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张同学.”爆红背后的流量密码:怀旧视角、烟火气与乡村振兴

网络编辑 国内 2021-12-05 21:15:20 0 乡村 同学 视频

原标题:这事儿|“张同学。”爆红背后的流量密码:怀旧视角、烟火气与乡村振兴

抖音博主“张同学。”的短视频火了,一个东北农村小伙,起床、做饭、喂狗、养鸡、嘎肉……

满屏质朴、土味的农村日常;六味地黄丸、破袜子、藏钥匙、洗手只洗三根指头,处处埋着回忆杀和青春梗。

两个多月涨粉破千万,单个视频播放量过亿,网友戏称“全抖音都在刷张同学”,更引来模仿者无数。爆红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则是媒体对“张同学。”的集体关注和网友的质疑。

有人说他的背后有强大的专业团队,也有人说他本身是一名导演、制作人,曾长期从事自媒体幕后工作。也有网友指他已准备“变现”,将“流量密码”导向“财富密码”。不过,更多的网友则是关注起“张同学。”背后的乡村生活。

12月4日,澎湃新闻探访短视频博主“张同学。”的家,揭秘爆款短视频的拍摄幕后。“张同学。”介绍,拍摄视频的小屋是爷爷的。视频中经常出现的光碟“都是正能量,不要想歪”,六味地黄丸平时也会吃,不是纯道具。

对于为何要“取材家乡,展现乡土人情”,“张同学。”称,自己的初心就是助农,把家乡的风貌和特色展现给网友。“我曾经告诉过别人我的初心,别人觉得我是一个农村人,想法没有这么高大上,很多人也在质疑我。”去年7月,“张同学。”回到板长峪村,看到每到夏秋,道路两旁的村民都在卖豆角、土豆、山上的蘑菇和其他一些农产品,“那时候我想,线上流量还可以,我也想干点事。张同学萌生了创作视频涨粉,带动销售家乡农产品的想法。”

“张同学。”向澎湃新闻表示,从去年开始,自己涉足自媒体行业,也参与过一些视频账号的幕后制作,“都因为创作理念和别人产生分歧,就各做各的了。我拒绝娱乐化、连麦这些形式,这些不符合我的初心。”

九派新闻12月5日报道介绍,“张同学。”原名张凯,36岁,辽宁营口大石桥市(县级市)松树村人。网传他是吉林某电影学院毕业,研究生学历,曾拍摄《你好李焕英》、《小姨多鹤》,而在抖音上的作品也是团队合作而成的。

“这些都是假的,”他告诉九派新闻,生活中,他就是松树村村民,初中肄业,曾在外打工,去年冬天回村开始拍摄短视频,他自己拍摄、剪辑。所谓的“团队”是几位没有视频拍摄基础的同村村民。另外,他结了婚,还有两个小孩。

面对新京报采访时,“张同学。”表示:“艺术真的来源于生活,因为我从小就是在这个环境中生活,拍完这个视频,就是接地气,细节特别多。这个就是我生活当中遇到的一些事情,我身边发生的事情,用视频表达出来就可以了。我特别喜欢拍摄,我最早的时候是自己背三脚架,上山拍一些花草和山山水水,拍完以后拿镜头向天空一转,拍得树木就是参天大树。像电影电视里的那种感觉,看起来特别特别好。所以从那个时候才一点一点学别人的剪辑拍摄角度。我买的第一部拍摄视频的手机是iphone11,现在也是。要是专业设备的话,可能有很多的一些小镜头拍不出来。”

对于有网友说他拍摄的乡村都是脏乱差,“张同学。”解释:“有人说,现在都新农村改造了,你拍的是脏乱差的农村生活,把乡村生活给抹黑了。这个问题我有自己的见解,我认为只要是通过视频表达的,它都属于叫演绎。我只是把身边所发生和经历过的一些事儿给它拍成这种段子展现给大家,这个不能代表乡村的整体面貌怎么样。”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抛开“专业团队”“单身人设”“表现脏乱差”等质疑,很多舆论从“张同学。”的走红看到了越来越多镜头里的真实中国。

