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一群医疗专家的目光和脚步

网络编辑 国内 2023-03-24 12:29:54 0 军事训练 官兵 医学部

去年,该师被确定为全军首个“军事训练伤防治示范基地”,施行“分层施训、预警监测、自治互治、快速康复”的训练伤防控新法。一年来,在该师,受伤官兵可以依规“边休息、边治疗、边训练”。

“下肢受伤官兵,通过康复器材进行上肢训练,医疗专家全程指导跟训。”该师卫生科科长陈锫告诉记者,“根据这一规定,训练伤诊断、临时停复训等,均有了新标准。”

这个师每年都要承担新训任务。短时间经历身心、环境等多重变化,新兵在训练中出现伤情不可避免。“皮外伤恢复需要几天,筋骨伤恢复需1至2周,骨折等伤情恢复时间更长。”陈锫说,有了防控新招,以往在训练伤防治中容易发生的“伤情恢复慢、二次损伤发生率高、复训时机难掌握”等问题迎刃而解。

这个春天,在距该师数千公里外的海军陆战队某旅,新训场上也有许多新变化——

同批次战士的训练强度不再“齐步走”:有的士兵进行基础体能训练,有的进行强化训练,有的已经开始专业技能训练。

该旅驻地属热射病的高发地带。一些基层训练骨干直言:“炎热潮湿的环境下,哪些人可以增大训练量,哪些人需要减量,都是学问。”

长期参与训练方案设置,基层训练骨干积累了经验,但各级尚未形成统一的训练标准。去年年底,随着新修订的《军事训练健康保护规定》《军事训练伤分类诊断标准》《军事训练临时停止和恢复训练医学标准(试行)》出台,各级规范军事训练有了科学依据。

也是在这个时期,全军首个基层热耐力检测实验室在该旅落地。

该旅对所属官兵进行“热耐力检测”,了解官兵对热环境的承受能力,开展“热习服”训练,提高热耐力。该旅军医吴挺隆说,自实验室建成以来,官兵中暑概率创下历年新低,“热射病好像一夜之间消失了”。

放眼全军训练场,种种迹象表明,训练模式与地域环境对官兵健康状态的影响正在逐步减小。这一喜人变化的背后,离不开一茬茬军队医学专家们的接续努力。

近年来,包括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在内的数百个军队医疗单位,650余名训练伤防治专家,走进训练场开展巡诊、调研,培训基层卫生人员5.5万人,一个军事训练伤四级防治体系正在形成。

一个课题的诞生

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骨科医学部专家对训练伤防治课题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多年前。

那年,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学部副主任医师李海鹏,刚刚完成自己的硕士论文。那篇论文的核心内容,正是关于基层训练伤情况的调查。

作为该论文指导老师,时任解放军总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刘玉杰意识到,训练伤防治工作在卫勤建设领域不容忽视。一次全军工作会议中,刘玉杰提出:组建全军性的巡诊团队。提议通过,全军各级医院专家开始成批次到基层开展巡诊、授课、手术演示。

从黑瞎子岛到西沙群岛,从西藏高原到沿海岛屿……专家医疗队的足迹遍及各地。全程跟训的刘玉杰,逐步发现课题“症结”:部队训练伤发生率有高有低,训练伤防治成效也参差不齐。

一次巡诊,刘玉杰注意到,基层上报的训练伤情况中,某单位训练伤比例低于正常水平。为此,他专门带队前去复核。

经过反复调研,这组数据的真实性得到了证实。“那个单位的两位主官对军事训练、训练伤防治工作很熟悉,基层面临的训练伤防护难题,两人心里门儿清……”更让刘玉杰惊讶的是,该单位每天统计、公布训练伤情况,还会组织专人督导、科学施训。

“没有科学数据,就没有科学决策。”回来之后,刘玉杰提了一个建议:为确保官兵健康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专家医疗队应在巡诊时进行数据采集。

多年前,军委后勤保障部有关部门赋予解放军总医院骨科一项任务:全面加强军事训练伤防治。消息传来,时任解放军总医院骨科主任的唐佩福深感责任重大:“仅通过巡诊和远程培训,难以将训练伤发生率进一步降低,必须探索新的办法。”

