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共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12-28 15:16:29 0 中国 气候变化 全球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保持良好生态环境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2022年,中国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中国提出一系列加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倡议和主张,为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的动力,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凝聚强大合力。

行大道,高举生态文明旗帜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类是命运共同体,不论是战胜新冠疫情,还是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唯有团结合作,才能有效应对全球性挑战。”“我们应该携手努力,共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建清洁美丽世界。”12月15日,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向《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高级别会议开幕式致辞时表示。

去年10月12日,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COP15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提出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四点倡议,并宣布一系列举措,为大会注入强大政治推动力。作为COP15主席国,中国积极发挥领导力和协调作用,推动谈判磋商进程,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年多来,中方主持召开近40次公约主席团会议、100多场不同层级的双边和多边会议,推动各方凝聚共识。中方还充分利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等重要平台,与各国就推动COP15第二阶段会议取得成功进行沟通协调,有效推动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进程。COP15第二阶段会议通过“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今后直至203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擘画新蓝图。

中国积极促进各方凝聚共识,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进程,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和广泛称赞。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厄·安诺生表示,一个强有力的、中国深度参与其中的多边体系,是扭转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形势的关键。

“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向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必须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积极开展绿色金融合作。”

“我们要加强经济技术合作,加速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推进能源资源、产业结构、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

“今年,我们共同制定了生物循环绿色经济曼谷目标,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中方将为落实曼谷目标提供支持。”

…………

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各国同舟共济、共同努力。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多边场合提出中国倡议,贡献中国方案。中国坚定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携手各国为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砥砺前行,凝聚起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合力,彰显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根植中华文明沃土、蕴含深邃历史观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激荡起越来越广泛的国际共鸣。泰国工业联合会副主席维拉猜认为,习近平主席强调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对亚太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国际关系中心研究员伊格纳西奥·马丁内斯认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等主张,将鼓励更多国家和地区抓住环境治理、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时机,获得经济复苏和发展的新动力,逐步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展担当,加快建设美丽中国

今年初,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书写了国际体育史上的新篇章,首次实现所有场馆“绿电”全覆盖——投入使用全球首座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的大道速滑馆,200余辆氢能客车为八方来客带来零碳排放的体验……中国将绿色技术与体育运动相结合,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树立了典范。

“中国在发展道路上大步向前,已经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引领者。北京冬奥会是中国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历史学教授肯尼思·哈蒙德表示,中国展现了实现双碳目标的决心,这对世界来说是非常积极的信号。

中国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最严格执法监管,一大批珍稀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一年多来,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目前,中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112种特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实现了野外回归,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稳中有升。

中国式现代化厚植绿色底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更加生机盎然。《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说:“从消除污染行动、修复退化土地、保育物种和生态系统,到解决贫困和致力于更广泛的人类发展目标,中国在过去数十年里开展的工作是我们变革模式的代表。”

中国践信守诺、坚定推进碳达峰行动。今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在埃及海滨城市沙姆沙伊赫举行期间,中方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正式提交了《中国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进展报告(2022)》,反映了中国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最新进展和成果,体现了中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决心。

近日,由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空气质量整体持续改善,去年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上升至87.5%,168个重点城市的6项标准污染物整体年评价浓度均值首次全部达标。报告对比了全球20个国家在清洁空气与气候变化领域的进展与成绩,结果显示,中国成为世界上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多项排放控制标准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像爬山,只要坚持往上爬,最终一定能到达山顶。中国树立了榜样,正在引领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副主席莫汗·穆纳辛格评价。泰国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兼发言人塔尼认为,中国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谋福祉,绿色发展跨越山海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实现绿色增长”“没有发展,就不能聚集起绿色转型的经济力量;忽视民生,就会失去绿色转型的社会依托”……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深刻阐释生态环境与民生福祉的辩证关系。中国坚持绿色发展,促进国际合作,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和行动跨越山海。

