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9·11”二十年:伤痛和迷思

网络编辑 国际 2021-09-11 09:10:11 0 美国 阿富汗 疫情

“9·11”二十年:伤痛和迷思

【鸣镝】

历史的进程,总是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向前。

2001年9月11日,被恐怖分子劫持的民航客机将世贸双子塔夷为平地,重创五角大楼。这一夺去近3000人生命的恐怖袭击震惊了世界:烟尘中奔跑的男女,逆行的消防救援人员,小布什总统听闻恐怖袭击后错愕的表情……无数个瞬间,清晰如昨。

20年后,对逝者的悼念依然伤痛,而“9·11”一代已长大成人。在这一代人中,一定已经有人上过阿富汗战场,或许还有人亲历了“喀布尔时刻”。

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难以言说的复杂时刻。

20年后,拜登政府本想借着撤军阿富汗,赶在“9·11”周年节点为反恐战争画上圆满句号,结果事与愿违变成又一个悲剧时刻。

“早知如此,我们就不会走这条路了。”目睹了阿富汗20年的国家建设被雨打风吹的一幕,美国一些分析人士发出感慨。

只是,历史没有如果。

历史的走向与山顶的错觉

历史的走向就此改变,在飞机撞向世贸双子塔的那一刻。

“9·11”事件是一条国际政治分界线,深刻改变了美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20年来,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不断书写着各种悖论:在疗伤中不断受伤,在消除恐惧中不断制造恐惧,在塑造安全中不断破坏安全……

“9·11”事件之后,美国将反恐确立为主要议题,带动国家战略转向,并一度得到国际社会广泛的道义支持。

20年弹指一挥间。国际社会对美国最初的道义支持,早已转变为对地区动荡、战争灾难的忧虑和对单边主义、强权政治的谴责,还有对世界发展、全球治理的思考。

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在“9·11”事件后,恐怖主义等超越国家和地区界限的全球性问题,开始吸引国际社会的注意。与之相伴,全球治理越来越成为一门显学。

20年来,从命运与共的角度看,世界是宽广博大的,处处都有合作机遇。无论是应对非典、埃博拉、难民潮,还是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抑或是当下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无不呼唤着全人类的同舟共济,考验着国际社会的集体自觉和行动自觉。

这20年,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一直与传统国际政治议题深度交织。比如,由反恐引起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催生出美国的“大中东民主改造计划”,又进一步推动美国煽动“阿拉伯之春”,介入叙利亚内部纷争,导致“伊斯兰国”兴起。结果,造成大量难民涌入欧洲,激起民粹主义浪潮,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英国“脱欧”的导火索。

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全球性问题的复杂性,又决定了其往往是长期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基于国际合作,抱持十年树木甚至更长时间的耐心。

然而,急功近利的西方政治常常不会有比下一次大选更远的视野。在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发生冲突时,“我”字当头随之而来。

从“本国优先”的角度看,世界是狭小拥挤的,时时都是“激烈竞争”。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将大国竞争重新带回国际舞台,利用所谓“实力地位”大搞单边制裁、极限施压,荼毒了合作解决全球性问题的良好氛围。

即便是面对“除非每个人都安全,否则没有人安全”的世纪疫情,美国也没有闲着,无中生有出“武汉实验室泄漏论”,宣称“中国开展疫苗外交争夺影响力”等。

《柳叶刀》杂志新冠委员会主席萨克斯称,全球未对疫情作出恰当应对,一个原因是美国未能与中国合作找到全球性解决方案。美国应学会与中国合作,而不是将自身意志强加于中国。

在山顶上站久了,有时会产生“我就是山”的错觉。

对于美国来说,其国际地位既要建立在自身实力的基础上,也更要建立在尊重遵守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之上。

否则,只能是立于流沙之上,一场暴雨就会冲出原形。

以“喀布尔时刻”为例,基辛格点出了问题症结所在。他指出,作为可行的替代方案,美国应采取政治外交的路线,协调地区重要国家共同遏制恐怖主义,然而特朗普和拜登都忽视了这一点,最终导致今天的被动局面。

创伤为何难以抚平

2011年5月,本·拉登被美国“海豹”突击队击毙,标志着“基地”组织“战略性瓦解”。在纪念“9·11”十周年活动上,时任总统奥巴马表示,美国的“韧性”毋庸置疑,五角大楼修复了,纽约仍然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艺术与商业之都,宾夕法尼亚州尚克斯维尔是一个友谊的场所。

然而,外在的破坏容易修复,内心的创伤却很难抚平。美国广播公司日前民调显示,美国民众中认为美国比“9·11”前更安全的人,不到一半。

“这种心理上的伤害是极大的。”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成指出,20年来,“9·11”等前所未有的重大事件接连发生,包括近两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和气候变化等灾难,都使美国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越感和安全感逐渐消失。

“9·11”后,尽管美国本土没有再发生大规模外来恐怖袭击,但是,“独狼式恐袭”时有发生,枪支泛滥成为老大难问题。据统计,2020年美国枪支暴力事件死伤人数创新高,达82996人。

近些天,美国国内还在分析从阿富汗一走了之后美国所面临的安全形势,毕竟,阿富汗境内恐怖组织数量,已从20年前的个位数激增到如今的20多个。“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不无担忧地预测,“阿富汗会成为下一场针对美国‘9·11’袭击的策源地”。

与“喀布尔时刻”一道拉低拜登总统支持率的,还有美国近期再度恶化的新冠危机。

疫情的伤害很容易让人想起“9·11”。特朗普在位时曾表示,疫情对美国的破坏程度比珍珠港事件和“9·11”的后果更糟糕。今年3月,拜登发表演讲纪念疫情暴发及封锁一周年,称美国新冠死亡人数比一战、二战、越战和“9·11”的总和还要多。

《纽约时报》道出了美国人的真实感受:“我总听到有人把疫情与‘9·11’相提并论,我也明白其中的原因:如今的恐惧与当时很类似,都是由脆弱、无助和不能预测未来的无力编织而成的糟糕感觉。”

这种糟糕的感觉,又因为今年夏天席卷美国的气象灾害而加剧了。

在路易斯安那州和密西西比州,飓风导致近100万人缺乏电力和饮用水。在加州,大火迫使数万人逃离。

美国舆论批评说,政府没有准备好应对长期以来早已预测到的气候冲击。此外,美国和世界能够适应的程度是有限的,如果各国不采取更多措施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能很快就会达到抗灾能力的边缘。

又回到了全球治理问题上。无论是反恐,还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这些宏大的全球性问题,从没有像当前一样与每个国家的政治社会息息相关。

这也是“百年未有”的。

如何应对这些全球性问题?走团结合作之路,还是依旧靠单打独斗?考验的是政治家的智慧、胸襟和担当,测验的是民众的精神、心理与判断。

历史,似乎又走到了一个关口。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国家,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作者:元非云) 【编辑:房家梁】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guojijishixinwen/215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