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走近陆军某旅电子侦察连三尺机台,见证一个个“千里之约”

网络编辑 国内 2023-04-21 14:42:12 0 自己的 两人 机台

与喧嚣繁华的城市相较,“孤寂”或许是这里最贴切的代名词。扎根于此,意味着他们要舍弃安逸、远离亲朋,全身心投入工作。日复一日,耳边接连响起的电波声,在一分一秒中考验着他们的耐心和意志。

坚守方寸之地,年轻的官兵们同样心向远方。千里之外,有血肉至亲,有同侪携手的伙伴,有一同入伍的战友……追梦道路上,他们许下约定,在相互鼓励中不断前行。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奋进者。今天,我们走近三尺机台,见证一个个“千里之约”。

三尺机台见证“千里之约”

■孙顾峰 卢 波 张皓昱

坚守战位,绽放光芒

夜幕降临,下士吴焱坤又一次抬头凝望星空。

来到陆军某旅电子侦察连后,吴焱坤在不经意间养成了这一习惯。春夏秋冬,繁星在深黑色的天幕上闪烁变幻,就像方寸屏幕上的“风景”不断刷新。

2019年9月,吴焱坤与弟弟吴燚坤一同参军入伍。手握钢枪,兄弟俩满怀信心地约定:“身在军营,一定要干出一番事业!”

新训过后,吴焱坤被分到了电子侦察连。登上高地,眺望美不胜收的海景山色,初到战位的吴焱坤对未来充满期待。

然而,这股热乎劲没过多久,浩如烟海的信号参数和复杂难懂的专业原理,就给了吴焱坤“当头一棒”。

吴焱坤所在战位工作节奏快、强度高,头脑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干扰信号,常常压得吴焱坤喘不过气。

那时候,吴焱坤有点羡慕千里之外的弟弟。

弟弟吴燚坤下连后被分到了一个荣誉连队,担任机站测控员。一次事迹报告会,吴焱坤通过视频会议系统见到了弟弟。首长颁发荣誉奖牌时,镜头刚好给了弟弟一个特写,他笑得那么灿烂。

“难道自己就这样被弟弟拉开差距?”吴焱坤思索许久,下定决心,“守好自己的战位,争取走得更远。”

从那以后,吴焱坤直面三尺机台的孤独和枯燥, 抓紧每次值班的机会,认真总结各类信号的变化特征,将它们一一摘抄下来。即便不值班的时候,他也“铆”在机台,向经验丰富的老兵请教问题。

夜晚的孤灯,照亮着吴焱坤伏案钻研的身姿,厚厚的笔记本上写满了他的心得感悟。功夫不负有心人,吴焱坤终于练出了属于自己的“绝技”。一次对抗演练,吴焱坤侦测到了隐藏很深的“敌”方目标,并第一时间上报,受到上级的表扬。

“虽然没有炮火硝烟,没有枪林弹雨,但高山海岛就是我们的阵地,方寸荧屏就是我们的战场!”那天,听着老班长热血沸腾的话,吴焱坤愈加认定一个道理:你的身上有光,别人才会看见你。

拼搏让吴焱坤身上的光芒越来越亮,越来越多的人看见了吴焱坤。

武装5公里建制连考核中,吴焱坤扛着连旗,带领第一梯队冲过终点线。那一刻,吴焱坤呐喊着,胸中仿佛涌动无限力量。

最近和弟弟视频通话时,看到彼此的黑眼圈,吴焱坤和弟弟同时笑了。说起当初的约定,兄弟俩细数着自己的成绩,为彼此喝彩,为未来加油。

并肩战斗,共同成长

相隔千里,两个点位连线的视频会议上,下士应鸿宇与同年兵龚聖傑又一次“云端”会面。

“我们在新兵连时几乎形影不离,但谁也没想到后来要见面竟这么难。”说起龚聖傑,应鸿宇的话多了起来。

刚入伍那会儿,因为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应鸿宇和龚聖傑相见恨晚。他们互帮互助,训练成绩有了大幅提高。下连后,他们又赶巧分在了同一个连队。

本来,应鸿宇以为他俩又可以在同一个地方续写缘分。可听完连长的介绍,他便知道,自己的愿望落了空。

原来,连队点多面广,许多战友注定要天各一方。分配命令下达后,应鸿宇跟着指导员来到现在这个点位,龚聖傑则留在原来的地方。

离别前的那个晚上,应鸿宇找到龚聖傑。望着夜空的星星,两人聊了许久,3个多月摸爬滚打的时光仿佛就在眼前。聊起未来,应鸿宇和龚聖傑相约一起努力,再见面的时候一定要带着“成绩单”。

一个在高山上,一个在大海边。不到10平方米的机房里,应鸿宇和龚聖傑面对着复杂无形的电磁信号,守卫着同一片海域。虽然不在一个战位,但对应鸿宇和龚聖傑而言,两人就像在彼此身边一样,一起并肩战斗。

