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

网络编辑 国内 2023-06-17 09:00:21 0 沙土 生态 湿地

“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发出“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的时代号召。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将防沙治沙牵挂在心,深入多地调研,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荒漠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重大生态问题,我国又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牢记嘱托,各地不断探索、久久为功,荒漠化区域的生态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让我们一起倾听来自一线的防沙治沙故事。

系统观念引领防沙治沙

【治沙人谭明生的故事】

要做的事情,三四十年后才能看到结果,你做不做?

青海贵南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副局长谭明生说:“治沙人要习惯这样的默默无闻。”

贵南县所处的木格滩,藏语意为“灾难滩”,是青海共和盆地最大的沙漠化地区之一。狂风曾经卷起漫漫黄沙,蚕食道路,吞噬耕地。

黄沙步步紧逼,治沙势在必行。1996年,贵南县将治沙造林列为全县沙漠化治理的头等大事。

从林学院毕业被分配到这个高原小城没几年的谭明生,投入到了这场“战役”中。

莽莽黄沙,该从何处开始治理?高寒多风,选择什么树种才能存活?干旱缺水,如何合理配置植绿用水……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探索,谭明生和同事们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也逐渐认识到,治沙不能仅仅“治沙”,更要考虑多种生态因素。

“我们对防沙治沙的理解越来越立体综合。”谭明生说,尤其是这十年来,贵南通过治沙、治水、治山全要素协调和管理,一体化修复当地“山碎、林退、水减、田瘠、湖缩”等生态问题。

夏日的青海贵南茫曲国家湿地公园里,一群群苍鹭和白鹭或展翅高飞,或觅食嬉戏,勾画出一幅自然和谐的生态美景。

“这座高原‘沙城’的湿地公园,不仅是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蜕变,更是系统治理理念的生动实践。”谭明生感慨地说。

茫曲国家湿地公园处在水系地带和荒漠地带的过渡区域。曾经,不断侵袭的沙土导致湿地内河流含沙量大,水系流动不畅,污水淤积淹死苗木,固沙植物也不断减少。

沙漠湿地如何修复?这背后是沙土、河流、湿地彼此交织的综合治理。

挑选出乌柳、柠条和沙蒿等耐干旱、耐高寒和风沙的树种,在靠近公园的沙漠设置草方格沙障防风固沙,从源头减少沙土输入;

在水系两岸的山坡上挖出一个个相连的“鱼鳞坑”,这些月牙形土坑能够拦截地表径流,减轻水土流失;

通过清理池塘淤泥、修建生态沟将河、渠、沟、塘等自然水系连通,投放湿地植物净化水体,实现水体良性循环;

……

如今的茫曲国家湿地公园,成为当地生态保护和治理的样本,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沿着总书记指明的方向,我们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谭明生说,今后他们将继续探索适合高寒干旱地区的治沙模式。

【专家观点】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所长吴波:

我国西北荒漠化地区的流域,就是典型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防沙治沙与植树、种草、湿地保护等都密不可分。以用水为例,荒漠化地区的内陆河水系常常跨越多个行政区,上下游用水、产业布局、生态治理措施都需要全盘考虑。未来,必须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治理之道,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久久为功推进“三北”工程建设

【种树人殷玉珍一家的故事】

38年前,殷玉珍刚嫁到这里时,婚房是多半截子埋在沙地的“地窨子”。

殷玉珍的家,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无定河镇的萨拉乌苏村,位于我国四大沙地之一的毛乌素沙地。

“风沙大的时候,一夜就几乎能把人埋在沙里。”殷玉珍回忆说。

面对恶劣的环境,殷玉珍没有退缩,生性倔强的她发誓:“我宁可种树累死,也不能让风沙欺负死!”

1986年,她用打零工换回的600多棵树苗开始种树,但这批树苗只有十多棵成活下来。

“一年365天,白天黑夜地干,我就不信这沙子治不住。”

经过30多年“死磕”,7万亩“绿色”在毛乌素沙地上铺展开来。

“这一眼望不到边的树都是我们种的。到底是把沙治住了吧!”站在沙梁上举目四望,殷玉珍看着郁郁葱葱的林地自豪地说。

殷玉珍种下的林地,有不少是“三北”工程的组成部分。这项重大生态工程实施45年来,已经在我国北方风沙线上建起一道坚实的绿色生态屏障。

“我们也为‘三北’工程出了力。”殷玉珍说。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被摆在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对造林支持力度持续增加,“种树补贴也增多了,这让我们决心更大。”

