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链条”短路 全球格局重塑

网络编辑 国际 2022-04-11 13:21:37 0 供应链 俄罗斯 全球

罗南家族三代以来都在爱尔兰南部蒂珀雷里郡务农,他家农场的规模可以排进爱尔兰前十。不过,这还是罗南家族第一次产生宰杀牲畜的想法。

以前熟悉的日子,好像没法再“过”下去了。

欧盟国家有一半的玉米来自乌克兰,三分之一的化肥来自俄罗斯。由于俄乌冲突爆发,粮食供应紧张,能源和其他原材料价格大幅飙升,欧洲农民的饲料、化肥和燃料价格大幅上涨,养殖牲畜的成本也水涨船高,农民难以负担。俄乌冲突也扰乱了金融市场,受到冲击的农民难以获得信贷支持渡过难关。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烧钱的事。”罗南在都柏林的抗议活动中说道。他对《金融时报》表示,农户齐聚起来只是希望政府能拨出一部分贷款拯救爱尔兰养猪业。

俄乌冲突正在扰乱全球供应链,罗南的困境只是其中一个微观缩影,类似的困境也在其他国家同步上演——土耳其的纺织业因俄乌物流受阻变得举步维艰;没了俄乌两个重要出口国,上百万箱的厄瓜多尔香蕉只能滞留在农户手中。

俄乌冲突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正以“多米诺骨牌”的形式向外溢出,全球供应链将面临重大调整。

脆弱的供应链

在乌克兰种了20年地的凯斯·赫伊津加(Kees Huizinga),最近开始变得忧心忡忡。

4月份,通常是乌克兰的春耕时节,但今年的播种尤为艰难。据英国《卫报》报道,赫伊津加从当地农业协会得知,乌克兰农民大约需要20万吨柴油进行春耕,但现在拖拉机明显燃料不足。播种还需要种子材料、化肥、机器备件以及劳动力,赫伊津加越发觉得,种植农作物需要的一切都很短缺。

另外,由于军事行动,至少有三分之一曾用于种植春季作物的土地将停止种植。这场艰难的春耕势必会影响到未来的收成。

然而,即便到了收获季节,收割上来的农作物也很难运出去。美媒CNBC指出,乌克兰70%的出口货物都是通过船舶运输,俄乌冲突刚开始时,乌克兰叫停了港口的商业航运。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甚至这么形容,“乌克兰实际上已经与国际海上贸易隔断”。有专家更进一步担忧,“世界粮食供应将出现巨大缺口”。

赫伊津加所说的“缺口”正提前出现在黎巴嫩人的餐桌上。黎巴嫩粮食严重依赖进口,而乌克兰是其主要供应国之一,自俄乌冲突爆发开始,黎巴嫩食品价格普遍上涨了14%。当黎巴嫩穆斯林开斋时,他们会发现面前的这顿饭比之前贵了很多。

食品供应链危机可能进一步发酵。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安德森管理学院杰出教授邓兆生(Christopher S. Tang)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俄罗斯和乌克兰是全球小麦和玉米主要供应国家,俄乌冲突导致出口中断,食品供应链的打击正迅速演变成一场全球粮食危机,在发展中国家和低收入国家,情况更为糟糕。

然而,更糟糕的是,受冲击的供应链不只局限于食品。

3月份,穆迪分析公司资深经济学家蒂莫西·乌伊(Timothy Uy)发表了一份全球供应链风险分析报告,指出全球供应链面临的最大风险已从新冠疫情转向俄乌冲突,以及由此产生的地缘政治及经济的不确定性。乌伊指出,这场冲突会使许多行业处境恶化,尤其是那些依赖能源资源的企业。

俄罗斯为世界第二大原油出口国,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出口量占全球原油供应的14%。美国总统拜登决定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后,能源市场立刻做出反应,原油价格突破每桶130美元,创下近14年以来的新高。

油气不仅是燃料还是生产化肥的主要原材料。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钟飞腾对新京报记者指出,油气供给出现问题,也会影响全球的化肥供应,甚至进一步引发粮食安全问题。

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贸易经济学家文森特·斯塔默(Vincent Stamer)表示,他们原以为俄乌冲突只是推动能源价格上涨,使供应链变得更加昂贵,但不会破坏供应链,但事实要比他们预想的更加危险。

