚忍号”是人类历史上最知名的沉船之一,它是英裔爱尔兰探险家欧内斯特·沙克尔顿1914年带队出海穿越南极大陆时乘坐的探险船。1915年10月,这艘船在进行南极探险的过程中遭遇恶劣气候,被卡在威德尔海的浮冰之中,数日后沉没。沙克尔顿带领团队成员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分批从沉船海域撤出,奇迹般地实现全员生还。

“坚忍号”沉船是被一个名为“坚忍22”(Endurance22)的科学探险项目团队发现的,团队中共有60多名专业人士参与。“坚忍22”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地球物理学家拉塞·鲁宾斯坦在回复《中国新闻周刊》的邮件中表示,目前团队仍在南极洲附近进行工作,预计当地时间3月22日才能返回。

巧合的是,自动水下航行器拍到“坚忍号”真容的那天,也是沙克尔顿的遗体在福克兰群岛下葬整100周年的纪念日。整件事的发生,颇有种探险家本人“魂兮归来”的味道。

“就像才沉没一样”

“坚忍22”团队已经不是第一次出海搜寻“坚忍号”了。2019年1月,他们进行了第一次搜索,但到达搜索地没多久,自动水下航行器就被浮冰损坏,队伍不得不提前回到陆地。2022年1月,他们又启动了对“坚忍号”的第二次搜寻,结果开局仍然不顺,2月底,团队成员乘坐的探险船又遭遇了严重的浮冰。媒体一度预测,第二次搜寻也可能失败。

就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一台名为“剑齿象”的自动水下航行器立下了大功。它可以从沉船100英里(约等于161公里)以外的地方发射到沉船地点,并带着照片、录像和调查数据返回。这意味着即使海冰条件恶劣,探险船无法到达沉船地点的情况下,探险队也有可能做到外出勘察。事实证明,“剑齿象”不负众望地拿到了极其丰富的资料。

借助先人为“坚忍号”留下的影像资料和文字记载,人们可以在脑海里勾画出它的样貌。这是一艘精致的木头大船,由精挑细选的松木、橡木和樟木制成,重量达到300多吨。船的原名叫做“北极星号”,坚硬度高,可以保证行船过程中不受南极海冰的侵扰。为了购买这艘船以及其他科考工具,沙克尔顿在当年总共花费了14000英镑的“天价”。

将过去的影像与全新拍摄的“坚忍号”视频进行对比,人们惊讶地发现,它几乎依然保持着100多年前刚沉没时的样子。“坚忍22”项目的科考队长、极地地理学家约翰·希尔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艘沉船的状况依然好到令人难以置信。在视频中,船尾的“坚忍号”字样和标志性的铜质北极星,让科学家们一眼就认出了它,船上的楼梯、绳索等建筑和物品也清晰可见,很多细节和当年沙克尔顿以及船员的记录保持一致,甚至连油漆外观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就像它昨天才沉没一样”。

为何一艘木制大船在3000多米的水下能够保存100多年,还能如此完好?英国埃塞克斯大学深海极地生物学家米歇尔·泰勒解释说,这是因为南极洲从来没有过树木,周围的水域中也没进化出任何可以分解木头材质的微生物,自然也没办法腐蚀“坚忍号”。她形容,她在视频中看到的“坚忍号”是一艘“幽灵船”,船身附近漂浮着许多深海海洋生物:包括有柄海鞘、海葵、海绵、海胆等。这些动物都不会对船体造成太大的伤害。

传奇之船

提起南极探险,人们会第一时间想到阿蒙森、斯科特两位探险家,以及他们之间关于抵达南极点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沙克尔顿和阿蒙森、斯科特三人并称为“南极三杰”,但沙克尔顿的成就总是被人遗忘。1907年至1909年,受到英国政府资助的沙克尔顿带队进行南极远征,这件事被后世视为英国向南极扩张的开始。而早在1901年,时年28岁的沙克尔顿便开始以斯科特助理的身份前往南极探险。这两次经历为他此后的探险积累了充分的经验。

当时,15到17世纪的“大航海时代”早已过去,地球上除了南极、北极之外的领地都有人涉足,欧美国家的探险家开始向这两块“处女地”进发。而带队前往南极和北极的人需要具备超乎常人的勇气,还要拥有足够多的经验和科学知识。鉴于那个时代的探险者都有着英雄般的能力,这段时期也被称为科学探险的“英雄年代”。

不过,沙克尔顿是一个更加另类的英雄:他思维缜密,善于体恤队员,对个体生命的珍惜超过了对考察结果的追逐。在1907年至1909年他个人参加的第二次南极远征中,为了保证队员的生命安全,他选择在距离南极点不到100英里的地方折返,放弃了抵达南极点的目标。南极探险家雷蒙德·普里斯特利曾有一句著名的评价 :“想要获得科学发现请找斯科特;需要速度和效率请找阿蒙森;但当你毫无出路可言时,请跪下来向沙克尔顿祈祷。”

但英雄还是会不断为自己设置新的目标。在阿蒙森抢先到达南极点之后,沙克尔顿的新目标就是穿越南极大陆。1914年8月8日, “一战”爆发之际,沙克尔顿和他招募的56位团员从挪威出发,分成两队从挪威南下。其中,沙克尔顿率领威德尔海分队,自12月5日从福克兰群岛的南乔治亚州出发,乘坐“坚忍号”向威德尔海地区进发。

