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总书记十年树木

网络编辑 国内 2023-04-02 18:03:28 0 总书记 习近平 中国

北京丰台区永定河畔,习近平总书记十年前种下的白皮松,沐浴阳光,经历风雨,如今茁壮挺拔。

2013年4月2日,党的十八大后首次参加义务植树,习近平总书记亲手栽植了这棵白皮松。

那一次植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总体上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植树造林,改善生态,任重而道远。”

总书记作出清醒判断,昭示前行方向:

“全社会都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切实增强生态意识,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绿色,是美丽中国的底色,高质量发展的成色。而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不可想象,没有森林,地球和人类会是什么样子。”

“造林绿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撸起袖子加油干。”

新时代十年,总书记年年履行与春天的“绿色约定”,身体力行,带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

“必须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为子孙后代留下美丽家园,让历史的春秋之笔为当代中国人留下正能量的记录。”

十年树木,聚木成林。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累计造林10.2亿亩,森林覆盖率由十年前的21.63%,增至目前的24.02%,中国人工林面积稳居世界第一。

一棵棵树,一片片林,刻录着变迁,讲述着新时代中国大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

“真正做到为人民种树,为群众造福”

春和景明。北京大兴区旧宫镇五福堂公园内,踏青赏春的、休闲健身的,三五成群,其乐融融。

义务植树纪念林里,一片新绿,格外动人。

2020年4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这里参加义务植树时强调,为人民群众植树造林。

“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做主人,良好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是人民群众的共有财富。”

“持之以恒开展国土绿化,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不刻意追求奇花异草、名贵树木,真正做到为人民种树,为群众造福。”

种下绿色,就是种下民生福祉。旧宫镇植树点原为小型服装企业聚集的工业大院,经过拆迁腾退和环境整治,建成城市森林公园,现在游客一年达到18万人次。“家门口有了个‘大氧吧’!老人孩子,都爱来这里。”森林公园附近居民刘建国感叹。

一株玉兰,春光中绽放。

北京通州城市副中心,绿心森林公园植树区。2019年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接连种下油松、国槐、侧柏、玉兰、红瑞木、碧桃等7棵树苗,强调“因地制宜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持续推进森林城市、森林乡村建设,着力改善人居环境”。

这一地块原来建有化工厂和“散乱污”企业,2018年起腾退后用于绿化建设,成为群众游憩的好去处。近年来,北京建成一批这样的休闲公园和小微绿地,全市公园总数增至1050个。

进入新时代,紧紧围绕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推进各项工作。人民期待更浓的绿、更美的景,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都呼唤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之大者”来考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带领亿万人民开启波澜壮阔的绿色征程。

北京丰台区、海淀区、朝阳区、大兴区、通州区……总书记连续十年参加义务植树,和首都群众一起挥锹劳动。

“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

“守护好祖国的绿水青山,让人民过上高品质生活。”

“各级领导干部要抓好国土绿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让锦绣河山造福人民。”

…………

“人民”二字重千钧。为人民谋幸福,始终是植树造林、呵护绿色的如磐初心。

林区是森林资源富集之地,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生态保护怎么样,经济转型发展怎么样,林场职工生活怎么样?习近平总书记牵挂于心。

2016年5月23日,总书记来到黑龙江伊春市上甘岭林业局溪水国家森林公园视察。他沿栈道察看原始红松林等珍贵乔木,听取林区生态文明建设情况介绍,叮嘱林场工作人员一定要把森林资源保护好,“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

“全面停伐后,广大林业职工的工作生活情况我很惦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饱含真情的话语,令上甘岭林业局退休工人刘养顺至今感念。如今小兴安岭的林子越来越绿,林区人的日子也越来越好,刘养顺开起农家院,吃上生态饭。

林区不伐木,林下找出路。蓝莓、木耳等特色产业风生水起,生态旅游、碳汇交易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伊春人走出一条既保护生态又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新路子,森林覆盖率增至83.8%,老林区焕发新活力。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

“你们找到了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党的二十大后第一次外出考察来到陕西延安,总书记走进南沟村苹果园,看到山坡上退耕还林种上了苹果,由衷点赞。总书记叮嘱,“把富民政策一项一项落实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

山添绿,人增收。一棵棵绿富双赢的苹果树,让延安农民过上了好日子。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提升到53.07%,2022年全市苹果产值达240亿元以上。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是,让群众富起来,让日子美起来,让生态好起来。

