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让更多外国读者读懂中国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10-13 06:04:31 0 中国 大卫 外文

有这样一本书:在利马国际书展、新西兰中国主题图书展、中国香港书展等国际重要书展上,它被重点展陈;在美国东风书店、英国光华书店、法国凤凰书店、日本内山书店等多国书店里,它被放在醒目位置;在外国政要、专家学者和普通百姓看来,它是了解中国的首选读物。这本书就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法文、俄文、阿拉伯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德文、日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多语种版本,均由中国外文出版社出版。

在外文出版社,有一群外国专家:他们来自全球各地,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但都热爱中国、喜爱中华文化,以同样的热忱和匠心,从事着中国对外翻译出版事业,让更多外国读者读懂中国。

今年是外文出版社成立70周年,本报采访了社内的几位外国专家,听听他们讲述如何用融通中外的语言、优秀的翻译作品讲好中国故事。

“传递关于中国更真实、更准确的信息”

藤蔓爬满窗棂,沁着幽幽绿意;书籍摆满书架,散发阵阵书香……9月6日,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外文出版社的一间办公室里,66岁的大卫·弗格森正戴着眼镜,埋头研究一份翻译材料。一抬头,窗外已洒满落日余晖。

来自英国的大卫·弗格森,是外文出版社的荣誉英文主编。过去十多年来,大卫的工作日都是像这样,在繁忙的案头工作中度过。每个工作日早晨8点半,他都会准时出现在外文出版社,下班时间则要依据当天情况而定。认真负责的他,有时还会把工作带回家继续研究。

“2006年我来到中国,至今已经在中国生活了16年,我很喜欢这里的生活。”来中国前,他做过25年咨询顾问,也在传媒公司负责过节目策划和媒体运营。因为与中国妻子喜结良缘,他来到中国开启新的人生。

作为一名“东北女婿”,初到中国时,大卫先是在妻子的家乡吉林省吉林市生活了两年。2008年他成为中国网的一名记者,到中国各地采访,收集写作素材,对中国的了解与日俱增。自2010年起,大卫在外文出版社担任编辑、作者和英文改稿专家。

“我希望能传递关于中国更真实、更准确的信息,纠正那些不实的报道。”大卫说,来到中国后,他发现一些西方媒体关于中国的很多报道都是假新闻,它们并不了解真相,因此发布的一些消息完全是无稽之谈,这让他很生气。中国的发展进步,生活在中国的大卫深有体会,因此,他决心要帮助外国读者了解一个全面真实、立体可感的中国。

大卫举例说,在吉林市这个北国江城,松花江穿城而过,他最喜欢沿着河滨跑步健身。这些年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健身步道也越建越长,5公里、10公里、15公里……他的跑步里程也随之增长。更重要的是,清洁能源的广泛使用,使得空气质量非常好。在户外健身时大口呼吸,令他身心舒畅。其实,中国许多城市都环境美丽、生活惬意,而一些西方媒体对这方面的批评显得“非常愚蠢”。

《从“广东制造”到“广东创造”》《水韵江苏》《生态北京:绿韵新城》《南通故事》《发现苏州》……这些年来,大卫撰写了多部介绍中国城市的作品。随便翻开一本,他都能向记者回忆当时实地调研采访时的趣事,滔滔不绝。这些书籍,也受到外国读者的喜爱。

作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至四卷)《习近平谈“一带一路”》《之江新语》等图书的主要英语改稿专家,对待翻译工作,大卫始终一丝不苟。

为了让翻译后的英文表述更加符合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每一个单词,大卫都要反复打磨。很多次,仅仅就是一个介词,大卫也要苦思冥想,就是为了能找到最准确的译法。像“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样的经典表述,大卫和同事们竭尽所能,就是为了让不熟悉中国话语体系的外国人,也能明白其中的深刻涵义。

