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美国“民主峰会”秀出“虚伪的高峰”

网络编辑 国际 2021-12-14 07:01:36 0 美国 民主 峰会

北京时间12月11日凌晨3点,美国的线上虚拟“民主峰会”惨淡收场了。会议没有形成一份共同宣言,也没有达成广泛的决议文件,参会代表各自发言一番,会议就匆匆闭幕了。连美联社的报道都心虚地指出,这场峰会只为了“对话”,“而不是为了达成任何立竿见影的成果”。《时代》杂志网站也发文称,这场峰会无心回应美国国内的民主问题,而是借对“民主”的讨论,掩盖与中俄进行全球竞争的意图,因此这场峰会是“虚伪的高峰”。

面对舆论的质疑和嘲讽,美方依然多次以“民主捍卫者”自居,高调宣布将投入4.244亿美元用于“对外援助”,推进其他国家的“民主前线”。然而,就在美方高谈阔论之后,尴尬的两幕发生了。据法新社报道,受邀参会的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在发言中为玻利维亚辩护,并“加倍批评”了美国等多个国家对2019年玻利维亚政局突变施加的影响。另据美国国务院官网消息,闭幕式上的记者提问全部围绕美国国内的民主问题展开,尤其针对本届民主党政府在高通胀率下持续“撒钱”推进法案提出质疑。一批一问之间,“美式民主”的自顾不暇和对外输出的败绩暴露无遗。

当今的美国是否还有资格自诩“民主捍卫者”?美国借“民主”幌子,挑起分裂对抗,是何居心,对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性挑战有何影响?美国持续对外输出民主可能造成什么后果?美国办“民主峰会”的实际效果如何,对世界有何影响?围绕这些问题,本报邀请3位专家进行解读。

美国自封“民主捍卫者”,够格吗?

“民主峰会”一开场,美方就在参会的领导人们面前称,“民主需要捍卫者”,而“美国的民主是一场为实现我们的最高理想和弥合分歧而进行的持续斗争”,话里话外都在自我吹嘘美国是世界民主的“领头羊”。

就在美方发表这番言论的同一天,有抗议者聚集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外,抬着写有“美国民主”字样的棺材,手持“压制选民”“大资本家”等字样的黑色镰刀形标语牌,为“美国民主之死”举行“葬礼”。美国《大西洋月刊》指出,仅在过去一年,美国就有19个州颁布法律,使美国民众更难行使投票权。“在大选之前,两党在关键职位上安插自己人的斗争已在全国展开。”

自家着火,“美式民主”早已没了向外推销的理由。黎巴嫩《白天报》称,美国领导人一直鼓吹其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建立的“民主”制度,但如果美国民众都在遭受各种不民主待遇,那么阿富汗和伊拉克所谓“理想民主”的情况也可想而知。

阮宗泽:美国自称“民主捍卫者”,无异于给自己“贴金”。一方面,美国国内“一团乱麻”,其民主制度已逐渐异化和蜕变,越来越背离民主制度的内核和制度设计的初衷。政党对立、政治极化、社会撕裂、种族矛盾、贫富分化等问题层出不穷,民主制度的功能出现衰退。另一方面,从近年来美国在国际上的表现来看,其所谓的“民主”,实际上已沦为对外施行霸权的武器,给地区和世界带来的只有灾难,没有带来任何稳定和繁荣的福音。

凡是美国以“民主价值”“保护人权”之名干预的国家,都没有赢得民众期待已久的社会发展,反而陷入长期动荡、冲突和不安中,酿成大量人道主义灾难。美国此时自诩“民主捍卫者”,完全是自说自话,极其虚伪。对美国而言,“民主”就是对内“忽悠”民众、对外行使霸权的工具。

袁征:“美式民主”问题重重,早已引起美国学界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质疑。国际舆论普遍指出,美国的当务之急是把心思放在国内,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举办名不副实的“民主峰会”。

