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新疆军区某旅无人机侦察一连:梦想在高原戈壁绽放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12-08 09:07:52 0 无人机 连队 官兵

5年前,我们这个连队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浪潮中应运而生。承载着官兵的梦想和荣光,踏着时代的鼓点,我和战友们奋力前行。

随着新型无人机列装,我们的脚步变得更加匆忙。挺进戈壁,转战高原,理论培训,实操训练……夜空中,不断闪烁的信号灯带着我们的热情和信念飞向远方。

在狂风肆虐的戈壁滩,我和战友们沉下心来学理论研实操,夜以继日搞训练攻关,新型无人机列装不久便实现了自主实飞。那段时光,有人吃住在操作平台,不足2平方米的模拟训练室成为“砺剑台”;有人把装备说明书一段段拆分记忆,刻苦钻研;有人为了观测记录装备数据,在烈日灼烤的跑道上一待就是一整天。

在雪域高原,我们稳扎稳打、大胆创新,新装备战斗力建设取得了一个个突破。让我感动的是,大家把新装备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一次训练,突降大雪,无人机紧急降落。一级上士李社光带着战友顶着风雪将机衣固定在机身上,无人机安然无恙,而他们的双手被风雪吹得裂开了口子。

演训场上,我们参加联合演习首次完成实弹打击任务。在全连官兵期盼的眼光中,无人机首发命中、发发命中。那一刻,很多人的眼眶湿润了;那一刻,我们的自豪发自肺腑。

看清楚了前进方向,奋斗的脚步就会更加有力。这两年,连队远离城市的车水马龙,眼前是荒凉戈壁与巍峨群山。从几十公里、上百公里,再到上千公里,连队离营区的距离越来越远,离胜战的目标越来越近。

好男儿志在四方。一次次远行,换回的是加速成长。一个新组建的连队就像一张待写的答卷,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都书写着历史、铸就着荣光。战友们为了同一个目标不断攀登前行,我们渐渐明白:脚步从未停歇不仅仅是为了赶路,那些身边不断积累起来的向上力量,那些沿途见证彼此成长的风景,是无法复制的青春记忆,更是我们重塑自我的见证。

走在营院里,看着战友们充满朝气的脸庞,看着他们忙前忙后、乐此不疲的身影,我突然觉得青春本该就是这般模样。一个人的选择,是自我的重塑;一群人的选择,是塑造未来。

当阳光洒在喀喇昆仑亘古不化的雪山上,无人机翱翔苍穹,机载镜头记录着祖国边陲的壮美风景;当夜幕降临,城市的车水马龙与霓虹闪烁出现在指挥舱内的电子屏幕上……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万家灯火。

也许对于这群年轻人来说,你压根不需要刻意为他们正在做的事赋予价值——那是站在时代滚滚向前的浪潮中,每一个普通人都努力奔跑的应有的样子。

梦想在高原戈壁绽放

■张 喆

透过每一个“第一次”,读懂勇气的力量

那一天,来自塔克拉玛干的黄沙不期而至,尘土把天空染成了一幅沙场画卷。

新疆军区某旅组织开训动员仪式,新型无人机庄严列阵,昂首在队伍两侧。

一片羡慕的目光中,无人机侦察一连官兵挺直了腰板,落满雪花的脸上藏不住骄傲——站在新型无人机旁,他们第一次感觉站在了改革强军浪潮的最前沿。

那是新型无人机在这支部队的“首秀”,官兵们得以第一次近距离观察期盼已久的新装备。动员结束后,部队专门为连队举办了授装仪式,营长岳阳代表官兵们写下决心书。

如今,回想起那一天,新疆军区某旅无人机侦察一连官兵依然激动不已——那是一种对责任和使命最原始的激情。

“决不让使命在我们身上欠账”“用青春和汗水书写荣光”……鲜红的条幅上,一句句掷地有声的承诺和一串串鲜红的手印,见证了该连官兵对“首责首任”的使命与担当。

谁也不知道递上这份决心书将面对怎样的挑战,但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无人机真正的“首秀”在训练场,在并不遥远的战场。

“让无人机早日在我们自己手中飞上天,我们一刻都不想再等了。”中士霍日兴说,那种急迫的心情像催征的战鼓,无时无刻不在耳边回荡。

一个多月后,一连官兵开赴野外训练场。那一天是大年初四,车队穿过热闹的街巷,很快便要消失在喧嚣的尽头,霍日兴随口对身边战友说:“等咱们的无人机飞起来,俯瞰万家灯火一定别有一番景致。”