“只有深入一线,准确掌握官兵训练伤产生原因和规律,推广科学组训理念,才能切实降低训练伤发生率。”在唐佩福的推动下,他们明确开展以“巡调为主,巡诊、巡讲为辅”的“三巡”活动。

随着解放军总医院转型重塑,骨科医学部在第四医学中心落地。不久,全军军事训练伤防治与研究中心在该中心成立,全军军事训练伤防治研究工作开始加速推进。

一个数据库的搭建

“巡讲解决当下问题,巡调则是为了解决根本问题。”对于开展“三巡”活动,唐佩福观点鲜明,“通过巡调,发现规律,找到解决办法。”

每次开展“三巡”动员会、推进会、专家会,骨科医学部副主任医师孟浩,总能听到唐佩福反复强调:“用数据说话。”

用数据说话,逐渐成为他们提高训练伤防治研究水平的一个重要抓手。然而,对全军层面的军事训练伤防治来说,数据的采集并不简单,“不仅是个海量工程,组织协调和具体实施也非常困难”。

巡诊时,专家们不仅要组织官兵填写《军体训练调查问卷》《睡眠质量自评量表》《心理适应能力量表》《作业疲劳自评量表》等表格,还要结合部队训练强度、任务性质,根据官兵个体反馈,将测评情况以标准化数据形式录入呈现。

“训练伤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并非一种疾病,受环境、训练方法、人员因素的影响较多。”骨科医学部显微外科副主任李绍光说,他和团队战友担负健康数据库建设任务,将巡诊官兵健康数据汇总、分类、抓取,最终在数据平台上呈现出一条条“健康曲线”。

第一年,骨科医学部副主任医师王龙和护理部百余医护人员一起,完成了“健康数据库”的框架构建和首批数据录入工作;第二年,他们继续完善问卷,采取记录卡填涂的形式进行录入……连续调研5年,他们加班加点研究数据,最终建成了涵盖数十万官兵的军事训练伤数据库。

骨科医学部主任医师黄鹏认为,建立数据库是掌握基层官兵身体素质的关键,“通过数据库,我们可以区分领域与课目,研究训练伤的致伤因素、规律、多发部位,从而提升救治能力,科学制订防治策略。”

一次调研中,一名基层军医提议:能否研发一个程序,让官兵自行录入身体指标,进行自我分析、筛查,从而指导官兵科学训练、科学防治训练伤。

迎着基层官兵期待的目光,黄鹏深感肩上责任重大。“这一程序我们正在抓紧研发,改进升级完善后将在各部队推广。”他说。

一套防治体系的形成

在唐佩福看来,基层部队与体系医院的一大区别是,技术能力和临床经验的欠缺:“下面有需求,上面有资源,中间有割裂……”

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防治体系,成为解放军总医院专家们的共同呼声,并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骨科医学部运动医学科副主任李春宝,对此深有感触。刚参加巡诊活动时,李春宝只能通过膏药、针灸等方式,为基层官兵缓解症状。一年后,李春宝获得了相关课题的研究经费,一系列康复类产品、软件的研发也搬上科研议程。他将康复运动挂图、动作指导视频、康复训练器材等“打包”,研发推出了一款“军事训练伤防护包”。

“今天,我们可以将技术、装备逐级下发至官兵手中,帮助他们解决伤情预防和康复等问题。”李春宝说。

与此同时,专家们还从医学防护和科学训练入手,与军地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充分融合多学科的新理念和新技术,提高训练伤防治效果。“目前,军事训练伤防治相关教材已下发至部队官兵手中。”李春宝说,这其中,也有地方科研机构的诸多贡献。

经过军地专家们的不懈努力,一套军事训练伤防治体系正逐步形成。军事训练伤防治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制定26部全军性指南、6部诊疗流程,15套快速康复技术、14项革新器材、22项配套学习资源;《军事训练伤防治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广》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相关教学成果获全国首届优秀教材建设一等奖和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

最新数据显示:新兵军事训练伤发生率较5年前大幅下降,军事体能训练优秀率提升12.4%。“我们为战友健康提供了数据支撑,也为部队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战斗力。”李春宝说。

