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军营观察|押运兵的“诗与远方”

网络编辑 国内 2023-02-15 12:34:21 0 车厢 中队 火车

翻开武警湖南总队长沙支队某中队官兵的原创诗集《诗与远方》,官兵们撰写的一首首小诗深深吸引着记者的目光。

这个中队负责国家重要物资的押运工作。执勤之余,他们用诗歌记录生活,在诗歌中寄托生活信念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诗以言志。诗歌本质上是对现实生活的感悟与超越。“生活不止眼前,还有诗和远方。”网络上流行的一句话,成为这本原创诗集的名字来源。

一级上士李文斌是中队兵龄最长的押运兵,也是中队最早几个写诗的人之一。

“总要给自己找点事做吧。”站在车厢边,望向火车外,李文斌在诗歌里描绘看到的景色,“天地间白茫茫一片/寒风刺骨,雪花漫天/顺着列车缝隙,肆无忌惮地直往车厢里灌”;也在诗歌里记录战友们的样子,“狭小的车厢成了冰窖/大衣绒帽不抵寒/大家冻得浑身打颤”;更在诗歌里表达着对押运生活的认同和理解,“如果你问我/押运一趟有多远/我想我会说/经过四季就到了……”

军列向远方飞驰而去,李文斌将辛苦的押运生活,连同战友们的喜怒哀乐,一股脑地写进诗里。

一次,火车在编组站停车等待编组,路过的一些人好奇地向车厢里张望,李文斌和战友立即制止。

“我们押运的是国家重要物资,不能存在半点侥幸心理。”那一刻,李文斌似乎真切地感受到了“守护祖国财产”这6个字的重量。渐渐地,他的诗歌里不再只是单纯的工作生活记录。

漫漫押运路,李文斌找到了一种踏实的存在感。“押运路途虽然辛苦,但随着火车不断前进,我们距离终点也越来越近。”李文斌说,“熬过了火车上的枯燥煎熬,每当看到目的地车站,内心升腾起的那种价值感,没什么能代替。”

内心有了坚定的方向,一步步坚持地走下去,远方就不再那么遥远。

在《诗与远方》最后一页,记者看到一行黄色大字:“你的人生方向是什么?”

想起李文斌的讲述,记者突然意识到,对押运兵而言,一次次目的地明确的出发,让他们对“方向感”这个词有着更为敏锐的感受。在找准货物目的地的同时,他们也在不断寻找并校正自己的人生方向。

“人生的路究竟该往哪里走?年轻官兵在一次次押运任务中成长,也渐渐明白了再远再难的路,只要一步步坚持下去,总能抵达。”指导员徐磊说。

在中队的战备综合库,一排排携行包格外醒目。遇到任务,官兵们可以直接拎包上车。

在诗歌《前行》里,中队长黄子真直抒胸臆:“战士抬起扛枪的手臂/万家灯火在夜幕下闪烁/此刻眼角已有暖意/前进!前进!/愿所有的高山都平坦/所有的隧道都光明……”

远方很远,路在脚下。拿起背包,黄子真和战友们又将开始一次新的出征。

押运兵的“诗与远方”

■解放军报记者 程雪 通讯员 刘粤商 刘敏强

清晨,某火车货运站。突如其来的哨音打破了黑夜的宁静。登上车厢,武警湖南总队长沙支队某中队一级上士胡福才被声音包围:打扫车厢的唰唰声,对讲机传来指导员徐磊的指挥声,关车厢门的“咣当”声……

这些声音,胡福才和战友们再熟悉不过。他们,是即将负责押运这批货物的押运兵。站在火车车厢旁边,他们像一台台架在火车上的摄像机,习惯性地四处打量。

半小时后,所有的携行物资准备到位,等待他们的是一场漫长的跋涉,物资的安全成了他们的头等大事。

从沿海繁华都市到西北浩瀚大漠,这位有着15年押运经验的老兵和战友们跋山涉水,一次次把国家特殊物资安全押运到目的地。

在中队官兵自己撰写的青春诗集《诗与远方》里,胡福才写道:“在纵横数千里的铁道线上,我们来回奔波执行任务。如果将货物始发地与目的地连成一条线,那么押运兵就是这条线上永不停歇的光点。”

从此,小小的车厢里有了战士们的诗

等待天明

■二级上士 刘金磊

汽笛声又响起

城市的灯火渐远

没入塞外的寒夜

车厢中只剩昏暗的灯光

时光仿佛凝固

这漫长寒夜中的静默一刻

唯有呼啸的寒风是前进的证明

你看

车厢外

朝阳跃出远山

塞外的平原变成丘陵

铁皮上的薄霜渐融

风中已有了暖意

二级上士刘金磊第一次写诗,纯粹是为了打发寂寞的时光。

12年前新兵下队,刘金磊被分到武警湖南总队长沙支队某中队,成了一名押运兵。

没来部队时,刘金磊在电视剧里看到武警特种兵在比武竞赛中奋勇争先,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去当兵,成为和电视剧里一样酷酷的军人。

来到中队后,刘金磊发现,电视剧里的帅气场面一个也没有。每天的生活,与自己的期待完全不同。

押运兵很少与外界接触,工作内容不那么威风,就连工作环境也算不上体面。“成天待在闷罐车里,单调,没劲。”刘金磊说。

工作第一天,刘金磊在日记中写道:这样乏味的日子什么时候到头啊!