上机值班是个辛苦事。一开始,面对崭新的设备和高强度的值班执勤,应鸿宇和龚聖傑都有些吃不消。然而,看着有经验的侦测员从容不迫,接连干出成绩,他俩坐不住了。

一次,值班时错失一次机会,应鸿宇急得直拍大腿。很快,两人开始想办法加速赶上。虽然位置不同,但眼前有着相同的设备,一起研究学习并不费事。

每周,连队都会组织“学习夜校”,应鸿宇和龚聖傑积极参加。他们加班加点补充专业知识,了解装备性能特点。每当有新的收获,他们就通过军线电话交流操作心得,分享提高效率的方法。

一段时间后,应鸿宇与龚聖傑的专业水平明显提升。在营里组织的量化排名中,他们俩的名次进步较大。

结束一天的值班执勤后,应鸿宇喜欢伴着晚霞到机房顶上的平台坐一坐。那里是阵地的最高点,可以远眺大海。

夕阳西下,来往的船只络绎不绝。看着眼前的繁华景象,应鸿宇总会想起三级军士长冯银军对自己说的一句话:“耐不住寂寞,就坐不住冷板凳;坐不住冷板凳,就练不出‘火眼金睛’。”

作为入伍18年的老兵,冯银军始终把值机台当作战场,年复一年地坚守在岗位上。“是职责,也是热爱。”在应鸿宇眼中,三尺机台几乎是冯银军生活的全部。

“你早晚都会成为连队的专业骨干,一定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冯银军总是这样叮嘱应鸿宇。

顺利晋升下士后,应鸿宇像是装上了“加速器”,对自己要求更加苛刻。每季度的思想汇报中,他都会把与龚聖傑的“约定”写进去,只为督促自己保持努力,决不懈怠。

一次,应鸿宇和龚聖傑刚好在同一个时间段执勤。突然,不明雷达信号出现,应鸿宇立即与龚聖傑所在阵地的侦测员通报情况。经过密切协同,他俩死死盯住了这个信号,为上级采取措施提供了可靠依据。

自从下连分散部署后,应鸿宇和龚聖傑就再没有相聚。有时,他们在机房视频会议系统里匆匆一瞥;有时,他们在电话听筒里“隔空”对话。

无论距离有多远,两人并肩战斗的初心从未改变。

心怀梦想,奋力奔跑

从战位上下来,刚刚结束执勤的装备技师周法杰回到宿舍。坐在书桌前休息的他,目光落在案头那张泛黄的照片上。

小小相框中,周法杰将手臂亲切地搭在发小梅学杰肩上,两人的笑容里满是憧憬。

中学时代,周法杰和梅学杰一直是上下铺的好兄弟,学习和生活几乎都在一起。2011年,站在毕业的十字路口,两人做了相近的选择。周法杰参军入伍,迈进火热军营;梅学杰则考取警校,立志成为一名人民警察。

“虽然要分别了,但我们报效国家的心是在一起的。”送梅学杰上火车时,周法杰与他在寒风中紧紧拥抱,彼此的约定心照不宣。

入伍12年,周法杰在三尺机台后方为装备“把脉”。他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融入装备维修,成为连队公认的“大拿”。每次取得新的成绩,周法杰都会与远方的好友分享成长的喜悦。

一天晚上,在研读专业书籍时,周法杰突然想到一个革新创意,激动得睡不着觉。他赶忙将自己的思路记录下来。

组装硬件设备、搭建发射环境、检测信号实效……又一个深夜,周法杰的研究似乎遇到了瓶颈。一次次失败,周法杰产生了放弃的念头。

那段时间,从微信朋友圈中感受到好友的心情似乎有些低落,梅学杰打来电话关心。

那次通话,两人的距离仿佛从千里之遥拉近到了中学时的床板之隔。虽然不知道好友遇到的问题具体是什么,但梅学杰的鼓励还是为周法杰注入了“强心剂”。

“只要方向对了,再难也要顶住!”周法杰想到他们当初选择理想时的义无反顾,一下子振作起来。

每次失利,周法杰都认真地在本子上记录,并将经验和灵感用红蓝两色笔标注在旁边。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总结,一次次较劲……就这样,周法杰在不知不觉中写满了厚厚一本。

2018年,周法杰和梅学杰在高中毕业后第一次见面。那天是周末,梅学杰搭乘火车来到周法杰所在城市。好友相见,回忆往昔,感触良多。当年的“千里之约”,仿佛就在昨日。

“周技师,有个突发情况需要你处理一下!”没聊两句,站长尹广博的电话打断了两人叙旧。

周法杰立即起身,返回营区,赶往现场。发现天线系统正在“报警”,他脑海中迅速闪过专业知识,做出准确判断。周法杰深知,天线角度的细微误差,会带来几十甚至几百公里的偏差。

