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逐梦寰宇问苍穹

网络编辑 国内 2023-02-25 12:11:51 0 中国 空间站 载人航天

2月24日,“逐梦寰宇问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成就展”在国家博物馆正式开展,一幅承载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发展建设成就的宏伟画卷在公众面前徐徐展开——

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实施。2022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

从蓝图绘梦到奋斗圆梦,几代中国航天人用了整整30年,完成了“三步走”战略任务,建成了自主建造、独立运行的“天宫”空间站,在建设航天强国、攀登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增添了又一座彪炳史册的里程碑,在浩瀚宇宙书写了用航天梦托举中国梦的壮丽篇章。

在不断攀登的过程中,中国航天人越来越强烈感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也没有谁会把到手的战略制高点轻易让出来。

要想弯道超车必先自信自强。正因如此,中国航天人从起步之初便彻底丢掉幻想,坚定不移走独立自主发展之路,闯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飞天之路。

保持定力,制定符合国情的“中国方案”

20世纪90年代初,在那个波谲云诡、风云激荡的时代,国际格局深刻剧变,为抢占战略制高点,世界上主要航天大国都竞相发展载人航天,美国等16国酝酿联合建造国际空间站,却没有将中国纳入其中。

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实施,中国决心独立自主建造自己的空间站。

这是一场站在不同起跑线上的比赛。一边是美国、苏联已发射了9个空间站,将上百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实现了登月;而中国这边,空间站、载人飞船、载人火箭等还停留在图纸上。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院士曾说过:“跟在别人后面把所有程序都走一遍,那样我们就永远落在后面。”

的确,起步决定后程。发展载人航天首先要解决起点问题,是选载人飞船还是航天飞机?这关系到后续发展的走向。

最初准备搞飞船。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航天飞机进入“黄金期”,1981年美国“哥伦比亚号”成功首飞,1988年苏联“暴风雪号”进入太空,日本、欧洲也在加紧研制。

看着世界航天强国一窝蜂地涌了过去,国内不少专家坐不住了,转向支持航天飞机,认为飞船是一次性的,运载量有限,已经进入“衰退期”;而航天飞机可以重复发射、运载量也大,优势明显,代表国际航天发展潮流。但也有部分专家坚定支持载人飞船,认为航天飞机无论制造还是维修都相当昂贵,国内当时还不具备生产工艺条件;而飞船既可送人也可运货,还能作为空间站轨道救生艇使用,且运费较低,更符合中国的国情。

历史经验证明,“拿来主义”解决不了中国的问题。换言之,鞋合不合脚只有自己试一试才知道。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大家认识到这次左右载人航天的起点之争,不只是两种航天器本身的优劣,还有国家经济和技术实力的差别。最终决定从国情出发,放弃航天飞机方案,走载人飞船之路。

多年后,美国“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先后失事,航天飞机很快成为“国际弃儿”,美国一度陷入没有运载工具,要向俄罗斯“蹭”飞船上天的窘境。

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当年我国坚持从国情出发、没有盲目跟风,是明智的!

起点定了,才有后来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30年来,工程全线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保持战略定力,始终“一张蓝图绘到底”,扎扎实实向着建成空间站的目标奋进。

稳中发力,跑出震撼世界的“中国速度”

回首中国载人航天三十年,一个鲜明特点就是稳扎稳打、稳中提速:前二十年扎实夯基垒石,后十年全力加速冲刺。

1992年至2002年,在这十年里,完成神舟一号到四号4次无人飞行任务,全面验证了各系统功能性能、系统间接口协调匹配性,健全完善了研制试验组织指挥体系和相关基础条件建设,为执行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3年到2012年,又用将近十年时间,先后执行神舟五号、六号、七号、九号4次载人飞行,以及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任务,先后突破掌握天地往返、空间出舱、交会对接等关键技术,一举跨越发达国家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进入新时代,志存高远的中国航天人没有躺在“功劳簿”上酣睡,他们扬起民族复兴的风帆向着太空进军。

从2016年6月到2017年4月,不到一年时间里,密集执行长征七号、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天舟一号4次任务,考核绿色、无毒、低污染的新型火箭,启用生态、环保、开放的新发射场,建成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开展大量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突破掌握航天员中期驻留、空间站货物运输、推进剂在轨补加等关键技术,工程“第二步走”圆满收官!

2020年5月,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拉开了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的序幕。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舱发射圆满成功。“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在众人欢欣鼓舞之时,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依旧保持冷静,“核心舱要在轨进行多项关键技术验证,此后还要在轨评估才能组装建造,组装建造完成后还要开启10年的长寿命,通过航天员的维修、维护、延寿还要在轨运行更长的时间,后面任重而道远。”

正是凭着这份清醒,中国载人航天的每一步都迈得无比坚实——自天和核心舱发射到神舟十四号返回,在20个月里密集实施11次发射、3次飞船返回、2次舱段转位、7次航天员出舱,4个飞行乘组12名航天员接续在轨驻留,航天员乘组首次完成在轨轮换,突破掌握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空间站组装建造、再生式环控生保等8项关键技术。

