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大学生“逆向考研”是迫不得已吗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9-28 18:10:12 0 高校 研究生 名校

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正式报名将于10月5日启动,关于“逆向考研”的话题也开始升温。所谓“逆向考研”,是指一些本科毕业于“双一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学生,考研不再局限于报考“双一流”高校,而是把报考目标投向非“双一流”(俗称“双非”)的普通院校。这种“向下考”的“逆流”,到底是迫不得已还是另有原因呢?

问题1 大学生为何要“逆向考研”?

多重因素导致考生奔“双非”

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王维家

作为一个名词,“逆向考研”是一个较为形象也颇为时髦的说法,与“逆向考研”对应的,就是所谓的“正向考研”。人们通常认为,“双一流”高校的办学水平、综合实力、社会知名度要高于“双非”高校,是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理想大学。如果“双非”高校的本科生毕业报考“双一流”高校研究生,通常被认为是“人往高处走”,有志气、有追求,即所谓的“正向考研”;若是“双一流”高校本科生毕业报考“双非”高校研究生,就有可能会被认为是不思进取、缺乏追求,类似“水往低处流”,属于“逆向考研”。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逆向考研”的现象呢?归纳起来不外乎几点:首先是考研竞争加剧,压力增大。近年来,考研人数节节攀升,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为341万,2021年达到377万,2022年更是飙升至457万。在浩浩荡荡的考研大军中,名校、名专业考研竞争尤其激烈,“百里挑一”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双一流”高校的优势学科专业“面试”分数线不断水涨船高,随之而来的是高分落榜者比比皆是。与其报考名校高分落榜,不如报考“双非”高校拔得头筹,就成为了一些考生选择“逆向考研”的出发点。

其次是部分考生心态发生变化,本科看学校、硕士选专业、博士挑导师越来越成为现实选择。高考奔着名校来,以考入名校为荣;可是就读后发现,名校并非所有的学科专业都是优势学科、一流专业,“双非”院校虽然整体办学实力比不上“双一流”高校,但在某些学科专业上相比并不逊色,“专业优先”也就成为了一些“双一流”高校毕业生考研时的首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所谓“逆向考研”其实是一些考生在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理性务实选择。

再次是部分“双一流”高校考研高分“落榜生”迫于无奈,被迫调剂到“双非”高校,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逆向考研”的比例。我就此话题跟几所高校同行进行过交流,发现名校“调剂生”占有相当的比例,部分高校接收名校调剂生人数甚至超过了报考该校相关专业的第一志愿录取学生人数。这说明,部分“双一流”院校考研学生接受“调剂”选择了“双非”高校,即使心里不愿意,为求能读研,也只得接受这个现实。

同时,也有一些“双一流”高校毕业生为了减少压力、增强考研竞争力,主动选择报考“双非”高校,认为这样既可以提高研考“上岸”的成功系数,又可以借助名校光环,在今后的研究生学习中获得更高的关注度,获取更多的资源,有助于日后的毕业就业。此外,也不排除极个别“双一流”高校学生存在“躺平”心态,考研不是为了学到更多知识,而是为了追求研究生学历,于是把报考“双非”高校视为获得学历的“捷径”与“敲门砖”。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逆向考研”提出了很多值得人们认真审视和深入思考的话题。比如:如何正确看待学生在“双一流”高校与“双非”高校之间的流动?如何客观评价不同高校培养出的学生的素质、特长与能力?如何理性评判学历、学位与能力之间的关系?退一步说,即使就“逆向考研”这个词语本身来看,其表达是否合理也是值得细究的。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了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学校仍然被划分为三六九等,对不同高校学生的评价也有意或无意地戴上了“有色眼镜”,存在着定式思维,这与我们国家倡导的高校实现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的思路是相悖的。

问题2 考研考上“双非”不如不考?