今年1月6日,震惊世界的国会暴乱事件,暴露了“美式民主”自身的痼疾。在美国国内,政治极化日趋严重,共识空间不断压缩,美国社会日益分化,这反映在党派政治层面上,表现为民主、共和两党相互“扯皮”,导致政府运作失灵,拖延泛滥。此外,金钱政治愈演愈烈,大选沦为“富人游戏”;贫富差距急剧扩大,加剧社会分裂,社会分层固化,“美国梦”越来越难以实现;种族歧视根深蒂固,美国社会对少数族裔的系统性歧视依然存在。

美国打着“民主”旗号对外输出价值理念的行径也饱受诟病。美国不顾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差异,将自己的政治制度和价值理念强加于人,推行所谓“民主改造”,策划“颜色革命”,实施单边制裁,肆意干涉他国内政,甚至颠覆他国政权,造成灾难性后果。作为当年美国大力推进“颜色革命”的后遗症,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仍深陷混乱和冲突的泥沼。

“美式民主”暴露的“病症”越来越多,美国早已不是什么“民主灯塔”,也没有资格做所谓“民主世界”的“盟主”,更没有理由自吹是所谓“民主捍卫者”。

达巍:美国积极宣扬自己是民主制度的“捍卫者”,恰恰反映了美国面对“内忧外患”时的焦虑和失落。

美国过去长期以“民主灯塔”自居,“民主”“自由”的美式价值观被美国视作是自身霸权的基础之一。然而,近年来,美国一方面在国外输出民主进展不顺,美军对阿富汗、伊拉克等发动军事行动不仅没有成功,反而证明了把“美式民主”强加给他国根本行不通;另一方面,美国国内民主制度也面临严重挑战,尤其是今年1月6日的国会暴动事件,暴露出美国的民主制度处于持续的危机中。此外,美国认为,中国的迅速崛起对其构成了“制度威胁”,证明了西方民主制度之外的另一种有效制度,削弱了美国民主制度的可信度。在此情况下,美国急于通过这场“民主峰会”抢夺“民主”大旗,意图对中国和俄罗斯形成压力,但同时显示出的又是一种自我安慰。

美国挑起分裂对抗,是何用心?有何危害?

宣布举办“民主峰会”以来,美国自认为有了颁发“民主牌照”的权力,大搞“顺我者邀,逆我者斥”的把戏。然而事实是,美国挑动分裂和对抗的意图早被国际社会看穿,其精心制定的参会名单饱受争议。《经济学人》发文称,“民主峰会”其实“没那么民主”,邀请哪些国家参与是基于美国政治,而非民主价值。

几内亚兰萨纳·孔戴综合大学国际关系教授科林·科伊沃吉说,所谓“民主峰会”,就是要再次挑起意识形态对立。俄罗斯常驻日内瓦代表加季洛夫指出,一些自称“民主堡垒”的国家固守冷战思维,企图以其所谓“民主标准”划线,进一步加深国家间分歧。

阮宗泽:美国以“美式标准”冒充国际标准,擅自给“民主国家”下定义,专断民主话语权,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精神。美国人为制造分裂,干扰了全球抗疫复苏两大优先议题,在国际社会最需要各国团结一致抗击疫情、同舟共济恢复经济时,美国制造分裂无异于在国际上传播“政治病毒”,严重制约了全球应对风险挑战的进程。

通过这场峰会,美国还想“甩锅”推责,转移国内矛盾,掩盖其国内抗疫不力的责任。美国是世界上新冠肺炎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然而,美国至今没有出台任何扭转这种局面的有力措施或倡议,任凭疫情不断放大其社会的种种痼疾。此外,美国还寄希望于以“民主峰会”巩固其霸权地位,通过邀请百余个国家或地区参会,找回其一呼百应的往日荣光。

美国无意通过这场峰会建立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其目的完全出于冷战的顽固思维和“美国优先”的自私考虑。

