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BBC故意抹黑中国被美国学者无情揭穿

网络编辑 国际 2021-12-07 11:42:25 0 债务 中非 中国

非洲观察丨BBC故意抹黑中国被美国学者无情揭穿

英国广播公司(BBC)歪曲报道、恶意剪辑的套路并不鲜见。近日,美国政治学者黛博拉·布劳蒂加姆(Deborah Brautigam)在所供职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非研究所网站官方网站上发表题为《BBC曲解我对于“债务陷阱外交”的看法》,揭露BBC通过恶意剪辑曲解其原意的丑陋行径。

针对所谓“中国债务陷阱”的问题,英国广播公司第四台(BBC Radio4)的王牌时事类节目《今天》(Today)电话采访了黛博拉·布劳蒂加姆。采访中,布劳蒂加姆列举了大量驳斥“债务陷阱”的例证,认为这是不存在的。但被BBC播出后的节目完全曲解了她的观点。

布劳蒂加姆:“BBC报道先入为主 完全曲解了我的意思”

布劳蒂加姆将这段不愉快的经历写在文中,并于12月1日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她在文中表示,11月30日,她接到了BBC记者从伦敦打来的电话,说是想了解她对中国“债务陷阱外交”的看法。

她同意了,并向对方概况地讲述了为什么“债务陷阱”没有根据。她列举了黑山、肯尼亚、赞比亚和其他地方的例子,媒体大肆宣扬这些恐惧,却没有证据支持“债务陷阱”的说法。此后,采访者表示,另一位记者会在一个小时内打电话并记录采访。一个小时后,一位女士给布劳蒂加姆打电话称,希望她能够就几个方面作简单回答,包括:快速解释一下何为“债务陷阱外交”?叙述有关斯里兰卡或其他地方的例证以及为何证据不支持这些观点?

布劳蒂加姆在文中说,接受采访的第二天,也就是12月1日早上,她收到了英国同事的消息,提醒她接受采访的录音“似乎经过剪辑,听起来你可能支持‘债务外交’的观点。”在亲自收听BBC“经过剪辑”的录音报道后,布劳蒂加姆惊恐地发现,BBC从采访中提取的唯一录音是她对“债务陷阱外交”的“想法”和“常规”的解释,而对她提出的关于为什么“公众认知”不正确的所有证据完全置若罔闻,就像没发生过一样。对此,布劳蒂加姆表示非常气愤,于是将上述经历写成文字发表。

布劳蒂加姆的经历引发网友共鸣

黛博拉·布劳蒂加姆是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专门研究中非关系的学者,著有作品《龙的礼物——中国在非洲的真实故事》。她本人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是BBC的忠实粉丝,但这次的经历让她对BBC非常失望。布劳蒂加姆在文中说,负责报道的记者显然已经想好了要表达的观点,因为被剪辑的片段以一个她从未被问过的问题开头:“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对抗这种情况?”布劳蒂加姆在文中说,“这一切让我颇为沮丧地想起,人们错误地认为中国人正在从非洲获得大量土地种植粮食作物并运回中国。对此,我花了三年时间实地研究,并写了《Will Africa Feed China?》(《非洲喂养中国?》)这本书予以揭穿。如今,已经没有人再提出这种说法了,但我想这不是因为我,而是因为一种更浮夸的‘威胁论调’已经‘深入西方媒体’。这真是让人叹息!”

布劳蒂加姆在文中还透露了一个细节:BBC不仅丢弃了她提供的所有能够揭穿“债务陷阱外交”的证据内容,还邀请另一位嘉宾——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政府的顾问卡琳·冯·希佩尔(Karin Von Hippel)对BBC想要的“债务陷阱外交”论的内容进行细致的阐述。

布劳蒂加姆的文章在其个人社交媒体上发表后也引发了网友热议,其中这样几则评论获得网友普遍认可:

名为Umesh的网友评论称:“这样的事情常常发生,他们(BBC)只是挑选他们想要的内容,尽管(很多事情)证据确凿,但他们还是为自己的说法辩护。”

网友Riz评论称:“BBC基本上由英国情报机构运营,所以他们只会发表与英国情报机构叙述相符的内容,而忽略任何与之相反的内容。”

12月2日,布劳蒂加姆更新了此事的后续进展,称BBC联系她并向她道歉,称“剪辑上的差错是由于制片人缺乏经验”造成的。布劳蒂加姆对此表示怀疑,认为也可以理解为是人为错误导致的。

部分西方媒体抹黑中国已成常用伎俩

无独有偶,11月25日,一则 “乌干达恩德培机场将卖给中国换钱”的荒谬报道被德国之声、彭博社等西方媒体大加利用转载后,迅速传播。

中国外交部和乌干达官方都已对此回应。其中乌干达方面表示,相关媒体报道“纯属谣言”,称该国与中方签订的其实是一个很常见的商业贷款合同,乌干达方面会将机场的营收存入一个中方有权查看的账户,但这并不代表机场就归中国了,这只是商业贷款合同中一个很常见的内容。乌方表示,乌干达方面并不存在会逾期的情况。中国驻乌干达大使馆也表示,双方签订的是一个符合国际金融市场通行惯例、且符合乌干达国内法律的合同。中方还特别强调,从来没有一个中非合作项目因为债务问题而被中方“接管”或“没收”。

中非双方均已驳斥“债务陷阱”言论 无奈西方媒体盗钟掩耳

实际上,无论是中国还是非洲国家都曾在多个场合驳斥所谓的“债务陷阱”论调。然而,西方媒体盗钟掩耳 ,“只听想听的,不听真实的”。2019年初,肯尼亚总统肯雅塔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网(CNN)采访时就表示,来自中国的债务与其他国家和机构的债务没有什么区别,为何批评人士只关注来自中国的债务?肯尼亚不仅从中国贷款,也从美国贷款。

在不久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的访非之旅中,尼日利亚外交部长奥尼亚马表示,尼日利亚没有随便借款,债务占GDP的比率仍然很好。尼日利亚要实现工业化,必须解决基础设施赤字,中国提供了机会。

对于“债务陷阱”的指责,中方也在多个场合予以驳斥。中国外交部非洲司司长吴鹏11月26日表示,中国给非洲制造债务陷阱的论调是陈词滥调,已经被国际上很多政府、学者、研究机构通过各种研究加以驳斥,该说法与事实不符,站不住脚。中方愿同国际社会一道,按照“共同行动、公平负担”的原则,落实好缓债倡议和债务处理的共同框架,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富裕国将自己的份额转借给有需要的非洲国家,也希望多边金融机构、商业债权人能采取积极的更有力的行动,加大对非洲的投资,支持非洲实现经济自主和可持续发展,铲除债务问题的根源。

今年年初,布劳蒂加姆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梅格·里思米尔(Meg Rithmire)教授在《大西洋月刊》发表《中国的“债务陷阱”是虚构的》文章,以斯里兰卡的汉班托塔港为例,用大量的证据从根源上揭穿了“债务陷阱”一说的谎言。

记者观察:中非关系好不好,中非人民说了算

记者来到非洲工作三年多,亲眼见证了中非合作给非洲国家带来的切实利益。中非合作不仅给非洲的铁路、公路、高架桥、港口等基础设施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更给当地带来了技能培训、就业机会等一系列好处。中国人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国给非洲带来的不仅仅是金融方案和大型工程,更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以非洲国家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参与到非洲国家的建设中。中国的崛起和中国企业对海外建设项目的参与是互利共赢的。中非关系好不好,中非人民说了算,“债务陷阱”的谬论可休矣!(总台记者 杨琼) 【编辑:王诗尧】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guojijishixinwen/699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