作为一名无人机专业毕业的直招军士,霍日兴庆幸自己赶上了改革强军的时代浪潮。然而,放飞无人机并不是一蹴而就,通往梦想的阶梯需要日复一日的努力来搭建。

连队许多官兵没有接触过无人机理论,面对厚厚一沓的说明书,大家一时感到无从下手。连队迫切需要打开突破口,霍日兴主动担起了重任。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他把自己和骨干关在帐篷里,夜以继日埋头钻研,最终梳理总结出一本系统性操作使用规范。

每天晚点名结束,霍日兴都要带着上等兵刘心畅钻进模拟训练室强化飞控训练。起初,刘心畅的主要任务是“在霍日兴犯困时掐他一把”。一段时间过后,看着班长忘我工作的劲头,刘心畅实在不忍心下手。他告诉班长:“我跟着你一起学,你累了我上,咱俩轮流记录飞行数据。”

就这样,他们白天进行模拟训练,晚上研究控制方法和理论。凭借出色的专业水平,霍日兴获得了首飞的“殊荣”。

在霍日兴的带动下,许多战友收获了突破自我的勇气,一个个“第一次”在尝试和探索中成为现实:第一次利用模拟训练器材模拟飞行全流程,第一次成功实飞,第一次现场排除飞行故障……

“那段探索的日子,就像在黑夜中前行,战友们挑战自我的勇气,仿佛是一束束照亮前路的光。”指导员刘凯说。

向下扎根,种子只有深入泥土才能焕发生机

一级上士李士超性格沉稳,每次遇到航电问题,大家第一个想到的都是他。

刚被定岗在航电专业时,仅有高中文化的李士超对自己信心不足,但他不想就此错过书写历史的机会。带着本领恐慌,李士超开始了逆袭之路。

驻训场大风肆虐,李士超拿着一张电路图披上大衣就往外跑。从厂家老师那里回来,这位老兵又开始了加训。那段时间,李士超用掉了3盒笔,老师讲的话他都一字不差地记下来。有人说他死记硬背效率不高,李士超头也不抬:“我就是要用最笨的办法赶上大家。”

靠最“笨”的办法,李士超成了全连最厉害的航电专家。每次实操训练,他都会带上那张标记得密密麻麻的航电图。不到2个月,李士超已经不再用这张图了,无人机的“七经八脉”他都已经谙熟于心。经过反复修改和实践检验,他把这张图塑封起来,成了航电专业的“武功秘笈”。

这张图不仅是“武功秘笈”,还是“助推引擎”。

参与感是每名官兵自我价值实现的基本需求。列兵伊米拉尼被分到了动力专业,对于毫无专业基础的他来说,连队火热的氛围显得有些“违和”。伊米拉尼消沉了一段时间,甚至找到班长希望换个专业:“我是不是很没用,同年兵都开始实操训练了。”

班长范泽旭没有回答,手里拿着李士超的航电图,给他讲起了李士超从“小白”到“大拿”的故事。

“李班长的基础可能还不如你,只要你肯学,一定不比任何人差。”看着这张满是标记的航电图,伊米拉尼陷入了沉思。从那以后,伊米拉尼跟随厂家老师和专业骨干,乐此不疲地吸收着新知识。

事实上,连队官兵大多是白手起家。面对新生事物,从学习、适应到胜任岗位,年轻的战友们想尽了办法。有人把自己关在模拟训练室埋头苦练;有人购买航模和理论书籍认真研读;有人把漫画和游戏从兴趣列表中划掉,打开无人机领域的短视频。

那天,连队终于迎来了自主首飞。机组有序配合顺利完成了地检,坐在副控上的霍日兴完成了起飞前的检查。控制站挤满了人,所有人屏住呼吸,等待放飞的指令。

“无人机可以放飞。”对讲机里传来营长岳阳的指令。

“发动机工作正常,可以加速。”

“加速后发动机工作正常,可以继续加速。”

“地速正常,准备离地。”

无人机轰鸣着冲向蓝天,灿烂的阳光照射在机身上,像一团火苗点燃了所有人的希望。霍日兴冷静地检查着各项参数,等到无人机正式进入航线后,他站起身来和大家击掌庆贺,眼里满是喜悦和自豪。

“在这场奔向梦想的旅途中,我们每名官兵都是一粒种子,只有深入泥土才能焕发生机。”岳阳在复盘会上深情地说,“无人机靠我们托举飞天,我们也在无形中被它牵引着破土生长。”

人生那么精彩,我不想白来一场

完成自主首飞后,连队接着马不停蹄进行了多场次实飞。

从简单的测试飞行到高海拔、长航时飞行,从畏手畏脚到收放自如,官兵们像采摘果实一样一点一滴收获着成长的喜悦。

眼看着戈壁滩上的小草冒出了新绿,很多人感慨:“是不是可以回营区了。”

然而,营长岳阳的一句话,让大家很快清醒过来:“把无人机飞上天还远远不是胜利,我们必须乘胜追击尽快形成实战能力。”