空间站,如期建成!整个过程稳扎稳打、连战连捷、堪称完美,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空间站组装建造最快纪录,在探索浩瀚宇宙的新征程上跑出中国航天的“加速度”。

守正创新,彰显独具特色的“中国智慧”

实践一再证明,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

1995年,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对接机构技术负责人张崇峰到国外研制单位考察。“世界上所有的对接机构都是我们这里生产的”,外方专家说得很直接,对接机构研制难度非常大,不如直接购买他们的产品。可是,费用上开出的却是天文数字,仅设计专利费就高达一亿美元。张崇峰暗下决心:“一定要研制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对接机构!”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经过16年刻苦攻关,2011年11月3日凌晨1时29分,经历近43小时飞行和五次变轨的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独立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老航天人都说,搞航天来不得半点虚假,掌握核心技术才能不被“卡脖子”。工程全线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先后突破掌握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

探索出“三垂一远”测试发射、“N+1”空间站交会对接技术验证、一级半构型火箭直接入轨等创新方案;

自主研制出8型飞行器和3型火箭,货运飞船货重比居世界第一;

独立自主研制出“飞天”舱外航天服,让中国航天员穿着中国人自己造的“飞天战袍”漫步太空……

据统计,30年来,载人航天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77项,专利4000余项。

统帅“千军万马”,离不开科学顶层设计和高效组织领导。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深有感触:“实施这样宏大的工程,没有党中央集中统揽,没有全国大协作,是不可想象的。”

工程上下高度重视管理创新,把总体设计部思想贯穿研制建设全过程,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矩阵式组织管理体系——

在顶层,国家有关部门联合成立专项领导小组,于1993年专门成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在工程全线,不断优化管理和技术“两条线”。在加强统一管理的同时,面向全系统遴选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工程总体和各大系统均选强配齐总指挥、总设计师两套班底,建立“两总”联席会议制度;任务期间,成立任务总指挥部,相关系统联合成立发射场区、测控通信、着陆场区指挥部;针对空间站阶段新情况特点,成立空间站运管委员会,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站运营管理体系。

30年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如同“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相辅相成,为工程建设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开放自信,源自厚积薄发的“中国底气”

2020年5月,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对外宣布,将在2022年前后建成中国空间站。

消息很快引发关注。在当时还未发射一个空间站舱段的情况下,如此自信地对外宣布“时间表”,似乎不太符合中国载人航天一贯严谨、留有余地的宣传风格。这,仅仅是个开始——

在后来的新闻发布会上,官方一次性公布全年6次任务计划;在重大任务前,宣布发射窗口精确到“分”;对过去“秘而不宣”的火箭残骸再入,官方网站定期公布轨道信息;空间站实体模型接连亮相各种大型展览……宣传报道中的些许变化,让外界明显感到“中国航天变得越来越开放自信了”。

之所以“敢说”,关键在于“能做”。中国载人航天向来是说到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有底气、有实力、有自信——

这种自信,源自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时刻给予航天人政治上的亲切关怀和精神上的巨大鼓励,坚定必胜的信心;

这种自信,源自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能在短时间内动员足够多的资源和力量进行集中攻关;

这种自信,源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积累的物质、技术和工业基础,能为“下饺子”般的发射速度提供坚强后盾;

这种自信,源自先进的科研试验条件和成熟的重大工程组织管理体系,突破掌握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能够游刃有余地统筹抓好各项任务;

这种自信,源自拥有一支平均年龄仅30多岁、梯次配备合理,能够在关键时候拉得出、打得赢的人才队伍;

这种自信,更是源自这些年中国航天人面对各种考验,所磨砺出的那股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志气、骨气、底气,能够时刻做到不看别人眼色、不受外部干扰、不怕风险挑战,心无旁骛地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三十载厚积薄发,牢牢地掌握自己命运的中国载人航天栉风沐雨、硕果累累。我们完全可以相信,有一代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中国载人航天必将行稳致远、未来可期!

(本报记者 章 文 李 韵) 【编辑:朱延静】

国际伙伴到访中国空间站,未来可期!

尼泊尔读者为何喜欢中国图书?

证监会:严厉打击利用风水学说预测股市等违规行为

这次的新帅,能救得了国足吗?

可惜!面对韩国三大棋手,他差点完成“一穿三”

山东济南出土50余件唐三彩 含天王俑等大型器物

经济观察:税收营商环境不断改善 中国企业底气增

科技部谈ChatGPT:将把人工智能作为新增长引擎

企业造假被部长抓现行,有责任人被刑拘!

竞选北约秘书长,英国前首相约翰逊:好主意!

新漫评:美国霸权“黑手”祸乱世界

台媒:岛内鹌鹑蛋也缺货 佛跳墙食材改鱼丸替代

从“队内选拔”看奥运备战,国乒直通赛为何如此重要?

科技部:我国研发人员总量多年保持世界首位

对话王子文丨走出曲筱绡,走进叶文洁

列车脱轨事故报告出炉 美国小镇已成政治“秀场”

【奋进的春天】一组海报,看春天里奋进的中国

高校书记校长密集调整,他们晋升副部级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12042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