让刘金磊更不理解的是,都21世纪了,为什么还要用这样的闷罐车运送物资:“不能用高铁吗?或者押运兵的环境不能稍微改善一下吗?”他无法想象,在高铁穿行大江南北的今天,押运兵的一趟任务依旧需要几天几夜。

同一时间,刘金磊的许多同年兵被分到了一线部队,大家抽空联系,分享各自生活,他羡慕极了。心里不痛快,刘金磊便蹲在角落给同年兵打电话,抱怨自己的枯燥生活。同年兵正在为未来的发展列出计划,他冲着话筒喊:“你是在跟我炫耀吧!”

电话挂断,刘金磊的沮丧感更强了。

迷茫持续了一段时间。在流动哨位上一次次执勤,内容日复一日,“仿佛脚下是一条直直的路,你能一眼看到路的尽头”。

一天,老班长戎云鹏找到刘金磊:“以后你会明白,成为押运兵,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既来之则安之。在中队官兵写下的青春诗集《诗与远方》里发表作品,成了刘金磊押运之余打发寂寞时光的初衷。他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思,也记录周围战友们的故事。

动荡的车厢中只剩昏暗的灯光,时光好像静止不动,只有耳边呼啸的寒风提醒着他们,火车在一直向前。“这漫长寒夜中的静默一刻/唯有呼啸的寒风是前进的证明……”刘金磊即兴写诗一首,没想到得到了战友们的表扬。

随后,刘金磊一发不可收,越写越多,生活的全貌在琐碎的记录里展开。他看到了单调、寂寞,看到了成长、开心,也渐渐懂得了老班长口中的“值得骄傲”是什么。

静下来之后,刘金磊没有那么焦虑浮躁了。当初“为什么不用高铁运货物”的疑问,也找到了答案:闷罐车隐蔽安全,车门一关外界无法判断里面装的是什么,闷罐车没有电,对货物的安全运输没有影响。而且,货物装卸是在铁路货场完成的,高铁列车一般不进铁路货场。

押运路漫长重复,但官兵们记录下来的,却是每个人鲜活的感受。一首首诗歌、一张张照片跃然纸上。从此,小小的车厢里有了战士们的诗,诗里承载着他们的青春、梦想与远方。

车厢里,不再只有艰苦和寂寞

一缕阳光

■中士 江祖觉

我站在车厢门口

望向格子状防护网外

割裂的世界

不断晃过

车厢门之间的缝隙有10厘米

一缕阳光

透过缝隙照在我的脸上

极目远眺

青山绿水

白云蓝天

条条铁龙呼啸蜿蜒

今年,是中士江祖觉当押运兵第8年。看着阳光从车厢门缝隙洒落,光的影子随着动荡的车厢不断晃动,江祖觉即兴写下自己所见:“割裂的世界,不断晃过。”

大大小小的诗歌,记录了江祖觉情感的波澜,也描述出了押运兵的生活环境。它们大多是小片段,凝结着押运兵们的思绪。翻开这本诗集,就像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糖果库,每次剥开一片糖纸,都能看见一名押运兵的内心世界。

白天,为了车内与车外的空气流通,江祖觉和战友们会在车门之间留出缝隙。为了保证物资安全,缝隙不能过大,于是便有了“10厘米缝隙”的最优解。同时,这道缝隙前必须留有一名战士携枪值守。

阳光,是押运兵的稀缺资源。面向车外,站定。透过10厘米的缝隙,江祖觉闭上双眼,感受那一缕阳光照射在脸上的感觉,“没有比这一刻更舒服了”。

到了晚上,为了保证安全,车厢必须完全封闭。漆黑狭小的空间里,战士们偶尔用手电筒充当光源,车厢里没办法充电,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是在车厢里摸黑生活。

与黑暗一同而来的,还有封闭狭小带来的闷热。除去物资占用的空间,大家在闷罐车的活动空间只有3平方米左右。车厢内没有水,没有电,也没有床铺。这3平方米的空间,容纳了官兵们的睡眠、饮食和每天日常的训练。

如果赶上夏天,车厢内温度能达到50多摄氏度。铁皮吸热快,没过一会儿,车厢里就又闷又热。“衣服常常能拧出水来,我们上车时能带的水有限,洗澡是不可能的事,如果实在受不了,只能用毛巾沾点水简单擦擦。”上等兵樊明雨说。

