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一位戍边老兵的“梦想圆舞曲”

网络编辑 国内 2023-03-27 20:12:34 0 他的 乌拉 连队

他执着。从炊事员“转行”成了通信兵,他总是使“蛮劲”,耗费成倍的时间学技术、练专业,是战友眼中的“一根筋”。

他豁达。革新发明多次申报专利,上级想把他调入某部专门搞发明,他却离不开边防线。“徒弟”们说,班长习惯了乌拉泊的风,你看,他的笑容多清澈。

他对生活“走心”。边防线上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景都刻在他的脑海。连队的军犬和军马,他都饶有兴致地取了“昵称”。送给远方妻子的礼物——戍边石,每一颗他都做了时间标记。营院外的银杏林,从小苗长成参天大树,望着阳光下生机盎然的绿叶,他会告诉新兵,热爱你的生活吧。

他,叫许永涛,新疆军区乌拉泊边防连一级军士长。到连队那天,许永涛刚满18岁。夜晚站在荒原上,他抬头望天,璀璨星辰仿佛伸手可摘。这里,就是他站立的地方。环境的艰苦,赋予了他乐观的性格;任务的艰辛,磨砺着他的意志品格;肩负的责任,让他一次次懂得,清澈的爱,只为祖国。

老兵自有老兵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老兵的军旅人生,并从他对生活的理解中,一起感受乌拉泊的劲风,领略山岗上那道美丽的青春彩虹!

——编 者

“你必须经历失败”

许永涛的军旅记忆是由一个又一个攀登奋斗的“圆”组成的。

在那些伴着欢笑和泪水的记忆中,是一次次圆梦的经历让他有了一种感悟:“每次砥砺奋起都是在经历挫折后,也是挫折让人学会埋头赶路。”

从拾梦、追梦,到圆梦,许永涛心里,这就像奋斗的路线闭环,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能绘好自己生命的“圆”、梦想的“圆”。

假如青春是一个“圆”,你会如何挥舞手中的“画笔”?

去年底的连队政治教育课上,入伍近30年的许永涛走上讲台,作为全团最老的老兵,向台下新战友抛出这个问题。

在准备课程时,许永涛认真翻看了陪伴他近30年的记事本,昔日的得与失、收获和失落跃然纸上,他不由得感慨:“经历了失败,才能奋起直追。走在一马平川的大路上,难有跋山涉水的毅力。”这,也成为他授课讲义中的“金句”:“你必须经历失败。”

第一次经历失败,是在许永涛高中毕业时。付出了努力,却名落孙山,他满腹懊恼和自责,“投笔从戎”的想法在那个冬天逐渐占据了他的脑海。

当时的陕西关中地区相对闭塞,父亲送许永涛去部队那天,他一路替儿子背着行李。咸阳火车站站台上,面对从未出过远门的许永涛,老人一把拭去泪水:“你离开家是去报效祖国,全家人为你骄傲。”

向西的列车里,挤满一张张稚气的面孔。听着铁轨撞击的响声,许永涛掂量着父亲的话,反复咀嚼这些话的重量、琢磨话里话外的鼓励与鞭策。奋斗之路,从这一刻开启。

新训结束,许永涛上了“训练龙虎榜”,下连时,他被分配到离团部最远的乌拉泊边防连。“最优秀的新兵,才能来到最艰苦的连队。”老兵告诉他,乌拉泊海拔虽不高,风却大得让人受不了。

守防数月,许永涛适应了哨所的风——风里做单杠练习,他能拿到优秀成绩;风里巡逻,他用背包绳系在腰间与战友保持队形;哨楼执勤,他见过旗杆被旋风吹倒,也见过“风吹雪”时战友被吹成了雪人;还有一次,他和战友在宿舍刚睡下,一阵狂风掀翻了房顶,他们裹上大衣在风里“战斗”到天亮……

然而,挫败感来得猝不及防。

授衔仪式上,一心想进战斗班排的他站得笔直,等来的却是连长的命令:“许永涛,炊事班!”