袁征:“民主峰会”既有国内政治意图,也有外交战略目的。在国内政治方面,拜登政府举行“民主峰会”,一是为了兑现竞选承诺;二是在美国社会分裂愈演愈烈的情况下,通过意识形态划线来树立外在的战略竞争对手,增强美国国内的思想凝聚力;三是出于选举政治需要,以符合古典自由主义主流思想的行动,争取民主党内部及中间派人士等更多力量的支持。

在外交战略方面,美国一贯奉行“价值观外交”,旨在巩固美国霸权。通过“民主峰会”,美国有意重申“民主”“自由”等西方价值观的“公约数”,缓和美国与盟国和伙伴国家在其他问题上的矛盾,强化美国的同盟体系。同时,美国有意把中俄等国“打成另类”,目的是加强本阵营的团结,使矛头明晰化,加大对中俄的“围剿”力度,维护美国的世界独霸地位。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经济复苏、核不扩散等全球性议题,国际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加强团结与合作。然而,美国以意识形态划线的行为客观上产生了分裂世界的效果,对全球治理造成冲击,破坏了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完全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大开历史倒车。

达巍:民主不是一个国家的专利,而是人类的共同价值和共同目标。民主的形式和实现民主的道路并不是唯一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资格垄断对民主的定义权和裁判权。同时,实现民主是一个过程,各国都沿着自身的民主建设道路前进,发展程度有所不同,不应简单地把世界划分成“民主”国家或“不民主”国家。

然而,美国搞“民主峰会”,单方面定义“民主”,“一刀切”地把世界划分成“民主”和“不民主”两个阵营,是显而易见的分化行径,加剧了大国竞争的紧张局势。此外,把大国的矛盾延伸到意识形态领域,还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冷战的教训之一,就是美苏之间意识形态对抗激烈,给地区乃至世界增加不稳定因素。如今,美国的做法显然是在煽动意识形态对抗,或会重蹈冷战覆辙。

当前,人类应当携手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美国执意用意识形态割裂世界,仅为满足美国与中俄博弈的政治私利,对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毫无益处,只会给国际社会带来更大的动荡和灾难,必将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和反对。

美国输出民主还会有什么动作?后果如何?

美国在“民主峰会”上高调宣布一项“总统民主复兴倡议”,表示将在未来一年投入4.244亿美元用于“对外援助”,在其他国家“支持媒体自由、打击国际腐败、支持民主改革者、推进促进民主的科技、捍卫公平选举”。其中,因在他国制造混乱而臭名昭著的“美国国际开发署”也将获得一笔款项,用于支持世界各地的“民主前线”。

仅凭一项“总统倡议”,就要指挥全世界的民主实践,这是赤裸裸的霸权行径。法国《大晚报》指出,“民主”在美国手中早已成为对异见国家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阮宗泽:美国提出所谓的“总统民主复兴倡议”并为此拨款,意在干涉别国内政。通过该项目,美国将肆意评判他国媒体自由与否、他国官员腐败与否、他国人士民主与否……美国将不仅可以在政治上对他国横加指责,而且还将有经费支持,挑动他国内部矛盾。历史上,美国就长期以这种错误方式支持他国持不同政见者及所谓的“自由媒体”等,导致他国政局动荡,迟滞他国发展进程。因此,这项新倡议对全球而言绝非好消息,意味着美国今后的干涉主义倾向会进一步加强和放大。今后,美国或将以支持所谓“民主”“自由”“人权”等形式,在国际上制造更多争端。

袁征:美国对外搞“民主复兴”的做法不足为奇,早已是历届美国政府的惯用伎俩。

所谓的维护“媒体自由”、支持“民主的改革者”等说法暗藏猫腻,本质是以美国的价值理念为标杆,对其他国家的民主情况进行评判。一旦出现不符合美国利益的情况,美国就以“民主”“人权”的名义予以干预或打击,据此实施长臂管辖,变相维护自身霸权。

