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安倍又发表呛大陆挺台湾言论 学者:民进党不必太当真

网络编辑 国际 2021-12-23 17:00:19 0 中国 日本 民主

安倍的话,“民进党当局不必太当真”
安倍晋三 资料图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2月15日报道,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两周内又发表呛大陆挺台湾言论,14日在一个研讨会上呼吁台美日加强从海空、网络到太空的能力,合力应对中国大陆。

报道称,研究日本、美国和两岸的专家指出,美日鹰派都在呼吁加码吓阻解放军,但中美与中日关系大方向正趋缓和,已下台的前首相和美日鹰派能如何影响政府决策,还有待观察。

长期研究日本的台湾师范大学东亚系主任兼政治研究所所长林贤参教授指出,美日都有鹰派要加码遏止“大陆攻台”,尤其是安倍晋三,作为执政的自民党最大派系细田派(清和政策研究会)会长,正企图牵制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对中国大陆更强硬,希望在中美关系还未进一步和缓时,“乘机让日本增加发言权、扩张军力”。

不过他也直言,岸田文雄虽是安倍晋三培植的接班人,但沉潜一年并胜选后已展现自主性,绝不愿当傀儡,对安倍的意见不会照单全收,最多是“要一块给五毛”。


岸田文雄 资料图 视觉中国

曾任台湾淡江大学美国研究所所长的陈一新教授则指出,美日首脑对华的外交战略都已趋缓和,拜登已回归战略模糊路线,“不在其位的安倍晋三已经人走茶凉,下台官员说的话,民进党当局不必太当真”。

两岸研究学者、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荣誉教授赵春山则称,根据日本过去半世纪的表现记录,其外交性格都是“看着美国的风向抢搭巴士”。他认为,与其说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下一句“等同日美同盟有事”才是重点,差别在于日本的行动往往取决于美国的态度。

他指出“安倍晋三在台湾(的场合)讲这些话,是要讲给台湾听的”,日本政府还是会务实考虑与中国大陆的经贸关系,并且只要看准美国的风向转变,就会亦步亦趋,不会贸然猛踩中国大陆的红线,更不会冒失撞翻中美关系的护栏。

延伸阅读

安倍不断发表过激言论 中国大使回击:是对中国主权蓄意挑衅

12月16日,驻日本大使孔铉佑应邀前往共同社“放送协议会”,就如何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及媒体应发挥的作用等发表主旨演讲。以下为演讲全文: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很高兴应共同社放送协议会邀请,同媒体朋友们进行交流。听说今天有50多家媒体以线上或线下方式出席,这充分体现了日本媒体和社会各界对中日关系的高度关注。期待利用今天的机会,同媒体朋友们就中日关系及几个热点问题深入交流,同时共同思考媒体在推动中日关系发展中应发挥的重要作用。

回顾即将过去的一年,中日关系最重要的一条新闻,就是在日本政权更迭伊始,习近平主席同岸田首相通电话,就以迎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为契机、推动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达成重要共识,为两国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与此同时,中日关系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新老问题交织凸显,面临外部因素突出干扰,处在不进则退的关键路口。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即将迎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的重要节点。双方应以此为契机,从两国关系发展历程中汲取经验启示,思考如何妥善处理当下面临的问题,正确把握两国关系未来方向。

第一条启示,就是双方要坚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妥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差异。50年前的冷战时代,中日分属两大对立阵营,双方差异和分歧远超现在。尽管如此,老一辈政治家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存政治体制、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之差异,求中日和平、友好、合作之大同,作出实现邦交正常化的战略决断,推动中日两国从敌对走向和解,为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事实证明,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差异不是国与国交往的障碍,更不应成为对立对抗的理由。

50年后的今天,尽管冷战早已成为历史,但煽动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间对抗的冷战思维并未消退。在中美战略博弈加剧、美加大对华意识形态攻势的背景下,中日之间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差异被人为放大凸显。特别是一段时间以来,日本国内一些人攻击中国制度道路,基于偏见和谣言谎言,炒作所谓涉疆、涉港人权问题,甚至对中方举办北京冬奥会搞政治操弄,鼓动所谓“外交抵制”的政治作秀。我们希望日方高度警惕这股危险逆流,坚决阻止其冲击破坏两国关系大局。我们也希望日方旗帜鲜明抵制体育政治化,对中方支持日方举办东京奥运会予以善意回应。

