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10-03 09:13:09 0 文物 中国 博物馆

“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坚持“两创” 书写史诗·非凡十年)

核心阅读

展览,以物记事,以事叙史,以史启思。如同一部沉浸式电影,文物是剧中演员,每一件文物都在讲述中华文明故事,构建共同的精神家园。观众观赏每一件文物,如同随着“剧情”发展,穿越历史长河,认知历史、读懂中国。

通过综合运用电视艺术手段与多元传播方法,曾经深藏在博物馆的文物、遥远而不易接近的大遗址等一步步贴近公众认知,在阐释文化新知、描绘精神图谱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文物知识和价值传播对于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日益被大众广泛认同。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揭示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丰富全社会的历史文化滋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成为广大文博工作者的共同追求。

以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古墓中发现的汉代织锦为题材创作的舞剧《五星出东方》获得第十七届文华大奖。作品运用艺术想象力激活文物中的故事,其中,“锦绣”汉唐舞、“远古的呼唤”龟兹壁画乐舞等舞段将观众带进历史时空,巧妙地通过不同舞种的融合,体现文化的互融互通。

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的例子不胜枚举。绵延200余公里的燕赵长城、秦长城、魏长城和明长城遗迹分布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为保护距今800多年的太子城遗址而建设的遗址公园位于奥运村。“冰雪·双城·盛会——从1202到2022”主题展览在太子城遗址陈列馆举行,以时空对话的形式,讲述了北京和崇礼的“双城”故事,成功对接当下的古老文化遗产,成为北京冬奥会上最受欢迎的文化元素之一。

构建共同的精神家园

国家典籍博物馆的“《共产党宣言》专题展”、绍兴鲁迅纪念馆的“山河赤子心 岁月峥嵘行——鲁迅与共产党人专题展”、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的“三星堆文物保护与修复陈列”、青海原子城纪念馆的“‘两弹一星’精神原子城纪念展览”等被重点推荐为2022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自2015年起,这项活动已连续8年开展,申报省份实现全覆盖,申报数量不断创下新高。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10年来,类型丰富、主体多元、普惠均等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全国备案博物馆6183家,免费开放率91%。2021年全国博物馆举办展览3.6万个,让文物述说历史智慧,让文明之光照亮民族复兴征程,贯穿在展览的匠心与细节中。

中国的曾侯乙尊盘、长信宫灯、舞马衔杯仿皮囊式银壶、元青花四爱图梅瓶等,与来自40多个国家的陶鸟形来通杯、亚历山大石雕头像、木雕《罗摩衍那》原本等400余件(组)精品文物,荟萃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这个展览是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重要文化活动。“美成在久 日出东方”“美在通途 行久致远”“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美人之美 礼尚往来”4个部分,以文物为媒介,展示出亚洲历史悠久、文化融合、多元共生的文明特征,彰显亚洲文明之间对话、交流、互鉴的轨迹,反映地缘相近、民心相通、和平共处的亚洲文化。

10年来,数以万计的馆藏珍贵文物、重要出土文物得到抢救修复。“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在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中举办,全面展现馆藏文物保护的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冶炼炉前抢救回的西周青铜器成为国之重器;一件袍的颜色色谱结合文献可以逆向找到自然界中的染色植物;秦始皇陵兵马俑彩绘加固保存展示现代文物良医的高超技艺……“有温度的文物研究、了不起的文保科技、有灵魂的工艺复原”,让观众走近文物背后的科技力量。

展览,以物记事,以事叙史,以史启思。如同一部沉浸式电影,文物是剧中演员,每一件文物都在讲述中华文明故事,构建共同的精神家园。观众观赏每一件文物,如同随着“剧情”发展,穿越历史长河,认知历史、读懂中国。

搭建公众和文化遗产之间的桥梁

《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地名大会》《中国国宝大会》《中国考古大会》等节目深受观众喜爱。文化节目的创新传播,加深了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激活了公众旺盛的文化需求,搭建公众和文化之间的桥梁。