在同事们眼中,大卫工作严谨,兢兢业业,经验丰富,对中国话语体系越来越熟悉。多年来,大卫积累了丰富的对外翻译出版经验,获得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会林文化奖等奖项。2021年,大卫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他说,能够为向世界说明中国这样崇高的事业出一份力,他备感光荣。

“打开一扇深入了解中国的窗口”

浓密的络腮胡子,热情的笑容,令人没有一丝距离感。这是记者见到外文出版社德语部改稿专家李博瀚的第一印象。德国人李博瀚先后参与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至四卷)《挑战与应对:迎难而上的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一带一路”》等图书德文版的翻译改稿工作。

“我从小就觉得中文很神秘,对我的吸引力很大。”从1992年在德国波鸿鲁尔大学学习中国语言文学算起,今年49岁的李博瀚,已经和中文打了整整30年交道。

1995年至1997年,在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就读;2005年,又去中国台湾,成为一名德语教师;2010年,来到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专业进修……李博瀚的“中国履历”非常丰富。

“从事翻译工作后,我打开一扇深入了解中国的窗口。”2012年,已返回德国的他与外文出版社结缘,参与了多部德语图书的翻译。

尽管对中国语言文化相当熟稔,但最开始当翻译,李博瀚仍有些吃力。他总结,中文表达简洁生动,其背后的文化博大精深,藏有不少翻译难点。在为外文出版社第一次翻译书稿《汉语习语趣说》时,李博瀚就遇到了难题。

“像‘对牛弹琴’这些词,如果仅做到字面直译,德国人恐怕很难理解成语的真实含义。”李博瀚说,起初,对于直译成果,他并不满意,总觉得这样的文字不再“原汁原味”了。

怎样能不悖原文,又使译文易懂?李博瀚反复琢磨,决定在直译的基础上,给“对牛弹琴”等成语再补充一个意义相近的德语词,作为对照解释,便于德国读者理解。

“《圣经》里有一个‘不要把珍珠丢在猪前’的俗语,这与‘对牛弹琴’的含义近似。”李博瀚解释,将珍珠丢在猪身前,猪不但不知珍重,反而会践踏在脚下。“这都告诫我们,不要对不讲道理的人讲道理,不要对不懂得美的人讲风雅。”

“此外,像‘各扫门前雪’可以借用德国习语‘在自己家门口扫地’的解释,德语中的‘有志者,必有出路’能表达出‘有志者,事竟成’的意思。”李博瀚介绍,为了找到合适的德国俗语作为匹配,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仅有7万字的图书《汉语习语趣说》,他足足花了3个月才翻译完成。

跨越语言障碍,感受文化魅力。翻译中文的这几年,李博瀚乐在其中。在他看来,相比于自己撰写中国题材的作品,翻译中文著作更有价值,有助于读者加深对中国的认识。

“中国不断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进行守正创新,给我印象深刻。”他举例说,屈原的诗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体现了古人的爱民、忧民之思,现在中国高度关注民生问题、重视增进民生福祉,就是对民本思想的当代阐释。“中国的传统和现代是紧密相连、一脉相承的,值得全世界关注。”

两年前,李博瀚回到心心念念记挂着的中国,正式入职外文出版社。时隔8年再次踏上中国的土地,他感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耸立,高铁飞驰,尤其是到哪里都可以使用便捷的移动支付。

天更蓝,空气更清新,这是李博瀚眼里北京的最大变化。身为跑步爱好者,令李博瀚惊喜的是,如今整个城市空气质量特别好。“现在周末一有时间,我都会去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跑步,我非常喜欢那里的设施与环境,让人心情舒畅。”

休息日享受生活,工作日勤勉工作,一直是李博瀚的人生信条。“目前,我的主要任务是翻译一些政府文件等。”他期待未来能涉猎更广泛领域的书籍翻译工作,为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贡献智慧与力量。

“翻译中文,就像工程师盖楼”

“我叫阿里·萨贝特,来自埃及。”一段流利的中文介绍,让人印象深刻。

埃及人阿里·萨贝特从事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等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白皮书阿拉伯语版的翻译工作。对阿里来说,学习汉语的过程并不轻松。

2003年,阿里打算去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就读中文专业,遭到了母亲的反对。“她告诉我,报纸上介绍过,常用的汉字就很多。不如去学英语或者法语,或许更容易些。”阿里说,“但我想,既然中文如此难学,为什么不能试着挑战呢?”

