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抱团聚力让兴村富民火更旺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11-04 15:01:38 0 乡村 村里 村子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考察时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不少地区的乡村积极探索兴村富民新路,将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作为突破口,以强村带弱村,以富裕村带空壳村,壮大村集体经济。这种从“单打独斗”想出路,到“抱团聚力”谋发展的新模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我们邀请四位一线实践者,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谈感受、话心得,为新征程上的乡村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村带三村的“共富秘籍”

讲述人: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递铺街道鲁家村党委书记 朱仁斌

我是一位基层干部,最关注的就是乡村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有明确表述,让我深受鼓舞——这正是我们鲁家村在做的事。

十多年前的鲁家村还深陷贫困,路是泥巴路,房是土坯房,厕所是随意搭的,全村找不到一个垃圾箱。村集体负债高达150多万元。

再看看周边的村子,日子都比我们好。怎么比拼赶超争上游?这成了一块沉甸甸的大石,压在我们心上。

穷则变,变则通。我们走访了很多富裕村,进行了一轮又一轮集体讨论,决定采取“公司+村集体+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打造18家各具特色的家庭农场,用一辆观光“小火车”,把整个村子连成大景区,盘活乡村资源,走乡村旅游之路。摸索了一段时间,效果很明显。村子火了,访客多了,项目、资金、政策纷至沓来,聚人气、生财气,村集体的账本上有了大变化:2021年,村集体资产增加到2.9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从约1.5万元增加到约5万元。

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也常思考一个问题:一个村的力量、资源有限,规模、空间也就这么大,要想再上一层楼,还得有“外援”。如果能和周边村庄抱团发展,就可以让共富的火苗燃得更旺。

2017年,鲁家村携手赤芝村、义士塔村、南北庄村建设“田园鲁家”综合体项目,并争取到了3亿元建设资金。

要想富,先修路。我们组建了一村带三村的工作专班,修了一条长30公里、环绕四村的两山绿道。基础设施、环保举措也随之跟进,环境变得越来越美。

有一次,一家企业找到我,打算在鲁家村落地一项休闲旅游项目。但是,我考虑到项目对自然环境的需求,认为隔壁的南北庄村更加合适,便把客商引荐给了南北庄村。最终项目落地,当地的收益显而易见。

聚合于“田园鲁家”综合体项目中,其他三个村子的村集体经济在3年内翻了一番。我们鲁家村的旅游体验项目也不断丰富,向着更加高质量迈进。

众人拾柴火焰高。村子“抱团发展”,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明确、系统的发展规划与整体设计。另外,事情做得好不好,关键看人,尤其需要一批有想法、能吃苦的年轻人。今天,在全域旅游的带动下,很多年轻人回到家乡创业、就业,一些人在义士塔村、赤芝村开起了民宿,生意很快红火起来。

年轻人的到来,如同汩汩清泉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期待更多青年扎根乡村,挥洒汗水、实现梦想。

携手“扮靓”桃源新世界

讲述人: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穆云畲族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蓝涛

我到穆云畲族乡工作已经三年了,一步步见证了乡里的新变迁、新图景。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让我们信心满满,更有干劲。

以桃花闻名的虎头村,是福安市少有的平原畲村之一。阳春三月,一走进这千里沃野,就能看到一片片桃花如红霞般灼灼盛开。那场景,真喜人。实际上,不单虎头村,相邻的几个村子也很有农业特色。可是,以前守着好资源,却没能盘活。为啥呢?乡里没有整体的开发规划,每个村子单打独斗,形不成合力。想想看,是握紧拳头有力量,还是5个手指头各自伸展更厉害呢?