第二,双方要践行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政治共识,把握合作共赢的正确方向。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关系在量和质上都取得了飞跃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两国各自发展,也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福祉。中国改革开放得到了日本的支持与帮助,同时中国的发展也为日方提供了巨大机遇。今年疫情背景下中日双边贸易额有望达到3800亿美元,大幅刷新历史纪录。中国连续14年稳居日本最大贸易伙伴,对华进出口在日对外贸易中占比均超过20%,3万多家日企在华投资兴业。像中日这样两个利益深度融合、紧密依存的国家,我们当然要互利合作、彼此成就,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做朋友和伙伴?

面对中国的发展,日本国内始终存在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我们注意到,现在日本媒体涉华报道中出现最高频的两个词就是“念頭”(针对)和“牵制”,似乎日方一举一动都是为了防范遏制中国。就连中日利益联系最密切的经贸领域,主张加强合作的声音比以前少了,强化所谓“经济安保”的声音多了,把双方的互补依存说成是供应链安全风险,对正常的经贸科技合作人为干预设限,甚至有人鼓动对华“脱钩”、“断链”,似乎中国从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变成了最大的经济威胁。在中美博弈大背景下,对于美对华打压遏制,有些人不假思索地跟风,似乎美国怎么做日本就应怎么做,而不去思考日方自己的利益到底是什么。如果任由这种势头发展下去,日本对华政策将误入歧途,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将无从谈起。

中国到底是不是日本的威胁?中日到底要做伙伴还是对手?这是日方必须回答清楚的根本性问题。中国对日政策是一贯的、明确的,我们从未把日本当做对手或是敌人,始终主张中日和平友好、合作共赢。希望日方停止不必要的猜忌防范和误解误判,树立客观理性对华认知,奉行积极友善对华政策,以更加自信开放的心态推进对华合作,同时保持战略平衡自主,排除外部干扰,推动中日关系沿着正确轨道稳定向前发展。

第三,双方要切实重信守诺,维护两国关系政治基础。中日作为近邻,存在矛盾分歧是正常的,关键要加以妥善管控,防止矛盾激化突出,干扰两国关系大局。邦交正常化以来,双方达成四个政治文件,为处理历史、台湾等重大原则问题立了规矩,也确认了互不干涉内政等重要原则。前些年,双方就妥处涉海等敏感问题达成了四点原则共识。既然我们有了这些规矩、原则和共识,就要信守承诺,不逾矩、不越线,知可为更要知不可为,妥善管控好矛盾分歧。事实充分证明,只有这样中日关系才能行稳致远,否则就会出乱子。

在这里我想多谈一谈台湾问题。近段时间,日方涉台消极动向突出,少数政客不断发表过激言论,公然鼓吹“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煽动介入台海局势。这是对中方主权的蓄意挑衅,中方坚决不能接受。当前两岸关系紧张的根源,在于台湾当局顽固推行“台独”路线。少数国家与“台独”势力加大勾连,明里暗里怂恿支持,同样难辞其咎。这其中的因果关系必须讲清楚。我们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景,但针对“台独”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中方当然要作出坚决回应。任何人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和强大能力。


凡是了解中日关系历史的人都清楚,一个中国原则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得以实现的前提,也是日方向中方作出的郑重承诺。台湾问题事关中日关系政治基础,事关两国间基本信义,是中日关系中最为敏感的问题,一旦处理不好将对两国关系造成破坏性影响。希望日方充分认清台湾问题高度敏感性,切实遵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原则和迄今承诺,在台湾问题上谨言慎行,停止挑衅滋事,不要向“台独”势力发出错误信号,以实际行动维护中日关系大局。