开始的旅程算是顺利,但进入南极的秋冬季之后,气候开始变幻无常起来,从1915年3月到10月,“坚忍号”在航行中一直被海冰包围。到了10月底,沙克尔顿和伙伴们忍痛抛弃了在冰块夹缝中遭遇连续撞击的“坚忍号”,集体改为在浮冰上扎营。

跟随沙克尔顿参与探险的电影制片人弗兰克·赫尔利留下了大量关于“坚忍号”的摄影资料,大船被卡在海冰中的惊悚景象,队员们从平静生活、工作到恐惧逃生的全过程都被他记录了下来。在他的照片中,一开始,队员们都带着乐观的笑容,他们在船上工作,玩耍,喝咖啡,逗弄动物。大船刚刚被海冰卡住时,人们还能保持平静依旧在浮冰上扎营,进行科学研究和生活。但随着时间流逝,希望日渐渺茫,他们开始以海豹肉、企鹅肉为生,随船的狗和宠物猫也被杀掉,队员们的表情从出发时的兴奋逐渐转变为担忧与恐惧。

1915年的11月21日,在轰然作响的噪声中,“坚忍号”上的人们终于接受了大船将彻底沉没的事实。在沙克尔顿日后出版的自述《南极“坚忍号”历险记》中,他引用船员的笔记表达人们伤感的心情:“当它船头朝下默默走向它的安息之地,沉入我们现在立足的冰层之下时,那一刻仿佛同时告别了许多珍贵的关联、无数欢乐的时光,甚至激动人心的事件。”

此后,船员乘救生艇到达无人居住的大象岛,沙克尔顿留下大部分人在此等待,和其他五人乘坐鲸鱼船前往福克兰群岛的南乔治亚岛寻求救援,再返回大象岛救出其他人。这个过程前前后后花费了大概一年的时间。1916年8月30日,所有队员都被营救出来,并全部生还。

经历了此事的沙克尔顿在6年后死于心脏病,但他和“坚忍号”都成为了科学探索精神和尊重生命的象征。月球上有环形山以沙克尔顿的名字命名,电影《星际穿越》中出现的环形空间站就叫“坚忍”,在知名电子游戏《古墓丽影》中,人们也能看到以“坚忍号”为原型的大船。

“最复杂的搜寻”

作为“坚忍22”项目的勘探总监,门森·邦德在寻找“坚忍号”的全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他自己就生于福克兰群岛,从小对家乡附近海域的沉船故事烂熟于心。成年后,他以海洋考古学者的身份勘察了多艘沉船遗址。2013年从牛津大学退休后,他开始凭着个人兴趣组织、参与考古活动,找到“坚忍号”也是他多年来的重要目标之一。2014年10月,旨在开发和保护福克兰群岛历史遗产的福克兰群岛海洋遗产信托基金会正式成立,门森·邦德成为信托基金的管理人之一,这标志着“坚忍号”的搜寻开始被列入计划。

因为威德尔海域变幻无常的天气和浮冰条件,对“坚忍号”的寻找被视为“有史以来最复杂的海底项目”,用沙克尔顿当年的话说,这片海域是“世界上最糟糕的海洋中,最糟糕的部分”。这里是南极洲唯一拥有大量“多年冰”(至少经过两个夏季都未融化的海冰)的地区,海冰的结构也十分复杂。因此,尽管有了现代科技的帮助,这个寻找过程也非常艰辛。

在项目确立之后,涉及多个学科、多个国家的科研机构参与了分工合作:南非气象局负责部署气象气球、海洋浮标和冰流浮标;德国Drift Noise公司主要进行海冰研究,阿尔弗雷德-韦格纳研究所除了研究海冰,还负责了解深海潜水器的运行情况,德国航天局(DLR)的一个团队使用高分辨率卫星图像从太空绘制海冰图,等等。

科学家们能确定这艘船的大致位置,得益于先人的精确记录。当年精通航海业务的“坚忍号”船长佛兰克·沃斯利在下沉19个小时以后,使用天文观测等方式记下了这艘船最后的经纬度。2022年2月7日,英国有三位研究人员在《航海杂志》发表了对沃斯利笔记的研究论文。论文显示,因为设备限制等原因,“坚忍号”的实际位置可能在笔记坐标以东3公里以外的地方。同时,也一直有专业人士在不断记录搜寻海域附近与“坚忍号”有关的浮木和残骸情况。

有时候也需要一点好运气。“坚忍22”项目科考队长、极地地理学家约翰·希尔斯表示,2019年第一次前往相关海域搜索时,他们遇到的海冰大概平均有2到3米那么厚,但到了2022年,搜寻接近成功前夕,附近海冰的厚度降到了1米左右,勘察环境大大改善,最终促成了“坚忍号”的发现。

重见天日的“坚忍号”,背后的故事还将被人继续讲下去。未来,这艘沉船将作为历史古迹,在《南极条约》的保护之下静静地挺立在海底,不会被人打捞或者移动位置。而发现沉船之后,科学家们在这些日子里尽可能地拍摄了它的影像资料。他们使用激光扫描了整个沉船,将会根据这些资料制作出“坚忍号”的3D模型,用于在博物馆中向公众展示。

《中国新闻周刊》2022年第11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编辑:房家梁】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guojijishixinwen/1423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晋ICP备2022003293号-1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