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巴厘岛峰会上,中国企业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很是抢眼。300多辆穿梭在机场和酒店之间的新能源汽车,为峰会绿色出行提供了保障。印度尼西亚经济统筹部部长艾尔朗加表示,印尼与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等方面加强合作,有助于印尼相关产业快速发展,推动能源转型。

在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上,从照亮绿茵场的灯光到行驶在城市街头的新能源客车,中国以实际行动送出一份份“绿色礼物”。据测算,由中企承建的卡塔尔第一座非化石燃料电站哈尔萨电站所节省的碳排放,可抵消该国举办世界杯所产生的排放量的一半左右,赛后可满足约30万户家庭年用电量,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约90万吨。卡塔尔能源事务国务大臣萨阿德·卡比由衷地表示:“电站的顺利建成、投产对卡塔尔新能源产业发展具有示范作用,也帮助卡塔尔政府实现了举办碳中和世界杯的承诺。”

在COP27上,中方代表团全面深入参与近百项议题磋商,坚定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为会议取得一揽子积极成果作出重要贡献。埃及驻华大使哈奈菲表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支持了符合议程的各个项目。

作为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大国,中国一直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和务实实践者,始终坚持在发展框架内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艾哈迈德·赛义德表示,中国向世界分享经验,扩大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这正是迈向正确合作方向的积极步伐。

一诺千金——截至目前,中国已累计安排超过12亿元人民币用于开展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与38个发展中国家签署45份气候变化合作文件,实施3个低碳示范区建设项目,开展42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累计在华举办45期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线下培训班和7期线上培训班,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约2000名气候变化领域的官员和技术人员。中国开展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有实效”,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欢迎和高度评价。

授人以渔——中国菌草技术传播到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老挝、莱索托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当地民众带来绿色收入;中国的节水梯田模式在埃及推广,助力当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中国的防沙治沙方法,为蒙古国有效治理荒漠化提供助力……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无私分享先进技术和方案,推动绿色项目落地实施,切实提升当地民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激发动能——今年4月,老挝万象赛色塔低碳示范区举行揭牌暨新能源车项目交付仪式,老挝自然资源与环境部部长本坎评价该项目是“老中两国应对气候变化双边合作的典范”;6月,中非共和国首座光伏电站——萨卡伊光伏电站并网发电,3万多块太阳能电池板组成的“巨镜”,极大缓解了当地民众用电难问题,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从烟波浩渺的湄公河,到碧空如洗的南太平洋,从莽莽苍苍的南美高原,到广袤无垠的非洲大陆,中国技术装备正帮助许多国家实现绿色发展。

阿拉伯作家和记者中国之友国际协会主席马尔旺·苏达哈认为,中国带动其他国家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国将继续与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开启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新篇章,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本系列专稿到此结束)

本报记者 于景浩 刘 刚 刘玲玲 宋亦然 【编辑:房家梁】

【科学的温度】圈养大熊猫如何进行野化放归?

图片编辑的专属相册里,收录了哪些有故事的瞬间?

网络常说的“强迫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小小少年,未来可期

2022:五个关键字回首世界这一年

【年终策划】2022,中国经济以“拼”达“稳”

出境旅游重启:有游客连夜下单,旅行社集结出境部人员

多次对簿公堂后和解 李子柒距离回归还有多远?

台湾义务兵服役延长至一年 年轻人批“浪费时间”

为何中餐在巴西长盛不衰?

“千疮百孔、体无完肤”,中国足球到底怎么了?

有聊|苏青:在有限的空间里,做最大的努力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实施“乙类乙管”,绝不是放开不管

网购退烧药半个月不发货,是啥套路?怎么办?

在台海变局中塑造有利于统一的时与势

冬季风暴已致美国至少57人身亡 纽约州灾情最重

李明博被送他入狱的尹锡悦特赦,“青瓦台魔咒”有解吗?

年终回首:2022剧集,以“新语态”呈现新魅力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11490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