“名校办学资源虹吸”正在打破

北京联合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田园

随着考研竞争日趋激烈,“逆向考研”正在成为越来越多考生的选择,引发了社会关注。在考研大军中,还流传着一种声音,那就是:如果考上“双非”(即非一流大学、非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还不如不考研。这种观念到底对不对?我来给大家分析分析。

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引擎,在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方面具有既直接又基础的重要意义。在我国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的征程中,新时代研究生教育也在走向多元,高等教育资源向名校集聚的趋势正在改变。

从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来看,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稳步提升,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办学上有特色、有水平,与地方和行业深层融合的“双非”高校,打破了由“身份附加”带来的“名校办学资源虹吸”,促进高等教育资源更加优化配置。

从高校办学角度看,一流大学不代表所有学科和专业都是一流,相反,一些综合排名不高的大学可以在某一学科或专业上争创一流。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研〔2020〕9号)和北京市《关于推进新时代北京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京教研〔2021〕5号)要求,高校要加快分类发展,要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等方面,突出优势和特色。高校类型划分没有高低之分,只是发展建设方式不同。例如北京联合大学持续在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上发力,通过深化硕士分类培养改革,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做大做强重点学科群,以高水平科技成果与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提升服务北京能力,充分彰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优势,实现学校内涵式、特色化发展。研究生教育发展已经破除单一数量扩张的路径依赖,向着一种“多元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要求研究生教育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响应,提高研究生教育的“专业性”,响应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推动新时代研究生培养结构由单一的学术导向转变为职业导向、应用导向和实践导向,使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紧密融合。由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同,因此,培养人才的目标、方式和评价不应该只有“双一流”一种,更应该体现差异性和精准化培养。通过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研究生招生选拔制度,探索适应新时代研究生发展需要的培养机制,根据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分类推进研究生培养改革和教育评价,从而让人才脱颖而出。总之,通过科学引导学生从追求名校到关注专业,从通识教育到特色教育,从单一学术水平提高到核心竞争能力培养,才能理智引导考生从根本上解决“逆向考研”的选择问题。

不难看出,“逆向考研”是研究生教育走向多元化的标志之一。“逆向考研”的学生也算不上异类,很多考生是在度过本科“强素质、厚基础”后,在研究生阶段进行了理性的选择。所以,社会应该对“逆向考研”形成正确的理解,为我国研究生教育做大做强塑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问题3 网上流传的“考研缩招”是怎么回事?

考研人数增加与招生名额形成“逆差”

北京建筑大学研究生院研招办主任 李昕

随着高校陆续公2023年研究生招生简章和招生计划,部分学校的部分专业招生名额有所减少。比如,中山大学2023年拟招收约7600名研究生,相比2022年招生计划减少约600人,尤其是推免生比例的增加,导致统招名额更被压缩。再比如,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专业学位)2022年与2023年招生总人数均为51人,但2023年推免生名额从6人增至11人,无形中减少了统招名额。

很多考生认为这是“考研缩招”的信号,实际上,这是高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的正常调整。不过,考研人数的增加和招生名额形成的明显“逆差”,对于“逆向考研”现象产生了推动作用。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总人数457万,同比增长80万,最终录取人数110.7万,与上年度基本持平。考研报名人数激增,导致录取率降至24.22%,2022年硕士研究生国家线比2021年国家线普遍高出10分左右,高校部分专业研究生复试线也在逐年攀升。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部分“双一流”高校本科生选择报考“双非”高校研究生的情况突显。

在北京建筑大学录取的2022年研究生新生中,有128名学生来自“双一流”高校,占录取总数的10.5%。他们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北京建筑大学的“王牌专业”——建筑遗产保护专业,录取线比上年高出了60分。同时,由于推免生人数的增加,统招名额相应地有所减少。

其实,不光是北京建筑大学,全国各地“双非”高校都出现了这种“逆流”现象。在招生、就业市场重构的大背景下,国家适时推出了“双一流”建设工作方案,打破了过去就业市场“非985和211高校不录用”的局面,构建起了学校、学科的分层筛选和健康发展格局,为“逆向考研”的学生们构筑起坚实的升学和就业保障。

如今,很多“双非”高校都在走“专而特、专而精、专而优”的路线,跟名校的同类学科相比更具竞争力。同时,“双非”学校硕士生比例远超过博士生,导师对于硕士生的培养会更深入、细致。比如,北京建筑大学虽不是“双一流”高校,但学校学科优势与特色明显,充分利用地缘优势,抓住了城市建设发展的机遇,形成小而精的学科体系,校企联合深入,就业率多年来一直位居北京市属高校前列,近年来报考热度持续增加。“双一流”高校本科生“逆向考研”,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从“挑学校”到“挑学科”的观念转变。