为了整体发展,很多乡镇干部走遍各村、调研谋划。每个村子各有特色,怎么才能把大家拧成一股绳,带来更大红利?正犯愁时,国家政策的春风吹来了——穆云乡向上级单位争取到了项目资金,修建白云山水和福穆公路两大景观带。借着这样的政策红利,我们以虎头、溪塔两村为核心,打造了穆云畲族乡生态旅游区,将周围几个村庄联合起来,拉开了携手共进的序幕。

虎头村的水蜜桃是出名的好,还得了个“闽桃珍果”的雅号。如今,一斤桃子的均价达20元以上,种植户的年收入有十来万元。除了桃子,葡萄、橙子也是咱当地特色。我们以“一村一品”的方式鼓励合作社种植,并打造了“2+N+旅游”的发展模式。这一套一套,听起来有些复杂,其实老乡们都很懂。“2”就是以水蜜桃和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为主,“N”就是选种猕猴桃、橙子等特色产品。依托产业链条,建立观光园、采摘园,丰富旅游路线与内容。

为了增加凝聚力,各村组建了党建联盟,交流种植技术,互相帮扶。旅游火了,游客多了,大伙在家门口就可以将农产品卖出去,有些还被搬到网上,成了“爆款”。

刚开始筹建生态旅游区时,由于缺钱、少人,也有人担心:“安安稳稳在地里种桃得了,有多少、卖多少。搞大旅游区,投入这么多,见效能快吗?”有了疑惑就得及时解决。我们挨家挨户地讲,一场会接着一场会地讨论。慢慢地,一部分人弄懂了政策,解开了疙瘩,迈出了第一步。后来,大家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发现当年着实有些过虑了。现在,虎头村的千亩桃园,溪塔村的“最美葡萄沟”,下逢村的水乡渔村,南山村的“悠然田居”……这些已在四邻八乡中耳熟能详的名字,聚成了乡镇全域旅游发展的大棋局;桃花节、水蜜桃采摘节、刺葡萄采摘节,一张张亮丽名片引来八方客。一条合作共赢、兴村富农的路走得越来越开阔。

道路阔了,民宿新了,“智慧穆云”小程序把人们的衣食住行“搬”上了云端,老乡们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还缺什么?缺人才,缺懂技术、肯扎根的人才。咱农村的生活不比城里差,欢迎各方英才来穆云,一起“扮靓”这片桃源新世界。

村村牵起手,收入节节高

讲述人: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腊市镇明塘村委党总支书记 罗钦彪

1998年,我进入村委工作,到现在已经24年了。明塘村曾盛产煤炭,全村一度有10多家小煤窑。那时,山上到处都是黑乎乎的矿口,山下道路开裂沉陷,地下水位下降,井水难以下咽,农田没法灌溉。沉痛的教训告诉我们:靠煤炭吃饭的老路行不通了,必须找条新路子。

党的十八大后,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村里的面貌陡然一新:小煤窑关停了,安置区盖起来了,农田排灌系统畅通了,道路平坦开阔了。走在村里,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大片大片的绿。

环境好了,怎么让村民们的口袋鼓起来?这成了横在我和村委心头的一道坎。

去年8月,镇政府提出了以特色产业为突破口,成立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实施“多村抱团、飞地发展”的振兴乡村新思路。消息传来,大家拍手称快。

腊市镇不大,只有8个行政村,耕地面积不足是短板。几个村子取长补短,把短板补起来,把“长板”做得更长。比如,庙岭村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原种植规模不到千亩。通过抱团合作,本村和其他村的土地一起流转出去,种植规模一下子翻了好几番。种植规模扩大了,竺园村等村随之开展了油菜籽榨油、粮食酿酒等新业务,一条富村、富农的产业链条越伸越长。

我们也瞅准机会,成立农事托管公司,为大规模农作物种植提供农机服务。刚开始,村民心中有不少犹疑:万一揽不到业务,设备成了废铁,该如何是好?