各位朋友,

邦交正常化50周年是中日关系发展的里程碑,也是新起点。我们希望双方一道努力,在充分汲取历史经验启示的基础上,进一步增进政治互信,深化互利合作,扩大人文交流,同时建设性管控好矛盾分歧,推动中日关系稳定改善发展,将一个更加牢固坚韧、成熟稳健的中日关系带向下一个50年。这不仅是两国政府的责任,也离不开包括媒体在内两国各界和广大民众的支持参与。

媒体在中日关系发展进程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自1964年中日互派记者以来,媒体作为窗口和纽带,为增进两国民众相互理解、推动实现邦交正常化作出了积极贡献。时至今日,媒体依然是两国民众了解对方的主要渠道,这一作用在疫情当下显得更加突出。我们希望媒体作为社会公器,充分认识到身上承担的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为促进中日关系发展传递更多正能量。

我每天接触到大量日本媒体报道,同很多媒体人士打过交道。坦率讲,一些媒体在涉华报道上没有尽到应有责任,各种负面信息大行其道,有些报道罔顾事实真相,充斥对中国的偏见和恶意。很多去过中国的日本朋友说,他们在日本获取的涉华信息都经过了过滤、裁剪和加工,与看到的真实的中国完全是两个样子。今年“北京-东京”论坛日方调查显示,80%以上的日本受访者认为本国媒体没有为两国关系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值得各位媒体朋友深思。我无意利用今天的场合批评日本媒体,也并非要求各位只讲中国好话,而是期待日本媒体能够摒弃思维定势和偏见,回归事实真相,向日本社会呈现一个全面、客观、真实的中国。借助今天的机会,我想向媒体朋友提供几个观察中国的视角,希望能对大家客观公正报道中国有所帮助。

一是从政治的视角,读懂中国共产党,这样才能读懂今日之中国。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不久前召开的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审议通过了新的历史决议。我建议日本媒体积极关注会议和决议内容,从中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码”。相信你们会更加了解,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从一个几十人的小党发展为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中国取得今天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得到14亿人民的衷心拥护?为什么中国会选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讲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这绝不是一句政治口号,而是经过100年历史和实践充分检验的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一些西方人出于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偏见,将中国共产党描绘为威权和专制,把中国描绘成民主的绝缘体,无论取得多大成就都视而不见。以“民主领袖”自居的个别国家,极力打造所谓“民主对抗威权”叙事,召集所谓“民主峰会”,以一己标准划线,大搞拉帮结派,煽动分裂对抗,实质是假民主之名行反民主之实,将民主作为打压异己的工具、遏制别国发展的武器,最终不得人心、惨淡收场。

我们始终认为,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民主不是哪个国家的专利,而是各国人民的权利。民主的实现方式应当是多种多样的,不存在千篇一律的民主,更不存在高人一等的民主。一个国家民主道路行不行,关键要看是否符合本国国情,是否带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能否得到人民支持和拥护,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一个国家的民主好不好,要由这个国家的人民自己来评判,而不是由外部少数人当判官。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百年探索实践,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新形态——全过程人民民主。我们的民主是真实的、广泛的民主,有着完整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充分调动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两个积极性,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有机结合,保障人民充分表达利益诉求、全程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我们的民主是管用的、成功的民主,是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民主,是真正给人民带来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良政善治。我们的民主是深受人民拥护的民主,即便是西方国家不同机构所做民意调查,中国人民对政府满意度长年保持90%以上,足以令自诩“民主样板”的国家自惭形秽。

我们对自己选择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制度和道路充满自信,同时也充分尊重别国自主选择的不同道路。我们愿与日方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本着开放包容的态度,围绕各自发展道路和治国理政经验平等对话、交流互鉴。双方在国际事务中也应积极弘扬民主精神,倡导尊重主权、平等协商、团结合作等正确理念,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二是从经济的视角,把握中国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我注意到近期日本国内对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声音增多,中国“衰退论”、“崩溃论”死灰复燃。虽然外界仍把增速作为观察中国经济的最主要指标,但我们自己早已摆脱了“唯速度论”,而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即便从增速来讲,中国全年预计增速超过8%,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和其他主要经济体。我们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恢复,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经济增长韧性更强、底气更足。我们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主动对接高标准自贸规则,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国作为最大规模、最具活力并且持续扩容升级的超级市场魅力不减。我们多年来坚决打赢主动防范化解风险攻坚战,及时预警并积极应对企业债务问题等突出风险,手里握有充足的政策工具,有能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我们可以自信地讲,中国经济稳的基调没有变,增的大势没有变,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持续冲击下,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多年未见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在刚刚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我们确定了明年经济工作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指导方针,将继续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有能力、有信心保持经济稳中向好态势,这也将为世界提供更多新机遇。对于中国未来发展前景,内心阴暗的人可能还在臆想中国的崩溃,谨慎的人或许正在犹豫观望,但睿智的人早已捷足先登。我们欢迎日方作为中国近邻和合作伙伴,发挥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特殊优势,抢先抓住中国发展新机遇。