考研是人生“进路”而非“退路”,所谓的“逆向考研”不过是部分学子选择了更为理性的方式对待报考专业、规划自己的未来人生,这并不意味着“退而求其次”。

问题4“逆向考研”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考生和高校都将有更多选择机会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储朝晖

2023年考研报名出现“双一流”高校本科生选择报考“双非”高校研究生的现象,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必然出现的一种选择。随着今后研究生招生数量的继续增加,此类现象可能会进一步扩展开来。

本科与研究生是两次不同的筛选环节。在唯学历的观念和不同高校处于层级结构的不同层次的双重作用下,当研究生招生规模远小于本科生招生规模时,高一层级的高校本科生有足够的机会获得本校层级及以上的学校研究生录取机会,就不会选择报考相对低一层级学校的研究生。当研究生招生规模接近或超过本科生招生规模的70%时,由于“双一流”高校的本科生至少30%是由于高中阶段条件好或其他偶然因素而在高考中胜出的,经过四年本科学习后证明他们的能力与高考考分所确定的在同行人中位置是不一致的,无论找工作还是考研可能不敌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习条件不足进入“双非”院校的前10%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如果还想继续读研究生,就不得不拓宽视野,选择“双非”高校。将进入高中到研究生毕业作为一个整体观察,“双一流”高校本科生选择报考“双非”高校研究生在宏观上拉长了选择的时段,拓展了选择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一考定终身”一次性考试的压力。

选考“双非”事实上给了研究生报考一个改变的机会,也给不同高校一个改变的机会,让更多的高校能够有机会获得多样性的生源,能够让自身发展有更多机会。

由于“双非”基数很大,其中不少学校至少有10%的教师在学术能力和指导学生方面并不比“双一流”高校的后30%的教师差。在没有优质生源的情况下,他们的业绩难以显现;如果有了优秀的生源,他们的业绩呈现就会更明显。研究生双向跨越层级的报考,客观上使得过去纵向隔阂的研究生教育空间在更高程度上相互打通,形成更为广阔的研究生就读的扁平空间,这个空间越大,流动性越强,中国高等教育的优质体量必然增大,就能给越来越多的研究生报考者提供更加公平、公正和更多的选择机会。

选择“双非”高校报考研究生,客观上分离了就读学校与个人能力之间的关联,破除了唯名校论。对于已有“双一流”身份的高校,相当于多了一次对学生进行过程选择的机会,显然对学校的品质提升和增加流动性更有利。对“双非”高校无疑也属利好,有助于打破唯名校论,促进各种办学资源更理性地依据专业实际需求而非学校的名气配置。

总体上,选择“双非”高校报考研究生,让学校身份所发挥的作用减小,个体能力的权重加大,这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是否需要选择报考“双非”学校的研究生,还需要学生深思熟虑之后,做出对自己负责的选择。 【编辑:周驰】

有聊|张睿:演戏要老老实实,观众都比演员聪明

因火灾维修两年的法国“珍珠”号核潜艇又起火了

国潮俘获“Z世代”,中国人审美旨趣向内看

中消协提醒:汽车相关领域这些条款“无效”!

福布斯:身家升至32亿美元 特朗普重回美国400富豪榜

科研人员发现兰科植物新物种 呼吁加强保护

秦汉时期风靡一时的美食,竟是烤肉串?

国家文物局:距今百万年头骨化石实证我国百万年人类史

成都世乒赛即将开幕 传统强队外哪些队伍值得期待

水下爆炸、管道漏气……“北溪”遭破坏多国震惊,谁干的?

报告显示自杀是2021年韩国年轻人的最大死因

《羊了个羊》爆红 小游戏要火?

领养老金还要交税?要分清基本养老保险和个人养老金

瑞典称“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或为“蓄意破坏”

国庆放7天!多景区严抓防疫,六成“职场er”就地过节

斯诺登被给予俄罗斯国籍之后……

甘宇离开重症监护室 讲述泸定地震后野外生存的17天

安倍国葬今举行!逾4000名宾客出席 动员2万警力维安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10409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