正如岳阳所说,高原极限条件下的性能测试、侦察训练和实弹射击等一系列挑战接踵而至。

那年8月,连队开赴高原某训练场。翻过座座达坂,氧气逐渐稀薄,班长范泽旭在车里听着风雨拍打车棚的声音,内心既兴奋又期待。

现实给他浇了一盆冷水。点位没水没电,风大得能把帐篷掀翻,帐篷里的尘土呛得人咳出眼泪。卸物资、接水电、整治营房,范泽旭鼓励大家:“之前吃了那么多苦都挺过来了,这里必将见证我们的荣光。”

其实,范泽旭并不知道那个荣光什么时候会来。他每天晚上都会抽出一点时间看看头顶的星空,给自己一些慰藉。

范泽旭对星空的热爱源自他的舅舅。舅舅也曾是一名高原戍边战士,每次回家都会讲他的哨所故事。舅舅告诉范泽旭,天气晴朗的时候,夜晚总能看到很多星星,汇聚在一起形成一片璀璨星河。这片星河,就这样在范泽旭的心中扎下了根。

当年入伍的时候,母亲舍不得把他送到那么远的地方,但范泽旭忘不了那片星河,想要穿上军装去看看。他替母亲擦了擦眼泪说:“人生那么精彩,我不想白来一场。”

深夜高原,寒风刺骨。范泽旭拎着发动机启动电源站在机尾持续待命,冷风吹得脸发麻的时候,他便会抬头去寻找那片星河。

气象保障组的指令终于传来:“天气情况转为良好,可以实施飞行。”

范泽旭咬着牙,活动着已经冻僵的手指,将启动器插头接到飞机上,竖起大拇指,等待启动口令。

“刹车已带,油泵已开,可以启动发动机。”

“轰隆”数声,螺旋桨飞速旋转,发动机成功启动。滑跑结束后,无人机轰鸣着飞向夜空中最亮的那片星河。

静静地仰望星空,范泽旭突然意识到:“真正的高光时刻,不是我们站得多高、有多耀眼,而是内心找到奋斗方向时的那种充盈。”

文书的梦想

■二级上士 谢 亮

我到部队第二年就定岗在文书岗位。这些年的经验积累,让我熟知文书各项工作,做起事来游刃有余。

那年,某新型无人机列装后,全连官兵训练热情高涨,都在暗自“较劲”。今天你比我多背点理论,明天我就要在实操上胜你一筹。尽管飞行大多在夜晚进行,但疲惫丝毫盖不住大家神采奕奕的目光。

每次看着无人机飞行,我在欣喜自豪的同时也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虽然我现在的工作得心应手,但战友们都在不断挑战自己、做精专业,我真的要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适圈”吗?

我找到指导员,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组织能不能考虑让我也去操纵无人机?”

走出指导员的宿舍,大步走到阳光下,我看着远方连绵的雪山,心中默念:我这个文书,也想向天边奔跑。

班长的大衣

■上等兵 刘心畅

我一辈子都忘不掉第一次上高原的那个晚上。

车里空间狭小,稀薄的氧气越来越难以支撑我的正常呼吸。随着海拔不断升高,我的高原反应越来越严重,头晕,恶心,身体开始忍不住打颤。

好冷啊!我蜷缩起来,试图留住身体的温度。突然,一件带着热气的大衣盖到了我身上。我费力睁开眼,班长范泽旭一边给我掖好衣角,一边给我喂药。我没有力气说话,班长一直坐在身边陪着我。

我再醒来的时候,天已经蒙蒙亮了。班长靠着车睡着了,我把大衣脱下来,小心地盖在他身上,就像他照顾我那样。外面很冷,但我的心很暖。

(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汤文元、董 浩整理) 【编辑:张子怡】

同行竞争不如买下它?新式茶饮开始跑马圈地

防疫优化后,各地加力拼经济,党政“一把手”出动

三亚订单暴增!民宿老板:“电话就没断过”

【科学的温度】在海底“植树”百万株,他们如何做到?

2023年反腐怎么干?中央释放重大信号

如何恢复到疫情前生活状态?“新十条”权威解读来了!

香港有序放宽防疫措施,为何未见大暴发?

今日大雪丨仲冬之月,顺意平安

快去做这件事,关系你2023年工资

多地影院恢复营业 全国单日票房一度超4000万

核酸退潮,抗原火了!未来市场能走多远?

多地判决终身禁业,“隐秘的角落”不再隐秘

这个周末,多地交减码答卷!

00后“刮腻子”世界冠军马宏达:未来当教练

特写:圈画女儿刘洋的“太空日历”

国内油价调价窗口5日开启 92号汽油或重回“7元时代”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11297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