母亲的担忧不无道理。“不仅汉字难学,汉语的发音也难记。好不容易学会了发音,语法和句式又成了难题。”阿里告诉记者。

虽然困难重重,阿里却始终热情满满。为了学好汉字,他没少下功夫。走在街上,看到车窗上有灰尘,他都会凑上前练几笔;为了练好发音,他跟着教材一字一句模仿,再用录音机纠正,调整语速。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阿里顺利毕业,凭借扎实的中文功底,获得了一个来到中国工作的机会。“以前我看过一些描绘中国的西方电影,影片中展现的是一个古老而贫穷的国家。”阿里坦言,尽管深爱中文,也渴望多了解中国,但在出发前,他还是有些担忧。

随着飞机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阿里的担忧烟消云散了。“从机场一出来,看到的北京,其实是一座非常现代化的大都市。”

“因为掌握中文,我获得了许多工作机会,让我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在中国这些年,阿里在多个行业摸爬滚打过,直到加入外文出版社,他才真正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成为连接中国与埃及这两大文明古国的沟通桥梁。

“在外文出版社,我主要负责中国政府白皮书的阿拉伯语版翻译及审校,这对我来说这是一份很有意义的工作。”阿里认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发展是全世界的机遇,阿拉伯国家可以借鉴这些成功经验。

翻译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每个环节都不轻松。阿里说,外国读者对等中文术语并不了解,怎样用简短的表述把这些内容讲明白,自己和同事们费了不少心思。

每次遇到新术语,他都会仔细研读材料,准确理解中文含义后,选择合适的阿语表达,并请教埃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判断这样的表述是否到位。“我们经常就译文展开讨论,直到所有人认为译文与原文的含义完全一致。”阿里对记者说,“翻译中文,就像工程师盖楼,打牢地基要花费很多时间,但建成的楼房会更加坚固,文字也能经得起推敲。”

“学习中文,为我带来了体面的工作与幸福的生活。”在中国待了14年,阿里与中国姑娘结婚生子,把家安在北京,把根扎在中国。每逢闲暇,他最爱的就是逛北京城的老胡同,看阳光照耀下老院墙上斑驳的树影,看偶尔经过的三轮车慢悠悠地骑行。他喜欢这份宁静和悠然。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10月13日第 05 版


【编辑:刘星辰】

有聊丨徐佳莹:做音乐是最适合我的一种冒险

新漫评:美国监狱之“黑”,只是冰山一角

美航天器成功干预行星轨道 避免未来地球遭受撞击

爱用亲切语气词 你有“文字讨好症”吗?

世锦赛无缘4强,中国女排收获了什么?

拉尼娜事件仍在持续,今年“冷冬”还是“暖冬”?

消费者被商家“反向抹零”?这个真儿得较!

房贷利好政策落地 多地首套房商贷利率跌破4%

男子盗窃后上网查量刑标准 第二天就被民警抓获

老人买下4间门面不出租办免费书屋

【寻味中华】恩施玉露:茶香悠远 风雅犹在

八强战在即 国际排联:永远不要低估中国女排

王莎莎:珍惜大家对“莫小贝”的喜爱 演员需要不断突破

气象干旱持续 江西全力守护“微笑天使”长江江豚

开启新征程!朱婷亮相意甲女排劲旅斯坎迪奇

持续40年的罪恶:揭开美国人体实验冰山一角

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 盘点近10年得主及其成就

北京政务服务禁用语拟入规范 专家:“脸好看”,还得“事好办”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10554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