一句句谆谆嘱咐,一项项政策措施,暖了心窝,绿了山坡。

今天的中国,森林覆盖率增至24.02%,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增至42.42%,经济林面积达7亿亩左右。2021年,经济林从业人员人均产值达1.9万元。

持之以恒推进国土绿化,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习近平总书记所着眼的,始终是“人民”。

2018年5月18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坦露心迹: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

“我对生态环境工作历来看得很重。在正定、厦门、宁德、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工作期间,都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工作来抓。”

福建长汀,濯濯童山如今满目青绿。历经二十三度春秋的那棵香樟树,根深叶茂。2000年,长汀建设河田世纪生态园。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捎来1000元钱,捐种一棵香樟,翌年10月到长汀,又为香樟挥锹培土。五赴长汀调研,多次指示批示,水土流失治理久久为功。

福建福州,满城榕树造福有福之州。“要多种榕树,体现榕城风貌和历史名城特点”,习近平同志大力推进“绿化福州”工作,带头植榕播绿。到2010年,全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1990年的3.7平方米增加到11.15平方米。

从小村庄到中南海,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始终心系人民,扎根人民,永远和人民心贴心。

2015年春,植树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示:

“是领导到群众中去,一起参加劳动,不是群众陪领导。”“地面不要刻意平整、修饰,坑坑洼洼、杂草丛生也不要紧,铁锹和水桶都用现成的。”“树种要根据规划和地块的实际需要选择,不要名贵苗木。”……

“一下车就拿把铁锹扛在肩头,谈笑风生地朝我们走来。”“总书记用铁锹的姿势特别娴熟。”“总书记一看就是干农活的老把式。”“总书记穿的衣裳领子都磨毛发白了。”“平易近人,问的聊的,都是咱们老百姓最关心的事。”一起植树的群众记忆犹新。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我们的根扎在劳动人民之中。”习近平总书记说。

“‘千年大计’,就要从‘千年秀林’开始”

在雄安新区,“千年秀林”正伴着“未来之城”拔节生长。

从开始谋划雄安新区,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植绿、后建城,成为雄安新区建设的新理念。

2017年11月,在位于河北省雄县雄州镇、容城县平王乡的大清河片林一区,建设者栽下新区第一批树苗。

2019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乘车穿行林区,察看林木长势。登上秀林驿站平台远眺,乔灌草高低错落,经济林生态林比肩而立。

望着一株株摇曳的小树苗,总书记说,“让它们跟着雄安新区一起慢慢生长。不要搞急就章,不要搞一时的形象工程。”“‘千年大计’,就要从‘千年秀林’开始,努力接续展开蓝绿交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画卷。”

“我们对于时间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为计,而是以百年、千年为计。”“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既要只争朝夕,又要擘画长远,这是一个大党大国领袖的时间观、历史观。

从保护好历经千年风雨的天然林,到栽种下一棵棵小树苗,当代中国,写下浓墨重彩的绿色篇章。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山林葳蕤,盎然的绿扑面而来。2022年4月在海南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深入五指山片区。

“同行一公里,总书记的脚步放得很慢。”负责介绍的公园讲解员对一幕幕记得清晰,“他不时驻足观察周边的树木,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海南热带雨林不是光属于海南,是属于全国人民的,是属于地球的,是国宝。”“自然界的命运和人类息息相关。我们是在为历史、为民族做这件事。”习近平总书记目光深远。

这次考察,有一个关于树的细节,令人印象深刻:习近平总书记途中下车,察看沿海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为他在12年前种下的一棵不老松施肥浇水。总书记叮嘱当地负责同志,把生态保护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

“森林是我们从祖宗继承来的,要留传给子孙后代,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在2014年12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是国家、民族最大的生存资本,是人类生存的根基”。

植树造林,保护生态,考验历史眼光,见证历史担当。

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陕西柞水县的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秦岭生态保护情况。一张照片,令人动容——

一棵大树矗立青山,总书记驻足凝望,触摸树干,神情庄重。

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一度侵蚀绿色,块块疮疤,触目惊心。习近平总书记先后6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推动问题整改解决。随着专项整治行动展开,1194栋违建别墅被彻底整治,杨树、松树成林成片,郁郁葱葱。

这一次,习近平总书记赴陕西考察,亲自“验收”秦岭生态保护。举目远眺,满眼新绿,总书记不禁感慨:

“生态文明建设并不是说把多少真金白银捧在手里,而是为历史、为子孙后代去做。这些都是要写入历史的,几十年、几百年的历史。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真正对历史负责、对民族负责,不能在历史上留下骂名。”