“一个炊事员,能顶半个指导员。” 连队干部这样对他说。“不管在部队干啥,咱都得干一行爱一行,踏踏实实为部队作贡献。”父亲电话中这样对他说。许永涛的思想也渐渐“转过弯来”:无论是战斗员还是炊事员,岗位就是战位,挥舞锅铲也是为战斗力“加油蓄能”;要想走出挫败感的阴影,首先要把自己的战位守好,把手中的“武艺”练精。

一个月时间,喂猪、择菜、炒菜……炊事班的工作他逐渐得心应手,得到连队官兵的一致赞扬。随后的一次任务攻关中,许永涛被连队临时调整到通信兵的岗位上。

灶台变成电台,炊事车变成通信装备车,许永涛同样“干一行爱一行”。大半年时间,熄灯后,他打着手电筒在被窝琢磨学习。一次,营里组织岗位练兵,在装备知识竞赛环节,有位选手被随机提问难住了,紧急求助观众。许永涛果断回答,帮助战友夺冠。

在那以后,许永涛的军旅人生更加“开挂”:通信故障排除比赛,他名列前茅;“四会”教员比武,他成为唯一获评优秀的士兵……他的努力,团领导看在眼里,一致决定:培养好这棵“苗子”。不久以后,许永涛正式成为一名通信兵。

坚持是成功的“秘诀”

一次参加编组联训,车载电台只能“点对点”通信,实际任务却要与多点位通联。许永涛架起多副天线,如此一来节省了时间,但每次转换天线时,他都要重新连接电路。

许永涛善于思考,坐在值勤机台上,他突然迸发灵感:“假如有一套天线转换装置,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目标近在眼前,却是一个大工程。那个冬天,乌拉泊平均气温低至-20℃,许永涛和技术人员每天在信息车厢一待就是大半天,设计图纸,试验论证,他的手上长出冻疮。

一个月后,许永涛将天线控制转换器设计方案上报领导,战友有人赞赏,也有人质疑:“兵就是兵,何必操着领导的心?”方案呈到团领导的办公桌上时,他看到了信任的目光。

设备试验阶段,许永涛反复与生产厂家电话沟通;采购元件,他跑遍了驻地的电子加工厂,向师傅学习板件焊接技巧。由于缺乏实际加工经验,历经3个月的探索,他还是失败了。

通往成功的路上,不仅有鲜花。

那天夜里,许永涛梦见了母亲。翌日一早,他就拨通了家中电话,没想到迎面一道“晴天霹雳”:母亲因脑出血去世了。

“不要告诉儿子。”这是母亲在弥留之际,与父亲的约定。

泪水涌出眼眶,许永涛跪倒在戈壁滩上,朝着家的方向,他向母亲磕了三个头。那夜星河灿烂,望着繁星点点,他的眼睛湿润了,他知道,那是母亲在望着他。

把悲伤藏在心底,许永涛重新回到攻关战场。那段时间,他将自己关在车厢,日夜潜心研究,反复推倒重来,直至天线转换器试验成功,并在上级机关举办的创新评比中拿了奖。

拿到奖状那天,许永涛睡了一个踏实觉。想起母亲在他初入军营时对他说的话:“不管天大的困难,一定要坚持。”

坚持,这是成功的一个“秘诀”。他的眼睛再一次湿润了。

“我们的态度决定一切”

入伍的第二年秋天,班长带着许永涛在营院外的荒地上种下一片银杏林。

那时,树苗只到他的腰那么高。

休息时间,班长和许永涛经常到银杏林除草、浇水,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树苗。一次,班长望着这片阳光下的绿叶,若有所思地说:“我们怎样看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回馈我们。”

一眨眼5年过去了,老班长即将脱下军装。离别的人群中,目送那个熟悉的身影渐行渐远,许永涛的泪水涌出眼眶。

岁月催熟草木。战友离去后,许永涛再次来到银杏林,当初的小树,如今已经长成了十几米的大树,微风拂过,金黄的银杏叶随风起舞。他拾起一片,夹在笔记本里。

许永涛也渐渐成了别人眼中的“老班长”,面对初上战位的年轻人,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当年的样子。

架天线训练,许永涛站在车顶操作,每一个拼接和固定的动作都经过成百上千次的“机械练习”,形成了标准的“肌肉记忆”。在指导新兵操作时,他会告诉大家,“标准是坚持下来的,我们的态度决定一切”。

严苛的带教模式,让许永涛带出了一茬茬业务精兵。而在“徒弟”眼中,他们的“师傅”如父如兄,“许班长关心我们的生活,他告诉我们,对待生活首先要抱以热情的态度”。

有一年高原驻训,酷热难当。许永涛带着“徒弟”下士郭小勇顶着大太阳革新某型装备。他中暑晕倒了2次,却“命令”郭小勇翌日在宿舍休息。第二天天还没亮,他就早早起了床,独自一人开始了研究。