节目《中国国宝大会》以“从国宝读懂中国”为主题,让选手和观众一起通过文博知识竞答,开启文明探索之旅。在一场场知识竞答中,140多家博物馆的近千件文物再度“活起来”,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方面展示中华5000多年的文明成就。首期节目就成功获得答题“大满贯”的园林工人李辰、热爱文物摄影的基层民警张志刚、古代盔甲制作爱好者李江、在中小学开设博物馆课程的教师申珅等选手,正是公众日益走近文化遗产、热爱文化遗产的代表。

文博工作者与文艺工作者创新不怠,不断推出直抵人心的精品力作。节目《国家宝藏》承古人之创造,开时代之生面,邀请“国宝守护人”讲述文物的前世传奇和今生故事,通过艺术化的历史演绎、故事化的情境处理、跨学科的立体阐释,解读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

各地方、各平台的文博类节目不断涌现,《万里走单骑》《登场了!敦煌》《博物馆之城》《文物里的山东》《行走大运河》《何以中国》等节目,深入考古文博的多个领域,让专家学者走到台前,通过与观众的互动,推陈出新、创新表达,让文化遗产穿越时光、融入当下,不断“活起来”“火起来”。

10年来,通过综合运用电视艺术手段与多元传播方法,曾经深藏在博物馆的文物、遥远而不易接近的大遗址等一步步贴近公众认知,在阐释文化新知、描绘精神图谱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遗产保护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事业

择一业终一生的“敦煌女儿”、三星堆考古现场的年轻人、博物馆兀兀穷年的文物修复师、古村落的非遗传承人、古老长城的守护者……

“考古热”“博物馆热”“非遗热”“文物保护志愿者热”“国潮国风”……

越来越多人关注并热爱文化遗产。“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等,共同阐释着文物由人民创造、为人民享有、被人民传承的理念。

“根·魂——中华文明物语”特别展览亮相2019年“国际博物馆日”,用30件(套)文物勾勒中华文明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将每一件文物还原于历史的时空坐标中,多维度解读材质造型、技术工艺、艺术审美、功用精神,全方位展示文物蕴含的时代风貌、社会生活、文化传统、交流合作。如,“驿使图”画像砖从酒泉与丝绸之路谈起,拓展到中国历代通信方式与保密措施,以及从古代交通工具的演变发展一直讲到当代的微信和高铁。展览通过对历史文物和典籍的拓展延伸,管窥辽阔星空里的璀璨星光,以及未曾改变的中华气质。

“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围绕中国历史、革命文化、世界遗产等重大主题,布设文物教育、文创开发、素材再造、动漫游戏、主题旅游等项目。吸引文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广泛参与,共同发掘文物价值,合力深化互动共享,推动文物数字资源汇成海量、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激发变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不断焕发新的光彩,在“云端”拥抱无限可能。

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都是一个城市的文博盛会。2022年,文博单位和社会各界一起推出的线上线下活动有6300余项,让文物保护利用与时代共进、与人民共享,反映了文物见证时代风华、展现时代风采、滋养时代生活、助力时代发展的丰富内涵。

文物,记录过去,映照当下,启迪未来。文物所承载的中华文化精神,始终在滋养着我们。挖掘文物价值,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脉永续传承,永无止境。

(作者单位:国家文物局)

版式设计:赵偲汝

金瑞国 【编辑:房家梁】

刘国梁:为中国成功举办第六次世乒赛感到骄傲和自豪

电影国庆档启帷 《万里归途》破2亿元领跑

短评:超越性别、竞技和地域 现代篮球为何历久弥新?

纵论国际传播之道,中国故事如何“出圈出海”?

边看女篮世界杯决赛边写稿,记者流泪了……

安理会表决乌克兰问题决议草案 中国代表阐述立场

大学生用画笔为烈士复原画像 促成跨越时空的“团圆”

有一种山河锦绣叫中国

文明的坐标 | 马家窑“纹”陶

烈士纪念日|“登高英雄”杨连第把背影留给了家人

中国就像一面镜子,照出美国的衰落

国际篮联更新男篮亚洲区球队排名 中国男篮第四

灾难性的水平!北溪管道泄漏或造成严重气候破坏

【十年经略】中国经济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注意添衣!国庆假期强冷空气席卷全国大部

10月国庆长假开始,这些新规值得关注!

全国疫情仍呈现“点多、面广”特点,国庆期间最新防控措施公布

国产Model Y最高降价4万元?特斯拉中国:不实消息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10451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