除大宗商品外,俄乌也是关键金属钯、镍和芯片制作重要原材料氖气的主要产地。

钯是生产半导体芯片的一种关键资源,俄罗斯的钯供应量占到全球的40%。另外,乌克兰提供了全球70%的氖气。乌伊指出,如果俄乌冲突继续下去,全球芯片短缺将恶化,这将给汽车制造业、电子企业以及手机制造商等其他行业带来重大风险。

芯片供应链的影响已经显现,欧洲最大的电线电缆制造商莱尼(Leoni AG)关闭了在乌克兰的两家工厂,暂停生产车用线束和电子元件,导致大众和宝马不得不关闭其在德国的装配线,这对其汽车生产造成一定冲击。

俄罗斯还是关键金属镍的重要出口国,镍广泛用于不锈钢、镍基合金、电镀和新能源汽车电池等生产领域,俄乌冲突后,金属镍价格在英国伦敦金属交易所一度突破每吨10万美元,创历史新高。

俄罗斯和乌克兰的GDP加起来还不到全球总GDP的2%,但俄乌间的冲突正慢慢撬动着国际贸易秩序。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吴其胜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这一方面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各国分工日渐紧密,个别国家的生产波动很快会影响其他国家;另一方面,俄乌是特定商品的重量级生产国,局部行业的波动会传导至整个供应链中。

进一步的打击

与此同时,美西方对俄罗斯施加的制裁进一步打击了全球供应链秩序。

最为直观的影响是西方多国与俄罗斯相互关闭领空,直接影响物流运输航线。半岛电视台指出,这意味着需要根据政治路线重组全球贸易,而无视地理位置和效率。

航空货运不得不改道绕过俄罗斯,重组货物运输路线。供应链软件平台Keelvar专业服务主管迪伦·阿尔珀林对美媒CNBC表示,飞行禁令导致许多航班被取消,并从国际货运飞行航线上移除了1000万英里的空域。

这无疑加大了航空货运的成本。货运预订公司“Freightos Group”的研究主管犹大·莱文说,随着航空公司避开俄罗斯领空,他们将用更长的替代航线,从而推高燃油成本。油价本就不断上涨,这让本就捉襟见肘的航空公司更加举步维艰。

另外,《纽约时报》指出,对于电子产品和半导体等依赖空运的行业来说,较长的运输时间可能会造成产业链的一系列延误和产品积压。

即便可以从空运转为海陆运输,问题也同样棘手。

当地时间2月28日,英国宣布禁止俄罗斯船只在其港口停靠。随后,欧盟也有了动作。4月8日,欧盟宣布对俄罗斯实施第五轮制裁,欧盟将禁止在俄罗斯注册的船只进入欧盟成员国港口,禁止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货车进入欧盟成员国公路。

制裁导致了物流供应链的拥堵和延迟,这意味着供应链将更长时间受困。荷兰国际集团(ING)指出,物流运输层面的摩擦意味着进一步带来价格的压力,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将为此付出代价。

而这只是全球供应链上的一环,影响更深远的还在于,迟滞了全球经济复苏的脚步。

在美国宣布禁止进口俄罗斯石油、液化天然气和煤炭后,欧盟计划在一年内将俄罗斯天然气进口量削减三分之二,并对俄罗斯煤炭实施禁运。制裁俄罗斯油气导致国际市场出现供应缺口,油价高企。随后,为了应对供应短缺,拜登宣布释放美国战略石油储备。

钟飞腾指出,虽然市场确实做出了反应,但油价下降幅度并不大,缺口仍在。油价高企会进一步导致通胀,这对其他国家财政都会造成极大负担,显著加大了全球经济复苏的难度。

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警告所言,俄乌冲突以及对俄罗斯的制裁将“对全球经济产生严重影响”。

供应链的重塑

世界各地都能感受到这些影响,欧洲消费者不断上涨的燃气账单,非洲家庭逐渐难以承受的食物价格……

从长期来看,穆迪分析公司资深经济学家蒂莫西·乌伊对新京报记者指出,冲突对通胀和价格的影响仅会持续一段时间,物价会逐渐趋于正常化,俄乌冲突更为长远且深远的影响或在于,加速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冷战结束,跨国公司迅速发展,企业与不同国家的供应商合作,大幅削减成本,许多开放的亚洲经济体成为了全球市场服务的主要制造中心。