美国在一些国家或地区排除异己、扶植亲美势力的行径,可能加剧各方矛盾,导致相关国家或地区局势更为动荡,还可能加剧大国间的战略博弈,导致战略互信缺失,对抗上升,合作下降,地区局势趋于紧张。这不仅不利于相关国家或地区真正提升民主和人权,甚至情况还可能出现倒退。在全球性挑战愈发紧迫的当下,美国把“民主”工具化、武器化的行径,可能对全球治理造成更大危害。

达巍:对外输出“民主”是美国的“常规操作”,甚至已形成配套的机构和运作机制,固化为美国的“外交特性”。美国在他国推行“民主改造”的种种败绩,已经证明民主制度不能强行嫁接。各国的民主制度和民主道路,应由各国人民根据本国国情自主选择。但美国依然痴迷于推进“民主”输出,这注定是徒劳无益的。

此外,美国宣称的4.2亿美元资金,与美国国内动辄万亿的各项法案相比实属九牛一毛。因此,美国的这番表态以象征性为主,最终的效果可能有限。

美国“民主峰会”效果如何?会产生什么恶劣影响?

“雷声大,雨点小”俨然成了美国近年来办事的宗旨。此次大张旗鼓办举办“民主峰会”,却连一份共同宣言也没发表,美国的操作生动诠释了何为“装腔作势”。

据美国国务院网站公布的信息,“民主峰会”最终只发布了一份美国、澳大利亚、丹麦、挪威等8个国家针对技术“出口管制和人权倡议”的联合声明,除此之外,没有达成其他任何正式成果。

阮宗泽:美国“民主峰会”开了两天,看似热闹,实则虚张声势。不仅会前巴基斯坦拒绝参会、匈牙利在欧盟行使“一票否决权”,而且会上阿根廷总统还明确表示,民主不应靠武力和干预,回击了“美式民主”的霸道做派。美国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搞“民主秀”,最终无人喝彩、惨淡收场。只得自娱自乐,发布技术“出口管制”,搞属于美国“小圈子”的供应链规则,作为对峰会的潦草交代。

究其影响,美国“民主峰会”留下的只有负面的余音。在干扰各国抗疫复苏进程、分散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挑战精力的同时,所谓的“民主复兴倡议”,还为强行推销“美式民主”、进一步干涉他国内政埋下伏笔。这些都与真正的民主背道而驰。如此霸权主义“民主”,国际社会看得越来越清楚,也将持续保持警惕。

袁征:美国“民主峰会”成果寥寥并不稀奇。一方面,国际社会忙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经济增长放缓、气候变化危机等紧迫性挑战,探讨“民主”并不是当前各国关心的主要问题,因此很难在此议题上形成更多共识。另一方面,近年来,美国为转嫁国内压力而发起的诸多国际动作,最终都不了了之,“虎头蛇尾”似乎已经成了美国的“定律”。虽然美国宣布明年还将举行线下“民主峰会”,审视一年来参会各方的民主建设进展,但从目前国际上对本次会议的反响来看,下一年的效果也不会乐观。

美国“民主峰会”接下来实际效果如何,我们不必急于下结论,但从预判的角度,这场打着“民主”旗号的伪民主峰会可能难以产生实际影响,未来我们对这一点会看得更加清楚。

达巍:美国“民主峰会”不仅劳民伤财,而且徒劳无功。疫情期间举办百余国家参与的大会,主办国和参与国需要付出时间、精力,会议造成的分化还挑起了部分未受邀的美国盟友对美国的不满,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大国博弈加剧的紧张情绪。因此,峰会几乎未能产生任何正面效果。

美国虽然声称将在明年举办第二届“民主峰会”,但会议的目标本就虚无缥缈,决定了这场峰会只能沦为一个“清谈馆”,注定不会产生太大的作用。

林子涵 【编辑:叶攀】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guojijishixinwen/780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