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东西问丨陈天竺:《读者》何以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窗口?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9-16 21:03:07 0 读者 天竺 杂志

中新社兰州9月16日电 题:《读者》何以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窗口?

——专访读者杂志社副社长、副总编辑陈天竺

作者 闫姣

创刊于中国西北的《读者》杂志,博采中外文化之长,累计发行量超21亿册,读者遍布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亚洲第一期刊”。该杂志在吸取海外文化的同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精髓,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故事讲述,成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

40多年来,《读者》何以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窗口,新时期又如何转型线上谋全球“粉丝”,让“真善美”遍布更多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读者杂志社副社长、副总编辑陈天竺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对此进行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创刊于中国西北的《读者》,如何打开中国人了解西方文化的窗口?

陈天竺:《读者》(原名《读者文摘》)创刊于1981年,为适应当时的社会环境,率先介绍西方优秀文化和先进科学知识,并选择讲述深刻、生动的经典故事、名人逸事等。这在当时对人们开阔眼界、了解世界十分有益,因此很快引起广大读者兴趣。特别是杂志的“漫画与幽默”,轻松有趣,不同国家、年龄、文化层次的人,看一眼都能从中得到快乐。

编辑部通过读者来信了解到,杂志最开始让读者记住、印象深刻的,很多都是外国作品,如《蠢人的天堂》《一碗清汤荞麦面》。这些文章大多是摘选的,如今编辑还和很多海外作者保持着良好联系和沟通交流。

因杂志名与美国的《读者文摘》相同,双方进行了长达十年的版权之争,这也增强了中国人的版权意识。从某种程度来讲,这也算东西方文化的一种碰撞。

读者出版集团工作人员在直播间介绍《读者文摘》历史。近年来,该集团探路“线上时代”。李亚龙 摄

中新社记者:《读者》如何让海外读者看到“真善美”,又如何成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促进更多东西方文化交流?

陈天竺:《读者》以弘扬人性中的真善美为切入点,以精选和分享好故事为呈现方式。好故事如同“世界语”,具有穿透人性的力量,而人性没有国界,最能直击人心,最容易让海内外读者产生共鸣。

20世纪80年代后期,杂志顺应时代,适时增加了弘扬中华文明和爱国主义的内容,精选编发了大量中外优秀作品,刊登更多国内文章。这一点从杂志不同时期的宣传语中也可以看出,从最初的“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演变为如今的“在这里,感受中华风度”,突显文化自信。

杂志的基本文化立场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兼容并蓄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现在,《读者》更加注重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如讲述古今优良家风家训的传承,及其对中华民族文明建设带来的影响。

创刊至今的41年间,杂志共出刊760多期,刊发海内外各类文章近5万篇。这些真善美主题的故事,陪伴了几代读者成长,或抚慰心灵,或涵养情志,或启迪思想,参与了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构建,被海内外读者接受和喜爱。

工作人员挑选《读者》往期合订本。李亚龙 摄

中新社记者:《读者》为何有如此庞大的读者、作者群,它如何发展为“亚洲第一期刊”?

陈天竺:《读者》本身内容可读性强,吸引了广大读者,《读者》(台湾版)至今仍是唯一一本在中国台湾公开发行的大陆刊物。加之与杂志有深厚感情的优秀读者和海外作者,长期不遗余力地推介,让它遍布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发行量超过21亿册,创下了“亚洲第一期刊”的成绩。

比如,加拿大·中国城市友好协会会长魏本忠就是《读者》杂志的忠实读者。多年来,他与读者出版集团合作,在他的校园里建了600个“读者书房”和“读者阅读角”。这样的人在海外有很多。

再如,旅美作家刘荒田,是《读者》的签约作家,他在《读者》上发表过50多篇文章,在多个场合推荐这本杂志。《读者》发行突破20亿册时,他寄语:“有诗,有远方;有世故,有人情;有海角天涯中国人渴盼的文化乡愁;这就是《读者》拥有庞大国外读者群的原因。”

读者杂志社副社长、副总编辑陈天竺(右)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李亚龙 摄

中新社记者:作为联系海内外文化、情感的桥梁和纽带,《读者》如何转型线上谋全球“粉丝”,让书香飘至更多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陈天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读者》杂志。大量海外读者反馈,《读者》作为他们年轻时的一种回忆,希望能持续看到它。打造《读者》(海外版)的初衷,是想让海外华侨华人通过中文,看到他们曾经熟悉的生活,了解中国的发展。《读者》(海外版)是两期《读者》精华内容的整合,加入了更多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

然而,真正走向海外的是杂志的主刊。很多人会提到,在国外看到过《读者》。新加坡一些学校将杂志作为学习汉语的范本,部分外籍人士将它作为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启蒙读本。很多留学生出国时都会选择《读者》,作为他们在异国他乡寄托思乡之情的物件。今后不久,“读者小站·欧洲旗舰店”将在西班牙马德里落成,会进一步促进《读者》的传播以及中西方文化交流。

兰州城市规划展览馆《读者》休闲视听驿站吸引民众体验。杨艳敏 摄

这几年,《读者》杂志在内容建设方面不断强化媒体融合发展,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新媒体矩阵已基本建成,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上拥有上千万粉丝,特色直播活动吸引了数百万人次参加,《读者》读书会等系列活动受到越来越多海外民众的青睐。

多年来,《读者》自觉做文明交流互鉴的使者,积极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注重讲好中国故事,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向全世界讲述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完)

受访者简介:

陈天竺,毕业于兰州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文学硕士。现任读者出版集团读者杂志社副社长、副总编辑,编审,深耕出版领域16载,曾任《读者》杂志执行主编,从事编辑出版、品牌运营、产品策划、国际传播领域工作。作为杂志社资深编辑,她深度参与《读者》的成长,熟稔它的“前世今生”。

【编辑:李岩】

蚊子能全面消灭吗?专家:有效控制种群数量更科学

国家级都市圈再扩容:求解大城市病

“无人驾驶”竞争白热化:中国城市比拼开放度

从汶川到泸定,14年来他们依旧“在现场”

谁夺冠谁保级?中超两大悬念还算被保住了……

“梅花三弄”离开浙江 专家解读台风“来龙去脉”

德州扒鸡:火车美食“顶流”“快”时代下谋翻红

俄乌冲突转折点来临了吗?

中国足球协会官方通报 这两人被给予停赛+罚款处罚

饭菜“趁热吃”?专家提醒警惕“吃出来的癌”

这个嫦娥有点不一样,饰演者曹曦文怎么说?

国台办回应“台独”分子杨智渊案调查进度和有关情况

冯远征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新任院长

世界气象组织:温室气体浓度继续上升至创纪录高位

中国女排世锦赛赛程出炉 首秀对阵阿根廷女排

耳机“长”在身上 危险藏在耳边

昆明公安破获该市首例“美丽贷”医美诈骗案

角色油腻到上热搜 某演员“霸总情结”引反感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10230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