“严肃查处,扭住不放,一抓到底,不彻底解决绝不松手”。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青海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和木里矿区破坏性开采、浙江杭州千岛湖临湖地带违规搞建设等问题,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彻底查处整治。

“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针对生态环境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

个别地方大规模迁移砍伐城市树木,教训极为深刻,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会议上严肃告诫,“不作为对党和国家工作有危害,但有时乱作为可能造成的危害更大!”“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

“生态保护方面我无论是鼓励推动,还是批评制止,都不是为一时一事,而是着眼于大生态、大环境,着眼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华民族的未来。”一席话,站高望远,思虑深长。

2014年1月,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迎风踏雪,来到地处边陲的内蒙古阿尔山市。

这里是林区,由于禁伐,当时正处于产业转型期。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大家,“历史有它的阶段性,当时砍木头是为国家做贡献,现在种树看林子也是为国家做贡献。”此后,我国逐步将天然林保护范围扩大到全国,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历史,走入了新时代。一批批曾经的“砍树人”丢掉斧锯,变身“看树人”。曾经“油锯一响,黄金万两”,现在“不砍一棵树,照样能致富”。“把所有天然林都保护起来”,这一战略举措对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影响深远。

树,留存着时间的印记,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习近平总书记的目光,望向历史深处,望向长远未来:

“从历史长河来看,如果说我们这一代人能留给后人点什么,我看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这一代人就是要用自己的努力造福子孙后代。”

植树造林,种下新苗,也种下未来与希望。

每年首都义务植树活动现场,几乎都有红领巾的身影。习近平总书记曾专门嘱咐,植树时,“小学生不要全市选拔,就近组织几个班参加,一个孩子都不落下。孩子们天性活泼,边植树边玩耍也没关系,主要是培养热爱劳动、美化环境的意识。”

看到孩子们动作不熟练,习近平总书记就手把手,教他们怎么拿铁锹、拎水桶、培土围堰。

2016年春天,北京大兴区西红门镇植树点。习近平总书记一边劳动,一边同身旁的少先队员亲切交谈,“10年后,20年后,你们可以回到这个地方来看看你们亲手栽下的树苗长得怎么样了。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2021年春天,植树结束后,总书记望着孩子们满怀憧憬的眼睛,笑着说,“我们现在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一个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三十年。你们现在十岁,到时候四十岁。国家栋梁啊!”

“茁壮成长吧!”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寄语。

“抓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靠物质,也要靠精神”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2022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北京大兴区黄村镇的大兴新城城市休闲公园,同首都群众一起种树。

接连种下油松、碧桃、白玉兰、海棠、小叶白蜡等多棵树苗,总书记谈起连续十年参加义务植树的感受——

“这既是想为建设美丽中国出一份力,也是要推动在全社会特别是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生态文明的种子,号召大家都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锚定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一次次挥锹铲土、培土围堰、提水浇灌,总书记连续十年率先垂范,笃行不怠,持之以恒。

“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做起,以钉钉子精神绿化祖国,以实际行动践行“一年接着一年干”“撸起袖子加油干”。

2013年,强调“把义务植树深入持久开展下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

2017年,提出“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们每个人都是乘凉者,但更要做种树者”;

2019年,指出“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爱树、植树、护树的好传统。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植树树成林”……

让树木扎根于土,让生态文明的种子深植于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共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落地生根。全国动员、全民动手植树造林,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祖国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

坚持系统观念,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山水林田湖草沙——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4年后,将“草”纳入这个体系。2021年全国两会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总书记强调一字之增,“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里要加一个‘沙’字。”……系统治理理念逐步形成。

“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总书记坚持系统观念,强调统筹兼顾,大力推进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焕发生机活力。

深化改革创新,植绿护绿的体制机制日益完善——

义务植树创新开展。“要创新义务植树尽责形式,让人民群众更好更方便地参与国土绿化”。从现场植树,到“码上尽责”“云端植树”,尽责形式扩展到八大类50多种,实现了义务植树的全年化、多样化、便捷化。

百万林长呵护山林。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如今,全国设立各级林长近120万名,“林长制”带来“林长治”。

从设立三江源、大熊猫等第一批国家公园,到设立国家植物园,从印发实施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到造林任务“直达到县、落地上图”……科学、生态、节俭的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十年树木,广袤大地蓊蓊郁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交相辉映。

无边林海连绵,高天白云舒卷。

河北省最北部、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塞罕坝林场青翠无垠。林中的“豆包地”,提醒着人们这里“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过往:草木下面,薄薄一层土,土层之下,就是石质山地或黄沙。

“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

4年后,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林场,在连绵松林里同林场三代职工代表亲切交流时指出,塞罕坝精神“已经成为我们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塞罕坝精神,不仅你们需要继续发扬,全党全国人民也要学习弘扬,共同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把绿色经济发展好,把生态文明建设好!”