为了打消顾虑,我们决定由党总支领办合作社。通过向区、镇申请扶持资金,筹措到200万元,购买农机、培训农机师,保障耕田、插秧、收割等环节全部实现机械化操作。从去年10月公司运行到今年年底,约莫能净赚20万元。

有了这笔钱,咱就能放开手脚,为村里办更多好事。比如,修柏油路、装路灯、完善居住设施……相信,接下来的收入一定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前些天,我和村干部们坐在电视机前,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式。一听到关于“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的内容,大家的兴奋劲儿甭提有多高了。要想乡村振兴,就得心往一起想、劲往一块使,蹚出一条宽阔明朗的新路子。

村企合作,酿出甜蜜生活

讲述人: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塔元庄村民 唐秀英

我今年65岁,在塔元庄同福乡村振兴示范园的智慧农场里做育苗、维护工作。从当年的一穷二白,到现在的环境美、村民富,家乡这些年来的变化,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40多年前,我嫁到村里,日子过得紧巴巴。后来,县里号召发展“半城郊型”经济,村里开始种大棚蔬菜,建养鸡场、养猪场,还有了家具厂、棉织厂等小企业,不久,日子渐渐好起来,还成了全乡第一个通上自来水、第一个搞了发展规划的村。

近些年,村里又建了果蔬合作社、豆芽加工厂,河滩上还种了经济林。农业科技生态园、水上嘉年华、美食一条街等“新鲜事物”更让人看不过来。乡亲们有承包的,有入股的,还从外头引进投资,村里越来越热闹。

大家就这样下力气致富,慢慢有了新想法:只靠自家一亩三分地种粮食是不行的,得有外面的力量“搭把手”、一起闯路子。

2020年,村里和同福集团合作,建起了乡村振兴示范园。听村干部讲,这叫“村企合作,引凤筑巢”,企业给村里带来了新品牌、技术、人才,村子发展更有底气了。

示范园里,智慧农场的空中红薯、气雾栽培、鱼菜共生,都是我没听过的新鲜玩意。还有中央厨房,好多孩子来体验制作同福馒头。游客从石家庄,甚至北京、天津、山西等地涌来,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来好几万人。

在示范园带动下,很多农业企业都到塔元庄以及周边村庄投资发展。不少心思活络的村民还搭上了乡村旅游的“顺风车”,有开民宿的,有开饭店的,有开观光车的。像我们村的尹喜柱就开起了饭店,每天那叫一个热闹,收入比十年前翻了足有十倍。

村里发展越来越好,我们也跟着受益。我虽然年纪大了,但农活还没放下,就加入了智慧农场。当年在地里干活,一身土一身泥,现在环境好,干活不累,离家还近,一个月下来能挣2000多元。像我一样在园区工作的乡亲已经有两三百人了,大家脸上都喜气洋洋的。

今年中秋节,我们全村1600多人在村广场上一起拍了全家福。和前三次照全家福相比,相片里多了好些年轻人。他们回来建大棚、办工坊,都说在村里越来越有奔头了。

如今,我们村家家户户住上了小洋楼,开上了小汽车,物业费、水费、取暖费集体承担,老人还能免费入住老年公寓,按月领养老金,日子甜得像在蜜罐里。(光明日报记者 李晓、陆健、高建进、胡晓军、李玉兰、耿建扩、陈元秋、王斯敏 光明日报通讯员 徐梦玲、赵元君、王豆豆、朱焕荣) 【编辑:钱姣姣】

他在故宫修钟表:成为“时间修复师”的背后

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破损2名职员被惩处 院长揭事发过程

每年省10亿美元?马斯克这项计划,引发推特倒闭担忧

核战争打不得也打不赢!俄罗斯非常时期的非常警告

中国新观察|供销社“回归”?

前三季度GDP版图:山西拿了第一,福建悄悄逆袭

2023国考报名截止 热门职位竞争近6000:1

警方已介入女教师网课事件,“网课入侵”为何频频发生?

浙江教育观察:高校买飞机,浪费吗?

“斯人”刚走,“曼曼”又来了?

和耐克、阿迪掰手腕,安踏、李宁能赢吗?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进入梦天实验舱

内蒙古工业大学首批455名学生有序分流返乡

“四两拨千斤” 揭秘中国空间站“转位神器”

中国秋季外交亮点纷呈,“巴铁”总理发了一面五星红旗

国家网信办查处135款侵犯个人信息合法权益App

非洲羚羊哪里起源?中国这件千万年前化石揭开谜团

我国已有45种罕见病用药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10875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