三是从人文的视角,发掘“历史的中国”与“现代的中国”。中日有着绵延两千多年的悠久交往史,这种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赋予两国人民天然的亲近感,也是我们开展人文交流得天独厚的宝贵财富。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中央电视台和日本NHK电视台联合拍摄的大型纪录片《丝绸之路》,在日本掀起经久不衰的丝路热,深刻影响和塑造了一代日本人的“中国观”。音乐大师喜多郎先生当时并未去过中国,但他为这部纪录片创作的“丝绸之路”配乐,成为了不朽的经典,我相信正是中日特殊的历史文化渊源带给他源源不断的灵感。现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涌现出更多《丝绸之路》这样的佳作,充分发掘中日之间的历史文化共性,激发两国人民的心灵共鸣。

我们希望日方不仅关注“历史的中国”,也要关注“当代的中国”。建议日本媒体多从微观个体入手,走近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了解你的邻居真实的样子。日本导演竹内亮先生2015年开始拍摄《我住在这里的理由》系列纪录片,以没有剧本的自由形式,采访记录了200多位在华日本人和旅日中国人的真实故事,吸引两国网友的广泛关注。2020年疫情期间,他创作的《南京抗疫现场》和《好久不见,武汉》两部纪录片,让更多日本民众了解到真实的中国抗疫,也见证了武汉这座城市的涅槃重生。我们需要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增进两国民众的直接交流和相互理解。虽然双方语言不通、背景不同,但通过交流会发现彼此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也有一样的喜怒哀乐,都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拼搏。相信这对于双方改善国民感情、夯实两国关系民意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四是从国际的视角,客观公正看待中国为地区和世界所做的贡献。中国始终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己任,坚定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我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疫情至今,中国向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18.5亿剂疫苗,挽救了无数宝贵的生命,真正兑现了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承诺。在“奥密克戎”新毒株肆虐非洲之际,中方宣布再向非洲提供10亿剂疫苗,为支持非洲国家抗疫送去了“及时雨”。即便如此,仍有一些西方国家抹黑诋毁中国搞“疫苗外交”。中国同1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众多项目已扎根落地,造福当地民众,但仍有一些国家把中国的对外合作说成是“债务陷阱”。如果按这种逻辑,日本战后对外提供大量日元贷款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是不是也要被称为“债务陷阱”?这显然是双重标准。

一个生动的例子,就是日前建成通车的中老铁路。修建中老铁路不是中方提出的,而是20多年前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倡议的“泛亚铁路网”构想中的关键一环,承载了老挝及全体东盟国家实现地区互联互通的美好愿望,最终在中国的支持援助下得以建成。这条全长1000余公里、穿越167座隧道和301座桥梁的铁路,使老挝一步迈入了动车时代,圆了老挝世代人民“陆锁国”变“陆联国”的夙愿,将老挝真正同中国和东盟大市场联结在一起,成为老挝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和致富路。日本长年来参与东南亚基础设施建设,中日双方完全可以积极开展第三方合作,共同致力于推进地区互联互通和一体化建设,为地区国家带来更多福利。

最后,感谢共同社放送协议会举办今天的演讲会,期待今后继续同日本媒体朋友们进行坦诚深入交流。希望日本媒体肩负起重要责任,为促进日本社会树立正确对华认知、推动中日关系改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guojijishixinwen/811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