海军某部心理咨询室内,作训参谋刘丰坐在一张小圆桌前。桌子的对面是3名医疗专家——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骨科医学部主任唐佩福、副主任医师李海鹏、副主任医师罗小波。

在医疗专家的细致询问下,刘丰将出海执行任务时遇到的种种健康问题一一道来。

刘丰口中的这类健康问题,也是医疗专家未来需要解决的方向之一。唐佩福告诉记者,军事训练伤防治研究的范围正在拓展,高温、高湿、高原、高寒条件下的高强度训练伤防治成为重点研究课题。

今年年初,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党委安排副主任赵静也加入了“三巡”队伍。此行,赵静还有一个任务:遴选南海方向首个全军军事训练伤防治示范基地。

未来,更多任务将压在这些医疗专家的肩上。谈及他们正在制订的未来规划,唐佩福坦言压力更大了。

“军队军事训练伤防治工作是一场持久战。我们将坚定地走下去,为部队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用保障力提升战斗力。”唐佩福说。

卫勤力量理应走在战争前面

■桑林峰

战争形态越发展,对后勤的依赖性越大。打现代战争,后勤必须先到位、后收场、全程用,必须快速响应、全维参战、精准保障。这里的“先到位”,是一个很高的标准。卫勤力量作为后勤保障的重要力量,要做到先到位,理应眼光超前、理念超前、措施超前、准备超前,真正走在战争前面。

我们常讲,大仗小仗都要打保障,离开后勤就打不了仗。从一定意义上讲,不管是战时打仗,还是战前准备,都离不开卫勤力量。卫勤力量服务官兵身心健康、服务战斗力建设,离开卫勤力量就难有作战准备效能,也不会有战争胜利可言。

很多官兵反映,自己将来上了战场,最大的愿望有两个:一个是指挥员有能力指挥他们打胜仗,另一个是他们在战场上受伤后能够得以及时救治。由此可见,卫勤力量在官兵心中的分量。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安全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大,军事斗争准备任务艰巨繁重。在诸多战争准备中,卫勤力量、卫勤保障、卫勤措施的准备至关重要。就卫勤力量而言,平时不走在前列,战时就会措手不及,付出更多血的代价。

值得欣慰的是,在军事斗争准备过程中,军队很多医疗专家走进部队、走进一线、走进训练场,开始了卫勤保障方面的体系化调研、体系化准备、体系化保障,其主要目的就是平时服务于训练,战时服务于打赢。

从2017年到今天,经过近6年时间,一套军事训练伤防治体系正逐步形成。这一众多医学专家和官兵参与形成的军事训练伤防治体系再次告诉我们,卫勤保障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上下协调、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如果在准备上落后于时代、落后于对手,一旦到了战场,就会付出很大代价。

未来的战争,会在物理域、信息域、认知域多维空间打响。官兵不仅会有物理伤,还会有化学伤、生物伤、心理伤等,这对卫勤力量的战争准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广大卫勤官兵只有更新观念,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超前谋划、超前准备,备足“工具箱”、备好“手术刀”,才能在关键时候履行好职责使命。

陈小菁 王钰凯 【编辑:姜雨薇】

生涯800球!梅西世界杯后三星首秀,场面相当壮观

中国驻缅大使:望缅方同中方协作打击跨境网诈等犯罪活动

高价买不到称心服务 父母老了谁来帮我日夜照护

教育部等五部门:禁止中小学校举办或参与举办培训机构

新漫评:强推核污水排海 日本“恐袭”太平洋

通胀高企银行倒闭,民众担忧难消 拜登支持率跌至38%

追忆“中国预警机之父”:他为国家做出了“争气机”

紧盯急难愁盼、防止作秀,多省份部署调查研究

全国两会后,书记省长频繁跨省“串门”

“五个一百”:讲好中国正能量故事

结核病防控为何这么难?中疾控主任道明原因

世界富豪们正把钱从美国、瑞士转到香港?真相是→

“特朗普被捕”AI图片,为何能堪比大片

“月掩金星”24日上演,如何观测?

牙膏监管新规来了!12月1日起实施

女演员被困厕所自救脱困 五星级酒店致歉称原因无从判定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塔河!

教育部:2022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85万所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12421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