两年前,殷玉珍的儿子白国才大学毕业,在她的劝说下,儿子回到老家和她一起植树造林。

“每次沙尘暴刮得人满脸是土的时候,我就想,一定要坚持下来,把树种好守好。以后我也要接过母亲的接力棒,保护好毛乌素沙地的生态环境。”白国才说。

“总书记说要打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为我们指明了今后奋斗的方向。”殷玉珍说,“我要守护好、管理好这片林地,也要带动周边更多人投入到沙化土地治理中来,留给子孙后代一片充满绿色的家园。”

【专家观点】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卢琦:

要明确、细化打好“三北”工程建设攻坚战的重点任务、保障措施、职责分工,加强组织协同,形成攻坚合力: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主攻黄河岸线控沙与光伏治沙;科尔沁、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主攻高质量林草建设;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主攻控制和缩小沙源区。

科学治沙的中国经验

【林场场长唐希明的故事】

唐希明考大学时希望能考去外地,赶紧离开中卫这个“破地方”。

宁夏中卫市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是历史上风沙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沙漠曾一度逼近到距城区仅5公里的地方。

中卫市西郊林场场长唐希明从小就体会过沙害之苦,“一刮沙尘暴就遮天蔽日,喝完汤碗底留下一层沙”。

然而,唐希明大学毕业还是回到家乡防沙治沙,一干就是30多年。“我想用大学所学的林业知识,改造家乡环境,让后代不再受沙害之苦。”他说。

在沙漠里种树是个技术活儿,用铁锹挖坑,深层湿沙土翻上来,上层干沙子陷进去,几乎是一边挖一边埋。铁锹植树栽得浅,树苗很难吸收到深层水分,一旦禁不住七八月份的高温就会干死。

树怎么种?

唐希明在实践中发明了一种“干”字形的铁制植苗工具,插进沙土就会形成一个深洞,已经提前被卡在工具底端的树苗根系可以直接被送入45厘米至50厘米深的湿沙层。

水资源缺乏也是刚性约束。他和同事们在沙丘上大量扎设草方格,栽种沙生植物。但问题又来了:植物栽多了,水量不够用,过两年树就死了;栽少了,又不能有效发挥固沙治沙作用。

他们在长期的探索中总结出“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依水造林、以水定绿”十六字模式:在三分之一的草方格中栽种植物,自然降雨量就刚好可以保证树种的正常生长;选择适宜的树木,乔灌草遵循合理配置比例。

30多年的锲而不舍,换来如今沙海泛绿波。

夏日午后的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柠条、沙柳、花棒、杨柴随风摇摆。最新的生态修复项目区总面积约1.9万亩,目前已完成修复8700多亩。一个个草方格里,灌木已长出嫩枝,根深深扎进沙土,锁住肆意流动的沙丘。

“近年来,科学治沙、科学造林的理念加上先进的技术成果,让治沙进度不断加快。”唐希明说,大量新材料、新技术和科研力量投入,为荒漠化治理提供了全新思路。

如今的中卫市,沙漠治理达150万亩,逼退腾格里沙漠25公里,治理区植被覆盖率由原来不足1%上升到42%,通过发展多种沙产业,逐渐形成了人沙和谐、沙为人用的良好局面。

唐希明说:“我们将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继续探索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国情地情的中国特色防沙治沙道路。”

【专家观点】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屈建军:

在长期的治沙过程中,我们形成了诸如包兰铁路防沙治沙模式等得到反复验证的科学方法,但在技术标准化、技术梳理等方面尚有欠缺。应及时梳理总结科学治沙的经验,健全防沙治沙标准体系,加强技术培训,完善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让防沙治沙实用技术和模式在一线更好应用,促进我国荒漠化防治事业的发展。

出品:霍小光

监制:车玉明

文字记者:严赋憬、高敬、任玮、陈杰、侯维轶

编辑:王曙晖、王薇

海报制作:刘祯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编辑:张子怡】

痛心!这位老戏骨走了,作品家喻户晓

国家体育总局:苏翊鸣拟保送清华大学

外交部驻港公署敦促美方停止发布满纸荒唐的报告

多名纪检监察干部落马,释放什么信号?

时隔两年主场作战!国足主帅表态全力以赴取胜

球王梅西在中国:中国球迷的爱一直未变

“往前看”的东北!省长说:退无可退,只有向前进

银行业高管大调整,一批“新面孔”成为掌舵人

被指家暴打断妻子七根肋骨的公司创始人,是啥来头?

马斯克访华后再成世界首富,然后,比尔·盖茨来了

热衷逛低价、找“平替”,全球消费降级了?

杭州亚运会火种在良渚古城遗址采集

国家卫健委:近十年来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跳下高桥救人的杭州“外卖小哥”为何会火出圈?

小心“虫虫”!收好这份《夏季防虫攻略》

国际识局:中外专家共商全球人权治理,中国贡献“东方智慧”

盖茨来了:比起去火星,地球有些事更紧迫

国家统计局:稳就业政策持续显现,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13094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