押运途中,大家最担心的是生病。一旦生病,行车途中不方便停车就医。这也意味着他们必须硬扛到下一个临时编组停靠点。

一次,行进途中,江祖觉站在车厢门口警戒,突然腹部一阵疼痛,浑身颤抖。坚持了一天一夜,等到押运的物资安全抵达,江祖觉才被送去医院,所幸没有危险。

时间久了,艰苦的日子多了,官兵们便习以为常。渐渐地,他们摸索出了一项辨别车厢外天气环境的本领:如果被子很快就变得潮乎乎的,身上容易长痱子,那一定是到了南方;如果夜里蚊子突然变多,即使把花露水抹遍全身也不起作用,那一定是火车即将在乡村停靠编组;如果火车皮变得干燥,一不小心就会割破手指,那就一定是在驶向北方了……

一天晚上,站了一班夜哨,疲惫的中士曾海港半靠车厢,窝在角落里打盹。

“祝你生日快乐……”歌声在耳畔响起,曾海港睁开眼,看见一个简单的“生日蛋糕”:战友们在面包上插了两根纸卷“蜡烛”,祝自己生日快乐。

“海港,一起唱首歌吧。”

“好!”

“放心吧祖国,放心吧亲人,为了胜利我要勇敢前进……”在颠簸的闷罐车里,这群年轻押运兵感受到的,不再只有艰苦和寂寞。

生命片段里,多了一份家国牵系

思 念

■一级上士 王春雨

火车开过我的家乡

山的那边

有亲人的目光

仿佛他们能隔着山

与我遥遥相望

火车离山渐渐远去

开向远方

远方有多远

牵挂就有多长

一级上士王春雨喜欢站在车门旁,眺望远方的山峰,看着群山走近又远去。有时,他会牵挂家中的妻儿,想知道他们此刻在干什么。

心中拥有思念,笔下也流淌出温情。于是,诗集里便有了这首《思念》。

在中队记录每名押运兵行驶里程的“账单”上,王春雨名列前茅。

从新兵下队开始,王春雨就扎根在中队,如今累计里程已经将近50万公里。赤道周长是4万余公里,王春雨在铁道上走过的路程相当于绕赤道13周。

一份“账单”,一次分离。那天,临上火车的前一刻,王春雨接到了妻子电话:“我最近肚子一阵阵疼,医生说预产期要提前了。”王春雨的大脑瞬间一片空白。任务一旦开始,执行任务的人员名单就不能更换。

“我自己能照顾好自己。”善解人意的妻子了解王春雨的苦衷,不断安抚着他的情绪。

更多时候,思念会在节日来临时变得更加浓烈。

一次中秋节前夕,随着密闭的车厢颠簸几天几夜后,王春雨途经自己的家乡。停站时,看着熟悉的景色,他的心揪着难受。“如果这时候在家里该有多好。”他想。

王春雨和战友们不断寻找着 “爱大家”和“爱小家”之间的平衡点。事实证明,无论怎么努力,他们还是找不到什么好办法,只能寄托在回家的时候,多帮家人分担一些家务。

火车像个巨兽,不停地朝前跑,押运兵也跟着连轴转。说起与火车同频共振的日子,指导员徐磊向记者细数着押运途中的记忆碎片。

他们面对过各种问题。一次火车临时停靠编组,一名醉汉在铁道边徘徊,企图接近车厢。“押运兵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不能有一丝马虎。除了要有强健的体魄,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徐磊说。

时间长了,车厢里冰冷的铁板,火车撞击铁轨的“咣当咣当”声,甚至从车厢缝隙漏进来的阳光,都成了押运兵的一部分,也见证着他们的成长蜕变。

“我一直认为自己穿上军装,或者授了衔就是军人了。现在看,是一次次押运任务,让我一步步成为一名真正的战士。”上等兵杨康写道。

一次次押运任务,也让王春雨明白了当押运兵的使命所在:“我们的生命片段里,多了一份家国牵系。”

任务结束,已是午夜。走出火车货运站,路边的灯光和整座城市一起暗下来。等哨音再次划破夜空,汽笛声从远到近再次出现,新的任务和远方将和火车一起驶来。

(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编辑:张子怡】

简史丨中国足球,反腐扫黑二十二年

陈戌源“进去”了,然后呢?

情人节花价突跌 花店成了“冤大头”?

多地补贴新能源汽车 快看买一辆能省多少钱?

多地上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涨了多少?

一小学宣布超时就停做作业!作业也能“熔断”?

几小时内浏览量破千万!她怎么就火了?

挑战特朗普,她正式宣布参加2024年美国总统竞选!

土耳其地震或致中国小震增多? 专家最新研判→

北斗星基定位技术首次应用于中国铁路智能勘测

三亚城管收走孩子写作业桌子?官方通报来了

美国“最危险”列车爆炸,四大疑问待解

中国政府援助叙利亚抗震救灾人道主义物资启运

多省明确试点现房销售 新房“即买即交付”或加速落地

2022年我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2万元大台阶

乒乓球世界排名规则更新 国乒仍揽四项第一

旅日大熊猫“永明”及其双胞胎女儿将于2月22日回国

两场冬季风暴相继来袭 美国26州将遭风雪恶劣天气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11920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