例如,11月25日,认证为“人民网网络评论部”的抖音账号“人民网评”曾称,呼吁更多“张同学”的出现,希望他们能用专业的技术,去记录真实的中国,让乡村生活走到观众面前来,吸引更多人去支持乡村振兴,挖掘乡村的魅力。

中国青年报12月3日刊文认为:“如果说李子柒展示的乡村,是人们理想中优美的田园生活,那么‘张同学’和他拍摄的乡村生活,则是更加粗砺、更加原汁原味的。有人认为他拍摄手法很专业,背后可能有团队,但是媒体探访后发现,他的确是独自创作的。乡村生活中真正吸引人的力量,才是让‘张同学’成为网红的关键。”

文章写道:“当大多数人都身处乡村的时候,只能 ‘仰望’、羡慕城市生活,而当大多数人生活在城市时,便注定会开始以新的视角打量乡村。人们不再把乡村视为落后的象征,而是自己的来处,人们开始怀念它,也开始以更平等的视角进行‘观看’。”

借用“张同学。”走红的话题,中国青年报文章还认为:“最近几年,除了更有文化活力的乡村,小县城的魅力也开始展现出来。10年前的网络流行叙事中,小县城的形象并不凸显。但是,五条人等乐队的歌曲,让我们了解到小县城文化的活力。今年网络流行乐中的现象级作品《漠河舞厅》,更是让我们感受到偏远的小县城可能具备的深情。”

文章最后写道:“小县城处在乡村和都市的中间,按照传统城市化的演进逻辑,它最终的命运可能是萎缩甚至‘消失’。但是现在我们知道,那里不是‘文化的荒漠’,那里也有青年,有他们生动的生活,有他们的欲望和梦想。”

@虎嗅app 也在分析文章中援引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副教授陈恢忠的说法认为:国人有怀旧的心理,这说明我们的社会正在进行快速的变革和发展,很多东西还没有被人们完全消化就被新的东西取代了,“怀旧是对过去的总结。”

青年导演野烽也赞同这一观点,他接着陈教授的判断分析,张同学的走红很可能是在情感上击中了两代人(80、90后)的避世憧憬。

12月5日,“央视网评”微信公众号也刊文《大家都在刷“张同学”,到底刷的是什么?》关注了“张同学。”走红网络一事。

“央视网评”文章认为:大男孩“张同学”的出圈,不只是简单停留在内容和技术的创新上,他很可能“击中”了几代人内心深处的东西,人们试图通过在“张同学”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找到一些丢失的东西,进而表现出对乡村“烟火气”的深切关注。这样的关切,不只是人们厌倦了城市快节奏,想去找找慢生活;更有可能是随着“数字鸿沟”的填平,我们与乡村的空间和情感距离更近了,更加主动关注农村的现状和短板。“张同学”呈现的是旧画面、旧生活,依赖的则是新手段、新技术,让我们看到的是更多的可能性。

文章提出:当前,一些短视频平台上,更加鼓励乡村题材这个创作方向,更加关注每个普通人的生活日常,各方盯住了乡村这个“创作蓝海”和“流量蓝海”。但我们不应以下沉“收割”农村或“小镇青年”为终点,商业变现、赚一把走人。我们更应该以关注农村为起点,通过更多一线普通创作者的视角,记录真实乡村现状,反哺美好乡村未来。

在文末,“央视网评”提出了期待:“张同学”会不会昙花一现?出现一个成功IP,自然会扎堆出现很多同类账号。毕竟流水账式记录,难以长期刺激人们的兴奋点,更难以形成竞争壁垒。此前,土味视频也不少,往往荒诞、魔幻,渐入俗套和审丑。“张同学”自身仍需要保持旺盛的创作力和初心。同时,讲好乡村主题的故事,需要更多的内容、角度和方式,期待再多些“张同学们”来,呈现多元、立体、真实的乡村面貌,也让流量成为助力乡村发展的一大增量。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1581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email protected]