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东西问丨叶江:中华民族何以作为多民族共同体历久弥坚?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12-06 21:11:27 0 民族 中华民族 共同体

中新社上海12月6日电 题:中华民族何以作为多民族共同体历久弥坚?

——专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叶江

作者 樊中华

20世纪初,梁启超最早提出了作为一个整体民族的“中华民族”概念。百年来,“中华民族”完成了从自在到自为的演变历程,已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之所系。中华民族共同体不仅是深扎于中国人心中的坚实“意识”,更是一个包含着56个民族的稳定的现实“存在”。

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作为多民族共同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否面临新的挑战?中华民族何以具有历久弥坚的“向心力”并形成了56个民族文化与命运共享的身份认同?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叶江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和方向》一文中指出,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即是要促使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继续保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轨迹下演变发展。中新社“东西问”就相关问题专访了叶江研究员,对此进行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从何而来?应该如何理解56个民族和中华民族之间的关系?

叶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源自于中国国内“民族”共同体的两层次性——多元的“56个民族”与一体的“中华民族”以及前者对后者的共同建构。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同时,又明确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显然,其中“多民族国家”中的“多民族”指的就是生活在中国境内获得认定的“多元”的非国家或次国家层次的“民族”——“56个民族”共同体,而“中华民族”就是由这“56个民族”共同建构而成的“一体”的国家层次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其中,“多元层次”民族共同体的层次要低于“一体层次”民族共同体,即如费孝通所言,它们虽则都称为“民族”,但层次不同。更为重要的是,正是通过历史上不断的交往、交流、交融,较低的“多元层次”的56个民族共同建构起了更高的“一元层次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并在不断地培育、强化以致发展到今天铸牢“一体层次”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56个民族形成了共同的中华民族身份认同。

身着民族服装的代表团成员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上。王磊 摄

中新社记者:中华文化被认为是形成中华民族认同的重要因素,这一因素在今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稳固与延续中作用何在?

叶江:中华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认同的共同记忆,并在构成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的每个成员内心中深深扎根,从而在心理和精神等方面深刻影响着中国各族人民。如“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等中华文化所蕴含的精神,为构建一体层次的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打下了坚实基础,推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加强了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值得注意的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因此互鉴融通、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是由构成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共同创造和培育的。恰恰也就是在各民族共同创造和培育中华文化的过程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地延续、巩固和发展。

中华56个民族“一家亲”新疆天山集体婚礼活动上,新人们通过“摇篮桥”。确·胡热 摄

中新社记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还需把握哪些其他重要因素?

叶江:在确立“民族”共同体的两层次性和强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意识的基础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一步发展方向就是要坚持在中华民族层次之下的56个民族一律平等,不断实质性地维护、加强和巩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扎实地建构56个民族稳固的中华民族身份认同。

需要指出的是,迄今为止,有部分民族问题研究者在讨论中国的民族问题时依然将中国的56个民族分为“主体民族”和“非主体民族”,认为汉民族是“主体民族”,而少数民族则是“非主体民族”。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要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牢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这也就意味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摒弃将汉民族视为“主体民族”的看法,因为汉民族与少数民族是相互离不开的“多元层次”民族共同体,必须“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由此,只有在56个民族相互之间完全平等、既不分“核心”与“边缘”,也没有“主体”与“非主体”之别的基础上,才能不断加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来自中国各地的56个民族代表共聚香格里拉,种下象征民族团结的松树。任东 摄

中新社记者:历史上有不少多民族国家被分裂瓦解,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哪些?

叶江:一般而言,由诸“多元层次”民族所构成的多民族国家均需要通过持续不断成功的“国家建构”才能巩固国家的凝聚力,防止多民族国家分裂瓦解,维护国家统一。从总体上看,国家建构包含两个过程:一是各具有“多元层次”民族身份的公民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之间通过建立环绕交换关系的包容性政治整合过程;二是各具有“多元层次”民族身份的公民对国家层面也就是“一体层次”的民族(nation)以及由该层次民族所建构的国家(nation)的认同过程。

事实上,不论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构的“政治整合”过程,还是“国家层次民族和国家认同”过程,都与多民族国家内部各民族如何超越各自的共同体认同、建构更高层次的民族共同体认同紧密相关。这也就是说,一旦多民族国家内的各民族在建构与国家直接相连的一体层次民族的“民族认同”,及在巩固加强一体层次民族共同体意识上遭遇失败,那么其整体的国家建构也就遭遇失败,其导致的结果就是国家的分崩离析。

中新社记者:您指出,“东升西降”的世界格局演变是造成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动因,也导致西方势力始终想通过分裂中国来遏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他们将中国等同于其他多民族国家的认知有何偏误?

叶江:部分美西方决策者和学者通过考察作为多民族国家的苏联的解体,以及后冷战时期伊拉克、阿富汗等多民族国家的国家建构的失败,或多或少地认为同样作为多民族国家的中国也面临着类似的挑战。然而,他们似乎很不理解作为多民族国家的中国,其内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政治和文化格局,总以为中国也很有可能像当年的苏联,会沿着国内各民族的断层线而分崩离析。

但就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在我们伟大祖国锦绣河山的开发、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作为一体层次的中华民族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从自在到自为地促使中国“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开拓着脚下的土地”,并且“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以中华文化的正统自居”。更为重要的是,“中华民族精神是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已深深融进了各族人民的血液和灵魂,成为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由此可见,由多元层次的“民族”与一体层次的“民族”所构成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与演进,促使中国拥有民族团结与民族统一的独特优势。

2022年9月25日,“祝福祖国”巨型花果篮亮相北京天安门广场。胡庆明 摄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国内部的民族团结与国家安全及统一之间的关系随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发展而日益紧密,由民族问题而引发的国家安全与统一的挑战也日益严峻。因此,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成功地整合56个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认同,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持续推动以“东升西降”为主要特征的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向前发展至关重要。(完)

受访者简介:

叶江,法学博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三届国家民委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曾为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关系系主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二级研究员、全球治理研究所所长、欧洲研究中心主任。现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曾任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副会长,现任上海欧洲学会副会长、《民族研究》和《世界民族》编辑委员会委员。迄今已出版六部学术专著和两种译著,并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民族研究》《国际问题研究》《美国研究》《欧洲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世界历史》《世界民族》《学术界》Cambridge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等中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影响。

【编辑:刘欢】

多地影院恢复营业 全国单日票房一度超4000万

核酸退潮,抗原火了!未来市场能走多远?

多地判决终身禁业,“隐秘的角落”不再隐秘

这个周末,多地交减码答卷!

00后“刮腻子”世界冠军马宏达:未来当教练

特写:圈画女儿刘洋的“太空日历”

国内油价调价窗口5日开启 92号汽油或重回“7元时代”

文明的坐标 | “神都”洛阳

2023年考研倒计时 这些注意事项要知道!

文旅部:将剧本娱乐经营场所全面纳入监管视线

安徽小岗村振兴绘新图:从一花独秀到三产融合

河南安阳“大邑商”考古正在揭开层层面纱

职普融通,能否有效缓解中考分流的焦虑?

奈雪、元气森林、名创优品……为何相继撕掉“日式标签”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11276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