此刻的周法杰,完全将前来探望的梅学杰忘在了脑后。他不敢大意,将被子和枕头搬进机房,守在装备屏幕前观察,生怕半夜再出情况。

周法杰守了整整一夜。翌日,当他走出机房,用布满血丝的双眼望向初升的朝阳时,才想起专程来看他的好友。电话中,周法杰得知,梅学杰已经离开。

“虽然不知道你在部队具体干什么,但看到你这么敬业,我是真心敬佩你!”梅学杰的鼓励,让周法杰眼角湿润。

这些年,一路奋进,周法杰与梅学杰两人在各自成长路上都取得了很大进步。周法杰被评为“四有”优秀士兵,梅学杰被所在支队评为“执勤先进个人”。

“你我向上,国家向前。”2023年,周法杰更新了自己的个性签名。这既是两个人的约定,也是一群青年人的理想。

心怀梦想,不惧挑战。面向新的征程,他们正朝未来奋力奔跑。

(蔡志伟、郭顺杰、王鸣宇摄)

小岗位,大舞台

■三级军士长 冯银军

3年前那场电子对抗演练,我至今记忆犹新。

阵地的机房里,灯火通明。作为当周带班员,我紧盯着屏幕上不断跳跃的信号,丝毫不敢马虎。

搜索发现,识别分选,细致研判……我和战友们全神贯注,从纷繁复杂的电磁信号中抽丝剥茧。

“报告指挥所,多组‘蓝军’信号正向我实施干扰!”从发现目标到描述目标,再到重现目标,“迷雾”一点点散去,“蓝军”信号渐渐“浮出水面”。

我立刻兴奋起来,大声对其他人喊道:“咬住频点别松口,不出意外就是它了!”

“目标锁定,成功命中!”顾不上欢呼,新的情况再次传来,对方采取反制措施,企图改频应对。凭着多年经验和对胜利的渴望,大家铆足了劲,狠狠扼住对手咽喉,顺利赢得此次演练的胜利。

入伍18年,我当过炊事员,做过财务工作,也当过管理骨干。那一年,转岗到侦察岗位,我惊奇地发现,自己喜欢置身机房,热衷于研究装备。任何时候,只要有新的想法,我都会第一时间扎进机房验证。

“学得深才抓得到,研得深才破得了。”这是我一路走来,时刻提醒自己的一句话。

我之所以时刻提醒自己,是因为转岗时遇到的深刻教训。一次信息整编,我辛苦整理的成果,因缺乏数据分析功亏一篑……

“我是不是不适合干这一行呀?”我不禁开始怀疑自己。

“没有谁天生就擅长干哪一行,不要轻言放弃,你有无限可能。”一名老兵语重心长地和我说。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我从最基础的知识学起,别人认为无关紧要的问题,我偏要坚持到底,从书本上找答案,向前辈们讨经验。渐渐地,我对侦察专业越来越感兴趣,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在不懈努力下,我最终从新手成长为阵地的专业骨干。

“个人取得的成绩并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从事侦察专业这些年,我从未止步不前,而是将目光聚焦在了装备能力提升上。

为了减轻值勤点位“一人多机”的压力,我与厂家多次沟通,改进了一款信号分析软件。在节约人力的同时,极大提升了效率。

电波就是刀枪,机房就是战场。靠着一股韧性,我和战友们啃下了一个个难题,攻下了一座座堡垒。与此同时,这些年我还带出了李冠国、应鸿宇、利伟斌等一批专业骨干。如今,看到年轻一代在岗位上展现才能,我越发感受到了师傅当年见证我成长时的欣慰。

小岗位,大舞台。作为电磁无形战场的“猎波人”,我愿把梦想融入三尺机台,把信仰写进方寸荧屏。未来,我将继续扎根岗位、努力奋斗,为强军事业贡献力量。

(解放军报 孙顾峰、尹广博整理) 【编辑:李岩】

不要猜啦 山西这家医院的围棋设计是这个意思

国际识局:一张长图,细数中国“朋友圈”有多热闹!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黄帝故里拜祖!

“文明共存”是消解“西方中心论”的一剂良药

如何让中国文化走出“唐人街”?

派教官驻台、卖导弹、鼓吹拥枪 美国最近在台湾捣什么乱?

中新人物丨井柏然:尽量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律师解读蒋梦婕遭偷拍事件,勒索者将面临哪些处罚?

【寻味中华丨名楼】滕王阁:千年屡毁屡建 文脉绵延不绝

廿四节气|千里江山图之谷雨篇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寿光

火灾背后的长峰医院:已连锁近20家 设想覆盖全国

从ChatGPT看世界需要怎样的人工智能?

中新人物丨陈德森:用生命热爱电影 把悲伤留给电影

倒计时100天!与成都来一场约定的双向奔赴吧!

一周内,9地市政府被约谈!

“五一”返程火车票今起开售 这些线路车票或紧张

倒计时100天!这个夏天,成都欢迎你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12619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