“抓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靠物质,也要靠精神。”总书记强调。

挺立不屈的松、经霜傲雪的梅,在中国文化中,树木常常被视为精神的象征。在生态脆弱的发展中大国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怎能缺少精神的力量?

翻阅新中国英模故事,不少和种树有关。

焦裕禄,种的是泡桐。在河南兰考带领群众筑堤修渠,打造生态防护林,根除“风沙、内涝、盐碱”三害。昔日盐碱地,今朝树成荫。“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习近平同志以一首《念奴娇·追思焦裕禄》抒发胸臆。2009年4月,习近平同志到兰考参观焦裕禄事迹展,并种下一棵泡桐。

谷文昌,种的是木麻黄。率领福建东山县人民连年苦战,筑起绿色长城,改变风沙肆虐的恶劣环境,让海岛换了天地。在《之江新语》一篇题为《“潜绩”与“显绩”》的文章中,习近平同志肯定谷文昌,“带领当地干部群众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在沿海建成了一道惠及子孙后代的防护林,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点赞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英雄模范。

时光流转,枝叶关情。丛丛新绿生生不息,连着伟大建党精神,丰富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

把树木植于广袤大地,把精神立在百姓心中。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亿万人民弘扬中国精神,汇聚中国力量,写下中国答卷。“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贡献国。这么大范围地持续不断建设人工林,只有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做到。”

接续奋斗植树造林,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贡献,带来这方碧绿、这片蔚蓝、这份纯净。

气候变化,植被减少,生物多样性丧失……直面人类共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坚持胸怀天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地球是我们的共同家园。我们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携手应对气候环境领域挑战,守护好这颗蓝色星球。”

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需要中方付出艰苦努力。”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只要是对全人类有益的事情,中国就应该义不容辞地做,并且做好。”

“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2022年3月义务植树时,习近平总书记为国土绿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既做好降碳的“减法”,也做好“扩绿”的加法。作为《巴黎协定》的积极践行者,中国向全世界承诺:到2030年,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

十年树木,“中国绿”赢得世界赞誉。

全国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连续多年保持“双增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多年实现“双缩减”。林草植被总碳储量增至114亿多吨。

中国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本世纪以来,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约1/4来自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内蒙古库布其播绿治沙人,获得联合国最高环境荣誉“地球卫士奖”。

如今,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生态文明建设既是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鲜明标识标杆。

一棵棵树,一片片林,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直面时代之问书写的绿色答卷,立起的文明标杆。

*** ***

深圳莲花山,高山榕华盖亭亭,枝繁叶茂。

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离京考察,来到深圳莲花山公园,向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并在不远处种下一棵高山榕。1992年,邓小平同志也曾在深圳仙湖植物园手植高山榕。两棵高山榕,传唱着春天的故事。

就在这次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团结奋斗”。

路子认准了,就步履不停地走下去。今天,“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新时代新征程,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一年接着一年,亿万中国人民持续厚植美丽中国底色,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的美丽画卷,在古老的东方大国正徐徐铺展。 【编辑:刘欢】

《铃芽之旅》导演新海诚:触不可及的天空与预判中的改变

余光中为何说“蓝墨水的上上游是秭归”?

南京招募更多紫金草志愿者:让和平的声音传遍全世界

中国国产大飞机C919敦煌机场创大强度试飞多项纪录

“治沙英雄”王有德:生命不息 治沙不止

金融反腐风暴持续 3月份国有大行已数人被查

马英九回乡祭祖:慎终追远 夙愿得偿

外媒:出庭前最后一晚,特朗普可能在这里度过

“绝命毒师”落网,“丧尸药”制贩大案告破

让爱无“碍”,“星星的孩子”如何走出“迷墙”?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发现中国新记录昆虫10种

外媒:涉嫌侵犯隐私 ChatGPT在意大利下线

北方开启降温模式 中东部将迎来今年最大范围雨雪

张国荣离世二十年,为何还有那么多人怀念他?

海南启动全岛封关运作准备,影响的不止是“买买买”

多地查处公务员考试作弊行为,有人禁考5年

该撤职的撤职!为这事,省委书记密集表态

六大行业绩出炉,谁最能赚?谁发钱最大方?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12519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