那是经济全球化的黄金期,由此形成的全球供应链,与其说是一条包括上下游端口的链条,不如说它是一张由资源、资金、信息、人员交织而成的巨大网络。

但这张网络脆弱而敏感。

从2003年的SARS疫情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再到2011年的日本海啸与近几年的泰国洪灾,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要保障供应链安全,抵御潜在的全球风险。

全球化的黄金时代早已随着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而结束,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卡门·莱因哈特(Carmen Reinhart)表示。“我们走出了那个温和的时代,这次俄乌冲突非常有力地让人们意识到这点。”

走出一个时代,不可避免地要进入另一个时代。

其实,迈入新时代的脚步早已开始。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吴其胜表示,随着新冠疫情暴发,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全球供应链一直在调整,只是俄乌冲突加剧了这种趋势。

但重新配置供应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全球供应链生态系统》一书的作者马克·米勒(Mark Miller)认为,今天的全球供应链生态系统是经过多年建立和调整的,不能被轻易拆解,调整供应链需要重新评估整个系统。

未来,全球供应链或变得更“近地化”或“区域化”。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没有国家能做到供应链完全本土化,但很可能变得更加区域化。与以往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成本低廉的投资地区不同,未来可能更倾向于在区域联盟中投资。但这并不意味着全球化中断,只是全球化的方式在发生变化,各地区都在重组。

区域化的好处在于能有效降低风险。钟飞腾指出,地缘接近,经济、人文等层面的交流同样接近,在国际安全局势不确定的情况下,跨国公司或更加侧重区域化供应链,可以更好预防不确定性带来的冲击。相比而言,区域性供应链要比全球层面更加稳定。

同样有声音担心,随着区域化供应链的构成,未来全球或形成“各自为政”的供应链阵营。不过,现在提出此类悲观判定仍为时尚早。穆迪分析公司资深经济学家乌伊指出,根据目前情况无法判断这种可能会否成为现实,毕竟在现代社会,无论哪个国家都很难在真空中生存。

危机下的机遇

全球供应链整体受到俄乌冲突的影响,作为串联起全球供应链的各国企业和政府,也在思考如何利用此次危机,解决其供应链长期存在的弱点。

未来,供应链设计核心或更加强调“弹性”。供应链策略咨询公司GEP媒体技术行业主管迈克·杰特(Mike Jette)指出,供应链在过去几十年过分注重高效,如今应直面其受到的冲击,并对危机加以利用,重新设计供应链时,应将弹性作为原则之一,而不仅期望实现最低成本。

弹性策略背后是重新定位供应基地,以确保距离更近的货源,同时采用更广泛的多源战略——即在多个地点有多个供应商。钟飞腾指出,正如老话所说,“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许多企业都及时做出反应,努力寻找替代源,缩短产业链,减少不确定因素。

另外,在具体经营中,企业还需进一步调整供应链库存思维。

目前供应链库存哲学的两端是“及时供应”(Just in time)和“以防万一”(Just in case),任何提供有形产品的企业,都处于两条供应链曲线中的某个位置。

“及时供应”主张供应链精简,依赖于可靠的供应商和稳定的需求,目标是打造一个可持续的供应过程。而“以防万一”则是令库存成为优先事项,避免原材料耗尽减缓生产步伐。由此,米勒指出,企业供应链模式中的“及时供应”将越来越向“以防万一”模式倾斜。

而对各国政府而言,他们可着眼中长期层面,尽量避免不确定因素的产生。钟飞腾补充道,各国政府应改善全球经济治理结构,使更多发展中国家有发言权,致力于共同解决其薄弱之处,否则一旦这些国家爆发不可预知的冲突,极可能波及全球供应链与价值链。

“下一个常态将是全球供应链的彻底重组。”米勒对新京报记者说道,可以预见,未来的全球供应链将采用更加区域化及本土化的方式,减少相互依赖,来源更加多样化,缩短供应链环节,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新京报记者 栾若曦 【编辑:王禹】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guojijishixinwen/1510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