那年,中士张帅因为山上任务,推迟了婚期,许永涛悄悄把这件事写在记事本上。转过年来的春节前夕,连队开展“云视频”活动,许永涛悄悄联系了张帅远在武汉的妻子,录了一段视频表达心声:“今年,我想要一场高原婚礼。”

如今,许永涛的记事本上已经写满了心愿。那本被岁月浸染得有些泛黄的本子,陪他踏遍雪山哨卡、穿越春秋冬夏,如同封存在大树躯干里的一圈圈年轮,记录下他和战友们的青春岁月,记录下他们誓守山河的承诺。

平平淡淡才是真

夜深了,雪停下来,边境线的雪夜格外静谧。每年初雪降落的日子,许永涛都会打个电话给远方的妻子王艳。守防27年,这个和妻子的不成文的约定,他也坚持了27年。

两人第一次书信联系,是那一年第一场雪飘落的时候。

许永涛阅读着娟秀的字迹,心里暖暖的。他的回信,却是在第二年元旦假期寄出的。

大雪把上哨的路掩埋了整整两个月,远在西安上学的王艳,每天到传达室看信,却总悻悻而归。那时边防一线手机信号还未实现全覆盖,两人就因为一场雪断了联系。

“你还好吗?”再次读到信时,王艳已经放假回到咸阳老家。远方的问候和信纸上的文字,一瞬间消融了两人之间的误会。王艳甚至觉得,是那场雪,让他们的心长久向往,彼此牵系,再也不能分开。

在这对远隔两地27年的夫妻心中,总有一些特别的回忆,见证他们的感情。每到下雪的日子,王艳就会想起远方的温暖。也是一年又一年的守护,他们感受到了彼此的真挚情感。

多年过去,乌拉泊边防连附近建好了移动基站,许永涛平静地拨通了王艳的手机号码,等待远方那一声熟悉的问候。

“终于可以每天通电话了”“别说通电话,每天视频连线,那也没啥问题”……在信息发展让世界成为“地球村”的时代,分隔异地的夫妻俩,心心相守的梦想,再也不会输给现实的距离。

在彼此牵挂的日子里,他们渐渐接受了距离,渐渐习惯了不能时刻团圆的守护,就像王艳说的那样,生活就是这样平淡,平平淡淡才是真,平平淡淡才能到永远。

在北疆守防的日子,许永涛经常给妻子寻找驻地的戈壁河滩石,用砂纸细细打磨后,每一块都有精美的图案。

穿越风雪的石头,每一颗都被许永涛标注了时间。

“这颗是儿子出生时他捡的,那颗是他第一次探亲回家时打磨的……”两人安家在西安,精巧干净的客厅里,一家人的合影幸福温馨,客厅北面的书橱中,王艳把丈夫寄来的石头悉心珍藏。她说:“这是高原的礼物,也是爱的见证。”

此刻的边防线上,寒风骤起。车窗外,一抹霞光缓缓跃出地平线。

收整行装、启动车辆,许永涛结束任务,与战友一起向着连队的方向驶去。

远方的光那么温暖。许永涛望着霞光,想着几千公里外的妻儿应该已经回到家中,准备吃晚饭,他的脸上浮现幸福的笑容。

(薛 鹏 蒲杰鸿 王正阳 解放军报) 【编辑:苏亦瑜】

官方:采取切实措施避免大数据杀熟等侵害旅游者权益行为

英国一港口发生重大漏油事故 当局成立最高级应急指挥部

美国一警用直升机追捕嫌犯时坠毁 两名警察当场身亡

贵州省政协党组成员、原副主席李再勇接受审查调查

63人上榜!中央政法委发布两个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

《三体》改编为漫画,科幻漫画未来会有多大市场?

体验“18.8元祛痘” 消费者掉进网贷连环套

美国多地遭强风暴袭击:房屋被掀翻,灾区如“战场”

故意隐瞒、模糊处理……食品配料表应按规范标明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出炉!升学成最大风险因素

“村BA”总决赛激战正酣 冠军争夺战因降雨推迟

记者调查: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普遍不顾限令推销大课包

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纷纷降价为哪般?对车市影响几何

全面降准正式落地!6000亿资金入市,影响多大?

外企老总为何齐聚北京?“下一个中国在中国! ”

《狂飙》之后,张颂文渴望“自由”

“投资中国就是选择未来”!外国驻港总领事这样说……

陈孔立:台湾研究“南派泰斗”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12448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